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ji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教材中竖笛教学内容的归纳、总结,结合流动儿童身心特点及竖笛教学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总结出一些挑选适合流动儿童竖笛学习的校本教材内容的方法。
  关键词: 竖笛教学 流动儿童 校本教材
  笔者所在的学校,100%的学生都是流动儿童,而竖笛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结构小巧、音色优美、携带方便,学生上手快,且价格便宜,笔者认为它是课堂乐器的首选。在刚接触竖笛时,学生对竖笛演奏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在学习不到一学期后,热情渐渐减少。排除主观原因,笔者认为客观上最主要的是音乐教材中内容安排不够合理,主要包括:(1)教学课程数量过多,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2)教学内容难度跨度较大,次序安排不合理,加大课程实施的难度;(3)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不符合各年段流动儿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笔者根据教学经验,从流动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音乐教材及竖笛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初步归纳,探讨总结出一些挑选适合流动儿童竖笛学习的校本教材内容的方法,希望广大研究者多批评指正。
  一、科学安排教学课程数量,关注教学质量
  竖笛校本教材内容的确定需依据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竖笛的教学内容包括:识谱、呼吸、吐气、指法等,内容很多。但音乐教材中每册只罗列大量的乐曲,由于流动儿童本身的音乐素养普遍较低,每星期音乐课只有两节,还要学习大量的歌唱、欣赏曲目,每首乐曲都练习根本无法完成。
  为了确保不影响音乐教材歌唱、欣赏内容的学习,笔者认为每学期从教学总课时40课时中抽出8课时左右的时间用于竖笛教学就差不多,这样学生每两个星期就可以上一节完整的竖笛课,有利于学生竖笛技能的不断积累。初学时,一定量的巩固练习乐器的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流动儿童的学情,每学期8课时中学习呼吸、指法、吐气、识谱等技能一定要保证两三课时的时间,剩下的五六课时预期可以学习一两首乐曲。
  二、教材内容难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一)突出演奏技能教学,扎实基础。
  大部分流动儿童在学习竖笛前没有接触学习过其他乐器,这就要求音乐老师在教授时在呼吸、指法、吐气、识谱技能方面要细化,特别是在指法练习时音程的练习非常重要,进行了音程练习,学生就掌握了基本音阶的转换技能。但在音乐教材中,根本没有提及,如果老师课前不认真钻研规范教学内容,那么出现三年级学生掌握了基本音阶的指法,跟老师学唱完乐曲后拿着竖笛不知所措的情况也就很正常。
  因此,竖笛呼吸、指法、吐气、识谱技能的教学应遵循难易顺序,始终贯穿在竖笛教学中。在练习指法的同时,不断巩固呼吸、吐气、识谱技能。
  (二)教学的乐曲难度适中。
  在教学过程中,吹奏曲目难度不能太大:节奏繁复、频繁音程大跳,偏专业的学习不利于学生长时间地学习。如:五年级上册的“七彩版图”单元,竖笛曲是小林亚星《花仙子之歌》,有很多大跳音程,还有变化音;“睦邻佳音”单元,竖笛曲是印度尼西亚民歌《梭罗河》,节奏复杂、音程跳进难度大。又如五年级的“京腔京韵”单元,竖笛曲是京调,而学生能唱出京调的旋律就很不错,要吹好繁复的节奏,对孩子来说并非易事。
  在刚学竖笛时,教师可以尽可能多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乐曲进行练习,如三年级可以练习《小星星》、《粉刷匠》等,四年级可以练习《茉莉花》,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热情自然就高。
  (三)教学内容层次与国定课程教材相辅相成。
  校本教材内容的安排需依据《国定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选择,在《课程标准》中,学生开始接触不同的演唱形式,内容难度层次分明:一二年级主要是齐唱;三年级开始接触轮唱、简单的合唱;四至六年级合唱曲目更多,难度更大。如果将校本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国定教材内容相呼应,就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相互促进提高的作用。
  在三年级的竖笛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音程教学时让学生尝试简单的和声练习,初步尝试声部合作演奏。在四至六年级的竖笛教学适当安排二声部合奏,如二声部合奏练习曲《春天来了》、《杨柳青》、《欢乐颂》等。合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演奏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各年段学生兴趣特点,丰富教学内容
  (一)与课外流行音乐相结合。
  要使学生喜爱竖笛、吹好竖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关键。笔者针对“你想吹奏何种竖笛乐曲”做了一次调查问卷,大部分学生都选择流行音乐。在教学内容上,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以尝试与其他教学内容相结合,与课外流行音乐相结合,达到激发兴趣、互相推动的效果。
  此外,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兴趣是有差别的,在这次调查问卷结束后,笔者进行了汇总分析,发现中年段(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音乐偏童趣点,包括流行音乐也是如此,比如调查问卷中提到的:动画片主题曲《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等。高年段(五、六年级)的学生喜欢偏抒情的流行音乐。
  (二)与民族音乐相结合。
  竖笛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它肩负传承民族音乐的使命。教师应适当地在各年级中安排一两首民族歌曲或乐曲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民族音乐文化。那么如何让学生对经典民族音乐感兴趣呢?音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经典的民族音乐总是在我们的身边,在学生经常接触到却不在意的地方,如:《渔舟唱晚》——中央一套《天气预报》背景音乐,学生基本都能熟练哼唱。结合天气预报视频片段播放,学生会积极地投入乐曲《渔舟唱晚》片段的练习中。
  (三)与世界名曲相结合。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教师应该多带领学生欣赏、演奏一些世界名曲,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综上,笔者初步确定了各年级竖笛练习曲分布:
  总之,竖笛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协调性、节奏感,加强相互交流,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作为专业教师,笔者希望竖笛能够真正让流动儿童感受到音乐之美,用竖笛吹出那美妙动听的旋律。因此,从大处着眼,找准方向,从小处着手,为孩子搭建竖笛教学的载体,让孩子们一步一步扎实地走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参考文献:
  [1]蒋忱.小竖笛 大舞台——对竖笛教学的思考.艺术教育,2012,01:261-262.
  [2]贺龙旗.小竖笛 大舞台——浅谈竖笛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音乐大观,2013,01.
  [3]李丝雨.中小学音乐课堂竖笛教学研究现状综述.北方音乐,2014,16.
  [4]何凤龙.竖笛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东北师范大学,2010.
  [5]禤乐钰.竖笛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艺术科技,2014,6.
其他文献
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出发,就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的定义、分类进行了理论探讨,概括了5种基本模式,并对这5种模式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价和展望,为指导农机化发展提
会议
摘 要: 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体现出各种不同的婚姻观,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的婚姻状况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揭示当时社会经济、地位对人们的婚姻、生活和命运的深刻影响,更重要的是美满的婚姻不但需要真正的爱情为基础,而且需要物质保障。奥斯汀倡导的婚姻观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 婚姻观  简·奥斯汀(1775-1817)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杰出的英国女作家,《傲慢与
摘 要: 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没有了心理负担,在课堂上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站在辅导地位,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求知、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民主和谐 以读为主 语文素养  语文一直都是人们交流沟通及表达情感的十分重要的工具,在学校教育阶段及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一直
该文论述了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天津市公路建设及机械化养路取得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论文还瞻望了天津市到2020年公路建设的美好前景,机械化养路必须顺应形势的发
会议
词汇场理论认为一种语言中的任意词项都属于某个词汇系统,没有词项能够单独存在,同种类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词汇场.而框架理论则认为每个词项的语义都可以刻画一个小的
国内大部分机械化养鸡设备主靠人工操作,控制既不方便又不准确。本文介始一种密闭鸡舍光照、喂料、通风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方案。在模拟试验、现场程序调试的基础上,对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