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ire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其结构设计也越来越成为高层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难点与重点。本文就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并总结了一些设计体会,以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设计体会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中国高层建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与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它是根植于中国现实而产生的特定社会现象。随着城市人口基数的逐渐加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需求亦随之大量增加,高层住宅建筑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这种结构不同于高层和多层,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设计中,要正确利用它的特点。本文结合某商业住宅小区,对该结构形式的设计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参考交流。
  1、上部结构合理配置剪力墙是控制此类建筑侧向刚度的关键
  高层建筑一般利用窗间墙和纵横墙布置钢筋混凝土小墙肢,这样可以不占用室内空间,小墙肢间通过连梁和现浇混凝土楼屋面板相连,形成小墙肢-连梁承重体系。
  小墙肢剪力墙布置应按照抗震设计要求,结合各建筑房型的窗间﹑楼梯间﹑电梯间及房间四周的内外墙等情况,小墙肢剪一般有一字形﹑L形﹑T 形﹑十字形等墙段,在平面中各个主轴方向均匀对称布置,尽量做到刚心与质心重合,以减小结构的扭转。各墙肢肢长不宜相差太大,使各个墙肢刚度接近,保证在地震作用下,水平力均匀地分配给各墙肢,避免因个别墙肢过长,刚度过大产生很大的地震水平力而出现超筋。在竖向墙肢上下对齐﹑连续,根据建筑底的层高及上部的变化通过墙肢的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的变化,使竖向刚度从下至上逐渐变小,并使任何上下层刚度变化不大于70%。墙肢间净距不大于5米,连梁高度宜小于400,并尽可能地布置与两房间之间,使住宅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墙肢的多少决定了结构的抗侧向刚度。墙肢的过多,则结构的抗侧向刚度偏大,地震反应大,构件内力大,配筋也增大甚至超筋,造成浪费;墙肢的过少,则结构的抗侧向刚度偏小,水平地震作用下位移过大,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调整墙肢的数量及大小,使结构的抗侧向刚度能满足水平位移要求,又不引起过大的内力。
  2、采用合理的计算模型,从电算上进行加强
  本楼位于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建筑场地类别:Ⅱ类,房屋总高度小于80m,采用剪力墙结构,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三级。但由于上述的原因,地震作用通过楼板传给剪力墙的路径不直接,导致受力复杂,因此将缺失楼板区域的中部墙体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按照抗震等级为二级的剪力墙进行电算分析。对于一般的高层住宅,楼板的刚度很大,其基本符合刚性楼板的假定。本楼楼板缺失,使得刚性楼板假定不再完全适用,在内力分析时应考虑楼板弹性变形的影响。而SATWE提供了三种弹性楼板单元,分别为考虑楼板面内、面外刚度的弹性板6,仅考虑面外刚度的弹性板3以及只考虑楼板面内刚度的弹性膜,分析时在特殊构件定义里面将楼板缺失区域存在的楼板定义为弹性楼板6。本栋建筑的计算基本信息如表一、二、三所示。
  表一 结构自振周期
  
  振型 周期 转角(度) 平动系数
  1 2.1495 129.67 0.99
  2 2.0982 41.02 0.95
  3 1.9150 13.41 0.06
  4 0.6334 173.75 0.97
  
  
  
  表二 结构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弹性位移角
  
  
  
  表三 结构底部地震剪力、地震倾覆力矩和地震剪力系数
  
  
  
  3、采用合理的配筋,从构造上进行加强
  (1)本楼标准层楼板缺失面积较多,为合理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楼板构造应加强。设计时除悬挑走廊外,楼板厚度均为120mm,楼电梯间板厚加强为150mm,配筋双层双向贯通设置,不采用普通楼板的分离式配筋。
  (2)针对局部缺失区域中间部位的剪力墙,按照高规10.4节错层结构的墙体构造要求进行设计,墙体构造按照抗震二级墙体采用,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按照0.5%設置,在底部加强区及以上一层墙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上部区域按照错层结构的墙体构造边缘构件要求设计。
  4、局部设计的几点考虑
  4.1 本建筑的外框架与内筒间距较大,框架梁端在内筒处负弯矩较大,按常规做法此梁在筒内宜贯通,以平衡梁端的负弯矩,但建筑设在筒内的楼电梯间以及通风和水专业的管道井均使框架梁不能正常贯通,这样在筒体剪力墙上产生较大的平面外弯矩,为此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设于筒体墙内楼层处暗梁截面及配筋,形成加强环梁,通过此环梁,将作用于X向墙体上的平面外弯矩分别传递到Y向各墙上;
  (2)与框架梁相交的墙体节点处均设置暗柱,并通过计算配置暗柱内的纵筋和箍筋;
  (3)因剪力墙较厚,增加梁端凸出部分,以便提高梁端在抗震时的锚固。
  4.2 为减小框架梁的荷载以便减小梁的截面高度,本建筑的次梁均沿Y向布置,这样就加大了次梁的跨度,为控制次梁的挠度和裂缝,在结构布置时尽量将次梁在筒体内贯通,形成三跨连续梁,并通过计算配置梁下部纵筋,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
  4.3 在设计计算过程中发现,X向轴,轴与剪力墙相交的框架梁,因在同一平面内的剪力墙刚度相对很大,在地震力作用下,与剪力墙相交部位的梁端配筋均超筋,为解决此问题,设计中采取两条途径分别计算:
  ①在不考虑地震作用时,梁与剪力墙相交处按固结考虑,计算后按结果配置梁端负筋;
  ②在考虑地震作用时,假设梁与剪力墙相交处出现塑性铰,计算后按结果配置梁跨中正筋。这样既能满足正常使用时的强度要求,又能保证地震作用下的安全。
  5、关于设计的几点体会
  (1)按规范要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筒体宜设边框梁与边框柱,框架梁在筒内宜贯通,以便加强整体刚度,承受平面外弯矩。本建筑由于方案是香港的建筑事务所设计,港方坚持不设边框梁与边框柱和框架梁在筒体内不贯通的方案。为保证结构安全,特别是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在设计中采取了一些有利的措施,从而弥补了方案的缺陷。
  (2)本建筑的次梁均沿Y向布置,且梁高受到限制,经计算,为达到规范要求的挠度和裂缝要求,须配置一定数量的纵筋,以便提高梁的刚度,这样做不仅增加造价,而且要求梁上不宜再有较大的集中荷载。所以在今后的设计中,若楼层允许的情况下,用横向框架方案,次梁沿X向布置综合考虑更合适。
  (3)设计本楼时为了满足嵌固要求,地下室中上部落下的墙体变厚加长,并增加了相当数量的墙体,虽然对于本栋建筑这些是有利的加强措施,但如果对于一般的建筑也要求采取这样的措施,似乎过于严格,经济性上也差了很多。
  6、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的越来越好和城市化现象的突出,城市建筑越来越高,而高层建筑由于其对结构刚度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所以其设计比一般建筑要复杂。本文以某地区的某高层建筑为例,对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相关设计人士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的质量与施工管理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以及成本等目标。然而,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给我国的建筑工程留下了一些隐患。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施
摘要: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前馈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可以严格控制工程成本不突破企业先进技术、管理水平下的工程成本, 实现了施工企业的最低成本, 从而确保最大的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增强企业竞争力, 提高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是
摘要:建筑物的含钢量与建筑物的体型有着重要关联,同时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收益,本文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对含钢量的控制措施作出分析和阐述,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含钢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影响含钢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影响结构含钢量的因素首先是建筑物的体型,包括建筑物的开间、进深、层高,平面形状的凹凸、竖向立面的缩进、悬挑等等。建筑布置的
摘要:土木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的理财专家,掌控着工程建设项目每一阶段的工程项目造价和成本。本文阐述了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原则,探讨了土木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造价是指进行一项工程建设所需的全部费用,是对工程从设计阶段开始到实施阶段结束的各个阶段过程中进行的有效控制,要在建
摘要:工程咨询公司实施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手段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管理模式,对于工程咨询公司更好的为建设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及其更好的发展有所帮助。本文首先对工程咨询公司全过程造价的服务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对工程咨询公司全过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工程咨询公司全过程造价控制手段,以期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程咨询公司,全过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TU723.5
摘要:近年来,由于大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房建工程的首选,在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同时,我们要意识到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本文根据笔者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意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质量
摘要:大空间公共建筑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已成为国际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纳入世界城市生活中,因此大空间公共建筑必将得到较大规模的开发与发展。本文探讨了大空间公共建筑发展趋势与设计对策。  关键词:大空间;公共建筑;发展趋势;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大空间公共建筑,乃是一种为大量人群的公共活动使用,能提供较大室内空间的建筑类型。“大空间”是
【摘要】真空卫生排污系统在国内已被逐步接受和推广使用。本文就真空卫生排污系统的原理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真空排污的两种方案做了简单的比较,最后介绍了该系统具体的应用。  【关键词】地铁车站真空排污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地铁车站卫生器具和排水系统采用传统重力排污方式。即,马桶、便器和洗手盆等卫生器具的污水,依靠自身重力沿排污管
【摘要】建筑给排水节能潜能很大,我们在充分满足用户用水的要求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对水资源的节能。本文分析了住宅给排水设计中面临的主要浪费问题,研究探讨了住宅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和节水技术。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节能节水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是生命之源,但若是不节约用水,人们的生命之源就会枯竭。所以,节约水资源是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的。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推行节能节
【摘要】建立绿色建筑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不仅需要建筑设计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还需要决策者、管理机构、建设方和最终使用者都要具备环境意识,共同参与营建的全过程。这种多层次合作关系的介入,需要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形成共识,使其贯彻始终。因此,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现代科学评价方法作为实施运作的技术支撑。目前常用的指导方法有:北京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美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