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好日子恒久如常(一组)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li2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望过上好日子,并且希望好日子长久保持下去,这是人们最普遍、最朴素的愿望,理所当然要实现这一基本愿望。
  愿望是美好的。而现实却是严峻的,日子并不好过。有天灾,天旱水涝,火患虫害,雷电霜雪,对农业生产、居家度日、出门经商都会构成威胁。也有人祸,朝政动荡,兵匪战乱,盗贼抢劫,平民百姓终日提心吊胆,生活难以为继。所以,人民的生活固然有田园牧歌的一面,而更多的却是生产繁忙,生活艰辛。
  一场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袭击了四川,顷刻间地动山摇,山河破碎,楼房坍塌,道路中断,数以万计的活生生的同胞生命消失陨落。这是天灾。天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选择是否遇到,但完全可以选择如何对待。我们当然不愿意看到灾害,但我们绝不惧怕灾害。当灾害降临到我们头上时,我们只有直面它、战胜它。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过去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灾区人民的冷暖牵挂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宣传文化界许多明星踊跃参加大型义演;各个知名企业倾囊相助,华人华侨、外国人无私支援。国内外的救援队连夜奋战,人民子弟兵冲在最危险的第一线;灾区群众强忍悲痛奋勇自救……“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的动人画面随处可见。政府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斗志决心,灾区人民百折不挠、奋起自救的顽强毅力,全国各地人民无私支援、团结协作的精神风尚令人震撼。今春旱区的一线,不也演绎着同样的动人凯歌?
  人类社会是在同自然既和谐相处又不断抗争中发展进步的。中华民族能够走到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与在自然灾害面前百折不挠、敢于拼搏、善于斗争、经受洗礼分不开的。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大漠的风
  柏长均
  
  江山北望,狼烟散尽,大漠依旧如风。
  听,深一脚浅一脚踩沙的声音,这是长年驻守于此的兵。大漠的风是执着独立追梦的行者。他们也渴望有风的翅膀,可以呼啸飞翔,变幻着各种潇洒的姿势,在理想的天空里划出优美的弧线,成为生命中永恒的精彩。哪怕只能短暂得一掠而过,也能荡起心灵深处层层的涟漪。
  大漠的风,是浪漫的骑士,拥有旺盛充沛的体力,多变而永不停歇,唯一不变的是那奔腾的激情。大漠涌动的风,随寂寞狂野地掠过肌肤。兵们想要拥抱那种自然的灵性,却被放逐在无垠的荒原,只留下挺拔的身躯。他们对着天空酣畅淋漓地呐喊,希望能够找到满意的答案,绵长悠远的回音过后,只有大漠的风。
  大漠的风,是不肯为谁停留的过客,来得潇洒去得坦荡。山与山层峦叠嶂,隔断了天涯,成为他们望眼欲穿的乡愁,然后他们会耐心地等待,因为只有大漠的风,能够带走兵的喜怒哀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大漠的风,气吞万里如虎。风沙翻卷之处,似有雄兵百万,依稀中旌旗招展,战马嘶鸣,刀剑随影。硝烟在风沙里弥漫,片刻后便悄然隐去,胜负分晓,私欲野心显得微不足道,大漠的风把它们统统湮没,成为最终的赢家。远去了铁蹄铮铮,黯淡了刀光剑影,战争如暂时藏匿的火种,谁又敢担保它不会一触印发、卷土重来呢?
  大漠的风,深沉而厚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何处在,寻遍万山畴。”英雄的泪是不会轻易滑落的,它们挥洒在百战穿甲、血染疆场、马革裹尸之后,升华成戈壁的灵魂,壮阔成大漠的风。大风起兮云飞扬,居安思危守四方。
  大漠深处,驼铃阵阵,一群戍守的兵。
  
  父亲 苏 俊
  
  父亲已经66岁了,是湖南省溆浦县汽车站的一名普通退休工人。他一生坎坷,3岁丧父,15岁离开农村到县城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从学徒工做起,干过车辆保修厂的技术员,担任过车队的队长,退休前一直做到汽车站的经理。父亲在单位40多年待人真诚,做事认真,留下了一个好的名声。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只有父亲一人的工资,我们三兄弟读书,父亲肩上的生活担子很重。父亲常说,只要你们好好上学,爹永远能交起你们的学杂费。每到交学费的时候,总是父亲最愁的时候,但父亲总是想方设法把学费凑齐。父亲的这句诺言,一直到我为人父,读研究生时,父亲还执意要出资替我交纳学费和购买笔记本电脑。
  1991年,父亲支持我报名参军。临走前一天,父亲仔细检查我的每一件行李。当时我多么渴望父亲能送我几句勉励的话,但父亲一句话也没说。还是妈妈告诉我:“你爸说了,军营是最好的大学,凭小俊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干得非常出色。”1994年,我如愿以偿考上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有一年放暑假,我刚跨进家门,翻开桌子抽屉,便一眼瞧见抽屉里放满了叠得整整齐齐的我写的家信。二弟说:“是爸把你写给家的信一封封叠好,整整齐齐地保存着。每隔一段时间,爸就把它们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就像看到你在身边一样的幸福。”
  2005年春节,我想利用回家的空闲整理一下资料,于是就把在部队的立功奖章、发表文章的样刊、样报,获得各种奖励的证书等等,一古脑儿装进一个大提包里,拎起来踏上了回家的路。我带去的这些东西,虽然不是香烟名酒,更不是鱿鱼大虾,却博得了父亲的欢心。父亲带着老花镜,把我的3个三等功证书看了又看,把学士学位证书擦了又擦,看过我发表在《解放军报》,《政工导刊》、《空军报》等报刊上的文章后,把这些杂志都按年份,月份归在一起。他还把我的两个侄子叫到跟前,拿起大红绒面的证书说:“你们长大要向大伯学习。”
  打我记事起,父亲给我的印象总是忙忙碌碌。因为父亲在县城汽车站上班,一天30元的工钱,每天早晨6点多便出去,晚上10点钟才回来,令我和弟弟们心疼不已,可劝他不去干活他又不听,他总是说:“趁我身板硬,还是出去干活吧!我在家待不住,劳动可以锻炼身体。”一年我探家,我主动去零担站陪父亲干了一天的活。去之前,父亲反复叮咛:“干活时千万要小心,别绊倒了,搬运货物时别砸了脚……”夜深人静的时候,浑身酸痛的我久久难以入眠,父亲席地而坐的情景,烈日曝晒下蜷曲着身子粒箱子的情景,如放电影般地在我眼前浮现,这就是我所体验的父素的退休生活。我只是远远地看着他,心中充满着关切和敬意,也充满对生命的无限感慨。
  
  我们都是活雷锋
  刘 中
  
  那是我们入校后第一次组织学雷锋。
  那天,春风化晓,阳光明媚。我们队组成了由理发、磨刀、修车、医疗等学雷锋小组,在学院门口摆摊设点。
  “磨剪子呢戗菜刀”、“打气喽”、“看病喽”。彩旗飘飘,热热闹闹,吆喝声不绝于耳,可就是没人来光顾。
  十几分钟后,一个老大爷骑着一辆自行车摇摇晃晃停下来,连车也没下问道:“你们会修吗?”贾怀伟拍拍胸脯说,包您满意。老大爷将信将疑把车给了他。没过多久,一位穿军裤 的老同志和老伴拿了一把锈刀,躬身递给磨刀的小邵,小邵皱了一下眉头,用食指“当当”弹了弹刀身,在磨刀石上锉了锉,抬头望了望这位老同志,老同志笑眯眯地点了点头,小邵放开手哗啦哗啦磨了起来。磨完了,老同志看了看,又向小邵点头致敬。我听他老伴问:“能用吗?”老同志说:“我想剁排骨没问题。”
  理发组这迎还没“生意”。干脆找来队里几个小子来当“托儿”,终于,从观看的人群中进来一个农民工模样的男子,开口让王一军“师傅”给他理个当兵一样的板寸。王一军对他的头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这名“顾客”的脑袋瓜又扁又小,头发又细又长,完全不是板寸的坯子。劝说他改个发型,可人家就是要理个当兵的发型,就是冲着你是当兵才来的,前边十几家地方学雷锋的人家还看不上。王一军一咬牙,深吸一口气——理!一推子下去,剃出一个坑,能看见肉。不管那么多,改过方向朝上推,头发一把把往下掉,可样子就像山峦一样起伏不平。王一军越理越急,脸都红了。旁边的女豪杰周嵩见状,赶快上前支援,替下了王一军。只见周嵩左手拿着梳子,右手拿剪刀,兰花指划了一个圈儿,就像给快要出台的演员上妆。剪出的头就像梯田似的,一层一层的,旁边一大堆看热闹的观众“咯咯咯”地笑起来。我走上前去,说我来试试。我过去在新兵连理过几次发,努力想把王、周二人挖的“坑”和“梯田”铲匀,哪知越铲越“崎岖”,周围的人笑得肚子痛。随后,又有几个同学上来试试,均以失败告终。这时,这名“顾客”有些不高兴了。周嵩赶快端来水,递给“顾客”说你渴了吧,让你久等了。可不是久等了呗,都一个多小时了,这时,汤队长把邹飞拉到一边,让他赶快把理发店的师傅请来。
  师傅来也,只见他也面带难色。在我们强烈的要求下,他才勉强理了起来,凭着经验削成一个光头。
  这位民工一走,我们赶紧撤摊。
  这事都过去一年多了,我仍想起那次让人笑掉大牙的经历。这使我想起那个故事:一个好吹牛皮的人说他能画牡丹,有人求他在扇面上画幅牡丹。结果牡丹没画好就改画钟,钟也画不好就画石头,石头也画不好干脆把扇面涂了个漆黑一片。
  2005年5月5日学雷锋,我们几乎还是原班人马组成“首发阵容”,不过取消了技术含量较高的理发工艺,理发的成员改为磨刀。
  
  午夜巡航
  巩怀书
  
  时针
  指在零点
  在成就与希望的接点上
  引擎亮开了金嗓
  加入夜曲的合唱
  出航
  飞在蓝宝石色的夜幕上
  左翼,背负璀璨群星
  右翼,托举一弯月亮
  祖国的夜空像童话一样
  
  巡航
  飞越九州
  江南,富庶的鱼米之乡
  堆翠叠彩,处处苏杭
  北国,大山巍峨雄壮
  耸立成我们民族的形象
  
  巡航
  不经意间
  轻轻摇了一下星空的铃铛
  摇出了一派改革开放景象
  横跨海湾彩虹一样的桥梁
  不夜城的市场上熙熙攘攮
  
  巡航
  飞向理想
  一双铁翅划破夜幕
  为崛起的古老民族
  从地平线上牵来曙光
  捧出一轮磅礴的朝阳
  
  爱情麻辣烫
  姚元锋
  
  这个周末是女友的生日,正巧我开工资,我想请她好好地改善一顿。其实也难得有理由奢侈一次,再说她在地方一家医院,住单身宿舍,平日里也比较节俭,舍不得吃什么。我告诉她,今天想吃什么想到哪里去玩儿都随她,只要高兴就好。她用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天真地像个孩子似的看着我,伸出双手来了个作揖的动作,笑盈盈地眨眨眼:“麻-辣-烫!”我“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好,你可别后悔,过了这村儿可没这店儿啦!”“麻辣烫就麻辣烫嘛!我就爱吃这个。”她拽着我的衣襟笑道。“你呀!也就这点儿出息了!”我用右手的食指刮了一下她的鼻尖儿。两个人笑声中走进了这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麻辣烫小店。
  和往常一样,我依然给女友点了一元钱一盘的香菜,两元钱一盘的地瓜片……她照旧给我点了菠菜……我们还是十几元钱就打住。不是我吝啬,是女友真的让我没辙,她只求经济又实惠!我们还是给对方讲自己这几天的生活,听对方讲自己的感受;还是用给对方夹菜的方式表达关怀和爱意!今天多了一个环节,就是送她礼品盒。“猜猜看,里面是什么?”我问。“项链?”她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摇摇头。“手链?”她那小样真可爱,我真不忍心再说“No”,赶紧打开盒子。她见是那支已向往一段时日的派克笔,兴奋地“哇——”她又赶紧用手把嘴捂住,生怕别人看到她“不淑女”。我失声“呵呵”笑出声来。她夹了一筷头儿菠菜,故作生气模样:“吃你的菠菜吧!堵住你的嘴!”看到她红润的脸颊,我也看到了她心里泛起的幸福快乐的波澜。幸亏我留意,才让她这样开心。她爱学习,爱写作。那次商店里她在这支笔前犹豫了片刻。是节俭的作风打消了她奢侈的念头。所以生日这天我来满足她的愿望,送她这支派克笔。
  麻辣烫香气怡人,她慢慢地品尝着地瓜片的甜意,我也享受着麻辣烫带给我们的温馨。我知道女友是因为一心为我节约才对麻辣烫百吃不厌。从中我看到了她的真诚、执著,也看到了一个未来的优秀军嫂对生活寄予火热的希望……
  
  责任编辑 罗尔文
其他文献
经过两夜一天的颠簸,终于,我们到达了这次采访的第一站——昆明。  到南方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到南方的部队还是第一次。一下火车,看到的便是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丁点的杂质。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空气顺着鼻腔、气管直达肺叶的每一个细胞,血液也随着空气的进入填充了每一条毛细血管。混沌的大脑立刻变得清醒,无数的氧气分子随着血液的流动在大脑里跳跃。而在北京,这种感觉只到脖子就卡住了。  第一次踏入武警昆明市森林支
期刊
作为忘年交诗友,在不久前与将军诗人巩怀书的一次交流中,将军送给我一本最新结集出版的诗集《银头盔》。  这本创作于近两年的诗集,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砺剑云天》,第二部分《漫笔军营》,第三部分《拥抱热土》,第四部分《岁月留痕》,第五部分《情感连线》。  静下心来阅读诗集中一首首将军饱蘸激情写就的诗,自己也仿佛被带入到了诗歌所描述的意境当中。一首《除夕,我在天上阅读祖国》用其优美的曲调和丰富的内
期刊
古人评苏轼词,曰:非关中大汉执铁板不能吟唱。今读马文科散文集《春回天地一寸心》,也觉不畅呼一番“不亦快哉”不能过瘾。端的怎个过瘾法?    如登高览胜,雄视古今    文科先生的文章有大气魄,“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此气魄非徒落于铺陈辞句之气势,而实在是“神思之远”、“思理之妙”。读其《广宇寸心》,实在有“泱泱之韵”,儒释道英粹皆能析炼而出,天地人万事都可纳于囊中。 “一个民族的崛起需要一大
期刊
武警泉州支队完成农运会安保任务 10月底,为期七天的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在泉州市海峡体育中心开幕。武警泉州支队成立了安保领导小组,制订方案,圆满完成了中央首长和各省市代表团领导住地警卫、农运会开闭幕式核心区警卫、安检搜爆等赛事的安保任务。(曾华扬 张九强摄影报道)    加强老兵法制教育    11月13日下午,武警丽江市森林支队组织退伍老兵来到丽江市古城区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参观,对全体退伍老兵进行一次
期刊
在祖国西北边陲密林深处,驻守着一支年轻而又特殊的武装力量。他们战斗在森林防火执勤、灭火作战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第一线,为捍卫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屡立战功,这就是武警新疆森林总队巴州支队。支队官兵穿林海,攀雪山,渡急流,守绿植绿,忠实履行着生态卫士的庄严承诺,悉心呵护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  巴音沟层峦叠嶂,林木密集,是北山羊、盘羊、狗熊、棕熊、马鹿、狐狸、黄羊等野生动物的家园。
期刊
1998年9月,我们北京、成都两级工作组20余人,奉命到西藏进行考察。那年夏秋之季,雅鲁藏布江发生了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随处可见山体滑坡,道路塌陷,还有山上落石,行车十分艰难。9月27日,我们从亚东返回拉萨,计划在天黑之前通过90公里长的峡谷地带。  峡谷里的这段路更像栈道,基本上是从山崖的半腰抠出来的、悬在半空中,宽处不过10米,窄处也就5米,且弯急坡陡视线差。路的一边是深不可测的雅鲁藏布江,
期刊
俺爸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  在我的记忆里,只有他那慈祥、平和、从容的眼神,虽然无声无息、无牵无挂,却饱含着父爱,充满着期待,给我以力量。  也许父亲走得了无憾事,但对我来说,却成了永久的遗憾。因为他老人家走的时候,我不在他的身边。大概人生就是这样,许多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是觉得欠父亲的太多,而又永远失去了弥补的机会,未免让人难以释怀、时时悲伤。  小的时候,对于我来说,父亲的名字就像一把“尚
期刊
“家庭”这两个字对军人来说既是幸福的又是沉甸甸的。军人的特殊地位,注定和他们组成家庭不是那么简单,离别、期盼、寂寞、重逢、喜悦、心酸、失落……构成了军人家庭生活的主旋律。随着时代的变迁,三口之家已成为家庭的主流组合,军人的家庭也不例外。本期主题《三口之家》,我们将这组难得的军人家庭团聚呈献给读者,并将浓墨重彩赋予军人的妻子,因为她们的承受和奉献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嫁给军人她们学会了忍受寂寞,因为丈夫
期刊
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我对母亲有了更多的依恋。工作再忙,每周也要给她打一次电话;出差路过或大多的假日,我都会赶回家陪她过上一两天。尽管在我的眼里母亲这一二十年都没有太多的变化,也没有太老的痕迹,快人快语,小跑着走路,但她毕竟已是83岁的高龄了。我常在心间发问:属于母亲的时间究竟还能有多少?我还能再尽多少孝呢?若真有一天母亲也像父亲一样突然不在了,我对家乡还会这般牵挂吗?我的世界还会这样精彩吗?不敢想像
期刊
2008年9月27日下午,一只雄犬在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后山的犬合一角,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它叫贝利,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一只搜救犬,今年刚7岁,按照犬类一般十来年的平均寿命,它属于英年早逝。  我们见到贝利时,它裹着训导员岳迎宾的军大衣,静静地躺在床上。小岳哭泣着为它蒙上了白床单。岳迎宾说,贝利是累死的。在汶川地震救援中,它连续作战,劳累过度,回来后不久就得了肾衰竭,最终医治无效而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