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我省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正在实施中,然而处于粤东地区的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由于受到资金、人员场地的限制,严重阻碍分馆建设的发展和服务,因此本文从定位、馆舍与职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使总分馆建设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思考
总分馆建设是乡镇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是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乡镇分馆建设对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是图书馆延伸服务,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乡镇分馆建设对于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条件,建立和完善的总分馆建设。
一、定位提升是必然选择
我省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自2016年实施以来,采取先行试点取得经验,然后进行推广全面铺开的做法,基本形成了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图书馆为分馆的三级体系,在构建县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在总分馆制格局下,乡镇(街道)分馆的地位、作用、服务功能都须进一步深化并不断提升。
首先是提供公共图书服务的中心。在总分馆三级网络服务体系中,总馆主要负责文献采购、编目、配送与管理,而面向乡镇读者、特别是农民读者的服务则主要是由乡镇(街道)分馆承担,乡镇(街道)分馆将成为本行政区域内向群众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中心馆,其主体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在总分馆框架内与县图书馆的服务相对接,让乡镇群众可以就近获得包括报刊阅览、图书借阅、电子阅览、少儿阅览、知识阅读交流等多维度、高质量、标准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其次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乡镇(街道)分馆在做好自身服务工作的同时,作为总分馆架构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承担贯彻总馆工作部署,组织开展分馆和本区域图书馆网络的服务工作、组织进行服务点间的文献配送与流转、进行本行政区域图书馆网络的服务协调和人员培训,进行服务统计与分析等,业务工作任务较之以往将大幅提升。
再次是实现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化、均等化、便利化的关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中,普遍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主要针对的是公共文化事业薄弱的农村。普遍性体现着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是公共文化服务“量”的规定,均等性、便利性体现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准和效能,是公共文化服务“质”的规定。就场地而言,根据总分馆建设试点的经验来看,大多数分馆都选择闲置小学作为分馆建设场地,结合新农村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职能提升是必由之路
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下,乡镇(街道)总分馆的工作内容、服务能力较之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
首先,总分馆体系下,由县级图书馆总馆统一采购、编目图书,配送到乡镇(街道)分馆,由乡镇(街道)分馆负责在不同的村(社区)图书室之间进行配送流转。总馆与乡镇(街道)分馆之间将普遍实行一卡通用,通借通还。总馆向乡镇(街道)分馆配送图书将成为常态,新书数量将大幅增加,更新的频率将明显加快。
其次,总分馆体系下,乡镇(街道)分馆作为县级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中间环节,工作内容不仅限于分馆自身,还有对村(社区)服务点工作的辅导、组织与推动,与总馆及其他分馆间的工作协调、图书周转以及服务工作的联合开展等。
再次,在总分馆体系下,乡镇(街道)分馆一方面直接给周边公众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要为村和社区图书室配送流转图书,对其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
由此可见,乡镇图书馆在总分馆服务体系中承担的职责越来越重要。作为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乡镇分馆建设必须具备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功能,从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图书阅览室提升为能够向本乡镇所有人口全面提供图书馆基本服务的一所标准的图书馆。
笔者认为,要实现以上三个方面的提升,需从多个层面协同发力。
一是政策层面。总分馆建设要纳入政府前面,负责此项工作的文化主管部门结合各乡镇现有的文化资源,并从分馆馆舍、经费、人员、职能、服务等多层面提出具体指标,给予政策指导和保障;为全面深化总分馆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保障基础。
二是实践层面。从政府相关部门到图书馆自身,要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采取上级财政扶持、县级财政支撑、乡镇本级财政协助的原则,采用新建、扩建、改建等方式,加快乡镇图书馆馆舍提升建设。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应将建设图书馆独立馆舍作为首选,以便与开展文艺活动的乡镇综合文化活动场地,分馆建筑面积应以确保达标,适度超前为原则,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
三是宣传层面。面对现代乡镇分馆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新机遇,新条件,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要认真做好总分馆建设的宣传工作与重要性,引起政府前面的重视,促进和提升乡镇分馆的服务效能,实现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服务高起点、高水准、高效能服务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乡镇分馆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基础。因此,大力推动乡镇总分馆建设,是提高农民素质、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创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和完善的乡镇分馆建设,以此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有文化、有知识、有素质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年萍.浅析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困境及其对策[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4):21-23.
[2]倪怡中.简议乡镇图书馆建设[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17(2):62-64.
[3]卢建华.关于如何提升乡镇图书馆建设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S3):175-175.
作者简介:黄红亮(1962—),男,汉族,广东兴宁人,中级馆长,主要研究方向:图书资料专业和民俗民间文化。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思考
总分馆建设是乡镇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是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乡镇分馆建设对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是图书馆延伸服务,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乡镇分馆建设对于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条件,建立和完善的总分馆建设。
一、定位提升是必然选择
我省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自2016年实施以来,采取先行试点取得经验,然后进行推广全面铺开的做法,基本形成了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图书馆为分馆的三级体系,在构建县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在总分馆制格局下,乡镇(街道)分馆的地位、作用、服务功能都须进一步深化并不断提升。
首先是提供公共图书服务的中心。在总分馆三级网络服务体系中,总馆主要负责文献采购、编目、配送与管理,而面向乡镇读者、特别是农民读者的服务则主要是由乡镇(街道)分馆承担,乡镇(街道)分馆将成为本行政区域内向群众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中心馆,其主体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在总分馆框架内与县图书馆的服务相对接,让乡镇群众可以就近获得包括报刊阅览、图书借阅、电子阅览、少儿阅览、知识阅读交流等多维度、高质量、标准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其次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乡镇(街道)分馆在做好自身服务工作的同时,作为总分馆架构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承担贯彻总馆工作部署,组织开展分馆和本区域图书馆网络的服务工作、组织进行服务点间的文献配送与流转、进行本行政区域图书馆网络的服务协调和人员培训,进行服务统计与分析等,业务工作任务较之以往将大幅提升。
再次是实现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化、均等化、便利化的关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中,普遍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主要针对的是公共文化事业薄弱的农村。普遍性体现着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是公共文化服务“量”的规定,均等性、便利性体现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准和效能,是公共文化服务“质”的规定。就场地而言,根据总分馆建设试点的经验来看,大多数分馆都选择闲置小学作为分馆建设场地,结合新农村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职能提升是必由之路
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下,乡镇(街道)总分馆的工作内容、服务能力较之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
首先,总分馆体系下,由县级图书馆总馆统一采购、编目图书,配送到乡镇(街道)分馆,由乡镇(街道)分馆负责在不同的村(社区)图书室之间进行配送流转。总馆与乡镇(街道)分馆之间将普遍实行一卡通用,通借通还。总馆向乡镇(街道)分馆配送图书将成为常态,新书数量将大幅增加,更新的频率将明显加快。
其次,总分馆体系下,乡镇(街道)分馆作为县级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中间环节,工作内容不仅限于分馆自身,还有对村(社区)服务点工作的辅导、组织与推动,与总馆及其他分馆间的工作协调、图书周转以及服务工作的联合开展等。
再次,在总分馆体系下,乡镇(街道)分馆一方面直接给周边公众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要为村和社区图书室配送流转图书,对其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
由此可见,乡镇图书馆在总分馆服务体系中承担的职责越来越重要。作为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乡镇分馆建设必须具备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功能,从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图书阅览室提升为能够向本乡镇所有人口全面提供图书馆基本服务的一所标准的图书馆。
笔者认为,要实现以上三个方面的提升,需从多个层面协同发力。
一是政策层面。总分馆建设要纳入政府前面,负责此项工作的文化主管部门结合各乡镇现有的文化资源,并从分馆馆舍、经费、人员、职能、服务等多层面提出具体指标,给予政策指导和保障;为全面深化总分馆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保障基础。
二是实践层面。从政府相关部门到图书馆自身,要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采取上级财政扶持、县级财政支撑、乡镇本级财政协助的原则,采用新建、扩建、改建等方式,加快乡镇图书馆馆舍提升建设。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应将建设图书馆独立馆舍作为首选,以便与开展文艺活动的乡镇综合文化活动场地,分馆建筑面积应以确保达标,适度超前为原则,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
三是宣传层面。面对现代乡镇分馆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新机遇,新条件,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要认真做好总分馆建设的宣传工作与重要性,引起政府前面的重视,促进和提升乡镇分馆的服务效能,实现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服务高起点、高水准、高效能服务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乡镇分馆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基础。因此,大力推动乡镇总分馆建设,是提高农民素质、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创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和完善的乡镇分馆建设,以此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有文化、有知识、有素质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年萍.浅析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困境及其对策[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4):21-23.
[2]倪怡中.简议乡镇图书馆建设[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17(2):62-64.
[3]卢建华.关于如何提升乡镇图书馆建设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S3):175-175.
作者简介:黄红亮(1962—),男,汉族,广东兴宁人,中级馆长,主要研究方向:图书资料专业和民俗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