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图画书图像表现特质的教育价值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zhz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画书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图像叙事,在儿童读物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成为儿童时代重要的读物。“儿童是成人之父”,在这个浓厚感受的形成期,优秀的图画书给了儿童丰富的想象世界,并影响他们长大成人之后的人格成长。图画书的阅读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人们需要更加关注图画书在成长过程中对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儿童图画书 图像 想象力 语言表达 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 图画书的概念
  问起图画书的概念,很多人都会停顿一下,但是一说到儿童图画书,大家就会不假思索地想到“小人书”、“儿童书”。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图画书”就是指给儿童看的图画书。
  在儿童文学里,图画书是一个重要和基础的种类,它有其优于其他种类书籍的地方,在儿童世界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成为当今儿童文学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随着儿童文学的发展,儿童阅读的诉求,图画书中图像的自主性地位也在逐步提升,主要是以图像叙事的特质来表现故事内容。图像与文字共同叙事已作为图画书创作的一种艺术表达手段,将图画和文学有机结合,即使完全脱离文字,图像作为图画书的生命,同样可以完成叙述故事的任务。这种叙事故事的方式,是根据儿童阅读传达的需要,并经过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而逐步形成的一种艺术形态。它首先在形态上给儿童一种阅读的美感,产生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其次在内容上增强故事的趣味性,激发想象力,获取更多的生活体验。
  那么,到底什么是图画书呢?英文中,图画书被称为“Picturebook”,在日本称为“绘本”,在台湾也多被称为“绘本”,有时也称“图画书”。从字面上看,无论是“绘本”还是“图画”书,都不难看出“图像”在图画书的认定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顾名思义,图画书就是一种以图画为主,用图画与文字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是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的书籍。
  二 图画书的图像表现特质
  图像与语言、文字一样,都是人类沟通情感的重要媒介之一。图像从原始社会开始,在文字尚未存在时,就为人类承负着文化传达的任务。图像传达已成为古今中外最没有时空隔阂,且不分国籍性别均能互通的视觉语言。
  图画书承载着图像表现的特质,对儿童来说,图画书不是教科书,它是快乐的读物,它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儿童仅看图画,就能“读”出故事的大意,这就是图像的魅力所在。
  图画书是通过眼睛来感染儿童的,儿童对图画书好坏的评判不像成人看图画书时那样,有对创作者线条、色彩、构图表现的审美,图像是儿童读书的最初入口,他们真正的阅读兴趣是通过图像被激活的。哪怕是外文的图画书,只要挨着顺序一页页地翻,儿童就能明白故事内容,所以这就要求图画书的图像必须具有连贯性,其实每本图画书的图像与图像之间,都是一根线串联起来的,不过这根线有时是你看得见的,有时却是看不见的,如《失落的一角》是一则寓言,画面上始终有一根象征着地面的线,全书就是靠这根黑线把故事串联起来的,这根线是看得见的。有些是靠人物的动作将图像画面串联起来,如《忍住,忍住,便便》是靠人物因憋尿而身体越来越蜷缩,画面构图也越来越小将故事连续展开的。还有些是按故事情节的推进,靠一个接一个的悬念连接图像画面的,比如《神秘的蝌蚪》。
  图像的连贯性,更确切地说就是图像叙事特质的具体表现。图像具有“同时呈现”的特质,在时间描绘上以单一瞬间、连续性画面的组合方式来表示时间的推移,读者的视点流动因此是自由的,可以选择同时出现的画面图像,不像文字要有规范阅读的先后顺序,其具有阅读的主动性和取舍权。这自然就要求图像之间有很强的连续性和关联性,因为图像是同时呈现的,如果像文字那样分主线副线的叙述同时出现在读者面前,会使读者陷入无焦点的阅读状态中,只有通过图像指引性的视觉动线,产生画面的连贯性,让本来分离的画面以图像表现的独特手法制造关联,讲述故事。
  总之,图画书的阅读对象是儿童,书是为儿童做的,图像应具有儿童性、传达性、教育性、艺术性。看新颖的图像,读懂所叙述的有趣的故事,并产生心灵触动,对于识字很少的儿童来讲,这种“读”故事的方式正是他们的乐趣所在——图画书所描述的世界,是只有通过图像才能表现、才能对儿童叙述的世界。
  三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图画书
  对于儿童来讲,他们会接触到放在身边的一些图画书,并对“图画书”产生兴趣。其实他们并没有把图画书看做一种读物,而是当作一种近似玩具的东西来看。吸引儿童的是画面中他们自己知道的东西,比如狗、猫、汽车、房子之类,他们一边发出“旺旺”、“嘟嘟”的声音,一边用手指指着图像,很高兴。就这样,他们进入了“书”的世界,书也进入了儿童的生活中。
  1 激发想象活动
  儿童都有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在儿童身上不一定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丰富的想象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因为儿童的这种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丰富的想象力是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就越丰富。作为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图画书用图像叙事的表现方式,激发了儿童的想象世界。
  儿童看图画书都是从书中的图像开始,他们喜欢看图画书中像全景照片的图像,仔细观察图像的每一个细节,展开想象的翅膀,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世界里。他们往往从图画书的封面开始看起,因为他们可以从封面上猜出这本书将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甚至也不放过封底,直到故事结束仍然要反过书来,期待着有没有更意想不到的惊喜。他们的想象世界是不断延续的,合上书后他们会把故事带到现实世界,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还会在生活中扮演他们喜爱的角色,或者说他们认为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人物。
  美国学者爱伦·汉德勒·斯皮茨在《在图画书之内》中举了个例子,有个三岁的小女孩,当妈妈给她读《好饿的毛毛虫》时,一直盯着那条因为贪吃而肚子痛的毛毛虫,她一边听妈妈读毛毛虫吃的每一样东西,一边自己得出结论:毛毛虫是因为妈妈不在身边才生病的。这个小女孩从毛毛虫身上联想到自己,因为她肚子痛的时候,就会寻求妈妈的安慰。
  其实,儿童天生就具有“读”图画书的能力,在我们与儿童共同读图画书时,就会发现儿童能读出大人意想不到的意思,通过儿童看图画书,常常会发现图画书中有超于成人自己阅读时的丰富内容。
  看惯了图画书的儿童,可以大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将一页页不连续的图像“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对于图画书创作者在画面上留下的每一个经意或不经意的细节,都能被儿童们发现,只要故事在图像上表现出来了,儿童的眼睛都能够看到,图像给了他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儿童会因年龄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而对图像的感受不同,他们每个人的理想世界也是有差别的,图像帮助儿童看到了他们最想看到的世界。图像为儿童的想象也提供了具体的形象,儿童以这个具体的形象做支柱,在此基础上再创造和想象,这是与儿童的思维特点分不开的。这一点也是文字表达所不及的。文字的表达只有先前儿童所熟悉的,而与此时的形象有关联时,才起作用。如果儿童对某事物缺乏印象,那么语言表达得再完美,也不能促使他们的想象更丰富。
  2 改善语言表达
  日本著名的图画书阅读推广者松居直先生在《我的图画书论》中阐述说:
  “如果我们将婴儿从母亲体内诞生出来,称之为第一次诞生的话,那么拥有自己的语言,便可视为人的第二次诞生。为了这第二次诞生,婴儿就需要来自母亲和父亲发自内心的、温暖的、富有人性的丰富语言。只有在这种语言下接受培养,幼儿才可以成长为丰富的人。”
  图画书不是识字书,不是让儿童自己看的书,而是由大人来读,是儿童用耳朵接受语言的书。儿童获取语言的体验是多方面的,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对话的语言,电视、广播中的语言,还有就是读图画书、讲故事时获取的语言。每种语言的体验都很重要。而图画书为儿童提供的体验,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像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像主要是通过母亲或父亲感悟作者的心情和想法,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图像所要表达的意象世界,传达到儿童的内心世界。也有人认为电视机的语言量,要比父母对孩子说话的语言量要多,但是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人与人的交流,对儿童来说,语言应该是父母教给孩子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这互动来自口语传播和说话,至少在家庭中牢固地确立着这种基本形态,来自机器的语言能灌输信息,但不具备培养人内心的力量,而图画书提供给我们与儿童交流的平台,为什么我们要放弃这个跟儿童交流的机会,而把机会让给电视这样的机器呢?
  阅读图画书的语言传达方式,是儿童独自阅读图画书所不能感悟的。母亲或父亲对故事内容产生共鸣、感动,通过口语讲给儿童,在讲述过程中,把每个部分的词语、形象连接组合起来,会使儿童看到一个完整的奇妙世界,对儿童语言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当然父母语言词汇是否丰富,也关系到儿童的语言体验,因为儿童的语言是以父母的语言为标准而产生的。图画书塑造出了丰富而实在的意象,在倾听父母用富有生命力的语言阅读时,儿童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渐渐地也能使他们了解读书的乐趣。
  3 获取情感体验
  父母给儿童读图画书,对孩子精神、知性上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对图画书的理解和共鸣越深刻,儿童就越能深入到图画书中去,那么这种阅读的体验也就更为丰富。图画书就是在这种互动中,被温暖的人际关系激活的。
  图画书拓宽了儿童的生活世界,他们可以在图画书中体验丰富的人生感受。现在图画书创作也开始注意到这点,其题材也越来越广泛,比如我们熟悉的民间故事,还有涉及诸如亲情、成长、孤独、战争、环保的问题,甚至连死亡、离异等过去被认为不适合给年幼的儿童看的主题,也被作为图画书的创作题材。图画书主要从儿童的本位出发,用儿童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出他们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情感。
  其实儿童的情感是很细腻的,大人们如果对这些问题驾驭不好,反而会刺痛儿童稚嫩纯洁的心灵,也就不能培养他们积极勇敢的乐观精神。在《我的爸爸焦尼》中,作品通篇并没有出现“离婚”的字样,但却细腻地展示了狄姆与爸爸焦尼彼此间内心的痛苦与幸福。他们父子在火车站相见,然后一起看电影、吃午餐、去图书馆,狄姆见人就说“这是我爸爸,今天我和爸爸在一起,他叫焦尼”,这段话的重复出现,充分体现了孩子与爸爸在一起的幸福快乐。狄姆在火车站与爸爸分别时,爸爸说“马上会再见面的”,又使狄姆的生活充满着希望。这个故事将一个消极的生活事件呈现得十分细腻、美好,触动了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图画书就是通过图像绘画的技巧、简洁的语言将故事的氛围烘托出来,传达给儿童直观的视觉感受,衬托出故事中一些很难表达的情感,感触儿童的心灵。由于图画书表现方式的独特性,阅读方式的特定性,使孩子能够在不同的故事中寻找到平衡点,无论快乐、幸福、离别、思念、忧伤、烦恼,都是成长中的一部分,让孩子认识到这也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经历和跨越的“坎”。丰富的图画书题材能走进儿童们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多项思维能力,传达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故事中的人物能做到的,我们同样也能做到。
  每一本图画书都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无论是大人还是儿童,都可以根据画面和自己的想象,创造出独特的故事,使大人和儿童可以共享奇妙的想象力和创作的喜悦。故事中涵盖的多个主题,也使不同年龄、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心境的儿童,可以找到自己理解的独特主题。图画书用“图”讲故事的特质,使图画书的存在更具意义,它培养了儿童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多项思维能力,并给儿童一个难忘的阅读记忆。
  
   参考文献:
   [1] 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21世纪出版社,2006年版。
   [2] [日]松居直,郭文霞、徐小洁译:《我的图画书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 [日]松居直,刘涤昭译:《幸福的种子:亲自共读图画书》,明天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简介:顾薇薇,女,1981—,江苏盐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唐代诗人喜欢在七言诗句中运用一种以“时”字结尾的句法结构,这种结构的句子适合用于定格四季景色,适于描写追忆友人的内容,适于传达一种玄虚澹淡的禅境,也适于表现感伤的情绪。  关键词:“时”字结尾句子 时间 追忆 感伤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从诗歌的形式上研究古典诗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诗歌的句法。句法是诗人为创造诗的形式在运用语言文字时自觉形成的特殊的艺术技巧,缺少句
期刊
摘要本文以西美尔的“大都会与现代精神”思想为参照系,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大都会”文化研究。大都会的精神气质源于“货币经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喧哗、繁闹、碎片、瞬息万变的现代都市生活片段。由此,大都会更类似于一个巨大的“迷宫”。但“迷宫”之“网”,在实际意义上是美学的而非政治的。作为现代生存和体验空间的大都会,其间应运而生的是都市人的两种极端的精神状态:理性至上和自我隐退。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 大
期刊
摘要比喻是传统的修辞手段之一,是文学中非常丰富的一种表达方式。本文尝试从认知角度探讨比喻,并对诗歌《To a Waterfoul》中的比喻用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意象性 暗喻 转喻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诗歌的形式和功能  诗歌(poetry)是传统意义上重要的文学表达方式,作为与小说不同的文学体裁,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可以这样说,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如中国的《诗
期刊
摘要萧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著有《金楼子》一书。《金楼子·戒子篇》集中体现了萧绎的教育学思想。笔者从《金楼子·戒子篇》的写作背景、内容、特点等角度入手,阐述萧绎的教育思想,以期对今日之教育学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萧绎 《金楼子》 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天监十三年(515年)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反省性思维分析了潘岳的《西风胡杨》,认为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读者更清楚地认识胡杨这种沙漠植物,同时也能正确地认识《西风胡杨》的描写特点;另外,通过反省性思维对《西风胡杨》的分析有助于培养读者严谨的思维和强烈的求知,也能为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西风胡杨 反省思维 文章结构 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反省思维在教学中已经引起了很大的
期刊
摘要渔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具有原型内涵的典型意象,它有指向隐逸和智者的双重象征意义。渔父、隐逸、智者三者具有独特的关系。中国古典文学中渔父与隐逸的对应则鲜明地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心理、精神特质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渔父 隐逸 智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渔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具有特殊审美蕴藉的重要意象,文人们不仅在诗作中反复吟咏,甚至在自己的别名雅号中,
期刊
摘要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顶峰,诗歌取材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唐代书法创作继魏晋之后成为另一高峰,其中“类物象形、表记心灵”的草书,与诗人的浪漫情怀恰好契合,其飞动的神采,更能发抒诗人飞扬的情思。《全唐诗》中的另类诗歌——草书歌营造的意境,给人带来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和心灵震撼。唐代草书歌让我们了解唐代诗歌发展水平、草书的发展状况的同时,更让我们的心灵与古人在穷高极远的想象空间自由遨游
期刊
摘要《诗经·国风》与侗族民歌无论在时间的跨度上,还是在空间的距离上都非常遥远;但是二者有着极为相似的生存语境,都是农耕文化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糅合起来的文化品格,且二者审美表达选择也有很强的一致性。这些形式上的近似,必然有其内在的成因,是形灵融通与物我同一的审美追求外显形式的相似。  关键词:诗经 侗族民歌 审美 语境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民歌与诗的一致性问题至今
期刊
摘要郭沫若的《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一文,写于20世纪40年代,是那个时代的成果,也有着明显的时代的印痕。本文旨在通过对文章的评析,理清产生于那个特定时代的文章的脉络,通过对文章的学术梳理还之以历史的真实的面貌。  关键词:郭沫若 《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 评析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一 郭沫若生平及其学术成就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百科全书”式知识的伟人
期刊
摘要电影是语言的艺术,当电影镜头越来越贴近当代社会特定地域内的小人物的生活时,方言以普通话难以比拟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使银幕上的小人物更加生动、亲近、自然。本文试从增添影片喜剧元素、增强主人公真实感、强化影片的批评功能等三个角度,对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加以描写和考察。  关键词:影视剧 方言 喜剧感 批评功能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电影是语言的艺术,同时配合以跌宕起伏的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