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码艺术设计中书法美学的传承和重构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8833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针对数码艺术设计的文化生态进行剖析,结合数码艺术设计中书法美学的传承方式,研究理念重构、形式重构、传播重构等数码艺术设计中书法美学的重构策略,以期提高数码艺术设计水平,推动行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数码艺术设计;书法美学;文化价值;人文价值
  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设计作品有了新的艺术追求。艺术价值的体现离不开文化融入,书法拥有千年的文化沉淀,将其合理融入数码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数码设计的艺术价值。
  一、数码艺术设计的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是文化在持续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动态沉淀,在地域文化背景下,区域会结合当地水文特征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1]。在数码艺术设计过程中维持文化生态,对凸显作品文化特征,升华深层含义有着重要意义。在数码艺术设计中,文化生态是设计行为、设计过程、设计结果与现有生活环境之间的关联性。
  设计行为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追求所开展的生产活动,在设计过程中,人们需要综合考量所处的生存环境,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创新,本质离不开生存环境中的文化模式,使所产生的设计结果在满足基本物质追求的基础上,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
  二、数码艺术设计中书法美学的传承方式
  (一)书法美学与艺术设计的关联性
  书法是历史文化沉淀的过程,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设计理念契合,可以为数码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2]。进行数码艺术设计时,其美学特征与生活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不仅可以提高设计作品的艺术内涵,而且能够为作品提供充足的生命力。例如,我国在设计2008奥运会会徽时,将我国传统书法美学进行合理融入,同时添加“中国红”的文化因素,形成极具我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该作品以中国红作为作品底色,上面雕刻着正在奔跑的运动员,其结构特征与“文”字相近,寓意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而图案下半部分是用毛笔字书写的“Beijing 2008”和奥运五环,将书法美学充分融入艺术设计当中,使人们了解奥运会举办地点和举办时间的同时,能够了解到我国的文化特征,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二)认知书法美学的价值
  1.美学价值
  汉字是书法艺术的主要载体,书写汉字时所勾勒出的文化线条和文化结构中,含有深厚的美学价值。随着历史沉淀,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书体,如行书、楷书、隶书等,历史上的书法名家在提高书法实用价值的同时,也在追寻汉字的美学价值,人们对文字的关注也逐渐过渡到作品的艺术层面。最初的文字属于象形文字,此类文字是对人们生活的具象呈现,实用性较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人们不再局限于生活层面,开始丰富自身的精神追求,使较为繁琐的偏旁部首逐渐转化为简单符号,人们也更加追求文字结构间的和谐性,如图画般开始突出文字的美学价值。在数码艺术设计过程中,也需要讲究作品结构的和谐性,使作品的美学价值逐渐突出。
  2.空间价值
  进行数码艺术设计时,有时为了丰富作品的空间结构,会对作品的部分结构进行抽象化处理,使作品的层次感更强。在书法作品当中,作者为了向人们传达更多的精神含义,会在书写过程中对文字进行处理,如加重笔墨、减轻笔画来构建作品的空间结构。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可通过书法线条的强弱变化,深入了解作者内心的思想变化。作品在文字线条交互的过程中,增加了立体美感。另外,书法空间价值的基本形式是多种文字書写笔法衍生出的空间元素。每一种笔法的转换都会展现出不同的空间抽象变化,使作品的空间结构更加饱满,更具艺术价值。
  3.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是书法作品向人们传递文化内涵的过程。文字的书写方式,还有作品创作过程中线条的起伏变化,都在向人们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作品的写作感情、文学修养、历史内容等。部分作品虽然书写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存在差异,但两者之间都存在逻辑关系,使作品文化价值得到进一步升华。在进行数码艺术设计时,可以将文化元素进行融合,利用逻辑关系,增加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
  4.人文价值
  书法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即使人们没有进行过书法练习,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也会产生较高的亲切感。如人们在装修房屋时,会在房间内摆放一些书法作品,以满足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进行数码艺术作品设计时,也需要考量作品的人文价值,人文价值是对满足人们精神追求的过程,利用复合式设计结构,融入书法美学元素,使作品简约、大方,进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三)借鉴书法美学的美感
  1.简约之美
  简约之美是书法作品最直观的美感表现形式,利用简单的线条表达更多的内在。而艺术作品在设计过程中,也应适当抛弃繁琐的作品内容,将作品内容进行提炼,在明确表达作品艺术意愿的基础上,赋予其更多的精神价值。例如,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会在手机上下载较多的APP来提高生活便捷性。APP图标设计都极简约,如电话簿就是固定电话的外观形状,微信就是两个重叠的谈话框,酷狗音乐就是蓝色“K”图标等。人们在使用软件时,不需要对图标进行过多联想,就可以了解软件功能,借此提高人们生活的便捷性。
  2.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讲究的是遵循发展规律进行客观事物描述的过程。在书法作品中,所有汉字的书写原则都没有脱离原始形象,虽然简化了文字部首,但所有文字结构的本质同源,依旧遵循着发展规律。在进行数码艺术设计时,设计者也应考虑事物间的规律,使艺术作品更具中和之美。例如,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画卷”表演中,该节目在形式上利用数码技术将画卷缓缓打开;在内容上将文化发展规律进行充分展现,使两种艺术结构能够充分融合,体现中和之美。
  3.“意境”之美
  “意境”一直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环节,作品“意境”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书法作品中,作者利用浓淡墨色对作品艺术效果进行控制,使作品形成虚实相生的相互关系,进而给欣赏者带来绝佳的艺术体验。例如,在《苏州印象》海报中,作者将窗格元素融入“州”的三笔画中,向人们传递苏州独特的窗格艺术,同时“州”字的三个点用水滴代替, 将苏州“水乡”的特征进行展现。整幅作品利用简单元素来增加作品的意境,借此提高数码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三、数码艺术设计中书法美学的重构策略
  艺术的发展需要时间打磨,在打磨过程中不断优化,使其可以形成符合当代发展的艺术体系,进而实现文化的更好传承[3]。传承和重构是相互交互的关系,因为时间是影响文化生态的重要因素,很多文化内容在传承过程中难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而被淘汰,剩余文化由于体系完整度下降,需要进行文化充足,使其形成稳定的艺术体系,满足文化传承所需。在艺术作品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结合书法结构、布局、文化等特征进行作品感知,借此提高艺术作品感染力。
  (一)理念重构
  1.真实
  真实性是艺术作品设计的基本要求。在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作品所带来的时代特征,在欣赏过程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作品的真实情感,了解作者的文化修养、性格特征、心态变化等内容。在进行数码艺术作品设计时,设计者需要在确保真实的基础上对作品内涵进行升华,以达到美感重构的目的,例如,在《创世纪》当中,作者将数字技术与生物学相关技术进行融合,以此为基础去探究人们精神的变化情况,将真实性进行深入剖析,借此引发人们对生命起源的思考,有效提升作品的影响力。
  2.感情
  所有作品中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情感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数码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应在满足人们审美情感的基础上,对情感进行重构,使情感得到延伸,营造更加丰富的情感层次。例如,目前流行的3D游戏,借助立体画面和人物形象,在无形中激发人们的英雄主义情结,使人们在情感满足和意识培养中寻找平衡点,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3.体验
  在书法作品创作过程中,欣赏和书写都是重要的体验过程,只有进行相关体验,才能让人们与世界进行客观关联,满足人们的情感追求。例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發展,人们与虚拟世界的互动也更加频繁。VR技术的应用,使人们有了更加真实的虚拟服务体验,此类体验不是身体上的体验,而是通过丰富的画面,使人们的精神层次结构更加饱满,有效提高了艺术作品魅力。另外,在艺术作品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对作品维度和思想观念进行重构,可使作品饱满度更高,应用价值更高。
  (二)形式重构
  文化传播形式与载体材料有着直接的关联性,书法艺术是建立在宣纸、竹简等材料基础上的美学传播形式。数码艺术在进行形式重构时,应围绕造型、化身、直觉等方面进行。在造型方面,数码艺术借助科学手段营造多种类型的文化造型,如战争、灾难、山村等。在化身方面,数码艺术利用实存空间、声音、形象、特殊符号等方式对作品化身进行重构,如“钢铁侠”就是正义、高科技、聪慧的象征。
  (三)传播重构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信息传播。书法艺术传播有复制、传授、承载等方式,相较于传统传播方式,数码艺术传播形式更加广泛,传播有效性更高。例如,数码艺术可以借助网络对信息进行传播,网络面向的群体数量众多,在完成信息发表后,能够在短时间传递至各个区域,实现信息的全面覆盖。对传播方式进行重构,不仅可以降低艺术传播成本,而且能够提高交互频率,提高艺术作品的生存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数码艺术设计中书法美学的传承和重构进行探究,一方面,能够提高艺术作品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契合度,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作品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房逸文.现代设计中的设计美——数码艺术的设计美[J].中国包装工业,2019(22):94.
  [2]付欢. 数码艺术设计中书法美学的传承和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8.
  [3]詹朋伟.数码艺术设计中的语意表达[J].大众文艺,2018(1):96-97.
  作者单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在PICC置管病人门诊维护中采取舒适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PICC置管病人100例,基于常规护理联合舒适护理.观察其依从性、舒适性、满意度和并发症出现状况
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中开展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导工作,对促进涉罪未成年人或被害人身心健康发展和教育矫治有重要意义,也是检察机关给予未成年人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的现实要
文章以叙事伦理批评的方法对《格列佛游记》进行批评分析.分别从叙事空间、反讽和戏仿三种叙事修辞方法入手,对作者通过这些叙事修辞手法意欲传达出的关于人类社会、人与自然
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探索与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获得灵感,在全国各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拥有传统元素的文创产品等被争相追捧,民族民
目的:探讨在脑内血肿患者中内镜和显微镜的清除效果.方法:选2017年8月-2019年9月在我院医治的高血压脑内血肿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0例,
玛拉莱·乔娅很清楚,2003年12月17日她拿起麦克风的一刹那,就等于在自己的死刑判决书上签了字。但身高只有1.5米的她,还是向旧军阀、战争罪犯和宗教极端主义者发起了最猛烈、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刑法修正案九第44条明文规定了终身监禁的刑罚执行方式,适用对象为被判处死缓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罪犯,且原则上对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有溯及力。
本文从文章标题,语句风格,结尾方式,以及文章的思想主题几个方面着手,对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以下简称《一》)和《最后一片树叶》(以下简称《最》)进行一些共性分析,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