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运作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控制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是许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应收账款存在问题和风险形成因素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9.2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9-50-02
应收账款是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在現代经济社会中,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既要最大可能利用客户信用拓展市场,扩大赊销,增加企业赢利能力;又要密切控制应收账款的坏账率,尽可能地防范资金风险,同时加快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虽然应收账款可以扩大销售量,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但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隐患。因此,应收账款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現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难以回收
应收账款难以回收会形成坏账损失的情况,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据资料报道,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比发达国家高出20%[2]。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由于企业的应收账款难以回收,流通链资金的循环不良,导致银行资金的大量沉积。企业对发生的坏账作为企业的一项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依法处理后,冲减了企业利润。
(二)应收账款控制管理不完善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地有应收账款的发生,由于应收账款管理职责不清、管理机制及手段落后,缺乏充分调研、评估和调控的必要控制环节和手段,导致企业应收账款恶性循环的发生。同时,企业缺乏对销售客户的资信审查制度,缺乏严密的赊销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运用和管理,这些都会导致应收账款前清后欠的恶性循环。
(三)法律保护意识薄弱
负债方不按合同、协议规定归还到期债务是一种违约违法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但由于干扰以诉讼的成本效益反差的存在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一些企业宁愿应收账款沦为坏账,也不愿诉诸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终导致结算资金逐年上升,资金周转不畅。
(四)未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应收账款的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是赊销可以实現销售收入的增长,通过该方式可使收入大于成本,但随之相应的其他成本也要增加,这就要求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应尽快收回,最大程度防止机会成本的增加,满足收回的账款必须大于收款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可能的成本,而大多数企业并未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
(五)中介服务机构尚不健全
企业在确定赊销对象时,必然要对客户的资金状况、信用等进行评价和分析。通过传统搜集的方法所获取的这些信息,往往并不可靠,而現阶段,我国专业的企业信用评估机构还为数不多,所能提供的服务也非常有限。
(六)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多数企业中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以调动销售人员销售工作的积极性。销售人员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的方式完成销售任务,这种情况会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同时企业管理部门未采取有效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常见风险
(一)虚增经营成果,增加经营风险
企业为了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机制下扩大市场占有率,运用商业信用促销手段,使得应收账款规模过大,而且大多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为了扩销,片面追求账面业绩,忽视了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从而成为应收账款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
(二)企业营运能力降低,影响资金循环
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企业效益营运能力。营运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企业整体经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维持正常的企业营运,企业往往通过银行贷款补充流动资金,导致财务费用增加,加重企业负担。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运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致使企业現金短缺,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三)思想意识麻痹,潜在风险增加
经营成果的虚增,使企业经营者仍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并对外无计划地盲目赊销,从而忽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导致应收账款规模越来越大,加上目前市场诚信机制尚未健全,导致应收账款的回收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账面资金来源充足、实际可供调配的资金却极其有限的尴尬的局面[3]。
(四)形成坏账损失,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应收账款包含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坏账。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会给企业自身带来坏账损失。企业对发生的坏账依法处理后,作为一项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冲减了企业利润。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举措
(一)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收账政策
企业对到期的应收账款,应当及时依据企业收账政策提醒客户依约付款,并采取多种方式对逾期的应收账款进行催收,在此过程中,企业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催收,都需要产生收账费用。因此,收账政策是否合理影响到企业未来的销售和利润,要权衡利弊掌握好宽严界限。企业应落实内部催收账款的责任,对重大的逾期应收账款,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二)健全赊销授权审批制
赊销计划由财务部门审批,明确规定合同谈判、审批、签订、发货等环节的岗位职责及权限,并由销售部门负责执行,实行审批责任到人的原则,不得越权审批,企业确保客户信用限额的安全性和合理性[4]。
(三)建立信用报告制度
应收账款回收的效果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企业应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信用报告会议,对企业的信用政策进行点或面的完善。信用报告会议可根据不同方向和层次对目前信用控制的运作情况进行汇报讨论,明确所遇到的困难,对客户信用风险进行预测[5]。
(四)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作用
企业内部监督主要检查是否存在应收账款的重大差错、严重失职、徇私舞弊以及放纵应收账款等現象,以健全应收款内部控制,完善监督体系,避免应收账款形成坏账。对应收账款的审计,主要应在销货与收款阶段进行,针对凭证和记录是否合理、凭证的预先编号是否连续、销售对账是否及时等进行检查。收款环节主要核查收款单据是否合理,是否按规定核对应收款并分析账龄等。
(五)合理采用收账方式
实际应收账款清欠过程中,企业拖欠原因可能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政策方法区别对待,客户信用记录较好的一般采用电函方式或工作人员直接沟通,视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探明原因,使双方的可持续合作关系不至于受影响,又能很好地解决拖欠问题。如果沟通仍不能解决问题,则可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
(六)实行专门负责制
企业应成立专门财务管理或指定专人负责核算和监督应收账款,并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企业负责人,便于企业领导人掌握情况,适当、适时地采取对应措施。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合理有效地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经营部门应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加强客户信用评估,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收账政策,财务部门应加强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才可以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尤明军.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科学的管理方法[J].商情,2008,(01).
[2] 张春敏.应收账款管理及风险的防范[J].科技信息,2010,(11).
[3] 祝军.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30):293-294.
[4] 张春敏.应收账款管理及风险的防范[J].科技信息,2010.
[5] 祝军.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30).
关键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9.2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9-50-02
应收账款是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在現代经济社会中,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既要最大可能利用客户信用拓展市场,扩大赊销,增加企业赢利能力;又要密切控制应收账款的坏账率,尽可能地防范资金风险,同时加快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虽然应收账款可以扩大销售量,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但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隐患。因此,应收账款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現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难以回收
应收账款难以回收会形成坏账损失的情况,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据资料报道,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比发达国家高出20%[2]。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由于企业的应收账款难以回收,流通链资金的循环不良,导致银行资金的大量沉积。企业对发生的坏账作为企业的一项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依法处理后,冲减了企业利润。
(二)应收账款控制管理不完善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地有应收账款的发生,由于应收账款管理职责不清、管理机制及手段落后,缺乏充分调研、评估和调控的必要控制环节和手段,导致企业应收账款恶性循环的发生。同时,企业缺乏对销售客户的资信审查制度,缺乏严密的赊销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运用和管理,这些都会导致应收账款前清后欠的恶性循环。
(三)法律保护意识薄弱
负债方不按合同、协议规定归还到期债务是一种违约违法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但由于干扰以诉讼的成本效益反差的存在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一些企业宁愿应收账款沦为坏账,也不愿诉诸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终导致结算资金逐年上升,资金周转不畅。
(四)未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应收账款的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是赊销可以实現销售收入的增长,通过该方式可使收入大于成本,但随之相应的其他成本也要增加,这就要求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应尽快收回,最大程度防止机会成本的增加,满足收回的账款必须大于收款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可能的成本,而大多数企业并未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
(五)中介服务机构尚不健全
企业在确定赊销对象时,必然要对客户的资金状况、信用等进行评价和分析。通过传统搜集的方法所获取的这些信息,往往并不可靠,而現阶段,我国专业的企业信用评估机构还为数不多,所能提供的服务也非常有限。
(六)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多数企业中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以调动销售人员销售工作的积极性。销售人员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的方式完成销售任务,这种情况会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同时企业管理部门未采取有效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常见风险
(一)虚增经营成果,增加经营风险
企业为了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机制下扩大市场占有率,运用商业信用促销手段,使得应收账款规模过大,而且大多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为了扩销,片面追求账面业绩,忽视了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从而成为应收账款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
(二)企业营运能力降低,影响资金循环
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企业效益营运能力。营运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企业整体经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维持正常的企业营运,企业往往通过银行贷款补充流动资金,导致财务费用增加,加重企业负担。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运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致使企业現金短缺,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三)思想意识麻痹,潜在风险增加
经营成果的虚增,使企业经营者仍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并对外无计划地盲目赊销,从而忽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导致应收账款规模越来越大,加上目前市场诚信机制尚未健全,导致应收账款的回收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账面资金来源充足、实际可供调配的资金却极其有限的尴尬的局面[3]。
(四)形成坏账损失,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应收账款包含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坏账。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会给企业自身带来坏账损失。企业对发生的坏账依法处理后,作为一项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冲减了企业利润。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举措
(一)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收账政策
企业对到期的应收账款,应当及时依据企业收账政策提醒客户依约付款,并采取多种方式对逾期的应收账款进行催收,在此过程中,企业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催收,都需要产生收账费用。因此,收账政策是否合理影响到企业未来的销售和利润,要权衡利弊掌握好宽严界限。企业应落实内部催收账款的责任,对重大的逾期应收账款,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二)健全赊销授权审批制
赊销计划由财务部门审批,明确规定合同谈判、审批、签订、发货等环节的岗位职责及权限,并由销售部门负责执行,实行审批责任到人的原则,不得越权审批,企业确保客户信用限额的安全性和合理性[4]。
(三)建立信用报告制度
应收账款回收的效果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企业应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信用报告会议,对企业的信用政策进行点或面的完善。信用报告会议可根据不同方向和层次对目前信用控制的运作情况进行汇报讨论,明确所遇到的困难,对客户信用风险进行预测[5]。
(四)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作用
企业内部监督主要检查是否存在应收账款的重大差错、严重失职、徇私舞弊以及放纵应收账款等現象,以健全应收款内部控制,完善监督体系,避免应收账款形成坏账。对应收账款的审计,主要应在销货与收款阶段进行,针对凭证和记录是否合理、凭证的预先编号是否连续、销售对账是否及时等进行检查。收款环节主要核查收款单据是否合理,是否按规定核对应收款并分析账龄等。
(五)合理采用收账方式
实际应收账款清欠过程中,企业拖欠原因可能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政策方法区别对待,客户信用记录较好的一般采用电函方式或工作人员直接沟通,视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探明原因,使双方的可持续合作关系不至于受影响,又能很好地解决拖欠问题。如果沟通仍不能解决问题,则可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
(六)实行专门负责制
企业应成立专门财务管理或指定专人负责核算和监督应收账款,并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企业负责人,便于企业领导人掌握情况,适当、适时地采取对应措施。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合理有效地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经营部门应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加强客户信用评估,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收账政策,财务部门应加强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才可以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尤明军.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科学的管理方法[J].商情,2008,(01).
[2] 张春敏.应收账款管理及风险的防范[J].科技信息,2010,(11).
[3] 祝军.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30):293-294.
[4] 张春敏.应收账款管理及风险的防范[J].科技信息,2010.
[5] 祝军.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