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裂缝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影响研究

来源 :钻采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ood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项主要的增产措施。文章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低渗透油田面积注水条件下存在不同人工裂缝时的开发效果,分析了低渗透油田压裂后不同裂缝方位、不同裂缝导流能力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比了注采井同时压裂和注水井压裂时的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正方形五点注采系统注水井压裂时,裂缝方位不同开发效果不同,裂缝方位与注水井排平行时驱替效果较好;裂缝导流能力并不是越高越好,存在最佳值;对注水井和采油井同时压裂时,采出程度高,在计算参数范围内,几乎是同条件注水井压裂时的两倍。在低渗透油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对于行腹腔镜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对于缓解其术后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于围术期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多以0级疼
目的探讨循环质控模式在外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我院自2017年1月起开始在外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中应用循环质控模式。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循环质控模式应用
针对大庆油田侧钻水平井环空间隙比常规井眼和小井眼环空间隙小得多、侧钻水平井尾管内径小,这样造成循环摩阻大,固井施工压力高,固井质量不易保证的实际,开展了注水泥设计,确立了
利用华北地区1999—2007年的GPS速度场资料,分析了燕山渤海带的运动、变形状态及各时段不同位置的滑动和拉张速率。其中,1999—2001年阴山带表现为左旋剪切兼拉张的变形特征,
任务的"科学"号科考船在既定区域首次投放1月19日,正在西太平洋雅浦海山海域执行科考7个海底地震仪。西太平洋是全球地质构造最活跃的区域。各国科学家对该海域马里亚纳岛弧研
[摘 要]在“分數的初步认识”一课中, “猜一猜”环节为学生获得愉悦与自由的学习体验提供了可能,并达成了最终的教学目标。“猜”是载体,是活动,是物化表现;“猜”的本质是思考力的内在挖掘与锤炼,是学习力的内在放大与提升;“猜”为愉悦与自由的学习体验开拓了广阔的空间,“魔力”油然而生。  [关键词]魔力课堂;分数的认识;思考力;学习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科围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油气田油水井先期防砂的新型化学溶液防砂技术。简要分析了其固砂机理和工艺过程。室内试验和临盘油田102井次现场应用表明,该防砂技术安全可靠,施工成功率100
20世纪50年代山西断陷盆地内出现了大量的地裂缝群,其中以运城盆地最为明显,在分析该地区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新构造运动、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降水量以及地层地貌
针对中原油田开发后期的低压、水敏油气层的特点,对CO2、CO2泡沫压裂液的主要特性以及CO2泡沫压裂工艺技术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探索。CO2泡沫压裂设计应充分考虑温度和压力对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