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印刷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印刷设备的电子控制系统,由以前的分离元器件、有触点控制,逐步发展到集成电路、无触点控制,彩色轮转机已采用计算机集中控制,电路控制集成度越来越高。在印刷设备的维修工作中,电气部分的维修工作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故障各有原因,处理故障的方法很多,故障发生时应视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检测方法。本文就如何做好印刷电气设备的维修进行探讨,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关键词:印刷电子设备 预防性维护 检测方案与方法
在印刷设备中,电气系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印刷电子设备采用先进的微电子、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在印刷设备的维修工作中,电气部分的维修工作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就要求电器维修人员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的维修技巧,在生产实际工作中,排除电器故障同解决其他问题一样,有多种方案和方法。下面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
一、 预防性的保养与维护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维修电器人员绝大部分是对发生的故障进行检查排除,即发生后的停机检修,临时出现的电器故障当然应及时排除,但是,另一些不影响机器运行的小问题更应引起维修人员的重视。如果不及时排除,很可能这些小问题不久后就会造成很严重的电器故障。例如,调节不当的传感器未及时校正,已磨损的电刷未及时更换,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发热,已损伤的接触器触头未及时修复等等,这些问题若能及时发现,并且能够及时在设备空闲时段得到解决,则大大减少临时性工作量,这就看到维修前的预防性保养与维护的重要性。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应制定出一个工作计划,首先进行设备资料的收集。电气设备人员必须收集的设备资料主要有:设备说明书及关于电气设备的技术数据、备件单、检修时限、维修内容等技术资料,设备维修的档案资料及维修电工的工作记录,厂内外同类印刷设备电器维修经验与资料。其次设备运行的状态监测。状态监测的实施主要包括巡视、周检及操作人员的辅助监测等多个方面。巡视制度是指设备科每天组织机器维修人员对管辖的电气设备都要检查一遍,并仔细记录检查结果,一是看有无导线裸露、电刷打火,二是听电器运行的声音是否正常,三是闻有无异常气味,四是手试电器元件是否温度过高,五是询问设备操作人员设备运行状况有无异常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停机组织人员处理故障。周检制度是指维修人员每周应对负责的电气设备进行一次检修,对平时不易检查的电器进行断电检查,发现故障及时修理,并按计划进行交直流电机加油、除尘、紧固接线及更换器件等工作。操作人员的辅助监测是很重要的,因操作人员是机器的直接使用者,很容易察觉到电气设备异常而发出的声音、气味及温度、机速的变化等情况。因此,电器维修人员应积极与操作人员配合,及时全面的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
通过对设备运行的状态监测及时的得到第一手信息,能够有效的制定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计划,及时的发现电器故障并作出处理,能够保障电气设备良好的运行。
二、 维修方案与故障检测技巧
当正在运转的电气设备突然出现故障后,维修人员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故障点呢?怎样选择制定最佳检测方案呢?我们知道印刷电气设备控制电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复杂,大部分采用计算机、单片机等主控制电路,控制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过程控制部分(包括可编程控制器PLC,现场总线,远程I/O等)、运动控制部分(包括运动控制器PPC,光缆环数据传输,伺服驱动系统)、还有工控人机界面。出现的电器故障各异,在对故障点进行实际检测时,应视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检测方法。下面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1. 故障点的判定
电器维修人员到达故障设备现场,应及时了解故障情况,如故障设备的温升、外表颜色、有无异味及烟雾等。在掌握了设备的故障信息后并不一定就能马上正确地找出故障点。一般来讲还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对故障信息及设备的电路原理、故障史和维修状态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初步判定一下故障的原因及故障点,继而制定出检测方案。然后,按制定的方案对检测点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一般有三种:①找到了故障点,这说明初步的判定完全正确的。此时即可确定修理方案与方法,并进行具体的实施。②在初步判定的位置确实有故障存在,但予以排除后,机器仍不能正常工作。这说明故障不止有一处,应再次进行综合分析,做第二次判定,随之做第二次检测,直至排除所有的故障。③没有检测到故障。这说明初次判定失误,应再次进行综合分析,重新作出初步判定及制定检测方案,如此反复,直到检测到故障点。
2.故障点的检测技巧
当印刷设备出现故障时,通过对故障信息及设备的电路原理、故障史和维修状态等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初步判定一下故障的原因及故障点,继而制定出检测方案,然后按该方案进行检修。在对故障点进行实际检测时,应视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检测方法。而不要生搬硬套。①电路的系统分析法:分析电气故障时,一般先将电路图纸展开,根据故障信息,对各电路环节进行寻找原因。此时,可采用系统分解法把故障设备的电气系统进行分解。例如彩色轮转机的电气系统是由主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等组成,各分支电路可以再继续分,一直分解到具体部件,各系统不是独立的,他们是相互关联和制约的,根据故障现象就可以把故障锁定在某一系统内,然后进行故障的检测。例如,某一机组水辊电机不转动了,就可以把故障缩小到水棍电机控制电路,通过检测水辊电机、PC机调速控制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供电电源等,故障很快就可以被检测出来。②时序分析与检测法:印刷设备在工作时,各机械动作是按一定的印刷工艺要求顺序进行的,因此,印刷机控制电路也就相应带有较强的时序特性。例如,高斯P19四色报纸轮转机中,自动合压、合水、合墨的实现,是按下述控制逻辑进行的:机器低速运转→手动上纸→合压→合水→合墨,在具体的控制电路中,每一环节的正常工作,都是在上一环节的基础和条件下进行的,同时这一环节的正常工作又为下一环节的工作做好了准备,所以,也称这样的控制过程为条件控制过程。因此,当发生没有自动合压、合水、合墨等故障时,即可根据控制电路的联动性,按步骤进行分析与检测,及时找到故障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③替换法:在印刷设备上应用的PC控制电路、光电开关、交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电路、温控器等器件,是由很多集成电路和分立元件组成的,在整个电路系统来看它们是一个个独立的模块,当判定某一块电路有故障时,可以用备件进行整体代换,若故障排除,则说明故障就在这块电路板上,然后单独修理替换下来的电路。这样不仅不耽误生产而且还有充足的时间修理替换下来的电路板以备以后使用。
当然,在实际的故障电路检测工作中,根据所处的工作环境发现可供选用的检测方法很多,注意综合灵活应用,达到即经济又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关键词:印刷电子设备 预防性维护 检测方案与方法
在印刷设备中,电气系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印刷电子设备采用先进的微电子、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在印刷设备的维修工作中,电气部分的维修工作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就要求电器维修人员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的维修技巧,在生产实际工作中,排除电器故障同解决其他问题一样,有多种方案和方法。下面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
一、 预防性的保养与维护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维修电器人员绝大部分是对发生的故障进行检查排除,即发生后的停机检修,临时出现的电器故障当然应及时排除,但是,另一些不影响机器运行的小问题更应引起维修人员的重视。如果不及时排除,很可能这些小问题不久后就会造成很严重的电器故障。例如,调节不当的传感器未及时校正,已磨损的电刷未及时更换,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发热,已损伤的接触器触头未及时修复等等,这些问题若能及时发现,并且能够及时在设备空闲时段得到解决,则大大减少临时性工作量,这就看到维修前的预防性保养与维护的重要性。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应制定出一个工作计划,首先进行设备资料的收集。电气设备人员必须收集的设备资料主要有:设备说明书及关于电气设备的技术数据、备件单、检修时限、维修内容等技术资料,设备维修的档案资料及维修电工的工作记录,厂内外同类印刷设备电器维修经验与资料。其次设备运行的状态监测。状态监测的实施主要包括巡视、周检及操作人员的辅助监测等多个方面。巡视制度是指设备科每天组织机器维修人员对管辖的电气设备都要检查一遍,并仔细记录检查结果,一是看有无导线裸露、电刷打火,二是听电器运行的声音是否正常,三是闻有无异常气味,四是手试电器元件是否温度过高,五是询问设备操作人员设备运行状况有无异常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停机组织人员处理故障。周检制度是指维修人员每周应对负责的电气设备进行一次检修,对平时不易检查的电器进行断电检查,发现故障及时修理,并按计划进行交直流电机加油、除尘、紧固接线及更换器件等工作。操作人员的辅助监测是很重要的,因操作人员是机器的直接使用者,很容易察觉到电气设备异常而发出的声音、气味及温度、机速的变化等情况。因此,电器维修人员应积极与操作人员配合,及时全面的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
通过对设备运行的状态监测及时的得到第一手信息,能够有效的制定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计划,及时的发现电器故障并作出处理,能够保障电气设备良好的运行。
二、 维修方案与故障检测技巧
当正在运转的电气设备突然出现故障后,维修人员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故障点呢?怎样选择制定最佳检测方案呢?我们知道印刷电气设备控制电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复杂,大部分采用计算机、单片机等主控制电路,控制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过程控制部分(包括可编程控制器PLC,现场总线,远程I/O等)、运动控制部分(包括运动控制器PPC,光缆环数据传输,伺服驱动系统)、还有工控人机界面。出现的电器故障各异,在对故障点进行实际检测时,应视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检测方法。下面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1. 故障点的判定
电器维修人员到达故障设备现场,应及时了解故障情况,如故障设备的温升、外表颜色、有无异味及烟雾等。在掌握了设备的故障信息后并不一定就能马上正确地找出故障点。一般来讲还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对故障信息及设备的电路原理、故障史和维修状态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初步判定一下故障的原因及故障点,继而制定出检测方案。然后,按制定的方案对检测点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一般有三种:①找到了故障点,这说明初步的判定完全正确的。此时即可确定修理方案与方法,并进行具体的实施。②在初步判定的位置确实有故障存在,但予以排除后,机器仍不能正常工作。这说明故障不止有一处,应再次进行综合分析,做第二次判定,随之做第二次检测,直至排除所有的故障。③没有检测到故障。这说明初次判定失误,应再次进行综合分析,重新作出初步判定及制定检测方案,如此反复,直到检测到故障点。
2.故障点的检测技巧
当印刷设备出现故障时,通过对故障信息及设备的电路原理、故障史和维修状态等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初步判定一下故障的原因及故障点,继而制定出检测方案,然后按该方案进行检修。在对故障点进行实际检测时,应视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检测方法。而不要生搬硬套。①电路的系统分析法:分析电气故障时,一般先将电路图纸展开,根据故障信息,对各电路环节进行寻找原因。此时,可采用系统分解法把故障设备的电气系统进行分解。例如彩色轮转机的电气系统是由主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等组成,各分支电路可以再继续分,一直分解到具体部件,各系统不是独立的,他们是相互关联和制约的,根据故障现象就可以把故障锁定在某一系统内,然后进行故障的检测。例如,某一机组水辊电机不转动了,就可以把故障缩小到水棍电机控制电路,通过检测水辊电机、PC机调速控制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供电电源等,故障很快就可以被检测出来。②时序分析与检测法:印刷设备在工作时,各机械动作是按一定的印刷工艺要求顺序进行的,因此,印刷机控制电路也就相应带有较强的时序特性。例如,高斯P19四色报纸轮转机中,自动合压、合水、合墨的实现,是按下述控制逻辑进行的:机器低速运转→手动上纸→合压→合水→合墨,在具体的控制电路中,每一环节的正常工作,都是在上一环节的基础和条件下进行的,同时这一环节的正常工作又为下一环节的工作做好了准备,所以,也称这样的控制过程为条件控制过程。因此,当发生没有自动合压、合水、合墨等故障时,即可根据控制电路的联动性,按步骤进行分析与检测,及时找到故障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③替换法:在印刷设备上应用的PC控制电路、光电开关、交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电路、温控器等器件,是由很多集成电路和分立元件组成的,在整个电路系统来看它们是一个个独立的模块,当判定某一块电路有故障时,可以用备件进行整体代换,若故障排除,则说明故障就在这块电路板上,然后单独修理替换下来的电路。这样不仅不耽误生产而且还有充足的时间修理替换下来的电路板以备以后使用。
当然,在实际的故障电路检测工作中,根据所处的工作环境发现可供选用的检测方法很多,注意综合灵活应用,达到即经济又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