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童意·童话·童言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xy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童话故事以奇幻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深得儿童的喜爱。童话在统编版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较大,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低年级儿童正处于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关键阶段,童话教学中,教师应用合理创设情境、引导想象补白、指导角色朗读、进行渗透德育等教学策略,能引领学生感受童话的魅力,充分发挥童话对儿童价值观形成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部编语文;童话;想象;教学策略
  科学合理的教材编写一定是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材内容的选择应该与学生的现实体验和想象世界紧密相连,这对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依据儿童喜欢想象、容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心理发展特点,童话夸张的写作手法、天马行空的想象、为孩子们而创作的丰富多彩的情节,能给儿童带来极大的乐趣。纵观统编版语文一年级至三年级教材,发现童话的篇数不可谓少。如:第二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小壁虎借尾巴》等,第三册《小蝌蚪找妈妈》《纸船和风筝》《风娃娃》等,第四册《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等,第五册《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犊子里旅行》《一块奶酪》等。童话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良好抓手,以下是笔者关于统编版小学语文低段童话教学策略的几点看法。
  一、童“心”未泯——引人入境
  低年级孩子思维认知尚未成熟,童话故事能反映日常生活,促进儿童身心的成长。语文教学中,童话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良好基石,是帮助学生懂得真善美的敲门砖,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在阅读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轻松地把自己代入故事创造的情境中,在字里行间畅游,与童话故事的作者和主人公进行对话和思想交流。低年级孩子喜欢奇幻的想象,动人的故事环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独特而有趣的情境,带领孩子走进童话的世界里,让孩子置身于无限的想象之中,能调动孩子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一)创设课内情境
  在教学统编语文第二册《动物王国开大会》时,笔者这样设计导入环节:
  1.师:同学们,听说今天动物王国要开大会,你们瞧,森林里来了许多动物,可热闹了!(多媒体出示动物图片)
  2.引问:这些动物你最喜欢谁啊?那你快来跟喜欢的动物打个招呼,叫他带上你去森林里开大会吧!(看图片读准动物名称)
  3.让我们一起坐上森林的列车出发吧。(板书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利用多媒体出示动物的图片,为学生呈现了一派热闹的故事场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抛开课堂环境的束缚,融入到童话故事中,借助童话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课外情境
  统编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的《狐假虎威》,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鲜明。在本课教学时创设给剧本配音的情境,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导入语可以这样设计:“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看表演剧或者电影吗?老师今天带你们来一个好玩儿的地方。(多媒体出示图片)看,森林剧场!今天森林剧场刚好要招课本剧的配音演员,想不想试试?那你们先说说,怎么样才算是一名优秀的配音演员?”(预设学生回答:声音响亮、普通话正确、能读出合适的语气......)
  低年级的课文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可让学生获得更有效率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小对子合作探究获得学习体验,分角色读好对话,在情境中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二、童“意”盎然——想象补白
  幻想是童话的最本质特征,是反映生活的文学艺术手段之一。想象则是借助外界的触动,通过人们以前在脑海中感知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重塑而形成新图像的过程。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童话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表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它把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人物或动物的行为,加以幻想加工,编织成灵动有趣的图景,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因此,教师应当借助童话教学让学生将思绪沉浸在童话中,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补白,感受童话里特定的场景的和童话人物的悲伤与喜悦。
  (一)想象场景环境
  统编语文第五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主角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独自在大街上卖火柴,她又冷又饿,却不敢回家,家里也跟街上一样冷。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冷的感觉是有意识的,但是现在的学生都是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小女孩家里当时当下的冷,却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中描写小女孩家里环境的句子“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进行思考:读到这句话,把文字变成画面放在你的脑海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思维被调动起来,有的说看到了风好像快要把草和破布吹走了,有的说听到冬天的夜晚冷风呼呼的声音,有的说感觉到这个房子像是一个冰室。通过调动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人物的处境悲凉,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驗。
  (二)想象心理活动
  统编语文第六册《那一定会很好》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主人公每一次愿望的实现,每一段变化的历程,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插图,结合生活经验,想象主人公在每一段历程中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四次表达内心独白“那一定会很好”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模仿它的口吻说一说他的想法,从而体会它平和愉悦的心情和积极乐观、坦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三)想象语言对话
  统编语文第二册《树和喜鹊》讲述了树和喜鹊成为邻居后,由孤单变得快乐的故事。教学中,可以通过想象人物的对话,让学生对孤单和快乐的感受更为深刻。在理解孤单时,设计让学生借助插图,想象孤单的树和孤单的喜鹊会说些什么。如树会说:“我一个人好无聊啊,谁能陪我玩儿呢?”喜鹊:“是啊,要是有朋友的陪伴,那该多好啊!”在体会快乐时,抓住拟声词“叽叽喳喳”延伸词语的内涵,再次设计想象对话:此时喜鹊叽叽喳喳地都在说什么?树又会回应什么呢?以想象人物对话为基点,让故事的情节更精彩,画面更灵动。   三、童“话”精彩——角色朗读
  学习语言朗读的关键点在于正确、流畅、饱含情感地朗诵课文。学生在语言朗读中重视感情注入,能帮助其形成良好语感,更深层次地提升发现与理解的能力。童话语言有着独特的音乐性、内敛性、情绪性等特征。童话语言很多时候是借助动物或人物的语言来呈现出来的,此种类型的语言来源于生活与内心,更加贴近于孩子们自己的语言。低年段的孩子单纯而富有天性,童话故事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其中的语言对话更是能表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通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能促进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积累,用有声的语言把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获得更真切的情感体验。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部编本语文五册教材里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经过是这样子的:小蟋蟀红头和青头在玩捉迷藏,红头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危急关头,蟋蟀青头沉着地安慰它,给它出主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出来。文中对话较多,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良好契机。在教学本文时,笔者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并梳理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然后这样指导分角色朗读:
  1.聚焦旅行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七至十九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直线画出红头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青头说的话。
  2.体会人物心情:动笔圈出描写红头、青头表情和动作的词语,抓住关键词思考青头、红头此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
  3.学生交流红头的心情,教师相机指导:
  (1)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遇到危险的红头,提问:红头为什么拼命地叫?省略号代表什么?红头为什么要哭?红头为什么很悲哀?它心里在想什么?
  (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4.学生交流青头的心情,教师相机指导:
  (1)回想在生活中你有过“急忙”的时刻吗?你当时是什么感受?
  (2)引导:现在你就是青头,请你来演一演它着急、吃惊的样子。
  5.同桌合作,分角色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
  (1)学生自由练读,展示。
  (2)启发学生思考:从青头和红头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通过图画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对话以及谈体会的方式,由读到悟,环环相扣,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感悟红头和青头间的真挚友情。
  统编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也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通过有趣的环节和对话,介绍了小鱼、老牛和燕子他们各自尾巴的作用。文中对话众多,要利用低年级儿童思想价值观正在形成的特点,指导朗读对话。如聚焦“行吗”和“?”,读出商量的语气,抓住称呼语“姐姐”“伯伯”“阿姨”“您”等词,读出小壁虎的有礼貌,抓住结尾“啦”“!”读出小壁虎的惊喜和天真。教学中应结合生活实际指导朗读,让学生情感自然流露,不矫揉造作。
  四、童“言”无忌——升华感悟
  拟人的创作手法在童话中比比皆是,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甚至生活用品都可以被赋予生命,注入喜怒哀乐,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借助夸张的表现手法与丰富的想象,童话故事塑造出了典型的故事形象,反映了现实生活,让孩子们在童话故事中联系现实生活,有所感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万不可忽童话的德育功能,而应充分挖掘童话的内涵,拓展童话的外延,将童话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讨论交流中有所思、有所得,实现童话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德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形成美好的品格。统编语文第五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展现的是老屋皱纹满面,慈眉善目的形象,小猫正在老屋门前仰头说话。教学中可以此为切入点,设计让学生根据阅读经验和课文插图,在阅读中自由大胆地展开情节的想象,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插图中的小猫置换成老母鸡、小蜘蛛,预测故事后面的情节发展,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交流中,感受到老屋助人为乐、甘于奉献、心地善良的品格。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良好的心态能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统编语文第五册《那一定会很好》讲述了主人公一生的历程:一粒种子——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课文中四次出现表现主人公愿望的句子“那一定会很好”,课堂小结提升时可设计语言训练点——“要是          ,那一定会很好。”请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说说愿望,可以是关于学习的,可以是关于生活的,也可以是关于未来的,学生的愿望有的简单朴素,有的敢于畅想,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要学会以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现实,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每位儿童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友谊是儿童珍贵的财富。统编语文第二册《小公鸡和小鸭子》讲述了小公鸡和小鸭子在一块儿游玩的过程中,小公鸡给小鸭子捉虫吃,小鸭子勇救落水的小公鸡的故事,表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友谊。课堂上可设计一个情感深华的口语练习,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一个好朋友的名字,回忆与好朋友之间发生的印象最深刻的温暖经历,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相处,从而感受到友谊的美好与珍贵。
  低年级儿童的思想形态正在形成,严于律己,关爱他人等意识的渗透必不可少。统编语文第五册《一块奶酪》故事情节生动,富有悬念。蚂蚁队长组织小蚂蚁们搬运奶酪,运输途中奶酪的一角被拽掉了,这对包括蚂蚁队长在内的所有蚂蚁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在这过程中,蚂蚁队长抵住了诱惑,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这个故事可以从多角度引导学生评价蚂蚁队长,相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蚂蚁队长发布指令,可以看出他纪律严明,一视同仁;从蚂蚁队长对奶酪的渴望程度,感受到他强烈的自律意识;蚂蚁队长让最小的蚂蚁享用这掉下的奶酪渣,表现了他关爱弱小同伴。总之,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实施道德教育。
  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感受快乐,并且在童话故事的道德教育下,更加健康正面地成长。阅读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化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精心组织童话教学活动,有意识利用童话的育人功能,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故事内容进行互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和充分调动情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故事寓意,将有助于孩子们的情感得到熏陶,思想获得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建立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
  儿童喜爱童话的根本原因在于,童话在“幻想”和“真实”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吸引孩子们走上这座桥梁来到一个神秘奇妙的世界中,为他们的童年时期增光添彩。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重视童话教学,努力保持一颗童心,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指导朗读,体验角色,让孩子们走进童话世界,获得自己的个性化感受,实现心灵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姜英.让童话之美绽放于童心——以小语部编新教材为例谈童话的审美教学[J].新课程,2020(22):82-83.
  [2]陶玄文.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50-51.
  [3]杨美虾.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思考[J].散文百家,2018(12):61.
  [4]张淑梅.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策略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2):55.
  [5]洪淑君.童话入手,语言提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童话.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16):52-53.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最直接途径之一就是阅读,与此同时,阅读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之一。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十分理想,亟待提高。在新课程标准当中,对于小学生的阅读量和基本阅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的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成为语文学科当前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阅读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必经过程,阅读能力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直接表现形式
期刊
◆摘 要:将快乐体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身体上的掌握感和心理上的愉悦感。快乐体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本文将浅谈快乐体育在教学中具有的可行性和实施的效果如何。  ◆关键词:快乐体育;体育教学;实效性  快乐体育的思想源自于德国和日本,在八十年代中期传入我国,这一思想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快乐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期刊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学习语言和发展语言能力最为重要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的语言能力也是在听、学、模仿、交流、表达与运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给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并支持幼儿表达与交流,在倾听和理解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信心,在适当的回应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好的语言能力在幼儿未来人生的发展中也会给予他很大帮助,比如:好的语言能力就奠定了好的沟通能力;有
期刊
◆摘 要: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对于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相关规定,我校于2019年开始按《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称《管理办法》)的规定由招生就业处统筹学生实习工作。近两年来,学校实习管理工作运行正常,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三方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实习管理工作收效良好。但学校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度的问题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继续
期刊
◆摘 要:家庭作业是一种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巩固提升的学习活动。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够帮助学生将当天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新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对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较大的帮助。当学生们由幼儿园升入小学以后,他们由于接受学前教育的水平不同,导致他们个人的学习水平也大不相同,有部分学生存在表达能力薄弱、学习习惯较差的问题。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个差距缩小,家庭作业的设计至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原动力。本文主要通过课堂气氛、情景教学、游戏教学、注重评价及师生关系这几方面来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英语;兴趣;培养;课堂气氛;创设情景  布卢姆说过:“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什么法离开了学生的热爱和学习主动性,教学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摘 要: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难点,然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弱,再加上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及教学目标制定问题,导致学生作文水平不甚理想。因此,农村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作文教学的不足,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和学习情况针对性开展教学,加强指导,传递学生正确的作文方法,再结合以读促写、先观察再动笔、先说后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累积写作素材,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期刊
◆摘 要:读写联动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读写联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在读写联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阅读进行仿写和扩写,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记录,注重生活化的阅读和生活化的写作,通过批注和评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联动  读写联动的教学方式能够同时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要正确看待阅读和写作的关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
期刊
◆摘 要:目前仍存在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中法治精神缺失的现象,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加强和完善高等教育领域法治化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创新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和模式是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梳理法治建设有效途径,不断创新大学生法制教育模式,多措并举以提升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法制教育途径;创新模式  大学生是推
期刊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有着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内容,其可以建设和开发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点燃自己的智慧,设计充满创意和新意的活动。适当时也可以应用起信息技术,如此高效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虽然其没有固定的教材范本和统一的知识文本,但其同样有着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