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治理的“三律”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led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直接管个体,不仅抛弃了网络平台这一最有效的知识协调机制,而且还让政府直接面对无数的麻烦和冲突,这不仅会极大地增加财政的负担,而且还会由于不停的监管挫折而损害政府的管治威望。
  在很多人看来,规则是起决定作用的(determining)。
  就是说,规则是由有权力的人制定的,比如家规由家长制定,法规由政府制定等等。而只要用心良苦地制定了规则,就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于是,社会一旦出现了不良现象,就只要严防死守地制定相应的法规,事情就能画上句号。
  然而,经济学家——尤其是那些深受进化论影响的经济学家——却认为,规则更主要地是被决定的(determined)。诚然,有权力的人可以制定规则,但规则的实施和效果,却不顺从权力。毕竟,每个人对规则都有其对策。
  一套规则能否被大多数人遵守,能否活下来,能否大致达到目标,必须看它能否顺应客观的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
  换言之,制定了规则,事情只不过是画上了冒号。
  今天,线下生活陆续搬到了线上,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平台治理和政府监管也随之而来。
  平台究竟应该怎么管?网规应该如何制定?我以近年一些网络平台治理的实例为据,谈谈网络平台治理所应该遵循的规律。
  平台治理多中心化
  规律一,平台治理应该是多中心的。大约五年前,阿里巴巴集团(下称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平台时任阿里巴巴法务部的主管介绍,他们当时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就是要把不同类目下不仅纷繁复杂、而且层出不穷的平台交易规则,进行全面梳理和整顿,最终使这些规则达到完备、清晰和自洽的标准。
  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任务。除非把所有业务停下来,否则平台的规则不可能变得那么美观;相反,动态的、多中心的、因地制宜的、采纳局部信息的、而且是多方共同参与的平台规则体系,才是正常、有效、值得追求的目标。建议重视欧洲条文法系与英美判例法系之间的效率比较,因为英美判例法系是多边、多变以及多目标的电子商务平台治理所应该参考的模范。
  所谓法系的效率,或规则的效率,包含两重含义。“法规效率”的第一重含义,是指执行既有法规的效率,指裁决部门要花费多少成本才能决出是非的衡量,指人们要费多少工夫才知道孰是孰非的衡量,也就是“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速度;“法规效率”的第二重含义,是指法规能否使得社会收益最大化、或社会成本最小化的衡量,也就是“摒弃恶法、探索良法”的速度。追求前者,更多地倚靠单方的权力;追求后者,主要倚靠多方的智力。
  以淘宝平台上的交易纠纷为例。随着交易量的加速膨胀,纠纷就越发不可能由“自上而下”的大一统的机构来解决。更何况,这种解决办法也缺乏公信力。
  不同类目的交易,涉及不同的交易规则、不同的信息细节、不同的利益诉求。合理的解决办法,是遵循“自下而上”的思路,招募来自不同阶层和角色的陪审员,对纠纷进行多中心的分布式处理。
  根据这个思路,淘宝开始着手推出“市场判定项目”,其核心是请网上的志愿者组成陪审团,对网上的纠纷进行判定。这个项目的规则日臻完善,变成了今天的淘宝判定中心(pan.taobao.com)。
  这个判定中心每天处理的纠纷数量,是传统仲裁机构所无法胜任的。诚然,没有任何判定是完美的,但让纠纷以合理的成本得到了断,是解决问题的方向。
  凡是复杂群体,多是通过多中心进行治理。
  今天的网络平台,也呈现了多中心的治理生态:有以商品交易为核心的阿里和京东;有以社交为核心的微信和微博;有以版权处理为核心的乐视和爱奇艺;有以撮合为核心的滴滴和优步。这些网络平台之上,又还有诸多的聚合点,协调着参与者们的局部信息和利益诉求,它们在动态的条件下不断发展,而这就是平台治理的多中心特征。


一套规则能否被大多数人遵守,能否活下来,能否大致达到目标,必须看它能否顺应客观的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

  有效监管应分层
  规律二,政府应该管平台,平台应该管个体,平台应该是政府和个体之间必要的缓冲媒介。
  哈耶克(F. A. Hayek)在其名文“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中指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从来就是以分散的方式,由社会不同的角色所掌握。所谓知识,不仅指科学知识,而更主要的是指关于“何人、何时、何地、愿意付出何种代价、换取何种数量、何种质量的服务”的信息。这些知识永远不可能集中起来。
  要运用好这些知识,就必须依靠价格体系,由有效的组织来完成局部知识的协调。
  从知识协调的角度看,政府直接管理个体,是一种笨拙的、低效的,且容易产生冲突的网络治理模式。
  其中一例,是2015年秋天交通部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根据这个征求意见稿,网约车司机必须取得由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发放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
  然而,全国网约车司机的规模,已经在百万人以上的数量级,试问那些工资固定、人数不变的政府机关,如何可能应付申请、考试、核准和监督网约车司机资质的重任呢?
  很显然,承担着巨额私人投资的滴滴和优步等网络约车平台,具有比政府强烈得多的积极性、比政府详细得多的局部知识、比政府有效得多的管理手段,来确保司机的服务质量,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再有一例,是网络电商的工商登记问题。今年初相关部门通过媒体“吹风”,认为“既然商事制度改革已经放宽了对经营场所的要求,注册资本也不用实缴了,注册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程序非常便利,所以应该要求自然人网店进行工商登记,从而有效地遏制电商平台的假货现象”。   然而,自然人网店是否登记,并不由登记的便利性决定,而是首先应当考虑其合理性与合法性。打个比方,不能因为婚姻登记的便利性,就要求人们先进行婚姻登记才能谈恋爱。从现实的角度看,如果要求集市的商贩进行工商登记,显然是很荒谬的事情。
  互联网上,大量的自然人网店实际上就是线下这类商贩的另一种形态。从市场培育的角度来看,创业也一定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不可能一开始就是一个标准化的商业状态。
  同时,以为进行了工商登记,就可以遏制假货的想法,这过于天真。互联网上的假货、侵权、刷单以及犯罪问题的症结,在于找不到干坏事的人,而其根源是因为不能建立身份关系的唯一对应。身份证与手机卡号的大量买卖表明,只要身份证与本人不能建立这种唯一对应关系,只要源头无法把关,后面进行再严格的登记与监管都无济于事。
  试图用工商登记来解决假货等问题,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把创业创新都给扼杀了。事实上,尽管电商平台也不能肃清假冒伪劣商品,但它对假货等问题的综合治理,肯定要比简单的工商登记有效得多。
  在中国,许多法规由主管部门草拟,这种做法的弊端,是主管部门有靠条例来揽权的冲动,而揽权的直接结果就是增加官员的腐败机会、挤压企业的治理优势和创新空间。因此有必要强调:有效的监管应该是分层的。政府直接管个体,不仅抛弃了网络平台这一最有效的知识协调机制,而且还让政府直接面对无数的麻烦和冲突,这不仅会极大地增加财政的负担,而且还会由于不停的监管挫折而损害政府的管治威望。
  各方合理分摊责
  规律三,平台各参与方的责任,应该按汉德公式(Hand Formula)来界定。
  刚才已经解释过,由政府直接管个体,创新的空间会被挤压掉;但如果平台挺身而出,承担无限责任,那平台也会因为不堪重负而被迫退出市场。平台究竟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汉德公式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指南。
  汉德公式是美国著名法官汉德(Learned Hand)在1947年判决一宗拖船意外碰撞事故的诉讼案(美利坚合众国诉卡洛尔拖船公司United States v. Carroll Towing Co.)中所创立的,今天仍被广泛参照的责任分摊原则,即涉及事故的各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与其避免事故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成反比。也就是说,谁越容易避免事故,谁承担的责任就越大;反之,谁避免意外所要付的成本越高,谁的责任就越小。这样来分摊责任,将使得全社会避免意外的总成本是最低的。
  例如,酒驾司机和路上行人,都可以通过小心翼翼来避免交通事故,但让酒驾司机自觉不开车的成本,就比让路上行人识别酒驾车辆的成本低得多,所以酒驾司机就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于是便有了各国通行的禁止酒驾的法律。
  又例如,一家电视台播放了某P2P融资公司的商业广告,后来这家融资公司由于诈骗行为倒闭了,那电视台是否应该负有责任呢?根据汉德公式,由于电视台广告部门的工作人员,去调查、跟踪、监管和检举广告客户的商业模式和经营业绩的成本实在是高不可攀,所以电视台的连带责任就很小,甚至可以免责。
  值得指出的是,汉德公式的思路,与不少人认为的“谁赚的钱多,谁的责任就大;电视台的广告费高,所以就有责任”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同理,一家专门提供侵权视频节目的网站,如果它很容易检测到这种侵权行为,那它就应该负有很大的责任。与此相对照,一家提供搜索服务的网络平台,如果它事前识别不良信息的成本极为高昂,那它的责任就很小。当然,汉德公式的计算是动态的。如果不良信息已经被人发现并举报,那么网络平台删除不良信息的成本就大幅下降了,它应该负有的责任也就随之上升。
  还有,如果顾客以20元购买了一块劳力士金表,那责任应该在顾客而不在平台,因为顾客比平台更清楚自己要什么;如果炒栗子的牌子叫“最好吃”、或洗面奶的牌子叫“最美丽”,那卖家就不应该被控广告欺诈罪,因为根据习俗而非字面来理解“最好吃”的责任在顾客而不在卖家或广告商。不管怎样,成本和责任的分摊将根据具体的场景来度量。
  汉德公式的理念应该得到重视,它为解决平台治理中的“合理担责”难题投入了一束曙光,它能广泛运用于版权纠纷、假货纠纷、隐私泄露纠纷、虚假广告纠纷,以及金融和投资纠纷等领域,它是法律经济学的一项简单、有效而远未被普及的思维工具。
  今天,网络平台普遍面临迫切的内部治理和政府监管的难题,这些网络平台涵盖网络出版、电商工商登记、网络约车、跨境商品商标、网购食品安全、金融服务等领域。
  我的推测是,只有那些按“多中心、分层级、合理担责”的原则设计的、由“政府指导、平台主办、多方参与”的平台治理方案,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环境中存活和成长。
其他文献
中国的城市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时间不算长。但改革以来,成就很惊人,至少按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时候,中国的城市人口就占总人口的近一半了。而国家统计局最近的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约为55%。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在黄亚生和我主编的《真实的中国:中国模式与城市化变革的反思》一书中讨论了“三农问题”的一个可行解决方案是让农民入城去,推动更好的城市化。其背后的
期刊
作为百年间中国最负盛名的一位企业家,荣毅仁人生际遇耐人寻味,他投射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巨大身影值得凝视  北京东北三环内亮马河畔,京城大厦大堂正中,圆形穹顶之下,四只射灯聚焦在鲜花簇拥的一座青铜坐像上:一位西装革履的老人端坐在藤椅上,双臂自然地搁在座椅扶手上,左腿跷在右膝上,气度从容,优雅高贵,让路过者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  进入今年4月,这座雕塑周围铺上了红色地毯,雕像身后正上方悬挂起红色横幅,上面
期刊
受地理、历史、文化、外交传统等方面影响,英国国内长期存在“疑欧”思想。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蔓延发酵,退欧能够给英国带来一些现实利益,民众对退欧支持率逐步上升。  2016年2月20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欧盟峰会后,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宣布英国将在2016年6月23日举行退欧公投。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欧债危机、难民危机爆发蔓延,英国政府积极进行外交政策调整,执政党内部和民众对退欧的支持率呈上升态势,
期刊
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和产品市场发育方面,还需要扭转市场化停滞或下滑的趋势,确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中国市场化指数课题从2000年开始持续至今,到2011年的上一个报告为止,共出版六个报告,系统地分析评价了全国各省份的市场化相对进程。最近几年因为数据和其他方面的某些困难而暂停,这次我们重新恢复了这个课题。  考虑到2008年以后的某些变化具有趋势性,为便于分析问题,本报告以2008年作为
期刊
通过调整现行所得税申报制度,可以进一步改善现行税制以充分释放劳动力、土地、资本及创新活力,以增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合并纳税引发的财政分配方式变化或许可以作为未来分税制改革的铺垫。  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本届政府提出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鉴于此,在稳增长、调结构,实现新常态的目标下,作为税务领域多年的从业者,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改善现行税制以充分释放劳动力、土地、资本及创新等四
期刊
穷尽列举的立法模式将无法解决法律自身固有的滞后性与新型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随技术发展不断出现的矛盾,相关条文将成为具文。  在市场环境下,自由、公平、合理的竞争是应有之义,没有竞争就没有科技的进步、市场的繁荣、行业的发展和用户体验不断的提升。《孟子》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从各自为战的“自然状态”,到运行有序的“契约社会”,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身在“
期刊
随着未来发行端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退市制度的严格执行,A股壳资源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  随着注册制推进的放缓、战略新兴板的搁置,A股上市通道日渐收窄,与此同时,中概股、港股等大批企业的回归,让A股壳资源迎来前所未有的火爆行情。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国企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借壳标的的选择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非ST类的一些小盘股公司、地方国企开始密集出现在壳市场中。  3月份以来,大批知名、不知名
期刊
减税降费、处置僵尸企业、控制债务风险,迫切需要率先取得成效;货币政策要保持温和适度宽松节奏,增强实体经济流动性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16年3月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16年一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13(取值范围在1-9之间),比上季度回升0.61点(见图1)。    其中,体现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形势满意程度的即期景气指数为3.20,与上季度基本持平(略高0.0
期刊
在经济转型时期和转轨国家,最容易发生债权人、债务人利益不能得到充分保护,市场秩序失范,保护的标准不一以及市场交易过程中人们没有稳定、可靠预期的现象,而一部统一的破产法则是根治转型期社会这种种痼疾的一剂良药。  现代破产法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地中海沿岸,当时地中海沿岸商业比较发达,产生了大量的商业借贷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调整债权债务关系的破产制度应运而生。  最早的破产制度源于罗马法中的债务执
期刊
尽管目前由于价格机制问题、回报机制问题等造成PPP、第三方治理模式在实践中遭遇诸多阻力,但随着模式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制度设计,PPP模式、第三方治理模式将成为环保产业主流商业模式。  2015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基于对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这一严峻形势更加清醒的认识和判断,现在政策核心已从单纯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向取得最终环境治理效果在转变。  环保行业的成长主要受益于严格的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