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和危重症评分在腹腔感染脓毒症病原学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mao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多种危重症评分(CIS)及生物标志物降钙素原(PCT)对腹腔感染(IAI)导致血流感染(BSI)脓毒症患者早期和晚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以及PCT在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最终诊断为IAI且就诊24 h内至少有1次血培养阳性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就诊当天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系统(LOD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比较不同革兰染色菌感染者之间以及不同28 d或60 d预后患者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CT对单一细菌IAI导致BSI脓毒症病原学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及各种CIS和PCT对IAI导致BSI脓毒症患者28 d和60 d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

共纳入单一细菌IAI导致BSI脓毒症患者221例,28 d病死率为19.9%(44/221),60 d病死率为25.8%(57/221);革兰阳性菌(G+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患者(28 d:34.6%比11.4%,60 d:42.0%比16.4%,均P<0.01)。与G+菌感染患者比较,G-菌感染患者PCT水平明显升高〔µg/L:4.31(0.71,25.71)比1.29(0.32,10.83),P<0.05〕。无论是28 d还是60 d,死亡组患者CIS及生物标志物PCT均明显高于存活组〔28 d死亡组比存活组:SOFA评分(分)为6.0(4.0,10.0)比3.0(2.0,5.0),MEDS评分(分)为11(9,14)比6(6,9),LODS评分(分)为4.0(2.0,6.0)比1.0(0,2.0),APACHEⅡ评分(分)为17.0(15.0,24.0)比12.0(8.0,15.0),PCT(μg/L)为3.48(1.01,26.70)比2.45(0.32,15.65);60 d死亡组比存活组:SOFA评分(分)为6.0(4.0,10.0)比3.0(2.0,5.0),MEDS评分(分)为9(6,14)比6(6,9),LODS评分(分)为4.0(1.0,5.0)比1.0(0,2.0),APACHEⅡ评分(分)为16.5(12.0,20.0)比12.0(8.0,15.0),PCT(μg/L)为2.67(0.98,17.73)比2.22(0.31,16.75);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① PCT对单一细菌IAI导致BSI脓毒症患者病原学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95%可信区间(95%CI)为0.648~0.833〕;当PCT的最佳截断值为1.82 µg/L时,其诊断G-菌感染的敏感度为74.0%,特异度为68.2%;当PCT>10.92 µg/L时,其诊断G-菌感染的特异度可达81.8%。②在预测IAI导致BSI脓毒症患者28 d和60 d预后方面,APACHEⅡ评分的AUC最大〔28 d:0.791(95%CI为0.680~0.902),60 d:0.748(95%CI为0.645~0.851)〕;当APACHEⅡ评分>14.5分时,预测患者28 d和60 d死亡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9%、88.5%。PCT对IAI导致BSI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低〔28 d AUC:0.610(95%CI为0.495~0.725),60 d AUC:0.558(95%CI为0.450~0.667)〕。

结论

PCT在判断IAI导致BSI脓毒症患者病原菌方面较为可靠;但在评估早期和晚期预后方面,APACHEⅡ评分可能更具优势。

其他文献
骨肿瘤的发生会破坏骨微环境中正常的细胞分子间交流,为自身组织的生存生长提供合适的微环境。当骨肿瘤并发骨折、高钙血症或脊髓压迫等症状时,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受到严重损害。神经与骨信号交通在骨肿瘤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致病作用,如骨肿瘤细胞可通过释放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生长,而神经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激活肿瘤细胞的生长及播散,因此,相关机制的研究及应用对未来治疗骨肿瘤及肿瘤相关性骨痛等有重大意义。
真核细胞膜及细胞器膜富含脂质,脂质不仅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结构载体,细胞的许多功能均离不开脂质。脂质是一类具有重要结构和功能的化学物质,在多种肝脏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糖鞘脂是脂质中重要的一类分子,其以葡萄糖神经酰胺(GC)为代谢枢纽,而GC是由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催化神经酰胺产生。GCS作为糖鞘脂合成代谢的关键酶,其活性直接影响细胞内GC水平,进而影响体内细胞的功能,并可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然而,目前关于GCS在肝脏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因此,深入了解GC及其代谢酶的生物学功能将有助于揭示相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清宫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80例,按其治疗方式分组,其中4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对照组),另4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清宫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组),比较治疗效果,如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中转开腹手术例数等。结果:观察组大出血率2.50%、中转开腹率5.00%低于对照组大出血率22.50%、中转开腹率27.56%,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
目的探讨解毒理脉汤治疗热毒炽盛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和松江分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符合热毒炽盛型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解毒理脉汤组。两组患者均按照指南给予常规治疗;解毒理脉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解毒理脉汤口服治疗,每日1剂,治疗14 d。记录两组患者入组28 d存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射血分数保留或降低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ADHF患者150例,记录其基本资料、用药、实验室检查、合并症、超声心动图等情况,以射血分数(EF)40%为分界值,将患者分为EF降低组(EF<40%,n=84)及EF保留组(EF≥40%,n=66);以上述每组患者NT-proBNP中位数为界值分为高NT-proBNP(NT-proBNP≥中位数)及低NT-proBNP(NT-pro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研究上颌骨骨性扩弓(maxillary skeletal expansion,MSE)对上颌第一磨牙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9月于济南市口腔医院就诊并需行骨性扩弓治疗的正畸患者24例,使用Ⅱ型上颌骨骨性扩弓器(maxillary skeletal expanderⅡ,MSE-Ⅱ)进行扩弓。患者于扩弓前(T1)及扩弓后3个月(T2)分别拍摄CBCT,对磨牙中央窝、基骨、鼻底宽度,第一磨牙倾斜角度、颊舌侧骨壁高度、厚度以及牙
目的:研究二维超声联合三维断层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原发腭裂与继发腭裂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月于深圳市远东妇产医院行胎儿检查的中孕期孕妇8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胎儿口裂和颌下三角区对胎儿上唇、上牙槽骨、软腭及硬腭分别实施二维超声或联合三维断层成像技术检查,并和产后或者引产后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8000例孕妇产后或者引产后检出唇腭裂33例、所占比为0.413%,其中原发腭裂28例、继发腭裂5例,与单纯实施二维超声检查检出唇腭裂30例、所占比为0.375%,其中原发腭裂25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美托洛尔)与联合组(匹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每组5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
过敏性疾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血型具有显著的遗传效应,可通过一系列方式影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在呼吸道、皮肤、食物等引起的过敏性疾病中,人类ABO血型中的O型、A型和分泌型(Se型)血者较多,是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而B型和AB型血者则较少。目前关于过敏性疾病与血型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数量比例方面的研究,因此急需对过敏性疾病与血型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而针对B血型物质生物分子效应的研究可能成为未来增强机体抗过敏性的一个新方向。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点及其临床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8例经胎盘病理诊断确诊的胎盘早剥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不同类型及位置胎盘早剥的声像图特征,计算超声检查不同类型及位置胎盘早剥的诊断符合率并评估诊断效能。结果:胎盘早剥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是胎盘边缘或后方水肿、局部胎盘增厚、胎盘内回声不均、胎盘内伴异常血流信号、羊水内不规则及中低回声混合漂浮团块。118例胎盘早剥患者经病理诊断确定为轻型98例,重型20例;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