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与产酶条件探究

来源 :南方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e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林下腐熟土壤中筛选可降解纤维素的天然微生物,经过初筛、复筛得到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DT13,革兰氏染色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is DT13).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Carboxymethyl Cellulase Activity,CMCA)为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菌株DT13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产酶条件为初始pH值7.0、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96 h.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逐渐加重,不仅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及产量,还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合理处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为确保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能够得到有效治理,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处理时,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污染的程度及来源,针对性地选择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农业生态修复技术、联合修复技术及生物修复技术等进行修复.
新农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收集访谈节目和访谈者实录的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构建了新农人创业制约因素模型.结果发现,产品、市场、资金、人员、关系、政策、自然灾害、自身素质、基础建设这9个方面的因素制约着新农人的创业发展.针对如何较好地削弱这些制约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融合发展的实质是产业间、产业与消费市场、支持环境的协同进化、共生共融,最终形成产业业态丰富、竞争充分、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农村产业生态系统.这和自然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过程有很多类似之处.为了寻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模式,基于协同进化的角度,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和产业生态系统的类比分析,对农村一二三产业系统协同发展进行了综述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