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性筛选设计优化双特异性抗体细胞培养工艺

来源 :生物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旨在快速优化双特异性抗体细胞培养工艺参数,提高蛋白表达量,改善产品关键质量属性.[方法]应用确定性筛选实验设计研究工艺参数(接种密度、培养温度和流加策略)对细胞生长、蛋白表达及关键质量属性(电荷异质性、聚体和高甘露糖型)的影响,利用一步法找出最佳工艺条件,然后放大至2L生物反应器进行工艺验证.[结果]应用JMP软件对实验数据拟合分析找出了最佳工艺条件,接种密度:(1.3±0.2)×106 cells/mL,培养温度:36.5±0.5℃,补料策略:第3d、13 d流加初始培养体积3%,第5d、7d、9d、11d流加初始培养体积3.5%.通过2L生物反应器进行了工艺验证.活细胞密度峰值提高了11%,蛋白表达量提高了15%,质量合格.[结论]通过确定性筛选实验设计一步法快速找出了表达双特异性抗体的最佳细胞培养工艺条件,并且能在生物反应器中得到重复和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含Nod样受体家族含吡啶结构域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信号通路探讨丹参多酚酸(salvianolic acid,SA)对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大鼠神经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大鼠分为对照组、AHF组、AHF+ SA组(N=15).通过一次性注射大量阿霉素(10 mg/kg)诱导AHR(10 mg/kg),SA灌胃(4 mg/kg,1次/d,2w).检测各组心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细胞遗传和增殖发育的基础,主要分为S期和M期,其中M期是细胞分裂和遗传物质传递的重要过程.染色体的正确分离受到多种细胞机制的高度调控,是保证子代细胞遗传信息完整性的关键.本文主要以典型的真核生物酵母细胞为研究模型,综述了酵母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异常形成非整倍体的具体机制.分别包括纺锤体组装监控机制失效、姐妹染色单体黏结蛋白缺陷、动粒-纺锤体微管结合错误和多中心体途径4个方面.并讨论了非整倍体现象对酵母细胞造成的影响,以期更好的理解非整倍体酵母的生理及遗传特性.
[目的]探讨胶乳免疫比浊法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mass)/总肌酸激酶(CK)比值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单位360例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纳入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总CK、CKMBmass/总CK比值对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诊断价值及其与预后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总CK(250.49±43.82) U/L、CKMBmass/总CK比值(4.93±3.20)%、免疫抑制法CKMB/总CK比值(4.13±1.23)%高于对照组(197.71±32.11)U
人类生命早期的肠道已暴露在有菌环境中,正常的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形成菌群屏障,分泌次生代谢产物,调节宿主免疫等方式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而疫苗是一类通过宿主免疫应答而发挥作用的药物.疫苗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报道较少,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会对疫苗制剂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回顾了肠道菌群与疫苗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希望对疫苗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