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语境中仡佬族吹打乐的特性探析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仡佬族吹打是最具代表性的仡佬族传统音乐形式,数百年来,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吹打乐保存完好。仡佬族民间吹打乐虽特性突出,但在仡佬族地区,其传播又有各自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对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保存最好的棕坪乡、旧城镇的几支乐队进行实地调查后归纳总结的成果。
  关键词:仡佬族 道真县 吹打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9-0033-03
  道真是仡佬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列入国家级名录1项(道真仡佬族傩戏)、省级4项(仡佬族“三幺台”、高台舞狮、打篾鸡蛋、哭嫁歌)。仡佬族吹打,是民族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仡佬族传统音乐形式,部分曲牌还穿插说唱艺术,发源并流行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位于黔北极地,紧临重庆东南,仡佬族在此世居繁衍,是仡佬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流传地。
  道真吹打乐,属民间器乐类。境内现有坛班约20个,分布于全县14个乡镇,以棕坪乡、旧城镇保存最好。演奏乐器主要有唢呐、锣、钹、马锣、掌锣、脚盆鼓等,其中脚盆鼓最有特色,是道真吹打乐的代表乐器,因形似脚盆而得名,其音色清脆,音量适中和谐。道真吹打通常在婚丧嫁娶,生招满期时演奏,由二人吹奏唢呐,四人演奏打击乐。在大型庆典活动中,可由数十人演奏唢呐,配合打击乐,场面热闹而富有震憾力。唢呐分高低、长短两种,演奏旋律分合有致,乐曲的旋律性强,热烈欢快,悲哀委婉,情绪层次分明,情感表达细腻、丰富。
  一、道真仡佬族吹打乐的乐器①
  道真仡佬族吹打乐的乐器可分为吹奏乐(唢呐)和打击乐(大锣、勾锣、鼓、钹),道真人也称吹打乐为“玩吹打”“玩撒喇”。道真仡佬族吹打乐队的乐器主要以锣、钹、鼓类打击乐器和唢呐组成,乐队常由6人组成,唢呐2人,打击乐4人。
  (一)吹奏乐器类
  唢呐(俗称撒喇),是吹打乐中的主要吹奏乐器。道真仡佬族吹打乐队中的唢呐,几乎都是民间乐师自制,但近年来也有乐队使用专业演奏的唢呐。仡佬族民间吹打乐中的唢呐由哨子、芯子、管体、堵汽盘、喇叭口五部分组成:
  1.哨子
  哨子是管体结构,质地对唢呐音色起到决定作用,是道真仡佬族吹打乐具有地域特色的重要发声源。制作材料上,北方的唢呐用芦苇制作,而道真的唢呐则取用麦杆。麦秆在当地是容易获取的原材料,这样便能节约制作成本,也因为材料的选择不同,塑造了道真仡佬族吹打乐独有的音色。
  2.堵气盘
  道真仡佬人又称“气盘”,早期的制作材料是百姓种的葫芦壳所制,而后来则用铝片制成呈圆形,在中间开一孔,便于安装在芯子上,圆孔不能开口过大,能让芯子露出刚好安装哨子即可。仡佬族乐师吹奏唢呐时有一种叫做“循环换气法”的技巧,正为堵气盘提供了方便。
  3.芯子
  又叫春天子、侵子,它是连接哨子与管体的部件(如图1)。外形上细下粗呈锥型管,用铜片锤卷制作而成,小得一端还要安装堵气盘,顶部安哨子,大的部分用棉线或软木包裹,便于插入管体后有密封效果,处处都是乐师的智慧。
  4.管体
  道真仡佬族乐师也称“杆、杆子”,制作材料是当地容易获得的刺楸木和桐木,挖空后呈圆柱形的空心发音柱。前后有八个开孔(前七后一),多数乐队的唢呐只有前面的七个开孔,管身上细下粗,有成圆柱形的,也有略椭圆形的,呈光滑的竹节状,审美与实用兼具。
  5.喇叭口
  因造型似用餐的碗,仡佬人又叫“碗儿”,20世纪30年代前后,喇叭口的制作材料主要是木制(图4),解放后则以薄铜片或铁制作(图3),套在管体的大的一端,可以随时装卸,它主要用途是扩大唢呐的音量。
  (二)打击乐器类
  1.锣类
  锣类打击乐器在道真吹打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仡佬族乐师对锣的使用可以说情有独钟,并制作出了不同大小的锣,如大锣、钩锣、马锣、马锣等。每一种锣的大小、厚度不一,所产生的音色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种锣,也存在音色差异。锣是铜制乐器,声音宏亮,音色突出。在仡佬族的其它民间音乐中,锣几乎都有一席之地,如戏曲、花灯、高抬舞狮、打闹歌中都是节奏的主要表达者。道真仡佬族的中:
  2.鼓
  鼓是道真仡佬族民间吹打乐队的指挥棒,用硬质柏木、松木和牛皮蒙制作,高约15厘米,鼓面直径约30厘米。道真吹打乐队所使用的鼓多为单面蒙皮,故称脚盆鼓。仡佬族乐师在鼓上的演奏方法可为多样,两根鼓棒舞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组合。
  3.钹类
  钹类打击乐器在道真仡佬族吹打乐队同样得到重用,仡佬乐师制作出了不同大小的钹类乐器,最常见的有铰子、苏铰、镲、钹等。在演奏方式上,仡佬乐师采用对击、搓击、击边等方法,获取音色的变换;在节奏方面,钹主要采用规则的节奏。
  二、道真仡佬族吹打乐的主要曲牌及分类
  (一)主要曲牌
  据不完全统计,现存曲牌约300多个,其中民俗吹打200多个,主要有:正字牌子、三声排、尖六声套牌、大小盆鼓等;宗教吹打近100个,主要有:长路引、道士柳、狗扯腿、儺腔、三付铙等。
  在众多曲牌中,“三排”是道真吹打乐的精华,是否能完美的演绎三排则是仡佬乐师是否优秀的评价标准。下列是软三排中的第一排:
  (演奏刘金奎、刘光其;记谱:李杰)
  (二)演奏形式分类
  一般以合奏、齐奏形式出现,有“坐乐”和“行乐”两种。一般是唢呐2支,锣、鼓、钹、镲等配合演出,宗教吹打则增加有饶、海螺、牛角、木鱼等。
  (三)按演出场合分类
  仡佬族吹打分民俗吹打和宗教吹打两大类,仡佬族吹打分“民俗吹打”和“宗教吹打”两大类。前者主要产生和运用于民间婚嫁、生子、寿庆、丧葬、建房、打闹、花灯及传统节日,后者主要产生和运用于傩戏、阳戏、斋醮、度亡等宗教祭祀道场,二者有相互影响。   三、道真吹打乐的实用功能
  在道真仡佬族,吹打乐与人们的是人生仪礼、民风习俗息息相关。在如诞辰、丧礼、婚礼、以及庙会礼俗活动中,吹打乐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丧礼、婚礼、花灯中运用最为广泛。道真仡佬族所使用的吹打乐,有的曲牌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礼俗中也有代表性的风格特征。
  (一)丧礼中的用乐
  引子部分(仡佬乐师称叫口)②:
  进入主题(曲牌):1=bA 2/4
  在丧乐中,吹打乐队有坐夜的环节,乐师们坐在板凳上演唱,被称为“板凳戏”。在板凳戏中,打击乐贯穿始终,而不用唢呐。下面是板凳戏的演唱旋律部分:
  1=bE 2/4
  道真仡佬族的丧葬仪式中有“坐夜”的习俗,即死者下葬的前一晚,到场的所有人都不睡觉,为死者最后送别。同时还有哭丧的习俗,死者的亲人好友跪拜在灵堂了哭诉,哭腔有一定的旋律线,在尾音上有衬音,仡佬人称“打勾声”。丧事现场气氛悲凉,有时甚至很凄惨,往往会有多支吹打乐队陪伴。
  (二)婚礼中的用乐
  在仡佬人的婚礼习俗中,吹打乐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虽有一些极端情况而不再邀请吹打乐队,此问题将另文详述,但大多数的婚礼中都有一支吹打乐队。用于婚礼中吹打,以高亢、欢快的曲调为主,如下例《装烟倒茶》一曲,多在新娘装烟倒茶时演奏,故得名“装烟倒茶”:
  1=bA 2/4(叫口)③
  这首曲子在喜事中都较为常用,是吹打乐队的保留曲目。在婚事中,吹打乐队吹奏曲牌具有一定的符号意义,仡佬人是能辨别乐师演奏的意图的。
  (三)花灯中的用乐
  花灯是道真仡佬族欢庆娱乐,逢年过节是表演的音乐形式,仡佬人称花灯为“唱灯儿”“玩灯儿”“跳灯儿”。花灯灯曲调高亢,旋律丰富,以吹打乐队伴奏,同时,花灯的曲调也是道真吹打乐曲牌的重要来源。表演者演唱花灯音乐的唱腔多样,语言用道真方言,内容诙谐、幽默,曲调轻快,处处洋溢着道真仡佬族人的生活气息。花灯中锣、鼓的伴奏,起到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
  四、道真仡佬族吹打乐的文化属性
  (一)音乐多样性。仡佬族吹打曲牌丰富、来源广泛,吸收了多种音乐素材。既有仡家的山歌小调、花灯戏剧,又有傩戏法乐、宗教祭曲;既有来源于劳动的打闹歌,又有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板凳戏。场合不同,所用曲牌不同;地域不同,同一曲牌也不相同。这是仡佬族传统音乐的宝库,是仡佬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形式。仡佬族吹打包括10余种乐器、300多个曲牌,其中有牌子较为古老,是迄今所知最完整、最系统、最精美的仡佬族民间器乐形式。
  (二)民间传承性。仡佬族吹打是整个仡佬民族共同的爱好,旧时吹打坛班被称为“一泼撒喇”,演奏者被称为“吹官先生”或“吹鼓手”。有不少是世代相传的职业吹打,在仡佬族民间广泛传承。且吹打的唢呐、脚盆鼓等为乐师自制,传承了较为完善的仡佬族乐器制作技艺。
  (三)功用全面性。仡佬族吹打广泛使用于仡佬族社会的婚、丧、嫁、娶或是传统节日、祭祀、祝寿、建房等生活各方面,娱乐与教育的功能并存,几乎涵盖了仡佬族人从生到死的方方面面。仡佬族吹打丰富的曲牌细腻地体现了这个民族浓厚的人文情愫,用音乐展示了仡佬族的人生礼仪、宗教信仰、风物人情和民间文学、音乐等艺术,具有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美学、音乐、教育、民俗等多学科研究价值。
  (四)礼俗象征性。吹打乐是仡佬族最具象征性的民间礼俗形式。仡佬族吹打不是单纯的音乐娱乐,而有普遍的人生礼俗意义在其中,无论是婚嫁、生子、寿庆、丧葬、建房,还是在传统节日、宗教祭祀,都有吹打班子根据不同环境吹奏不同的曲牌。这在其他民族比较少见,已经成为仡佬族民间礼俗的象征。
  五、结语
  通过对道真仡佬族吹打乐的实地调查,不难发现,仡佬族民间吹打乐在不同区域的传播中,在历史的长河里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在道真仡佬族的吹打乐队中,乐器的类型较为多样,如唢呐的使用,在不同的乐队中也不相同,有一大一小、二堂、三堂以及专业乐团使用的独奏唢呐等。而打击乐器方面,较为突出的是脚盆鼓的使用。此外,其它打击乐器在形制上也不统一,这样一来,各支乐队的演奏音色就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与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族的民间吹打乐相比较,最具仡佬族吹打乐代表性的一大一小在两县的使用场合、乐器的形制、曲牌内容等方面都极为相近,而且道真的旧城、棕坪、顺水坝一带的唢呐乐队,与务川堂堡、泥高、青平一带的吹打樂队大多存在师承关系,可道真仡佬族将宗教中的器乐音乐也归纳在仡佬族的吹打乐中,确实较为特殊。而务川仡佬族的吹打乐队几乎以一大一小为主,有的乐师认为,只有一大一小才是仡佬族的传统音乐,其它类型的吹打都是近年来根据社会需要而改造的。在区域的语境里,仡佬族吹打乐是仡佬人具有音乐性的代表,是仡佬人生命本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了仡佬人世代生活的区域,吹打乐就会失去它特有的属性。
  注释:
  ①乐器图片均由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提供。
  ②注:咚代表马锣子,匡代表锣,×代表钹。
  ③以下乐谱均由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提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米雷斯的油画作品《奥菲利亚之死》为基础,在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是文中一个微小的角色,她的可怜代表着当时社会女性的可怜,她只能听从男性服从男性,没有自己的自由,没有为自己争取权利,又在多重打击下失去了自我,这是多么的可悲。现代是不一样的社会了,但是如果依旧出现像奥菲利亚的情况,那就是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了。  关键词:奥菲利亚 女性 社会角色 心理感情  中图分类号:J
期刊
摘要:环绕声录音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以一种独立的声音录制形式进行普及,大多数环绕声音的录制主要服务于电影与舞台演出。本文主要以一次管风琴现场录音为例,对管风琴的环绕声录音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关关键词:环绕声录音 管风琴  中图分类号:J6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2-0063-02  环绕声录音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以一种独立的声音录制形式进行普及
期刊
摘要:展子虔是中国古典山水画发展进程中有突出贡献的重要画家,他的《游春图》不仅展现了中国古典山水画的技法渊源,同时也展现了山水画技法的发展和理念的创新,他以深厚的写实功力和创造性的俯瞰式构图,创造了“咫尺千里”的山水画新境,为中国山水画表现现实生活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关键词:展子虔 《游春图》 古典山水画 传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
期刊
摘要:作为杰出的作曲家,舒伯特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其艺术歌曲所彰显的巨大魅力为涉及该体裁的艺术家们树立了蓝本,影响了许多艺术歌曲的创作。他为艺术歌曲的創作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将艺术歌曲从边缘化的地带重新带回到艺术创作的中心地带。舒伯特艺术歌曲有着自身鲜明的风格特征,是艺术歌曲创作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以舒伯特歌曲《岩石上的牧羊人》为例,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出发,浅析其艺术歌曲创作的风格特征,
期刊
摘要:明清理学观念对黔东书家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李渭、王道行、严寅亮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三位黔东书法名家的作品和审美追求,尝试找寻不同书写意象下,暗含的深层的哲学美学原则。  关键词:明清理学 书法 李渭 王道行 严寅亮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2-0039-03  明清时节,理学发展的重心由“道学问”逐步转向“尊德性”,随着政治儒学
期刊
摘要:地方应用型音乐创作人才的培养既要具备扎实的创作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同时更要清楚的了解地方音乐的代表性种类和元素,才能创作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不失地方文化特征的音乐作品。郝维亚《第一笛子协奏曲》的创作及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时代意义,给予地方应用型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在范式上起到了引领作用。  关键词:地方性 应用型 音乐创作人才 范式 评论 探究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靖西农民画题材来自日常生活,表现技法既有浪漫主义也有现实主义,农村生活气息浓郁。农民画融汇抽象思维,充满壮乡情怀,作品表达内容是亲力而为,注入了虔诚真挚的情感,主题归真朴实,给人绚丽多彩的色彩、天马行空的想象,具有強烈的时代感染力。因此,农民画不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并具有收藏价值、市场价值,值得进行产业化推广来带动地方文化市场发展。  关键词:农民画 产业化 文化市场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本文根据一年级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音乐感知能力的不同上作比较,以徐州市王杰小学的学生作实践进行实例分析,为今后更好的研究儿童音乐教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育 一年级三年级学生不同特点 课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随着图案艺术造型与审美的演变发展,到了战国时期,老庄思想的崛起,以优美曲线的动物纹和植物纹为代表的自由浪漫主义风格的图案,是当时一种普遍的主流艺术审美特征。这种审美特征在当时各个领域都得以体现,如绘画、青铜器图案、陶器图案、刺绣图案以及日用器皿图案等。然而当时的丝绸提花却是一种以几何纹的图案形式体现出来,这种几何纹样其实并不是当时的主流艺术审美特征,唯一可以说明的是当时丝绸提花技术
期刊
摘要:江西客家音乐是江西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了我国北方汉族民间音乐的传统特色,更与闽、粤客家音乐又有着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黄玉英、袁大位的《江西客家音乐文化》是研习江西地区客家音乐文化的重要参考书目,对于我们了解客家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客家音乐 文化 再认识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9-0017-0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