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高校《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o61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018-02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增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哲学研究》〔课题编号:2010jk1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国教育理论家威尔和卡尔康曾指出:“强有力的教学模式适合所有的学生,并能够创建一种平等的机会。因为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由于它们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可以适用并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可见,创建并实施强有力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下文简称《原理》〕课教学实效性,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客观要求与重大任务。虽然我国教育界广大同仁长期以来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与改革,但传统的以“满堂灌”为特征的讲授式教学模式 仍是一种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其显著特征是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材是中心,教学活动是单向的传播过程。教学活动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教师主讲,学生主听,课堂满堂灌。教材统一化,教学程式化,答案标准化,通过提问、作业、考试等强化知识。由于教学过程中单方面灌输理论体系,忽视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导致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缺失,使学生成为对知识食而不化的“书呆子”,从而给学习、生活与工作留下了巨大隐患。美国哈佛大学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教师要尽力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提出与思考问题并尝试性的采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智慧而不是知识,不是对教材进行讲解,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束缚学生活跃的思维。从这一教育理念出发,本文在概括总结我国教育界有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下列八个增加高校《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模式,旨在推动高校《原理》课改革与实践的发展,提高该课程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其真正成为对学生有益因而受欢迎的课程,为培养“四有”新人做出贡献。
  1 阅读原著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增加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研究兴趣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点是探寻和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某些典型理论或现实问题,向学生推荐并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原著,让学生从原著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它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对重大问题要勇于探索,“打破砂锅纹﹝问﹞到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具有极大地帮助。如在讲授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时,正赶上了美国的“次贷危机”及其由此引发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爆发蔓延,相当多的学生对此迷惑不解。究竟怎样认识和对待这一现实重大问题,美国的“次贷危机”及其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的本质、成因、社会危害等是什么?中国是否会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那样爆发“金融危机”?围绕上述问题,我们一方面有意识的告诉学生,西方“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彼此馈赠的珍贵礼物竞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致使该书一度脱销,从而激发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又给学生编写印发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学,阅读《资本论》的片段内容,最终搞清了问题。学生认为,资本主义“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21世纪新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及其由此引发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与生俱来的逐利冒险性,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言:“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中国虽然会受其影响,但它在中国决不会发生,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消灭了“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制度根基。后来的中国社会现实完全证明了学生认识的正确性。
  2 读书增慧的博学式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敦促和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以增加学生知识、增长学生智慧的教学模式,其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扩展和深化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达到博学聪慧。这一教学模式可以贯彻于《原理》课教学的全过程中,从教材内容或教学内容出发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书籍,从而使学生避免了在浩如烟海的人类书籍宝库中阅读的盲目性,提高了学生读书的效率。有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事实上只有好的书籍才能促进人类的进步,所以,我们在向学生推荐书籍的过程中,始终将书籍内容的健康性、科学性、真理性放在首位,向学生推荐的书籍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水平。首先要求学生研读统编教材每一章之后阅读文献所列举的阅读资料。为便于学生阅读,我们将阅读文献的相关资料汇编成册发给学生,这一做法备受学生欢迎。从中我们也发现,造成一些学生没有研读阅读文献所列资料的原因,并非学生对其不感兴趣,而是阅读不方便,没有现成资料,不愿意花费较多时间查找资料或找不到资料。其次是向学生推荐阅读红色经典文献及党和政府的一些重大决议、政策与法规。如《中国共产党章程》、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其三是向学生推荐阅读古今中外阐释人生哲理的好书籍。如中国古代的《增广贤文》、《老学究语》、《论语》及其《菜根谭》、《智慧大全》、《诸葛亮的智慧》、《弟子规》等。其四,结合我校为财经院校的性质特点,积极向学生推荐哲学与财经交叉结合性书籍,如《管理哲学》,使学生对哲学方法的把握与运用由宏观概括走向微观具体,既达到了使学生理解和把握哲学理论与方法的目的,又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提高。这一教学模式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博学聪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 寓教于乐的情境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的最根本特点和要求是根据教学进度,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合适妥当的快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彼此交流中增知扩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这种寓教于乐的情境教学模式更加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培养、思想进步和品德发展,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讨论、交流、感知、提高,使学生展现“真我”,还原“本我”,发展“自我”。其具体形式有演讲、讨论会、小品表演、相声、独幕剧、快板、看录像、唱“红歌”等,教师在活动前加以必要的指导,任务安排下达后,各项具体工作可由学生协作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已先后创设运用了“祖国在我心中”、“从乌托邦到灿烂辉煌-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人民的红太阳-中国共产党”、及其“你说我说”、“挑战自我”等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尽情自我表演,谈己所见,述己所思,表己所愿,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我们根据哲学教学内容编写了快板《学哲学》,将抽象概括晦涩深奥的哲学理论用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和欢快愉悦的快板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表演,整个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趣意盎然,学生在欢乐愉快中理解并接受了哲学理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祖国在我心中”、“从乌托邦到灿烂辉煌-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人民的红太阳-中国共产党”等课堂主题演讲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将理论与现实、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又以客观现实验证与诠释理论,从而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引向了深入。寓教于乐的情境教学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法”死板呆滞的弊端,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已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
  4 学教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问题式师生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就问题充分进行思想交流,教师借机或旁征博引或借古喻今或形象比喻或反问设局或循循善诱等给学生以启发,达到使学生理解抽象深奥的哲学原理的目的。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并利用契机完成启发,使学生对问题有所感悟,茅塞顿开。学教互动的启发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诱导启发有机结合的课内活动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这一模式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全部教学内容,如针对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等错误观点,我们创设了“学了马克思主义可以很好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不学马克思主义同样可以很好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的课堂讨论主题,师生之间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结合牛顿的人生科研实践生涯,最终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了上述观点的错误及危害,培养和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5 知而后行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重在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强调“学以致用”,将理论付诸实践。马克思指出:“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毛泽东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表明 “行”比“知”重要,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意义更大。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已获得了“知”,了解和把握了自然、社会运动的一般规律,这固然重要。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则更为重要。为了完成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变,我们一方面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生榜样,给学生讲解他们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以自己的人生舞台为背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如怎样认识和对待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学生们从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能动反映论、唯物史观等不同理论层面展开了探讨,最终对问题获得了深刻科学的认识,给学生就业奠定了正确的思想基础。尤其重要的是还积极倡导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参与社会实践,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发展。
  6 谈心沟通的明理式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帮助学生解决自身存在问题,解开学生“心结”,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模式。如今的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这些娇生惯养的“乖宝宝”,由于是独生子女因而受到了家人及社会的更多关爱与呵护,可以说是温室中长大的未经风雨的稚嫩幼苗。因而他们想问题比较简单,感情比较脆弱,认识问题往往缺乏全面深刻性,遇到困难甚至挫折容易“钻牛角尖”,出现非理性的过激行为。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人际关系问题、经济困难问题、学业退步问题、心理困惑问题、恋爱挫折问题、网络成瘾问题、情感失落问题等,其中一些问题是行为方面的显性问题,而一些则是心理与情感方面的隐性问题。显性问题教师容易发现,而隐性问题必须探究才能发现。对于学生自身问题,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便是与学生的谈心沟通。如我的一个学生与我谈起了他的个人问题,他因失恋而伤心痛苦,陷入“单相思”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我首先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给他说明了爱情在人生整体中所具有的地位与作用,使他认识到爱情虽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并且从人生发展过程告诉他大学时期还未到必须解决的时候,从矛盾的观点给他分析了学习这一主要矛盾与恋爱这一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劝告他:“勇敢地走过去吧!不要迷恋着採了爱情的花朵来保存,一路上,爱情的花朵是会自然开放的!”。这名学生毕业后一直和我保持联系,谈起此事他坦诚的告诉我,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用性。通过谈心沟通活动,我了解到了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帮助,使我与很多学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我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益友”。
  7 先学后教的升华式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将学生的课前预习与教师的课堂教授有机结合的课内活动教学模式,它实现了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而教师针对问题讲课的有机统一,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更有成效。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以发现问题并把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针对问题备课,组织和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带着问题听课,而教师是针对问题授课。它把教学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教学活动从封闭引向开放,教学过程由课内扩展延伸到课前,教学内容扩展延伸到教材之外。这一模式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学进度表,学生根据教学进度表提前预习教学内容,找到不懂的问题并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问题授课,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如果教师对相关问题讲解缺乏说服力或没有讲到,学生还可通过当面陈述或递纸条的方法与教师探讨,教师针对性的给予解惑释疑。这一模式本质上是一种问题式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先学”以发现问题,再通过教师的“后教”-解疑、纠偏、改错等解决问题。在这一模式下,教师的“教”已不同于传统的讲授灌输,它不是“填鸭式”而是问题式、诱导式,主要教学生不会的地方或学生关注的问题,讲授内容实现了有的放矢。这一模式可贯穿于《原理》课教学的全过程中,实践证明它是一种可增加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模式。
  8 反馈沟通的交往式教学模式
  交往式教学是产生于西方并被中国教育界研究和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实效的教学模式。我国学者张广君认为:“教学与交往同一,教学本身也只能是交往,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教学是专门组织的以特定文化价值体系为中介,以人的文化价值建构为核心,以完成预定任务为目的的师生交往活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曾充分肯定了交往式教学的良好效果,指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只是教学内容信息由教师传播到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线性联系,所以教学效果较差,而交往式教学则不然,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均保持双向反馈联系,从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学内容信息传播网,教师与学生双方不仅有教学内容信息的传播,而且有对教学内容信息的解读理解及反馈,所以教学效果最好。交往式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相互交往,还包括教学中介交往、人际交往与环境交往等。在交往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为教学的主体与客体,因此对双方都有很高的素质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表达能力与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而且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认识主体,着眼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这一模式已在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给予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学武.交往式教学模式的哲学思考及对培养创新思维的功能[J].教育探索,2006.09
  [2] 姜丽萍.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模式[J].中国教育科学学部,2007.07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团队内部的知识共享已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知识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以小团队为研究对象,围绕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的影
【摘要】双语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我国双语教学的背景下,对数百名高校生进行体育双语教学意向调查,利用Origin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分析高校体育实施双语教学的价值,提出高校体育实施双语教学的一些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双语教学;调查分析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Universities Phys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对于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和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正因为如此,创新理论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各国政府
【摘要】本项研究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自身特点,对高等职业教育组织教学和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质量评价要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此项研究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对指导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控制教学人员的教学行为、规范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要素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