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技术对肝血管瘤、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肝脏T1 mapping技术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的患者,共发现105枚病灶,其中肝血管瘤25枚、肝细胞癌26枚、肝转移瘤54枚,测量并比较3组病变的平均初始T1值(Native T1)与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利用线性判别分析分别对单纯使用T1值作为变量、单纯使用ADC值作为变量及同时使用T1值与ADC值作为变量对上述3组病变分类准确率进行统计.结果肝血管
【机 构】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安徽 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安庆市立医院)磁共振室,安徽 安庆 246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技术对肝血管瘤、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肝脏T1 mapping技术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的患者,共发现105枚病灶,其中肝血管瘤25枚、肝细胞癌26枚、肝转移瘤54枚,测量并比较3组病变的平均初始T1值(Native T1)与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利用线性判别分析分别对单纯使用T1值作为变量、单纯使用ADC值作为变量及同时使用T1值与ADC值作为变量对上述3组病变分类准确率进行统计.结果肝血管瘤的平均初始T1值及平均ADC值分别为(1788.63±261.91)ms与(1.73±0.32)×10-3 mm2/s,肝细胞癌的平均初始T1值及平均ADC值分别为(1221.84±173.83)ms与(0.92±0.13)×10-3 mm2/s,肝转移瘤的平均初始T1值及平均ADC值分别为(1538.86±189.04)ms与(0.88±0.14)×10-3 mm2/s.3组病变初始T1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09、172.09,P均<0.01),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单纯使用T1值作为变量与单纯使用ADC值作为变量对3组病变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64.8%与62.9%,同时使用T1值与ADC值作为变量对3组病变分类准确率为78.1%.结论非对比增强T1 mapping技术初始T1值对肝血管瘤、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效能,且初始T1值对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效能高于ADC值;联合应用T1 mapping与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对肝血管瘤、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S-Detect技术)辅助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4a类结节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常规超声TI-RADS分类为4a类的甲状腺结节79例共86个病灶.应用S-Detect技术对所有病灶进行良恶性诊断后,再次进行分类.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S-Detect技术辅助分类前后的差异.结果S-Detect技术辅助诊断前,遵循临床治疗策略均应进行穿刺活检,活检率为100.0%(86/86)、特异度为0%(0/52)、敏感度为100.0%(34/34)、阳性预测值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比较梅尼埃病(MD)患者大脑结构的改变.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MD患者及23例健康对照者,对MD患者进行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评估其眩晕严重程度.使用MRI采集两组受试者的常规MRI及高分辨率T1数据,比较两组大脑灰质体积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组差异脑区灰质体积与病程及DH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D组患者右侧颞上回、颞下回及脑岛灰质体积减小(t=-5.597、-5.779、-5.919);左侧海马旁回、左侧中央后回及左侧豆状壳核灰质体积增大(t=8
目的比较能谱及灌注CT成像在鉴别周围型肺癌(PLC)和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中的准确度.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怀疑为肺恶性肿瘤患者,行胸部一站式能谱联合灌注扫描并经病理证实,最终纳入PLC患者45例、FOP患者33例.测量两组病灶在动脉期和静脉期的能谱参数,包括CT40keV值、CT7QkeV值、CT100keV值、碘(水)浓度(IC)、水(碘)浓度(WC)、有效原子序数(Zeff),并计算能谱曲线斜率(K70keV).同时测量两组病灶的灌注参数,包括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
泄殖腔畸形又称为尿直肠隔畸形序列征(urorectal septum malformation sequence,URSMS),是一系列畸形组合,其发病率为1/50000[1].URSMS预后极差,出生后多系统重建手术极其困难,既往研究利用多种检查方法对患儿共同通道长度进行个体化评估后决定手术方案,短期随访获得了较好的效果[2].然而,由于URSMS畸形变异多,产前正确诊断仍不足.既往多采用二维超声通过腹部囊性包块、肛门闭锁及泌尿系统畸形等联合诊断URSMS,但二维超声不能直观地显示子宫畸形的外部解剖形态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CL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35例结直肠癌伴肝结节患者的资料,根据结节的病理或随访结果分为转移组25例和良性组10例.35例均行18F-FDG PET/CT肝脏延迟显像和早期全身常规显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两种显像方法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组在延迟和常规显像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比值、滞留指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诊断CRCLM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常规显像C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