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UANJU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主要是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以视频为载体,集合课本教学内容和其他教学资源为一体的教学小视频,对引导学生预习、复习,以及攻克重难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学结合微课的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进一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成果。
  一、利用微课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
  微课产生于日益发达的现代网络技术,自然也包含了传播速度快、资源丰富等互联网特有基因,对现代教学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通过微课向学生展示更加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营造形象生动的课堂学习情境,并且通过图文结合等形式带给学生极大的感官震撼,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有关陆地和海洋的内容时,课本上关于陆地和海洋的介绍毕竟有限,而教师又无法通过单纯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到当前世界上陆地和海洋的具体情况,更无法使学生获得切身的体验。此时,教师将世界上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情况通过图片、视频等载体整合在微课中,让学生在观看微课时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陆地和海洋的变迁、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进而产生保护大自然的强烈情感。
  又如,在学习关于气温的变化这块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真实地了解全球气温变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其展现出来。在备课环节,教师应广泛收集关于全球气温变化的相关资料,尤其要收集南极和北极在气温变暖情况下的现状,通过动物的迁徙和消亡侧面印证气温变化产生的影响。学生在观看微课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应对气温变化的方法,促进自身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还进一步了解了全球气温变化的趋势。
  二、优化地理课堂知识传播方式,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传统知识传播方式的变革和优化。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是唯一的知识传播方式,这不仅极大地占用了课堂时间,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常还会容易引起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例如,在教学有关中国地理环境的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将系统介绍中国地理环境的网络资源引入微课,让学生自主观看并提问,教师则从旁进行适当的引导。这种知识传播方式既涵盖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令学生乐于接受,一举两得。
  三、利用微课突出教学重难点,增强教学针对性
  微课视频突出一个“微”字,力求将最精华的教学内容融入微课,帮助学生有效攻克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师将教学重点和难点融入微课中,通过其他教学资源进行辅助教学,能有效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有关我国北方和南方的自然差异的内容时,要深入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此时,教师便可利用微课将南北方自然环境进行同步教学,形成一个同步互动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加快速准确地了解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
  四、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初中地理教学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而利用微课则更有利于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通过微课呈现教学中的精华内容,还能有效整合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要自觉培养创新能力,对教师布置的问题善于结合探究學习的基本思路,并且通过学习微课增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逐步培养独立解决学习难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利用微课辅助地理课堂教学确实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初中地理教学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配合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由于初次使用微课,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有的还甚至一味地依赖微课,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规范引导,导致地理教学水平始终停滞不前。基于此,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合理有度地运用微课。
其他文献
社会的发展一直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如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我们都能从历史的进程中感受到生产力的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这些对于我国的历史学科的构建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基于原先的社会史观的历史教学体系已经不能顺应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许多新的历史观念慢慢兴起。本文就从这些地方入手,来简要论述高中历史教学中社会史观的教
期刊
目的:探究低灌注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拜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低灌注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
一、初中历史教师的春天终于来了兰州市教育局于2018年12月3日公布的《兰州市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18年秋季入学的七年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老师和学生利用教材和构建的教学情境进行交流互动,并把课堂教学活动当成老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交流互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不断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与提高,共同进步,从而形成共鸣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能为他们以后对政治进行探究式学习打下基础。  一、利用教
期刊
地理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历史课内容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为的是让学生对中外历史有全面、综合的认识。但历史课本简明扼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构成了简练的课文。有些教师没有掌握教学技巧,要么照本宣科,把历史课上得索然寡味,要么过度展开,不能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笔者结合十几年的历史授课实践,谈谈历史教学中的两个技巧,以供参考。  一、处理好课文和拓展的关系  历史课文是对历史事件的准确的、简要的叙述,不可能感性化、形象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阶段就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强的人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责任感强的人,敢于藐视困难,并尽力去克服困难。反之,责任感不强的人,即便是遇到很小的困难也会退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一、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意义  当代公民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具有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意识属于国民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目前添加促进剂后水合物形成机理并无统一定论,本文详细阐述了气体水合物形成的降低表面张力理论、临界胶束理论、毛细效应理论、模板效应理论和表面疏水效应理论等促进机理,
一、课题研究背景分析  晋江作为福建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克服了城市化诸多共性问题,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晋江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积累的典型经验模式,创新和完善了高中地理课程关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相关理论。  “新型城镇化”对于高中地理课本教学内容来说,是全新概念。课题《晋江市新型城镇化研究》从课题资源调查研究,到课程开发,再到课堂教学实施,都进行了相关实践探索。本文作者将本研究过程進行了总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