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教育时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来推动学科课程改革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近几年来,本人从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入手,对信息技术给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作了初步探讨,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整合作了分析和总结。
数学课本,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教师教学的参考书,长期以来都被教师认为是教学的主要源泉。而21世纪的数学教学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学习,应当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教学,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师讲授知识的时候,很少与信息技术联系起来,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形象与高效。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更新教育教学思想,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的方式、手段应朝多样化发展。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的粗浅认识如下。
融合信息技术,丰富日常的数学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知识是立足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工具,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也是时代的需要。将信息技术的学习渗透在课程的日常学习之中——这就是我们对当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要求。
不要只是要求学生为了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而上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应把我们的课程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把信息技术知识掌握。
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遇见这样的一些问题:当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用,那么我们的教学结果与用了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引入信息技术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明显不一样的。
我听过这样的一堂教学示范课:一位教师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与平移时,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一种在网络教室中进行,一种在教室中进行,在不同的班级进行相同的教学以后,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的效果不明显是不用信息技术知识的最明显特征。
数学课堂怎样融合信息技术呢?我们不能说每节课都要用信息技术知识,但可用可不用,那么最好用。在五年级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中,学生在学表面积和体积的时候,一个数学老师将一些计算公式讲授以后,学生就做了一些简单的练习,但学生在这以后,很快就忘了计算方法。之后,我在教学这些课的内容时候,就带领学生到网络教室去学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结果,学生非常好地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烈,追着我问:“老师,还有没有别的章节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望着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我当时的心情十分沉重:这不正是我们所短缺而学生所渴求的吗?
运用信息技术,力求让数学教学的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运用信息技术,力求让数学课堂“活力四射”。
1.让生活走进教学内容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怎样把数学的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呢?在传统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就能变许多的“不可能”为现实,让课堂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式时,教师可以录制一段商店中购物的视频,让学生事先感知商品的单价、数量、总价,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活用各种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在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什么时候该使用信息技术时,必须保证其目的在于能更好地完成一定的教学或学习的目标。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实际,遵循媒体的特性来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手段要用“活”,而且要“活用”。
在学习正方形的知识时,学生容易把正方体和正方形混起来,为了搞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们在传统的实物展示基础上,主要通过多媒体播放三维动画,把正方体剖开,横截面就是正方形。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区别,还知道了联系。
在现实教学中有不少误区,如有的教师“单一选择媒体”,特别“依赖”计算机,让“黑板”成为摆设。其实,选择媒体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应用信息技术不能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一味追求形象化,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将有副作用。
3.灵活运用教学机制
教学的现代化,首先是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让教学机制“活”起来。
信息技术让教学设计更显智能化。在交互式练习的课堂上,例如,学生学习利用计算机进行成绩统计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调整时间,人人可以享受成功。教师通过全班学生整体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实现因材施教。
4.充分活跃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根本目标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是应用信息技术的根本目标,也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的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学生领会了推导面积公式的方法和“变不规则为规则”、“平移”、“拼凑”等思想,学生的表现非常精彩,当把圆平均分成16份后,学生可以拼出各不相同的图形,由此而推导出计算圆面积相同的公式的多种方法。
我们坚信:信息技术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把数学知识“用”起来,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我们的教学精彩起来。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转变。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思想,发展以问题共同解决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所以对解题的教学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数学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信息技术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
以信息技术推进数学教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引发我们进行更多的思考。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必将引发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并形成一个新的数学教育前景。广大数学教师、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成为这场革命的主角。
数学课本,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教师教学的参考书,长期以来都被教师认为是教学的主要源泉。而21世纪的数学教学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学习,应当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教学,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师讲授知识的时候,很少与信息技术联系起来,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形象与高效。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更新教育教学思想,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的方式、手段应朝多样化发展。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的粗浅认识如下。
融合信息技术,丰富日常的数学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知识是立足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工具,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也是时代的需要。将信息技术的学习渗透在课程的日常学习之中——这就是我们对当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要求。
不要只是要求学生为了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而上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应把我们的课程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把信息技术知识掌握。
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遇见这样的一些问题:当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用,那么我们的教学结果与用了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引入信息技术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明显不一样的。
我听过这样的一堂教学示范课:一位教师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与平移时,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一种在网络教室中进行,一种在教室中进行,在不同的班级进行相同的教学以后,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的效果不明显是不用信息技术知识的最明显特征。
数学课堂怎样融合信息技术呢?我们不能说每节课都要用信息技术知识,但可用可不用,那么最好用。在五年级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中,学生在学表面积和体积的时候,一个数学老师将一些计算公式讲授以后,学生就做了一些简单的练习,但学生在这以后,很快就忘了计算方法。之后,我在教学这些课的内容时候,就带领学生到网络教室去学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结果,学生非常好地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烈,追着我问:“老师,还有没有别的章节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望着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我当时的心情十分沉重:这不正是我们所短缺而学生所渴求的吗?
运用信息技术,力求让数学教学的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运用信息技术,力求让数学课堂“活力四射”。
1.让生活走进教学内容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怎样把数学的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呢?在传统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就能变许多的“不可能”为现实,让课堂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式时,教师可以录制一段商店中购物的视频,让学生事先感知商品的单价、数量、总价,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活用各种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在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什么时候该使用信息技术时,必须保证其目的在于能更好地完成一定的教学或学习的目标。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实际,遵循媒体的特性来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手段要用“活”,而且要“活用”。
在学习正方形的知识时,学生容易把正方体和正方形混起来,为了搞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们在传统的实物展示基础上,主要通过多媒体播放三维动画,把正方体剖开,横截面就是正方形。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区别,还知道了联系。
在现实教学中有不少误区,如有的教师“单一选择媒体”,特别“依赖”计算机,让“黑板”成为摆设。其实,选择媒体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应用信息技术不能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一味追求形象化,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将有副作用。
3.灵活运用教学机制
教学的现代化,首先是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让教学机制“活”起来。
信息技术让教学设计更显智能化。在交互式练习的课堂上,例如,学生学习利用计算机进行成绩统计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调整时间,人人可以享受成功。教师通过全班学生整体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实现因材施教。
4.充分活跃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根本目标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是应用信息技术的根本目标,也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的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学生领会了推导面积公式的方法和“变不规则为规则”、“平移”、“拼凑”等思想,学生的表现非常精彩,当把圆平均分成16份后,学生可以拼出各不相同的图形,由此而推导出计算圆面积相同的公式的多种方法。
我们坚信:信息技术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把数学知识“用”起来,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我们的教学精彩起来。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转变。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思想,发展以问题共同解决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所以对解题的教学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数学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信息技术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
以信息技术推进数学教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引发我们进行更多的思考。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必将引发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并形成一个新的数学教育前景。广大数学教师、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成为这场革命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