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格莱斯合作原则为指导探析川菜菜名翻译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原则是谈话双方为达到交际目的所遵循的一种原则。翻译则是以译者为媒介,使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建立联系的一种有效交际。因此,合作原则可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从格莱斯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川菜菜名的翻译,根据命名特征将菜肴名分为写实与写意两大类,分别论述合作原则在川菜菜名英译中的应用。川菜菜名译者应根据菜名侧重点,灵活运用相关理论,通过翔实、准确、贴切、明晰的译文,传递川菜魅力,推动川蜀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合作原则;川菜菜名;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9-0047-03
  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川菜作为八大菜系之一,为中国饮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川菜菜名是川菜的文字载体,其翻译工作是传递川蜀文化的重要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川菜翻译实践并非毫无章法,而是需要遵循一定准则。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提出,人们使用语言并进行有效交际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一个原则,即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事实上,翻譯也是一种交际,是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的交际,是一种文化通过另一种语言进行再现的文化交际活动[1]。因此,在翻译川菜菜名的过程中,为准确有效传递川菜菜名的必要信息,译者也会运用到合作原则。本文以格莱斯合作原则为出发点,对川菜菜名翻译进行分析,结合语料对川菜的翻译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总结。
  一、合作原则与川菜菜名翻译
  格莱斯在其1975年出版的《逻辑和会话》一书中提出,在人们的交谈中存在着一系列原则,在原则引导下,交谈双方尽量使用有效和经济的语言,以实现合作的会谈,即合作原则,原则具体表现为四条准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数量准则要求双方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该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质量准则要求双方不说虚假的话;不要说证据不足的话。关联准则要求双方说话要贴切;交际时的表达必须与所处的时间、场合一致。方式准则要求双方表述清楚明了,避免晦涩、歧义;应简练、井井有条[2]。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间的编码解码,更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3]。
  为有效传递菜品信息,有效传播川蜀文化,川菜菜名的翻译需为读者即外国友人所理解。然而由于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条件各不相同,中外饮食文化差异明显,菜品的命名方式也相差甚远。西方菜名以罗列食材、直述信息为主,而包括川菜在内的中餐菜名,除了传递菜肴本身信息以外,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附加信息,如历史典故、修辞比喻、美好寓意等,菜名既有写实类,也有写意类。因此,为达到理想的跨文化交际效果,川菜菜名译者需具备合作意识,将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文化语境纳入考虑范围,避免误解与歧义。
  二、用合作原则分析川菜菜名翻译
  根据中华民族两种不同的审美理想,川菜常见的菜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追求自然朴素的写实类和追求雕琢绚丽的写意类[4]。前者与西方菜品的命名方式类似,以提供菜肴自身信息为主;后者与西方菜品命名方式差异较大,包含较多文化信息。本文对川菜菜名的分类便基于此。
  (一)写实类
  写实类菜名通常不包含会引起歧义的附加信息,其命名仅传达菜肴的原料搭配、烹调方式、菜肴色香味形等基础信息。这类菜名的英译相对简单,往往只涉及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或关系准则。
  1. 数量原则
  菜谱翻译必须提供基本信息,即菜肴的原料。这是外国人最基本的信息需求,也是菜谱英译的核心内容。菜名英译应开门见山,直接介绍原料和烹饪方法, 遵循“准确、忠实、通顺、简介”的基本原则。对外国人而言,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些食物包含哪些原材料、烹制方法是什么、具体是什么口味[5]。写实类的川菜名称便涉及这三条基本信息,即菜肴的使用原料、独特的烹饪方式、丰富的口味。这类菜名直截了当地告诉食客需要了解的信息,而译者需要恰如其分地将其转译为读者可以理解的语言。因此,这类菜肴的翻译便要求译者遵循数量原则,使译文完整准确传递出原菜名中的概念和内涵。
  (1)泡椒双耳。这是一种将用水泡发的黑木耳和白木耳洗净煮熟后,浸泡在泡椒盐水中,待腌渍入味捞出即食的凉菜。如果将“双耳”简单译为“两种木耳”,则未将食材信息完整提供给食客,违背了数量原则,因此,在英译过程中详细说明“双耳”具体指代的食材,译为“Black and White Chili-pickle-flavored Funguses”更为合理。
  (2)干煸鱿鱼丝。干煸是中国特有的烹饪方式,是一种迅速翻炒不挂糊的小型原料并收干卤汁的做法。由于这种烹调手段不为海外常见,因此,在菜名英译过程中,点明“干煸”(Dry-fried)这一烹饪技巧是很有必要的,即可将本菜译为“Dry-fried Squid Slivers”。
  (3)香辣肥牛。辣是川菜一大特色。香辣肥牛色泽红亮,香辣浓郁,可译为“Hot-and-spicy Beef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四川盆地潮湿多雨,巴蜀人常用辣椒祛湿散寒,然而川菜风味又不仅限于麻辣,如今川菜常用复合味已达27种,居全国之首。在川菜菜名英译过程中,译者需注意风味特征,突出菜肴口味这一信息要素,遵循数量准则。
  2. 关系原则
  中外饮食文化具有明显差异,多数时候,这种文化差异无法得到有效填补,外国友人只能输入陌生的文化信息。但是,“在恰当的语境中为了方便译文读者理解而采取一些译文语言中的形象替换原文形象或是采用该形象表达的一般意义或含义的做法是合理的”[6]。在川菜菜名英译过程中,如果译者能为源语信息找到贴近译文读者生活环境的词语,会使读者倍感亲切,使其在轻松理解的同时加深对川菜的印象。   (1)折耳根拌蚕豆。凉拌是指将熟食或蔬果切好后,加入调味料并拌均匀的烹调方法。沙拉则是将各种凉透的熟料或可即食的生料加工后,浇上各种调味品拌制而成的食物。由定义可推知,中国的凉拌菜和西方的沙拉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折耳根拌蚕豆可译为“Sichuan-style Heartleaf and Broad Bean Salad”。“Salad”一词不仅有效传递了“凉拌”这一信息,还能唤起外国食客的记忆,使他们在头脑中快速呈现出生动的画面。
  (2)铺盖面。面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的面食主要指以面粉制成的食物,意大利面食则会加入面粉、盐、牛奶和鸡蛋。将铺盖面译为“Sheet Pasta with Topping”,即用外国食客熟悉的“pasta”代替较为陌生的“面”一字,这种采用语用转换的翻译手段使得语用交际得到了很好的实现,遵守了关系准则。
  (二)写意类
  川菜发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从商周至秦的孕育萌芽期到隋唐五代的蓬勃发展, 从晚清的进一步完备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外兼收并蓄、改革创新,川菜历经三千多年的洗礼,深受人们喜爱,得到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历史的积淀赋予川菜深厚的文化内涵,菜名往往包含人名、地名、修辞比喻、吉祥寓意等。面对这类蕴含丰富文化信息的菜名,译者需灵活处理,合理使用一个或多个合作原则下的准则。由于这类菜名翻译较为复杂,因此这部分内容以川菜菜名自身特点为分类依据,分别探析其合作原则的体现与运用。
  1. 人名、地名
  四川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许多川菜菜名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历史典故,或与某位人物有关,或与特定地域有关。经过代代相传,人名地名与菜名相互成就,其中的文化信息也成了鲜活的招牌。针对这类菜名,译者需考虑到译文读者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为使菜名表达准确明晰、具有流畅性和可读性,译者可将人名和地名用拼音直接翻译, 再在其后附上简短注释,从而有效遵守质量准则和方式准则。
  (1)麻婆豆腐。有人将麻婆豆腐译为“Bean curd made by a pock-marked woman”,即“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这种引起歧义的翻译违背了数量准则和方式准则。事实上,麻婆豆腐为成都“陈興盛饭铺”的店主之妻所做,由于她脸上有麻痕,食客便戏称该菜为“麻婆豆腐”,因此,若译为“MaPo Toufu”(Sautéed tofu in hot and spicy sauce firstly made by Mapo, a Chinese woman in Sichuan Province)则更为合理得体。
  (2)宫保鸡丁。此菜为清朝光绪年间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创,因丁宝桢曾官封太子少保,俗称“太保”。在川菜英译过程中,译者可以提供相应的文化背景信息,这样不仅加深了食客对菜肴的了解,还对文化推广产生了促进作用。其较为妥当的译文为“Gongbao Diced Chicken”(Diced chicken with chili and peanuts in hot sauce, invented by one of Sichuan’s magistrate namely Ding Baozhen in Qing Dynasty)。
  2. 比喻
  川菜常根据菜肴的味、形、色来命名。这类菜名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方式,增加了菜肴的艺术特色和吸引力。然而,这些修辞手法在赋予食客审美情趣的同时,也增加了外国友人的理解难度,若直译会使外国食客不知所云,从而违背质量准则和方式准则。因此,这类菜名英译应删繁就简,直截了当地提供真实、简洁的信息。
  (1)怪味鸡丝。“怪”一字,并非“奇怪”之意。由于该菜肴咸、甜、麻、辣、酸、香、鲜各味俱全,味道特殊,故称其为“怪味”。若将此菜的“怪味”译为“奇怪的味道”,则曲解了原意,并会产生歧义,违反了质量准则和方式准则。正确的参考译文为“Multi-flavored Chicken Slivers”或“Special-flavored Shredded Chicken”,通过将“怪味”译为“Multi-flavored”和“Special-flavored”,能让食客充分理解菜肴本身,避免误解。
  (2)蚂蚁上树。蚂蚁上树,又名肉末粉条,该菜因肉末贴在粉丝上,形似蚂蚁在树枝上爬行而得名。若直接翻译为“Ants Climbing Tree”,外国友人可能会误以为此菜包含蚂蚁,违背了质量准则和方式准则。因而在翻译时,直接按照原料翻译即可,将其译为“Stirred Vermicelli with Minced Meat”。
  (3)翡翠虾仁。“翡翠”本指硬玉,多为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驳。菜名中的“翡翠”却并非指真正的翡翠,而是因为菜肴中的蚕豆颜色翠绿,与翡翠颜色相似,故美其名曰“翡翠虾仁”,为遵循质量准则和方式准则,为“读者”提供真实可靠、明晰准确的信息,译者可将其译为“Shrimps with Jade-colored Broad Beans”。
  3. 寓意
  中国人讲究好彩头,常常通过悦耳动听的菜名表达人们对吉祥如意的期待。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如果将这些反映中国人民趋吉文化心理的菜名直译成英语,很可能令外国人感到不解,违背了方式原则。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体现出菜名背后的文化现象。
  (1)开门红。这实际上是一道将花鲢鱼头与红甜椒一起蒸制的菜,由于色泽红亮,鱼头往往也代表好运吉祥,因此取名为“开门红”。为了传达食材信息和文化信息,避免歧义晦涩,译者可将本菜译为“Good-luck Fish Head”,既交代清楚食材种类,又传递了美好寓意。
  (2)松鹤延年。此菜造型奇特,外形美观,主要食材为鸡胸肉、冬菇和黄瓜,寓意青春常驻、健康长寿。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菜名而又不至于占用过多的篇幅,可通过注解法,将其翻译为“Crane-pine Longevity” (Chicken Chest with Mushrooms and Cucumbers)[7]。   三、结论
  作为川蜀文化的名片,川菜已经成为四川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和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认识、了解和喜欢川菜。川菜菜名根植于川蜀文化,菜名英译对四川民俗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的传播推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川菜菜名英译过程中,为准确传达信息、有效推广文化,译者可以合作原则为指导,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译文。数量准则要求提供适度的信息量,质量准则要求说话的真实性,关联准则要求说话要贴合主题,方式准则则要求说话人简洁明了。写实类的川菜菜名应侧重菜肴自身信息,在向外国友人提供恰当详尽信息的同时,尽可能寻找川菜与西方菜肴之间的联系,使川菜菜名更易理解。针对写意类的菜名,译者应以合作原则为依据,分别采用不同译法避免读者误读,从而高效地实现交际目的。译者将合作原则充分运用于川菜菜名翻译中,有利于川菜以及川蜀文化更好更快走向世界。
  參考文献:
  [1] 周悦. 格莱斯合作原则与地方小吃的翻译[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2):239-240.
  [2] Grice,H.P.. Logic and Conversation[M].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3] Christian,N..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8.
  [4] 陆华芳. 中华菜名文化摭谈[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44-45.
  [5] 吴伟雄. 中式菜谱英译浅谈[J]. 中国翻译,1986(05):33-34.
  [6] 张新红,何自然.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 现代外语,2001(03):286-293+285.
  [7] 赵雯,陈达. 饮食文化视角下的川菜菜名翻译研究[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02):68-70.
  (荐稿人:肖锐,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系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代背景下,科教产教双融合对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第二课堂是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就天水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第二课堂创新实践育人体系经验,从构建“科教 产教”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培育第二课堂创新实践育人体系的建立
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及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能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让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合理适时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正确处理教师操作电脑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摘 要:色彩词是描述物质颜色的词语。虽然人类对色彩的认知并无太大的差异,但各民族因社会文化、民俗等不同,赋予色彩词的象征意义亦有所不同。为加深学习者对韩语色彩词文化象征意义的全面了解,进一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通过词例语义阐释法,对韩语色彩词青、红、黄、白、黑的文化象征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韩语色彩词文化象征意义的形成不仅与社会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与政治、经济、社会
"卫星导航原理及应用"是海军工程大学导航工程专业学历教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导航工程专业学员学习卫星导航知识与导航学科其他相关知识的基础。针对"卫星导航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需求,引入专业GNSS定位软件RTKLIB,对课程中涉及的实时定位解算、后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典型问题进行研究,并绘制了相应的轨迹图、星空图、残差图和各类参数变化图等图像,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教学
期刊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让学生做一个真正有内涵和底蕴的阅读高素质人才,广大初中教师还应该不断地积极探索,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基于此,本文对课外阅读对于中学生的意义以及培养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小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和习惯养成的最好的时间段就是低年级时,而想要以直接教授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方式去引导小学生显然是不可行的.教师们可以通过“写话”训练的方式,从最简单、最基础的板块入手,循序渐进地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写话训练要细细说来也有许多门道,教师们需要细心钻研,以好的教学方式去对待低年级小学生.本文是关于进行低年级写话训练的策略探讨.
[摘 要] 国际化程度成为近年来衡量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越来越多的重点高校开始大规模推进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对若干种《数字电子技术》英文教材进行分析,从总体风格、内容覆盖、习题编排等方面介绍各自的特点,并与经典中文教材以及通用教学大纲对比,总结出使用引进教材进行全英语授课的若干经验:“量体裁衣”——弹性制定教学内容;“跃然纸上”——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他山之石”——充分利用
[摘 要] 针对“密码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编码理论理解难度大、算法编码实现入手难、编译运行过程相对复杂、难以结合算法编码开展课堂教学等现实问题,首先分析了现有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然后分别结合AES和ECC两种典型的密码算法,对传统纯理论授课和基于C/C 语言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Matlab语言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基于Matlab的密码编码教学方式,提出了对教学设计的一些考虑,阐述了教学
幼儿教育本身是启蒙教育,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形成对于学习的兴趣,打开启迪幼儿思维的大门,使得幼儿可以从此走上趣味、自主学习的道路.从这个角度分析,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领路人,其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会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产生巨大影响,肩负的责任可谓重大.在幼儿教育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对幼儿的知识面进行拓展,同时也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应该得到幼儿教师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