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融合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物理预防措施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ji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明确腰椎融合术围手术期采用物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行腰椎融合术的114例患者,采取护理强化宣教告知其围手术期避免吸烟、饮酒,进行规律肌肉收缩锻炼,穿戴抗血栓压力带,下肢气压治疗等物理预防措施;同时,围手术期应保证充分的静脉补液。结果:所有114例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围手术期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围手术期规律地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训练、穿戴抗血栓压力带、肢体气压治疗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围手术期肢体深静脉血栓,抗凝药物可不必常规应用。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物理预防; 腰椎融合术; 围手术期
  【Abstract】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hysical prophylaxis during peri-operation following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n order to prevent deep vein thrombosis. Method: From November 2012 to June 2013, a total of 114 patients underwent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subsequent physical prophylaxis measures, such as quitting smoking and drinking, performing muscle contraction exercise regularly, wearing antithrombotic pressure belt and performing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meanwhile, adequate intravenous infusion should be guaranteed during peri-operation. Result: All 114 patients underwent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successfully, meanwhile, no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bilateral lower limbs was observed among them. Conclusion: Regular muscle contraction, application of antithrombotic belt and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are effective and safe measures to prevent peri-operative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anticoagulant drugs are not needed regularly.
  【Key words】 Deep vein thrombosis; Physical prophylaxis;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eri-oper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5.034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失稳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治疗手段,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并发症较少等优势[1-5]。但腰椎融合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后卧床时间亦相对延长,因而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增加,而一旦发生肢体深静脉血栓,严重时可产生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肢体坏死等后果,严重影响术后康复及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引起致命性的肺梗死[6-7]。对此笔者结合临床实际,采用多种措施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由于腰椎融合术手术区域紧临椎管、神经根,常规应用抗凝药物有可能会导致椎管内血肿,产生急性神经压迫等不良后果[8],因此笔者采取了一系列物理预防措施,在不使用抗凝药物的情况下有效地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现总结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2年11月-2013年6月,共计119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收入本科,完善术前检查共有114例患者符合腰椎融合术指针并接受手术,其中52例,女62例;年龄54~75岁,平均66.7岁;术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37例,腰椎管狭窄症47例,腰椎滑脱症23例,腰椎内固定翻修术7例。对于以上手术患者,笔者在术前劝导其戒烟、戒酒;术后第1天起采取早期床上活动肢体、早期下床活动、穿戴抗血栓压力带、双下肢气压治疗、予以足量的围手术期补液等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 方法
  1.2.1 术前宣教 患者长期吸烟、饮酒可能会导致凝血系统处于高凝状态,加之手术刺激及患者精神紧张,更进一步增加了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9],因此笔者在术前主动告知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原因及可能后果,引起患者重视,劝导其于围手术期戒烟、戒酒。同时也有意识地劝导其改变高盐、高脂及高胆固醇饮食,避免一切可能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因素。同时告知患者术后需主动咳嗽、咳痰,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肌肉活动量,也避免了痰液堆积在气道中,导致术后呼吸道感染。
  1.2.2 术后康复指导 大多数患者术后因为手术切口疼痛或害怕疼痛不愿意活动肢体,所以肢体血液循环速度减缓,加之术后凝血功能处于高凝状态[10],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而在术后除了给予充分的镇痛治疗,还需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多活动下肢,术后清醒即可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如膝踝关节的屈曲、背伸及舒缩小腿及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这样有助于回流瘀滞在腓肠肌肌间静脉丛的静脉血,有效地减少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11],术后24 h即可进行下肢抬高训练。如果无法配合主动肢体活动,还可以选择被动肢体活动,可采用的活动方式包括自肢体远端至近端用手指或手掌按摩肌肉,约5~6次/d,每次持续10 min左右;过程中注意避免用力过猛或速度过缓。可行下肢关节的屈、伸被动活动,如应用连续被动活动训练仪(contineous passive motion, CPM),2次/d,每次40 min为宜。如患者手术结束已卧床3 d,可告知其在允许的范围内佩戴夹克式支架早期下床活动,可先坐于床边,待适应后扶住站立或自行站立,最终达到自主活动状态。   [4] Mehta V A, McGirt M J, Garcés Ambrossi G L, et al. Trans-foraminal versus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comparison of surgical morbidity[J]. Neurol Res,2011,33(1):38-42.
  [5] Audat Z, Moutasem O, Yousef K, et al. Comparison of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results of posterolateral fusion,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echniques in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e[J]. Singapore Med J,2012,53(3):183-187.
  [6]任梦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15-116.
  [7]宋维学.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防治[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6):51.
  [8]成群.抗凝治疗与椎管内血肿[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9,2(2):3.
  [9]闫桂虹,张培红.脊柱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相关原因分析与护理[J].齐齐哈尔学报,2009,30(1):98-99.
  [10]齐琰琴,王天龙,杨拔贤.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81-85.
  [11]孙葵葵,王辰,庞宝森,等.住院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情况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8):637-641.
  [12]崔颖,孙红艳,周冬梅.抗血栓压力带在预防脑胶质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1):8.
  [13]王金杏,刘学敏.抗血栓压力泵在预防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26-27.
  [14]高风,李虹.气压治疗仪对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09,14(2):193.
  [15]黎坚.间歇性充气加压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治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3):8133-8135.
  [16]王冉.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70-71.
  [17]张柏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和预后的几个问题[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2):81-83.
  [18]郝永强,干耀恺,朱振安.塞来昔布对骨科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评估[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2):131-133.
  [19]林梅清,古艳,何晓薇,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析和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7(25):157-158.
  (收稿日期:2014-01-17) (本文编辑:王宇)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ETV1在135例不同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阳性表达率为68.1%,显著高于瘤旁正常组织的5.2%(P<0.05)。荧光定量PCR方法显示,间质瘤组织中ETV1的相对表达Ct值(3.30±2.3
期刊
【摘要】 目的:建立逆转录(RT)-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以快速检测手足口病最重要的两种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方法:收集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93份,针对EV71和CA16病毒的VP1基因特异性序列8个区域各设计6条LAMP引物,分别于63 ℃(EV71)、65 ℃(CA16A)扩增1 h,日光下观察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检测特异性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山西大同地区女性阴道炎病原体的感染率与年龄和季节性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本院妇科就诊的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查资料5368份,并综合分析检测结果与年龄和季节相关性。结果:在5368份送检样本中,20~30岁患者阴道分泌物Ⅲ~Ⅳ度异常检出率最高,秋季清洁度Ⅲ和Ⅳ度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0.05)。40岁以下患者滴虫性阴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鼻腔冲洗液体剂量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wNP)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CRwNP鼻内镜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分别行1000、500、250 mL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SNOT-20、Lund-Mackay评分法、Lund-Kenenedy评分法进行评分;统计术腔清洁时间、术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重度烧伤患者免疫调理的作用。方法:将入选重度烧伤患者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应用匹多莫德0.8 g,2次/d,连续服用21 d;对照组未使用匹多莫德,在烧伤后1、7、14、21 d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各组患者淋巴细胞数目,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的数量及其凋亡率,获得CD4+/CD8+值。观察两组临床愈合时间。结果:1 d两组淋巴细
期刊
【摘要】 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PBL教学模式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医学院校内取得重大的成功,目前PBL教学模式内科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笔者多年的时间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能有效发挥PBL教学优势且适合郑州大学医学院内科教学情况的新医学教育模式。  【关键词】 PBL; 内科学  【Abstract】 Through continuously discovering of over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胆系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胆系结石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进行三镜联合序贯阶段性诊断、治疗。结果:56例治疗成功,5例因结石巨大,腹腔粘连中转开放手术。成功率91.8%。结论:三镜联合治疗胆系结石,最大限度地实现微创化治疗,这种方法损伤小、恢复快、能够达到传统开放手术的效果。  【关键词】 胆系结石; 三镜联合  【Abstract】 Object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联合胸肺物理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严重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脱水、降颅压、抗感染、化痰及对症支持治疗。除上述治疗外,观察组给予体位引流、胸肺物理治疗及膨肺吸痰,对照组给予翻身叩背和常规吸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5 d后肺功能指标、累计总吸痰次数和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因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者218例。根据患者患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随访2~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手术均明确为内膜息肉。手术方式:单纯息肉切除89例,息肉切除+浅层内膜切除29例,息肉切除+内膜切除73例,息肉切除+内膜剥除27例。158例月经紊乱者术后99例月经血量较术前减少,43例转为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模式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及穿支动脉闭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