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洛氏鱥蛋白质代谢酶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蛋白质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洛氏鱥幼鱼[(6.98±0.01)g]为研究对象,以鱼粉、棉粕、豆粕及菜粕为蛋白源,混合油脂[V(玉米油)∶V(鱼油)=1∶1]为脂肪源,配制成5种蛋白质水平(24.98%,30.02%,34.99%,40.01%,44.98%)等脂肪(6.0%)的配合饲料,进行了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洛氏鱥肝胰脏及肠道的蛋白酶活性,用试剂盒测定肝胰脏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GSSG).结果 表明:洛氏鱥肝胰脏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40.01%和44.98%组洛氏鱥肝胰脏中AST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和34.99%组(P<0.05),30.02%和34.99%组洛氏鱥肝胰脏的AST活性显著高于24.98%组(P<0.05),30.02%与34.99%组洛氏鱥肝胰脏的AS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40.01%和44.98%组洛氏鱥肝胰脏的AS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的ALT活性呈上升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洛氏鱥肝胰脏中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洛氏鱥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40.01%组洛氏鱥前肠和中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和44.98%组(P<0.05),但与34.99%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后肠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0.01%组洛氏鱥后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在试验条件下,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中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40.01%组洛氏鱥肝胰脏的MDA含量活性显著低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洛氏鱥肝胰脏的CAT活性、T-AOC、GSH-Px、GSH含量、GSSG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40.01%组洛氏鱥肝胰脏的CAT、T-AOC、GSH-Px、GSH、GSSG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综上,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01%时,洛氏鱥蛋白酶活性及抗氧化酶活性最高.
其他文献
L-薄荷醇(LM)是薄荷中含量最高的有效成分,属于单环萜烯,具有芳香气味,LM具有疏肝解郁,上清头目的功效,因此认为LM具有抗抑郁作用.试验通过LM与有机酸(苯甲酸,α-硫辛酸,糠酸
低温条件下热裂解制备鸡粪生物质炭,既可以减少炭化过程中矿质元素的损失,又可以固定重金属,还可以缓释营养物质,是鸡粪肥料化利用的一个新途径。试验对300℃下鸡粪生物质炭的制备及其在恒温培养条件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制备的鸡粪生物质炭的产率为57.43%,产率较高,孔隙数量较少,pH为9.82,呈碱性,K、Mg、Cu、Zn等矿质元素的含量明显增加。低温炭化过程中通过减少酸溶态和
规划环评要充分考虑区域环境与资源承载力对规划实施的支持与制约作用。本文以山西某区焦化工业规划为例,研究并建立了区域环境与资源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通过情景分析,分析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讨有毒植物根系水提液处理(原液S2、稀释20倍S1、等量蒸馏水对照ck)与水分处理(土壤含水量20% ~ 25%高土壤湿度、10% ~ 15%低土壤湿度)对羊草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为建立松辽黑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体系,了解其增殖规律及相关的脂肪标志基因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选用7日龄松辽黑猪,用Ⅰ型胶原酶消化脂肪组织得到前体脂肪细胞,传代
目前,我国大型煤炭开发企业利用自身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发展电力、煤化工等煤炭下游产业链,努力提高资源产出效率。而我国大型煤矿多分布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生态环境
本文根据已完成报送的准格尔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总结在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评价中的心得和体会,论述准格尔矿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技术路线、方法和要点,阐述关于水
环境影响评价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多数国家都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
为进一步降低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研制了一种施用于较陡坡地且具有良好水土保持效益的新型覆盖材料土壤表面固定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合成参数比例;
以吉林省辉南县148个具有代表性的大米为样品,利用波数为12 000~4 000 cm-1的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HCA)、独立分量分析(ICA)进行原产地保护(P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