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有吃相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hino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久以前,在知书达礼,又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吃饭是全家团聚、增强家族认同感和维系感情的生活内容,是大人议事的当口,也是对孩子实施训诫的良机。
  客堂中央放一張结结实实的八仙桌,长辈坐北朝南,儿子媳妇两边坐定,老祖宗最疼爱的小孙子享有特权,坐在他们身边。

  餐具也有所区分,比如在我家,祖父有专用的象牙筷,祖母则用系着细细链子的银筷子,其他成员就用乌木筷或红木筷,我则有一双专享漆木筷,筷头尖尖,筷杆上画了花鸟,是我最初接受美术教育的来源。这些细节都体现了敬老爱幼的传统。
  菜上来了,最好的菜摆在长辈面前。老人不动筷,其他人是不能开吃的。吃饭时小孩子不能说话,嘴巴不能发出粗鄙的咀嚼声,筷头不能像无人侦察机那样在菜碗上游移盘旋,也不能一手执筷一手执匙左右开弓,饭粒掉下得马上拾起来送进嘴里,这些都是老规矩。
  我有一邻家小妹,三十二岁了还没嫁出去,爷娘急得头发都白了。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个小青年,一身名牌。从弄堂口走来的一路上,邻居们交头接耳,眼睛放电,17号里二楼前厢房的黄家是不是来了毛脚女婿?邻居小妹的爷娘备了一桌好菜好酒招待,立体声音箱喷出来的音乐喜气洋洋。
  但事后得知这个时尚青年吃相不好,两条胳膊像大吊车那样支在桌子上,还不停地抖腿。搛菜就搛菜吧,筷子却要在菜碗里兜底翻,就像盗墓贼在挖秦始皇的墓。小青年喝高了,最后跑到灶披间里呕吐,一股酸气直冲云霄。从此,这个小青年就再没有进过我们弄堂。
  一度,自助餐在上海非常流行。这是从国外引进的消费模式,客人可放开肚子吃,直到大肚圆圆。精于算计,又趋新务实的上海人赶来尝新,目光精准地挑选价位最高的龙虾、生蚝、牛排、烤乳猪,将盆子堆得小山一样高。回到座位上,那个形象简直像个山大王,吃相当然不会雅观到哪里去,浪费的现象颇为严重。后来,食物大大地丰富了,上海人的胃口也越来越小,吃自助餐的新鲜劲也过去了,再进这样的餐厅,要装作见过大世面的样子。
  上海的必胜客有一个规矩,配套供应的简餐中有一道沙拉,这道沙拉由客人自行去取。一只巴掌大小的盘子,你随便装,只要它装得下。这道“智力测试题”大大挑起了上海人的兴趣。你去看吧,那些穿着时尚的美眉是如何操作的,她们先是将黄瓜片排列在盘子边缘,这样就增加了盘子的宽度,然后铺一层生菜叶,进一步增加盘子的宽度,再然后一层层叠加其他东西,一直堆成尖尖的宝塔,一盘直抵人家两三盘。
  我妈妈跟我讲过一个故事。过去有一富翁,家里金山银山,唯一的遗憾就是老婆生不出小孩。后来领养了一个流浪儿,给他穿新衣,住新房,教他吃大菜,还请了家庭教师教他讲英文、弹钢琴、跳交际舞,一心想把他打造成石骨铁硬的上海滩富贵公子。这个人在蜜糖罐里慢慢泡大了,看上去蛮像样子了,过十八岁生日那天,富婆请了许多人来开派对,将这个新贵隆重推出。他满面春风,得意扬扬,跟人家的千金小姐跳舞,还当众弹钢琴《致爱丽丝》。好了,宴会开始,主宾入座,音乐起,上冷菜,这人拿起筷子朝自己胸前一戳,对对齐。嗯?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被一位老太婆捕捉到了,马上跟身边一贵妇人说:“这个人是叫花子出身。为什么?因为叫花子流浪街头讨饭吃,哪来桌子凳子,筷子有长短,只能在自己胸口上对对齐。”
  原来如此!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露出了马脚。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身高一米七九的男生。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告诉你:我一米八。在关心身高的男生眼中,这一厘米的差距,就像五十九分和六十分一样悬殊。  一米八,仿佛是身高的“及格线”。“男生如果到了一米八,忘了自己姓什么,也不会忘了自己一米八。”  甚至会把自己的身高,挂在所有社交平台和简历上,恨不得让全世界知道。在无数女生被“好女不过百”绑架的时候,一米八,也成了很多男生的心病。身高,真的有
期刊
金华的亲戚送了我家一麻袋的橙子。橙甜,汁液淌嘴角。吃了橙,手也舍不得马上洗,用舌头舔一遍,把橙汁舔干净。村里没有人种橙。父亲说,这个橙好吃,下次来你带两棵橙苗来。  第二年,我家后院的空地上种上了橙苗。  又三年。橙子树高过了瓦屋,开了花。树冠伞形,圆圆的,撑开的伞一样。橙子花白白的,五片花瓣,中间黄色的花蕊。满树的花,绿叶白花披在树上。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橙子花。花开时节,正是雨季
期刊
蔡崇达的小说《皮囊》中有一个故事——《母亲的房子》,说是小说,其实大部分是真实发生在小镇里的童年记忆.rn老家的一间房子,贯穿了作者母亲的大半生.rn那年母亲二十四岁,父
期刊
HE=Happy Ending,即圆满结局。BE=Bad Ending,即悲剧收尾。  HE与BE常在爱情类作品中引起讨论。  最近,我给好友安利了一部肝胆相照、荡气回肠的影视剧。正待我要长篇大论输出推荐语之际,好友一句话给了我当头一棒:“HE还是BE?”  看小说先看结尾,看影视剧必先问结局是“HE党”的基本素养。好友只看HE作品,主角们必须要开心、活着、在一起,最好还能明说长长久久。但凡误入一
期刊
作为一个从小肉乎乎的姑娘,我的减肥史已经能写本书了。今天就讲讲我印象中最“惨烈”的一次减肥吧!  二十岁出头去德国读书,初去超市看到整面墙的巧克力黄油曲奇和黑森林樱桃蛋糕,到几个月后都变成了长在我身上的肉:管他那么多,吃饱了再想减肥的事!  那时年轻得什么都不怕,在电脑文档上打下“28天断食”时手都不抖一抖。还加入了几个豆瓣小组,组名凶残而决绝:“要么瘦要么死”。非常符合我当时破釜沉舟的心情。  
期刊
我对鱼以及鲜味的味觉记忆均来自松花江支流的一个大水库。  水库位于连绵起伏的群山脚下,平日里金光闪闪,美不胜收。当时我们喜欢把书本上一切关于湖泊的美好想象都放置在它身上。  它们从来不会让我们失望,总是时不时地定期造访。优良的水质赋予这些鱼纯粹的鲜味,人们总是用“与土腥味绝缘”来形容这种鲜。  每次它们出现,仿佛一个小家庭里的人间盛事,要么贵客登门,要么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家中某个成员突然产生了
期刊
我们的日常交谈总是活灵活现、绘声绘色的,书面语则主要用来满足我们对抽象思维的需要。长时间以来,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在网上我们也只能以书面语来交流。一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无奈才会用纯文字来交流,这种情况下就要做精简。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把符号分为“表达”和“指号”。在他看来,所有的发声的言语都是表达,一说出来就能起到传递意义的作用。说话者要表达的意义当下对听话者呈现。当我们用书写来传达意义时,会失去
期刊
林美芳退出了所有“鸡娃”的群。她的生活有了另一种规律:每天给隔壁房间的儿子发两次提醒吃药的微信,每两周到医院开一次假条;每三天在案板上切分一次药片,放到带隔断的绿色小药盒里,时间久了,药末弥散在缝隙中。上班途中,地铁上穿校服的孩子偶尔会让她想起,自己是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  这是她的秘密:两年前儿子被确诊重度抑郁,经历了休学、复学、复学失败,现在持续请假在家。除了母亲和丈夫,她无法向其他人启齿“我
期刊
这几天,坐在我旁边的同事精神不佳,黑眼圈日益严重.一问才知道,他在抢一张打折力度很大的机票.rn因为活动在凌晨,他调好闹钟,提前5分钟醒来,动用了家里4部手机,但连续3个晚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