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桃花扇》中李贞丽形象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人在社会上能够有什么样的作为与她所处的社会地位关系并不是特别大。本文主要是从《桃花扇》小人物李贞丽的形象出发,去探讨她身上所表现的出来的精神品质对整部剧作的影响,从小人物身上挖掘其独具特色的闪光点。
  关键词:风雅化;迥异化;侠义化
  孔尚任的《桃花扇》一直以来都是为人们所传颂的。它主要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戏。"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一个社会下层人物的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她虽然出现的次数不多,而且按照当时的等级贵贱观念,她是属于为衣冠中人所不齿的倡优贱流,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是一个高尚的人,是一个能够明白是非、有着独立人格的人。她对于整部剧作男女主人公的发展以及情节推动的作用更是不小。她就是李香君的养母李贞丽。
  一、妓女的风雅化——结交文士
  李贞丽这一形象首次出场是在第二出《传歌》中。她的身份是烟花妙部、风月名班。首先交代的就是她的妓女身份。在人们的印象中妓女的形象一直不是很好,这个职业也为大多数人所不齿。然而李贞丽却是一个不同于他人的妓女。她在整部书中表现出的是一种趋向文雅化的形象。当杨龙友来到媚香楼的时候,李贞丽就“请到小楼焚香煮茗,鉴赏诗篇”。鉴赏诗篇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的。而这才是刚刚开始的一小部分。作者对于这个人物并没有进行大笔墨的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进行烘托渲染。当杨龙友看见四壁上的诗时,首先说的是这些都是名公题赠之后又是更加惊讶,有张天如、夏彝仲这样的名公,等到他也想和韵一首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才华不及这几位,可见李贞丽结交的都是当时比较出名的士人。这不单单只从这一出体现出来,文本后面也有体现。在文本高潮《骂筵》一出中,在阮大铖、马士英面前,李香君说自己是李贞丽,阮大铖就说闻得李贞丽,原是张天如、夏彝仲辈品题之妓,自然是放肆的。又从侧面说明了李贞丽平时与这些人交往是甚密的。对于当时得这些东林伯仲,这些青楼妓女们是很敬重的。往来应答酬和赠诗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她们的身份虽然是妓女,但是她们所追求的又是比较进步的思想,已经意识到不仅仅文人可以写诗,这说明她们此时的思想是进步的,行为也是比較超前的。反映出一种妓女风雅化的倾向。
  二、老鸨的迥异化——代女出嫁
  李贞丽不仅有妓女这一个身份,同时她也是李香君的养母也就是老鸨。在人们的眼中,妓院中的老鸨们就像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元曲《中吕·满庭芳·刺鸨母》就比较确切地形容了这个职业。原文是:“狂乖柳青,贪食饿鬼,动镘妖精。为几文口含钱做死和人竞,动不动舍命忘生。向鸣珂巷里幽囚杀小卿,丽春园里迭配了双生。莺花寨埋仗的硬,但开旗决赢,谁敢共俺娘争。”深刻而又明显地揭露了真正的鸨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把人只是当做赚钱的工具,对妓女们非打即骂,而且为人只是向钱看,而不会考虑其他。这样的鸨母在古代也是数不胜数。在《玉堂春全传》中,当王顺卿有银子住在妓院时鸨母就是好喝好招待,当钱财用光时,就无情把他逐出妓院,流落为乞丐。当玉堂春知道后就告诉顺卿一计,当鸨母听说顺卿不一样后,赶紧换上另一副嘴脸,满脸堆笑迎顺卿进门,同时又吩咐摆酒接风,还不停地说已经寻了他一个多月,在酒桌上还殷勤劝酒,极尽媚态。作者极大笔墨把老鸨那种丑恶势力的嘴脸形象深刻地刻画出来。这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唐传奇《李娃传》中的鸨母也依旧是那种贪财忘义之徒。当荥阳公子腰缠万贯在李家一掷千金时,李母视他为衣食父母,当他千金散尽后,鸨母便开始对他冷淡疏远,最终设计把他骗走,导致荥阳公子流落街头,沦为乞丐。这反映出大部分老鸨子都是这种心理,有钱的就是座上宾,没钱的必定是要被逐出院门的。整个人都是无情无义、唯利是图之人。而《桃花扇》中的李贞丽则与她们迥异。她是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人。当李香君拒绝阮大铖的妆奁时,贞丽虽然口中说道些许可惜却终究没有怎么,这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试想换成其他的老鸨还不知到底怎样呢。当身无分文、一穷二白的侯方域与李香君继续交往时,贞丽也没有因为金钱的事情刁难他们。其中最最令人感动的应该是属于李贞丽代替香君出嫁这一事情。侯方域本来就是一个贫贱的书生,走了好久之后又是杳无音信,而作为青楼也是要吃饭过日子的,李香君却又立志守楼,这种行为按理说是完全不可以的,作为老鸨养了你那么多年你不挣钱反倒又为了一个一去不复返的人坐吃山空,按照古代正常的规定是万万不可的。而李贞丽却宽容大度,她不仅理解李香君,而且对她有那种母女间的真情在。当香君血溅桃花扇后,贞丽不但没有强迫她必须出嫁,反而自己代替李香君出嫁,其行为可歌可泣,为人传颂。当她出嫁前还不忘告诉杨龙友要好好照顾她的女儿,可见李贞丽形象的高大、着实令人敬重。在之后遇到故人叙旧的时候,贞丽还说道:“香君独住,怎生过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依旧想着她的养女,可见这个老鸨真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这个形象的塑造就与其他的老鸨们属于截然相反的类型,不仅不逼迫他人,为他人着想,最后竟然为了他人出嫁,令人读起来不免有些心酸。
  三、小人物的侠义化——忘我救人
  桃花扇中的人物形象纷繁复杂,上至皇帝下至妓女,人物形象繁多,而作为李贞丽则是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妓女,人物命运就像水中浮萍,尤其是在那个动荡不安、奸臣当道的年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有着其他人所没有的品质与精神。在戎马纷纷,烟尘一望昏的背景之下,苏昆生被不幸推入河中,流水浑浑,水流湍急,风涛大作,在这种命悬一线的情况下,李贞丽出现了,在船公说黄河水溜不是当耍的情况下,李贞丽却毅然决然的要将落水之人救上岸。原文中这样说道:“风急水紧,舍生来救人.”可知李贞丽此时真的是舍生忘我了。人的善良本性与大义这时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之后遇到侯方域,侯方域说道:“若非遇着贞娘,这黄河水溜,谁肯救人。”就再一次把当时形势的严峻陈述了一遍。而李贞丽则是属于当时并不知道落水之人到底是谁的情况下将人救起,这就会更加体现了她的侠义化举动。一个下层小小的人物尚且有如此大的壮举,再看看当时的阮大铖、马士英之流。每天想的就是怎样钻营,怎样报复曾经打击过自己的人,置民族于不顾、置江山于不顾。在遭到复社文人攻击时就想怎样钻营才能摆脱,思想里充斥的没有国家与民族的概念,全都是从一己私利出发,“若是天道好还,死灰有复燃之日。也顾不得名节,索性要倒行逆施了。”还没有怎样的情况下想的就是怎样取巧投机,这样的人一旦得了势,则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的祸害,民族的败类。设计陷害侯方域,违背良心趁着国败之际迎立福王,借着威势作威作福,谄媚马士英,不能体会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反倒趁此机会陷害忠良、帮助田仰强娶李香君,与马士英等人沆瀣一气,这样的奸贼存在着实误国。一个小小的妓女都能舍身忘死地去救人,那些身居要位的官僚们你们想的到底是什么?不过这也是应了孔尚任创作《桃花扇》的初衷:“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这种身居高位却隳帝之基业者与身份低微却能舍身救人者形成了鲜明而又讽刺的对照。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有左良玉、史可法之心,众人团结一心,是不是历史将会更改?奸臣当道,纵有左良玉、史可法这样的少数忠心将领在,也是改变不了历史方向的,这一点着实是可叹的。
  笔者认为虽然《桃花扇》中对李贞丽形象刻画着墨不是很多,有很多还是从侧面进行的描写,但她身上体现出来的品质与精神足以对后人进行警醒。本身作为一个妓女,却大量结交文士,煮茶品诗,整个人生境界得到提高。对后人又有很大启迪:不管身居什么样的位置,不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依旧可以有一颗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身为老鸨却代女出嫁,虽然违背常理,但是却令人敬佩,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人就应该这样进行刻画,就算身为小人物,也依旧有那份善良与舍己为人之心。李贞丽用她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人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孔尚任.桃花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白行简.李娃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0.
其他文献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文本已不再是表达话语意义的唯一渠道,各种非语言模态在建构话语意义时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便逐渐从文本扩展到多模态语篇上来,多模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  关键词:《丑女贝蒂》;话语分析;多模态语篇  一、理论综述  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是Halliday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所描述的三大元功能,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语言要同时体现概念功能、人际功能、
摘要: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指语篇中语义的连接作用关系,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语篇衔接主要由语法衔接和语义衔接这两种机制实现。本文旨在运用韩礼德与哈桑关于语篇衔接的理论来分析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著作《父亲》,着重从语法衔接的角度分析小说中的衔接与连贯,希望能对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机制的研究做出个人的贡献,并希望能从文学鉴赏和篇章写作方面能给读者一些启示。  关键词:语篇衔接;语
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了冯骥才短篇小说《快手刘》的内容的基础上,从时光的流逝以及宽容的力量两个角度对其素材进行了精细解读,并指出了该类型素材的运用手段与关键技巧,仅供参考。  关键词:冯骥才;短篇小说《快手刘》;素材;精细解读;运用  《快手刘》是冯骥才短篇小说的代表,小说短小精悍,以虚实结合的手法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生动的卖糖者形象。《快手刘》小说语言朴实,但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作者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慨
本文基于低碳经济理念,就低碳经济时代对农业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低碳经济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具体作用,并为促进这些作用的发挥提出了几点浅见.
摘要:《传奇》是一部很有艺术张力的作品,尤其是它的叙事方式,融汇了中西方小说的叙事特征,又有一定的创新。作者在传统用诗词引出正文的基础上,使用白话引出故事,符合时代的特征,也符合当时读者的阅读习惯。《传奇》的叙事艺术还体现在作者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的不一致上,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举例分析。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传奇》;叙事艺术  张爱玲在《传奇》小说里叙述的是那个年代的“凡俗的
摘要:王尔德在独幕剧《莎乐美》中,作者用神秘奢华的意象和精心雕饰的文辞作外壳,通过对心理和的细节描写,将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展示给世人。王尔德用情色和精心雕饰的文辞及欲望和死亡叙事交织建构的文本重新诠释着乱伦、复仇和毁灭的主题。莎乐美的原型来自于《圣经》,在王尔德的笔下,莎乐美原来的形象被彻底颠覆,变成了一个为了欲望的实现而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敢爱敢恨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王尔德;《莎乐美》;欲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思潮中的经典作品,包含了对男权体制的颠覆,最主要的是渗透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镜子”是贯穿全文的重要意象,每次出现都有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摘要:姜夔词在南宋可谓独树一帜、首屈一指,以其独特的词风独领风骚。姜夔的词被稍后的词人张炎称为具有“清空”之特色(《词源》)。“清”是指词中塑造的凄清意境。本文以姜夔《扬州慢》为点来主要探讨姜夔词风“清空”中“清”之特色。  关键词:扬州慢;姜夔;清空;清冷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曾卜居湖州苕溪的白石洞天附近,因号称白石道人。他的词受其高雅而多情的自身性
想起购买器材的10多年经历真是有千言万语不知从哪里说起……rn第一次购机rn由于受父亲的影响,从小跟着父亲听收音机中的音乐节目,那时我家住在新疆边境的一个矿区,半导体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