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近才可敬

来源 :传媒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w335471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通讯员,曾先后接触过《新华日报》四位编辑、记者,我感到他们都是可近可敬的人。 理论处的王向东同志,他在泰县宣传部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因一道参加过会议而熟悉。他调到报社工作以后,我有信给他时尊称他为老师,可他在一次给我的回信中就写道:“我们同是文友,不必称为老师。”这句话顿时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其他文献
10多年来,我妻子总是积极支持我为报纸、电台多写稿、写好稿。 我白天忙于工作,多数是在夜间、节假日“爬格子”。我写稿,她为我抄稿,而且是一位严格的第一读者,当她发现我稿
三季养蚕布局已在四川省广泛普及,基本形成新的蚕作制度.它为提高蚕茧产质量和效益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养蚕布局科学性很强,涉及面广.如何从茧丝绸整体利益出
初学写新闻的那阵子,总感到基层天地狭窄,没有新闻可写,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我感到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基层单位里有取之不尽的新闻材料。
期刊
《江山报》编辑部作过一次专栏问卷调查,在收回的答卷中,几乎所有的读者都对《江山报》一版的《仙霞小语》给予了肯定,许多读者还附言赞扬,称该专栏办得活、办得精,说出了他
《新闻出版报》7月29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登北京一读者来信。来信指出,法制类期刊中存在着三少二多的现象亟待改变。 “三少”表现为:1、有关宣传和解释法制的文章过少。2、反
近年来,丝绸行情疲软,茧价低落,蚕桑生产处于徘徊不前的形势,为了探索出一条有利于蚕桑生产发展的新路子,尽快恢复我县的蚕桑生产,我们经过考察、论证,决定1998年对我县的养
在我国冲突规范体系的语境下,强制性规定在各类涉外民事案件裁判中通常能成为排除外国法适用,维护我国重大社会、经济利益的,以及保障弱势一方当事人的权益的有力手段。其根
重庆是全国四大蚕茧生产基地之一.蚕桑生产是农村的一个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蚕种是蚕桑生产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处理严、受控因素多、季节
本刊讯来自中央各新闻单位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新闻工作者100多人,近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新闻年鉴第十五届全国工作会议。 中宣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
汉语的每一个词(包括可以当作词使用的固定词组——成语,下同)都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含义虽然是在各个构成成份意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毕竟是特定的、整体的,而不是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