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分权视角下的科技体制改革与PI制研究

来源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b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科技体制改革中组织分权与PI制适用性问题,在整合经济学与管理学关于组织分权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科研决策过程的自身特点,提出了科研组织分权问题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下,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资助机构和科研机构的PI定义与PI制实践,总结概括了PI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通过历史回顾、制度比较和深度访谈,解读了科技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我国实行PI制科研组织模式的基本逻辑,提出课题制是PI制在我国的主要实践形式,PI制是科技体制改革分权过程的必然结果.针对行政机构(公共部门)、科研机构、弹性科研组织、科学家个体4类决策主体和科研问题选择权、技术路线决策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动权4类基本决策权讨论了PI制的适用性问题,发现PI的权力应有合理的边界,其适用性还受到科研任务、学科差异、资源共享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专利私有性和标准公共性的属性交互使得具有战略价值的标准必要专利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学术热点.在回顾2008-2019年国内外标准必要专利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标准必要专利的
悄然崛起的奥秘──浙江省台州地区围绕经济抓党建纪实施兆年,张武台州地处浙江沿海中部,被三面大山包围,曾经是“被富裕遗忘的角落”。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仅有12.5亿元,财政收入不足1.2亿元
采取历史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国家创新系统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在对这一概念做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把国家创新系统研究概括为国家创新系统观,并提出它由理论预设、概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借助社会网络可以有效地阐释知识搜索和知识扩散的机理,然而,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仍缺少能够归纳和总结个体层次研究的系统性综述.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从
回溯前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期才加入了工业革命的浪潮.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中国将与其他发达国家同时进入这次数字创新的浪潮,这将为
论文关注创意从产生到实施的全过程,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脉络的系统梳理,挖掘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和过程机制.基于现有文献,创意研究的主题演化脉络分为三个阶段:(1)
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接着,十四届三中全会又专门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政府-产业-大学”(官产学)三螺旋创新范式自从在1995年被亨利·埃茨科威兹(Henry Etzkowitz)和劳埃特·雷德斯多夫(Loet Leydesdorff)首次提出以来,尚未发现有相关研究对官
龟井文夫的两部战争纪录片《上海——支那事变后方记录》和《战斗的士兵》奠定了其日本纪录片导演的先驱地位,然而各方对两部影片是否是“反战电影”的观点不尽相同.本文通过
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研究中的重要部分,本文从股权结构、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概念界定出发,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