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孝文自媒体公社创始人十大名博联合会会长

来源 :新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a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互联网的思考有两个方向:
  方向一,首先往前看,互联网到底是好还是坏,哪个地方需要改进,哪个地方需要补充,后面才能谈到+的问题。我建议换个角度看互联网+,首先互联网企业自己要做到健康,要内省,你现在做的对不对?如果你自己都出了问题还出去+,这不有问题吗?你是不是在忽悠人,你做的东西到底好不好?下面才能谈到+什么,才能谈到连接一切。
  方向二,互联网+产业,我觉得老讨论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没有多大意义,只要他跟互联网发生关系就可以了。没必要争论这个东西,这个东西让搞理论的去争论。
  对于产业而言,互联网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不是+不+、做不做的问题,这是一个国家战略,政府的判断,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一个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时候了,我觉得这个时候非常合适。传统的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国家已经看到这个机遇了。这个机遇是什么?我们总跟美国比,比来比去,就是互联网;中国经济要想跟真正美国有一拼的话,你经济体量已经差不多了,以后要真正跟发达国家还是比制造吗?这是一个国家战略,从今年开始正式往信息化时代转,要跟美国抗衡,只有抓住互联网,这是唯一的一个机遇,如果这个机会错过了,我们真的很难超越美国。
  张建设
  京东副总裁、京东政策研究室主任
  我对“互联网+”的理解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互联网+是社会诚信的重构,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信任难题。比如有关网络售假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不是网络倾销假货,而是互联网让假货暴露无遗,以更加透明的方式让人民发现假货识别假货,最终借助互联网拒绝假货,这实质上是“互联网+流通”的巨大魅力。
  第二是互联网+将遏制投机,让更多的人专注于实事实效。
  第三是新型城镇化将加速。互联网本质上是一种逆城市化的推动力。在新常态下,国家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而且配合有众创空间,这盘棋很大。互联网+将真正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平等交换,实现公共服务的均衡化,无论身处乡村小镇,还是家居闹市,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有事做、有钱赚、有尊严地生活。
  刘锋
  《互联网进化论》作者
  我们谈互联网+,首先对大众说什么是互联网,要加什么?我相信20年前互联网的概念和10年前的和今天的互联网概念一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在研究互联网有一个进化过程。在20年前比较火的就是BBS,我们上新浪的论坛去讨论新闻,那时候我们如果提互联网+的时候,一定是在谈跟BBS有关系的。
  10年前,PC端的社交网络开始兴起,QQ、Facebook、Twitter、微博(包括阿里巴巴,因为阿里巴巴的淘宝本质上是垂直转为买卖服务的社交网络)。
  5年前到今天,社交网络开始移动化。对传统的电商、论坛、新闻网站冲击更为厉害,包括数据巨头百度,因为数据源越来越被社交网络垄断。
  未来10年,我们提出大社交网络-Big SNS的时代即将到来,社交网络不是削弱了,而是进一步增强了,每家企业、每台电器、每台挖掘机、每栋大楼、每个互联网应用,都在社交网络中拥有自己的账户,与其他人和物进行信息交互。
  最后还要谈一下互联网+的一个特别领域,互联网+科研,我的建议要组建一个类似于互联网+的研究中心,可能能诞生出很多东西,比如互联网经济学、互联网社会学,包括我最近在研究的互联网神经学,这些东西都有,不但在科学上就可以有一些新的突破,提升这个领域的前瞻性和话语权;这样一个互联网研究中心也可以研究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它如何和更多行业做结合,帮助互联网更好和这些传统行业去做连接。
  付亮
  独立TMT分析师
  我们国家一贯领导说一句话马上整个成了垃圾、泡沫,现在互联网+完全过头了。实际上在领导说互联网+前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我们的宽带用户数达到7.8亿,现在已经超过8亿了,这里面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固网宽带2亿用户,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另外一个是手机,只算3G、4G,高速度的现在已经6亿了。有了这个基础,平台已经搭起来了,下一步互联网就已经不是一个窄众的东西,而是一个大众的基础了,类似高速公路做一个基础支撑。我主要关注的TMT、软件、互联网通信这些领域的企业都在说转型,而且推出一批新概念,像用友最新的改革就是要做“企业互联网”。别管他能不能做到,大家至少已经认识到了。
  实际上,最近腾讯、中国移动、华为三个企业的老大都在说同一个事情,就是连接:华为提出全球连接指数,提出到哪年能达到多少连接数;王建宙、奚国华也在说这个事情,奚国华在重要会议上最少五次说到了三条曲线,第三条曲线就是不能只做管道了,我要做互联网的服务,我要去改变,改变整个社会,做基础支撑。整个IT圈都在转,至于谁对谁错没关系,因为我们整个互联网行业就是试错,试错有助于最终找到方向,没试你可能就完蛋了。
  我觉得很多空的东西都到了这里面,彻底跟互联网+已经没有关系了,只不过他们看这个概念好就过来炒作了。包括各种的传播工具。实际上互联网+第一个+应该是加速,而不是要破坏什么的。互联网整个就是一个加速工具,而且一直在加速,我们现在已经在不断加速,速度越来越快,最近几年没有哪个行业离开互联网。就是要加速、改变,做技术的支撑,有了这些具体数据以后,才能说下一步互联网要干什么。整个基础支撑的层面现在基本具备这个条件了。
  王俊秀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
  前年的时候互联网+没有成为一个热点,去年的时候应该是产业互联网比较热。刚才唐彬说的比较明确,+互联网和互联网+是不同的,当然这个只是懂行内部的人能辨别清楚,当然在外边要讲什么互联网+是搞不清楚的。去年的时候我在编书的时候用了产业互联网,因为很多人在提,基本上把金融都放在里面了。去年产业互联网最兴盛的还是金融,包括前年。别的只是一些搭配,比如滴滴打车,但是基本上其他的行业没有特别大的触动,这个概念我估计在以后好多年还会继续深入下去,尤其这次李克强突然给来了一个互联网+,这个又回来了,这个词又重新热了,重新得解读。   去年有一个提法是产业互联网,还有一个服务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是联合国的概念,在国内也没有太多,它讲的是对互联网的支撑,底层社会的公共设施的支撑叫服务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就是由于各个行各业用了互联网以后会出现新的特征,这叫产业互联网。把这两个概念一加显得好像有应用又有底层的基础设施的变化,整个好像显得国家的互联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实上也是这样的,这是去年的一个变化。
  马旗戟
  北京大学CCM中心研究员
  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连接一切”的概念是什么?我的实践和启发是什么?我将来要做什么?这些应该捋清楚。
  我同意王俊秀老师对“连接一切”的批评。“连接一切”在无论概念还是内涵上,我认为都欠缺太大,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独立概念闭环。如果想把它向产业、行业、社会进行推广,那么包括像“连接型企业”这样概念,就首先要从经济学的逻辑、概念和方法论上确定什么叫“连接一切”,它为什么是必然的,为什么是是必需的,为什么是可以实现的?这方面除去互联网人和媒体人之外,也要找一些经济学家来一起沟通。
  互联网+的事情,总理讲的很对。不过,大家注意到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互联网+”的时候,并没有把它提到与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中国信息化转型同等高度。虽然很多媒体和圈子的文章,大家为了凑热闹捧一下,大多都说这是克强在说我们要往信息经济走了,我们准备进入信息社会了,但是从整个的框架逻辑上,并没有把互联网+提升到中国信息社会的建设发展纲要、信息经济的转型建设的同等高度,所以它叫做“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于政府来讲,行动计划的含义是一个措施和抓手,并不是大战略,咱们对外宣传可以(高调一些),但咱们自己心里要清楚。
  另外,克强总理提到的促进互联网企业走向海外有两个层面的东西要剖析:
  第一,互联网企业走向海外很重要一点在于,过去几年中国的传统外贸走下行,而政府现在也更加关心服务输出、智力输出、技术输出,像高铁一样,包括百度到巴西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包括腾讯在东南亚微信、QQ,这个很重要,它是用来支撑未来全球经贸关系合作当中的国家输出核心内涵的微妙变化。
  第二,希望通过中国互联网企业对于全球贸易规则、互联网治理等等做出试探,因为它是一种相对的“轻资产”输出,这个层面上是把互联网+放在这个上面。
  同时,“互联网+”也是一个涉及到中国现阶段经济转型问题,或者产业转型问题上的政府一个策略。也许在下一个五年即2020年以前,中国政府围绕互联网+会有两个事情做: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概念上的基础设施要素,比如阿里在讲它在移动支付上支付宝就产生了一个形态、一个平台,成为中国电子商务、信息经济一个基础型的建设或者设施,菜鸟网络也是,那么互联网+和信息经济的基础设施是什么?当然,类似的设施和建设一定会有,云基地、大数据中心只是提供了一个具体形态。
  第二,围绕着基础设施之上的生产要素的改造。为什么BAT在互联网时代会这么niubility,是因为信息,因为数据,因为你们能够获取人与人、全世界之间、全宇宙之间发生的一切变化,以及把它呈现出来。这个生产要素的组合是“互联网+”里的重要内涵,如果要进行传统经济形态转型,这是很重要的、很重要的一点。
  韩松
  著名科幻作家
  放开看,政府工作报告里内容非常多,互联网+只是其中的一个。我觉得谈互联网+,把BAT的定位放在大的环境下来看,可能会更有意义。
  有几个现象比较值得品味:
  第一,互联网+的确是一个策略,但是从来没有像这次两会这样,包括互联网+在内,有那么多的带有技术色彩的建议、提案、议案出现。有人说今年的两会会不会是一个分水岭,尤其是互联网有很多人都可以举办个人发布会,互联网就是代表个人发布会的热点,而且李彦宏再次在政协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马化腾和雷军都举办了个人的发布会,这是很特殊的一个情况,是否有可能在一个量变和质变的转换过程中?
  第二,我观察到企业家这次的发言和以前比,不仅超越了行业,每个人还都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质量非常棒。马化腾说互联网把整个社会连接起来,李彦宏讲的是他要弄一个大脑计划。你会感觉这些互联网企业家是有备而来的。而为什么会在今年出现,这个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有几点思考:
  第一,国家最关心的是安全,第二个是增长的引擎和产业升级,第三个是解决社会就业。国信办主任鲁炜在春节致辞的时候就说互联网是国家经济增长中的最大亮点。
  第二,互联网+上升到国家层面后就是一个双刃剑:一是要防范一哄而上;二是要避免投机。
  第三、在产业、金融这些层面BAT能做什么,我觉得缺的还是创新,在这点上,互联网三大公司应该有所作为。
  卢俊
  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辑
  德国在互联网上好像无动于衷,人家国家不差,工业4.0做得非常好。互联网做的就是关系,互联网连接一切,人和人、人和物、人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新的价值,中国人在这里面嗅到商业机会的能力是超越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国做的互联网里做得最好的还是在流通业、金融、服务、O2O,也显示了蓬勃的发展能力。国家也能看得清楚,在20世纪后半叶,在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腾飞的时候,美国制造业基本是停滞的,但是美国在信息产业上埋了一条线,后来通过信息产业重新驾驭制造业的时候,包括大力发展金融,金融和信息产业两条线让美国现在又回到了世界的中心,它没有制造业的情况下还成为世界的霸主,就是因为在这两个领域里非常牛。
  中国其实也愿意在这个上面弯道超车,在信息产业、互联网上更往前进一步。我们中国的工业社会进程是一个非常缓慢进程,一直到今天为止,中国的工业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很弱。互联网+是提供了互联网和任何行业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
  其实互联网重新塑造了社会,在弱关系社会里重新建立契约和信任关系,我觉得这一点是互联网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连接的关系里产生了新的能力、新的人际关系。互联网+最终描述的还是一个智能社会,大家更加高效、节能、舒适地在这个社会里生存,互联网+提供人类社会一个非常大的福利。从智能社会的角度去考虑,微信改变了大家的生活常态,中国最强的出版平台就是微信,所有的信息可以从上面获取,它赚取了用户的大部分时间,没有比这更成功的出版产品了。
  (鸣谢:腾讯云中智库、腾云杂志)
其他文献
“价廉物美”的时代可以结束了  90年代中期,我到温州调研打火机产业,温州人把十多个零配件摊在桌子上,一个一个捏起来,告诉我温州造与日本造的价格差:电子点火器,日本成本1.1元,温州人0.2元;密封圈,日本成本0.2元,温州人0.01元;塑料配件,日本成本0.6元,温州人0.08元,再算上温州工人月薪比日本工人低20倍。  一溜成本账算下来,年轻的温州老板很豪气地一拍桌子:“一只打火机,日本造的市
期刊
历史学家黄仁宇曾追寻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结论是:别的国家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时,近代中国还不能合理运用数据。正如《大数据时代》中所说,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世界许多现在单纯依靠人类判断力的领域都会被计算机系统所改变甚至取代。  大数据时代不仅仅是作为技术发展的副产品而来的,它是人类进步发展所带来的价值多元、目标分散化的时代特征所决定的一种“必然”。那么,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究竟应如何应
期刊
未来五年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非同寻常、至关重要。刚刚结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新理念为统领,明确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实施“十三五”规划,不仅会推动中国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也会为全球深化合作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下面我就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国际合作新机遇,谈以下三点认识,供大
期刊
关于互联网+本身也不是什么特别深奥、难以理解的概念,可是为什么这次如此受到关注?是因为这个概念提出以后,经过了两三年的酝酿发酵,经过了实践验证,再借助产业企业家和社会联合的力量,把这个事件上升到了一个产业推动、经济转型的层面,成为政府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重心之一。  过去,大家对互联网有一些畏惧,我们在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时候也遇到了比较大的政策风险,比如滴滴打车,是因为大家总觉得互联网是要解构一切,但
期刊
互联网+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特质、特征需要我们去进行把握和解读?我判断以下六个方面核心的特质值得关注:  一是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基础就更坚实;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伙伴参与创新,等等,不一而足。  二是创新驱动。中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转
期刊
互联网+一提出来让我有点惊讶,尤其能在我们中国提出来!因为过去对互联网的心态很微妙,现在主动把互联网放在前面再+,而不是像以前是叫互联网化,某某行业互联网化,如产业互联网,互联网是放在后面的;现在互联网放在前面,说明互联网在改变行业、社会,我认为互联网+是一个时代,不再是个工具。  我认为互联网+确实进入新阶段了,尤其互联网全面到来,再加上移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这些底层的技术可以大众化之后,加速
期刊
摘要:新型智库在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应运而生,呈方兴未艾的发展之势,其内在核心资源是人才。本文从国内智库人才现状与问题入手,结合转型期对智库人才综合要求以及中外智库人才培养管理方面典型案例或模式,尝试提出改善和创新中国智库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的合理化建议。研究表明,推进国家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善国内智库人才结构、加大智库人力资本投入、培养智库管理运营人才、完善智库人才管理机制等一系列途
期刊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国内外高度关注我国的发展前景、发展战略和发展举措。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明确了新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推动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回应了人们的普遍关切,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期刊
信息技术正在引领产业变革,网络发展不断拓宽生活空间。运用信息化,不仅可以优化国民经济管理,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优化城市治理,提高城市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不仅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还可以优化企业管理,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运用信息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大有可为。  信息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元素。人与人之间以及社会运行中的信息沟通不可或缺且作用重大。作为工业文明时代技术进步的重
期刊
走进绿茶网,赫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符号化的大红伞标志。绿茶网总经理李海深告诉记者:“这把大伞是我们绿茶网的象征,我们希望通过在线法律服务,给每一位咨询者一把能够遮风挡雨的伞。”这把红色的大伞已经深入融合于绿茶网,融合于公司愿景,更融合于所有绿茶网人的法律情怀和社会理想中。  2015年7月1日刚刚成立的绿茶网,成立以来已经收到了千余家律所抛来的橄榄枝,表示愿意与之合作。李海深表示,千家律所万名律师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