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对大鼠冠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大黄对大鼠冠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取50只经适应性喂养后的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治疗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大黄治疗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50、100、200 mg/kg),大黄治疗组按照剂量给药,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喂养7d。除对照组外,均用含三氯化铁(FeCl3)溶液的滤纸条建立大鼠冠脉血栓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冠脉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P-选择素(CD62P)水平改变;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凋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及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各剂量组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血管内壁状态,大黄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大黄低中高剂量组CD62P荧光强度分别为783.2±53.3、596.7±37.5、385.7±31.2,模型组为1 067.4±143.8,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t=5.902,P=0.000),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t=10.105、14.765,P均=0.000);大黄低中高剂量组及模型组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1.04±5.15)%、(44.74±4.06)%、(37.13±3.66)%、(73.88±6.73)%,(t=8.464、11.685、15.079)。大黄低中高剂量组及模型组Caspase-8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7.69±4.61)%、(41.52±3.72)%、(34.96±3.63)%、(67.83±6.08)%,(t=8.377、11.708、14.794)。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

结论

大黄对模型大鼠血栓形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降低CD62P水平及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对冠脉血栓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干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磷酸化过程作为乳腺癌靶向治疗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方法构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通过腺病毒介导hSulf-1基因的表达,抑制EGFR的磷酸化,检测其对裸鼠移植瘤治疗的疗效。结果重组腺病毒Ad5-hSulf1介导的hSulf-1表达能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果,治疗开始后第21天,Ad5-hSulf1组肿瘤体积(670.83±65.02) m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且对放化疗皆不敏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作为特效药应用于临床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疗效,但随之而来的耐药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随着相关机制研究不断深入,新颖的治疗药物也层出不穷。可见,关于胃肠道间质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对于发现治疗新方法至关重要。目前至少有3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实验,即同源耐药/敏感细胞株模型,肿瘤移植小鼠模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0对胃癌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小鼠胃癌模型,手术后第12周,治疗组小鼠于开始腹腔注射IL-10干预成瘤,10 000 U/次,2次/周,持续到手术后第20周,对照组、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手术后第20周处死所有小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10、TNF-α、干扰素(IFN)-γ和IL-4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
目的建立高效、成功率高的肥胖小鼠袖状胃切除术(SG)模型。方法选取6周龄健康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C57BL/6J鼠40只,体重为(21.05±1.07) g。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ontrol)8只,采取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组32只,高脂饲料喂养16周,诱导肥胖小鼠模型。16周以后将体重38 g以上的肥胖小鼠入组,并随机分为SG组(16只)和假手术组(Sham 8只),其中SG组和假
目的探讨基于电子束熔融(EBM)技术制备的多孔钛合金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EBM技术制备两种孔径规格:小孔径组(EBMS,640 μm)和大孔径组(EBML,1200 μm);对孔径、孔隙率、单位体积比表面积、渗透率、表面形貌以及蛋白吸附水平进行检测;将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多孔钛合金培养,对细胞黏附与形态、细胞增殖活性以及成骨分化水平进行评估。结果小孔径组EBMS具有较低的渗透率[EBMS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胶质瘤细胞U251、T98G、U87经过0、20、40、60 μmol/L的塞来昔布药物作用24、48、72、96 h后的细胞增殖情况,同时检测正常的星型细胞HA经塞来昔布作用后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40 μmol/L的塞来昔布作用48 h后的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细胞划痕实验检测40 μmol/L的塞来昔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NCTD)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U87细胞,不同浓度NCTD(25、50、100、200 μmol/L)分别处理细胞24、48 h,噻唑蓝(MTT)法检测NCTD对U8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MAPK/ERK)信号通路的表达。结果NCTD对U87细胞有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362-5p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人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黏膜细胞中miR-362-5p的表达;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技术转染miR-362-5p抑制物;噻唑蓝(MTT)法检测miR-362-5p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iR-362-5p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