整村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战略选择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888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扶贫工作必须坚持贫困村建设标准、坚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坚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坚持整合扶贫开发资源、坚持捆绑扶贫项目资金,准确把握“四项原则”,妥善处理“八大关系”,优选推行“十种模式”,全力抓好“五个环节”。
  实践证明,整村推进极大提高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瞄准贫困村、贫困群众,有利于扶贫资金进村入户、提高使用效益,有利于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和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战略是新时期贫困村、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最佳选择,也是整体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
  
  一、准确把握四项原则
  
  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是多方面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不能用一种模式,千篇一律。应根据“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效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做到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商则商、宜运则运、宜林则林。在项目的选择上要通盘考虑,综合治理,切忌项目不切合当地实际。
  ⒉引导扶持,自主参与的原则。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政府只能起引导和扶持作用,不能越俎代疱。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还是依靠贫困群众自己。在项目的选择上和实施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政府只提供信息、出主意、提建议,要充分尊重乡、村、贫困户的意愿。同时要考虑自然条件、社会发育程度、群众的素质(劳动技能)、市场等因素。群众不愿干的事,非让人家干,结果事倍功半。
  ⒊选准项目,整合资金的原则。坚持以规划带动项目,以项目安排资金,项目必须符合实际。要充分考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教育卫生和直接关系到贫困户生产、生活的具体问题,紧紧围绕贫困户脱贫致富做文章。要按照扶贫规划,捆绑整合资金,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投资力度,通过资金优化配置,提高扶贫资金效益。
  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贫困乡村和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按县负总责,乡镇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落实县、乡镇、村工作机制和责任,研究完善整村推进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扶贫规划,针对扶贫对象和存在的问题,统筹考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各种需求,制定相对长期的全面统一的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分批实施,以达到最终解决温饱实现小康的目的。
  
  二、妥善处理八大关系
  
  1.处理好政府扶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需要政府投入一定数量的扶贫资金,引导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这种扶持不是简单的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更不是包办代替,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手段真正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劳动热情,发挥贫困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投工投劳,发展生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
  2.处理好社会帮扶与自我发展的关系。通过社会帮扶,集中力量支持贫困乡村发展,帮助贫困乡村筹集资金、引进项目、解决难题,使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形成政府主导与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合力攻坚。被帮扶对象要变被动帮扶为积极主动脱贫致富,抓住被帮扶的有利时机,积极与帮扶单位、帮扶干部联系沟通,认真解决好发展思路,选好扶贫项目,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造血功能,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3.处理好扶贫开发与贫困救济的关系。扶贫开发主要是为贫困乡村、贫困群众提供其相对短缺的生产要素,通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医疗条件的改善,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况。贫困救济是对贫困群众提供一定的生活资料,只能缓解贫困群众暂时的生活窘迫现象。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必须把资金和精力集中在开发式扶贫上,以增强贫困乡村、贫困群众的自救和自我发展能力。
  4.处理好群众意愿与科学指导的关系。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选好项目是关键。选择和实施项目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但也绝对不能放任自流,随意发展,要避免项目选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免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更不能照搬照抄。选择确定项目一定要因村制宜、因户施策、量力而行,不能贪大求快。要准确分析当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结合群众意愿,围绕生产与经济发展、围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确定有特色、有市场、有潜力的扶贫开发项目。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搞好信息、技术、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解除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
  5.处理好分散经营与产业化经营的关系。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还必须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龙头生产企业选择确定项目。整合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形成规模,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分散经营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要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连片规划建设,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使优质、绿色、高效的农产品形成种植、养殖的大规模、集约化。形成一村一品,甚至多村一品,使之成为产业链、产业群。通过“公司 农户”和订单农业,变小生产粗放经营为大基地集约化经营,形成规模效益。
  6.处理好扶贫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贫困乡村的生态环境一般都比较脆弱,资源也不甚丰富。随着对贫困乡村的开发建设,大量种植、养殖业项目的实施,农药、化肥、添加剂、农用薄膜、牲畜粪便、农作物秸杆和有机物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与过量排放,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农业本身的污染,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此,必须要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科学种田、科学养殖,辩证认识产量、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不能单纯依靠化肥、农药和添加剂来增产增收,杜绝过度开发、坐吃山空的短期行为,绝不能只顾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贫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7.处理好扶贫开发与扶志思进的关系。因长期贫困,信息闭塞,观念落后,部分贫困乡村的干部群众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滋生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凡事都等着国家和社会的救济和赞助。有的将国家和社会捐助的款项不用于发展生产,宁愿苦熬受穷,也不愿苦干摆脱困窘,一味等着政府和其他方面的救助。对这部分贫困群众扶贫必须先扶志,治穷必须先治愚,不扶志,不治愚,扶贫开发就很难达到目的。要帮助他们改变精神状态,树立宁愿苦干脱贫,也不苦熬受穷的信念,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广大干部群众的志气一旦树立起来,观念也会随之改变,致富的办法、干劲和手段也会随之而来,贫困群众整体脱贫的目标就能最终实现。
  8.处理好扶贫开发与组织建设的关系。贫困乡村之所以贫困,固然有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但关键还在于村级领导班子。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首先必须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解决好带头人问题。对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作风不硬的村班子要及时调整更换。同时,要加强对村干部科技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并丰富他们求致富谋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使他们成为本地脱贫致富的明白人和带头人。还要帮助他们树立带领贫困群众战胜贫困的信心和斗志,增强干群关系,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身体力行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此,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带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就能一呼百应。
  
  三、优选推行十种模式
  
  ⒈项目整合扶贫模式。就是以贫困村建设项目为载体,把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力量向一个项目集中,让单个部门解决不了的事情,由多个部门来共同扶持,使项目建设得以顺利完成。此种扶持形式是利用项目建设整合不同部门、不同渠道的资金,适合于那些投资规模较大的路、电、水、农田水利等建设项目。
  ⒉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狠抓特色产业骨干项目,主要抓好“两叶”、“三业”、“四品”。“两叶”,即烟叶、茶叶。烤烟已经成为全县人民致富的支柱,重点是攻质量,上等级。“三业”,即畜牧业、林果业、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要围绕绿色产业、矿产能源产业、建筑建材产业和旅游服务产业,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四品”,即果品、商品蔬菜、商品魔芋和商品药材,力争建成有一定规模商品生产基地,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
  ⒊生态建设扶贫模式。结合“千户百村”生态村建设总体思路,抓住国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的机遇,努力把生态农业变成效益农业、致富农业。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加强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大力推广“富—沼—草”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从根本解决贫困村养殖、种植、能源(生活用燃料)问题,实现生产生活的良性循环。
  ⒋畜禽养殖扶贫模式。扶持发展养殖业基地,靠畜牧业增收。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圈舍饲养业,引进新品种,建设养殖小区、专业村、专业户。以村为单位、户为对象,重点扶持发展周转羊、周转猪,实行以畜代资、循环使用、滚动扶贫。
  ⒌信贷贴息扶贫模式。全面开展贫困乡村小额信贷贴息扶贫。加强舆论宣传,按照“自愿、自主、自治、扶贫”和“贷农不贷企、贷贫不贷富、贷小不贷大”的原则,使小额信贷走进千家万户,充分发挥其扶贫效益。
  ⒍休闲旅游扶贫模式。结合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胜地“一心两线三片三地”建设布局,充分挖掘贫困乡村自身的地理及区位优势,引导扶持带动贫困群众从事旅游服务业。采用招商引资、合资、集资等多种投资和管理方式共同开发特色旅游土特产品、地方特色餐饮等,带动旅游观光、旅游休闲、家庭旅馆、农家乐等迅猛发展,增加收入。
  ⒎社会帮扶扶贫模式。拓宽思路,积极争取,加强联络,进一步抓好重庆市宣传系统帮扶集团、广东省珠海市、长江三峡总公司的对口帮扶工作。整合116个县级帮扶部门的力量,按照行业特色和自身优势,从政策上倾斜,在工作上扶持。细化扶贫工作目标和帮扶任务、重点,实行目标责任制,做到帮资金、引技术、传信息、搞开发、通市场、建班子、办实事,解决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⒏劳动力转移扶贫模式。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组织劳务招聘会、建立劳务输出服务机构,扩大向发达地区劳务输出规模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更是贫困群众走出大山,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关键要建立上下贯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组织网络体系,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劳务输出工作网络,确保每年劳务输出总量平衡,贫困户新增富余劳动力全部输出就业。
  ⒐迁居脱贫扶贫模式。对居住在边远高寒山区,陡坡峡谷地带,气候恶劣,耕地瘠薄,就医入学行路难,缺乏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贫困群众实行迁居搬迁扶贫开发,是扶贫开发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继续按照:“瞄准对象、控制标准、形式多样、稳妥安置”的要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确保“迁居脱贫”这项深受群众欢迎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推进,确保迁居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生产、有效益、不返迁、能脱贫。
  ⒑科技推广扶贫模式。围绕扶贫优势产业开发,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组织好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按照科技性、扶贫性、效益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选择、论证科技扶贫项目和项目业主,通过合同形式,明确项目业主、技术部门和参与农户三者的责、权、利,提高项目成功率。充分发挥好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在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中的示范、传导作用。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创办、领办科技扶贫项目,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围绕特色产业开发,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完善技术服务。指导和督促扶贫龙头企业切实履行扶贫义务,防止与民争利,坑农、骗农、害农。
  
  四、全力抓好五个环节
  
  ⒈加强思想教育,使贫困群众树立正确和先进的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问题不解决不能有效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贫困群众,既是扶贫开发的直接受益者,又是扶贫开发的主力军。要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一是要使贫困群众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念,使他们产生发自内心的改变贫困状况的愿望和动力,摒弃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等无所作为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改变自身贫困面貌的斗争中来。只有这样,才可能走出贫困,走向富裕。二是要消除贫困乡村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使他们认识到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帮扶只是脱贫致富的外部条件,脱贫致富的根本还在于自己,不能一味地依靠国家和社会的扶持,只有借助各方面的扶持,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彻底摆脱贫困。三是要提高贫困乡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变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意识,使他们走入市场,拓宽解决温饱的思路和视野;改变传统落后保守的生产方式,使他们掌握知识,采用先进的科研技术成果和生产组织方式;改变愚昧落后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步入文明健康智慧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⒉选择合适项目,为贫困群众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和思路,最终都要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来实现,可以说扶贫项目承载着扶贫工作的全部。在选择项目时,要针对各村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要着眼于区域、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将项目放到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考虑,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效益和长远发展。首先,要围绕改善瓶颈因素选择项目。只有针对不同贫困乡村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开发建设,资源优势才能充分挖掘出来,才能够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所以,应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科技投入,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其次,要围绕各村自然资源选择项目。通过项目开发,将当地的自然资源、物产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抓好烟、畜、桑、林等特色产业建设,形成特色产业链、产业群。再次,要围绕农村“两个剩余”开发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开发是自力更生解决贫困的需要和出路所在,开发劳动力资源大有文章可做。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有组织地加强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如此才能确保项目真正发挥效益。
  ⒊捆绑使用资金,有效推动贫困乡村群众脱贫致富。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扶贫项目的实施都需要资金投入,没有资金就如同人体没有血液。因此,资金是扶贫工作的关键因素。扶贫资金来源,包含了财政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珠海市、三峡总公司、市委宣传帮扶集团的帮扶资金以及其它专项资金。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筹措资金,满足扶贫开发投入的需求。在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基础上,要用好用活资金。要充分考虑各项资金来源不同的使用要求,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统一协调使用资金,集中投向,捆绑使用,避免资金低效益地分割。同时,要加强各类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探索先进科学的管理办法,强化审计监督,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⒋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科学技术对整村推进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的世纪,科学技术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充分地显现出来。一般来说,贫困乡村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的意识比较淡薄,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应用比较落后,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空间非常大,效果无以限量。因此,要将依靠科技进步意识贯穿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始终。一要用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宜当地实际的项目,合理规划和安排项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扶贫开发项目能够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减少盲目开发所带来的危害。二要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选择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要选择优良的种植和养殖品种,选择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充分利用贫困乡村的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地区。三要采取先进的实施手段,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和方法,特别是要增加扶贫开发示范基地的科技含量。要针对实际情况,开展与科研院所联合等形式,建设一批高标准、技术先进、适用性强的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引导贫困群众自觉依靠先进的科技进行生产开发,逐步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
  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整村推进工作有效顺利进行。扶贫开发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合理有效地组织和领导是保障这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一是建立并完善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机构。特别是乡镇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贫困村要有专人负责,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有专人规划,有专门组织或人员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形成县、乡、村上下贯通的组织指导体系,具体负责区域内扶贫开发的管理工作,协调、处理扶贫开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二是以县为单位对扶贫开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组织实施。对整村推进工作中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骨干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等,都要做到充分调查,科学论证,统筹安排,兼顾进行,统一调度。合理使用各类扶贫资金和专项资金,消除条块分割,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确保效益最大化。三是要调动和发挥县级机关各职能部门的作用。除搞好本部门定点帮扶工作外,要围绕扶贫开发,各尽其责,各显其能,各展其长,献计献策,形成合力,共同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的组织和带动作用。特别要围绕一些优势产业或产品,鼓励和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协会,参与流通。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进一步扩大民间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引导并鼓励他们将贫困群众与市场有机联系起来,把市场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减少经济工作中的政府行为,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水平。
其他文献
通脉颗粒是我院研制的中药新药第6类复方制剂,主要由当归、片姜黄、降香等药味组成,具有活血化瘀、养血通脉的作用,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方中当归、片姜黄、降香均含挥
防霉剂能杀灭或抑制微生物代谢及生长,其对微生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破坏霉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二是破坏或抑制细胞内酶的作用,降低酶的活性.其作用效果主要取决
目的观察黄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AMI溶栓患者69例随机分为黄芪组35例,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静脉溶栓、阿司匹林、低分子量肝素、ACEI、β-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65例CHF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前后观察心功能
为进一步认识AEV的基因结构及功能,为基因工程苗的研制,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AEV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
本月处于立夏、小满两个节气.常年月平均气温19℃左右.月降雨量约110毫米.5月的气候特点是雨水增多.气温升高(下旬前后进入夏季).适宜蔬菜生长,但时有大风,必须注意防范。本月是春播蔬
本次对通化铁路地区16个给水所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情况进行分析,检测指标为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总硬度、耗氧量、铁、锰、铬(六价)、氨氮、氯化物、硫酸
内收型外科颈骨折较外展型骨折少见,临床多采用手法复位及夹板外固定治疗,但复位失败较外展型多见.笔者自2001年以来对15例经闭合复位失败的内收型外科颈骨折患者施行手术治
现代社会,观光休闲农业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为一种潮流。每年的五一、国庆、春节,旅游者更是人潮如流,这充分说明我国休闲、观光
本文讨论k次方反比力势多体问题的对应解。首先得到了对应解的一些基本性质,比如沿着对应解各动力学量与初始条件间的关系式;其次证明了下述三个当k不等于3时成立的重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