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987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教育是培育创新人才的奠基石,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下面就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创新能力发展的氛围
  在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中,以课本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灌输讲解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首先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
  1、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同样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有满足学生正常的情感需要,彼此建立起一种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优化学生学习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培育创新能力。那种只追求教学过程,摆出一副“惟我独尊”的教学,只能僵化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压制其创造意识的发展。
  2、公平、民主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保证。
  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应公平、民主。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公平对待,不仅要表扬优生,更要注重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使“光点”转化为“光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爱好、兴趣,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应让学生感到公平、民主,学生才能与教师和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同时,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去独立思考、质疑、想像、探索,用富有鼓动性和挑战性的言语去激活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到最大发挥。
  3、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动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它极大地束缚着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科学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问题提得多而“怪”;解决问题的方法好而快;动手操作能力强、观察、口述、简洁等评价形式来实现。科学的评价机制既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挑战,又让学生形成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习惯,为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二、尊重学习个性,激发创新积极性
  要使学生的全面素质主动地、创造性地得到提高。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要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研究学生个性的差异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放到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保证,为每个学生的创新提供机会。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我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题:138-98,让学生直接口算结果,然后启发:这道题还有其他算法吗?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自由讨论,学生很快用以往的知识得出138-98=138-100+2=40,但也有学生却提出138-98=140-100=40。我立刻板书出来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这道题的方法也是正确的。于是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表扬了这位学生善于思考。这样教学,使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并且通过讨论、动手、动脑、动口的形式,让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实例证明: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发展为本,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提高,教育才能结出丰硕成果。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又是目前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渠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势在必行。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现代教育学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处于一个主动探索创新的系统之中,而教师是学生进行探索、创新的引路人,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潜能才可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例如:我在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得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利用这种关系根据485+79=564写出两道减法算式的补充练习题,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和创新思维,也为后面求未知数x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重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把现成的知识或结论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依据某种已有的现成规律去解决问题,从而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学真正的内涵,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结论,而是揭示知识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学逐步让学生探索出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形成:1分米=10厘米,10分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米,1米=100厘米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敢于创新、总结的学习习惯。
  3、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一个人的成功并非是他的智力因素所决定的,而大部分依赖于智力之外的因素,即非智力因素。传统的教育往往过分强调智力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一个人的创造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同样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培养具有优良的品质、灵活的思维、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勇于探索的信念,才能使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解答“服装厂原计划九月份生产服装396套,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300套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几套?”这道应用题时,用300÷30=10(套)解答。这一简便计算方法的成功发现,增加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浓厚兴趣。
  四、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不仅需要创新者具有严谨的智力品质,而且需要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正是创新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个渐进过程,决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着眼于和谐发展。教师必须明确创造型人才成材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创新意识处于萌芽期,教师就必须注意帮助他们树立创新志向,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逐步使之转化为能力。例如:在教学低年级数学时,教师可把点拨引导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口述、发现能力,并使之成为学习习惯;到了中年级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学、质疑、分析、综合归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年级时教师应采取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学生探索创新,一题多解,自拟命题,举例论证的创造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加强和提高。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
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兴趣不浓,所以应该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互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将得到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训练。   一、依托信息技术,创设情
摘要: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作,教学设计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决定着授课质量,对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院校课程来说,教学设计更有自己的特点,必须准确把握教学设计的依据,掌握教学设计的原则,明确教学设计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设计;内容与方法    高职院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的内容、组织和进程进行的决策,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施工蓝图”,它应该
作为一名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是我们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因此我认为关爱学生应该是我们教书育人的起点.但是我们老师一直在从事着琐碎的日常工作,如何
With the same chinese pronunciation as the name of one famous book “the Comments on Ci Poetry”, the exhibition “Painting and Porcelain-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Painters and New Ci Zhou Kiln” shows won
凯莉·高夫(KellyGough)于1963年生于英格兰的斯卡伯勒。她从小就爱画画,在家里任何她够得上的地方都有她的笔迹,甚至于《圣经》之上。但是最初,命运并未让她走向艺术。1983年,她以电子技术员的身份加入了加拿大武装部队,紧接着获得了社会福利工作专业的硕士学位,在部队里从事社会工作。不幸的是,她于2001年被诊断为患有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和忧郁症,并在2005年退役。为了追求成为艺术家的毕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但也应该看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社会矛盾,出现了很多以往不曾有的如贫富差距、住房、教育、医疗、
在浙教版第三册第二章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中,探究物质比热时有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最后从实验中得到:经过相同的时间加热后,煤油的温度升得快些。从而得出不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不一样的,进而引出比热的概念。此实验虽然能完成教学任务,但作为演示实验,
当前新形态之下,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这对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有着极大帮助和意义,而且从一定的角度上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针对当前环境下,我国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语文高考说明》明确要求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从八十年代开始,高考就出现关于古诗词的考查题。1994--2000年全国试题连续出现对唐诗(元稹《菊花》、刘禹锡《望洞庭》、雍陶《题君山》、杜甫《漫成一首》),宋词(李清照《如梦令》、赵师秀《约客》),元曲(阿鲁威《[双调]蟾宫曲》)的考查,足见这一考点的重要性,在语文的备考中必须对这一点要有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