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室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i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的环境乃至居住的舒适度和美观都有更高的要求。在室内设计中,色彩搭配是表现和突出其整体风格特点的关键,通过色彩实现人、空间、环境的和谐统一,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营造不同的室内风格,给居住者带来更好的视觉美感。
  关键词:室内设计;色彩搭配;搭配类型
  不同的设计风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室内设计的颜色搭配来决定的,室内设计中,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在直观上造成视觉的冲击,然后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引导人们的心理,达到室内设计的艺术效果。
  一、室内设计中色彩搭配类型
  1同类色搭配
  色彩搭配在室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整个设计过程中根据具体信息情况,其主要以同类色搭配,相邻色搭配、互补色搭配、对比色搭配来体现。其中同类色彩搭配主要指在室内设计期间,对相同类型色彩通过色相深浅变化来化分营造室内氛围。比如以蓝色调为主进行陈列室内陈设优化时,其整个室内色彩具有一致性,对室内蓝色调氛围下部分搭配材料材质进行合理搭配,以此改变色彩明度,提升其整体冷暖效果,使整个色彩空间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2相邻色搭配
  相邻色搭配则主要从色彩渐变规律出发,其是提升室内色彩空间效益的有效手段,相邻色可改善单一色彩的表现力,比如对红色氛围下的室内设计,进行橘红色、粉红色的渐变搭配,可以丰富整个室内空间层次感和立体性,突出空间自身风格特点。
  3互补色搭配
  互补色搭配,则主要提升室内变化性和个性化,确保不同色彩之间的互补融合来增强室内环境的温馨度和舒适性,在此期间必须注重其色彩间的合理互补特性,在不影响室内空间色彩整体性,确保视觉心理满足感的前提下进行不同色彩的互补搭配工作,以此提升室内设计实效性。
  4对比色搭配
  对比色搭配则主要是对室内设计过程中,从色彩视觉角度出发,根据不同面积同一色彩以及不同色彩不同对比,结合其具体明度、纯度变化来营造相应对比色变化,这个过程中注重对比色过强搭配。比如黑白灰对比,金银色对比来能体现。以此保障相应室内空间,可以完全突出各自色彩视觉特性,全面提升人们居住满意度。
  二、室内设计中色彩搭配原则
  1 统一性原则
  室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应当从室内设计整体风格入手,要发挥色彩对环境的美化作用,能够通过色彩达到对室内进行修饰目的。在色彩的搭配过程中既要处理协调与对比的关系,同时色彩要与室内设计主题保持一致。设计师在色彩设计搭配时要从统一原则出发,体现出主色调对空间环境的整体驾驭作用,其它色彩要服于主色彩,从而达到色彩的和谐统一目标。在室内设计时要做到主色调与其它色彩协调一致的设计。
  2 情感性原则
  色彩的搭配还要遵循情感性原则,室内色调的搭配要从给人提供美感与舒适的享受出发,注重通过良好的色彩搭配达到对室内光线协调的效果。在对室内色彩进行调整时要尽可能的使人产生舒适感,注重不同色彩搭配给人传递的心理感受。这就要求设计师在仔细分析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色彩搭配,从而将人的情感色彩与色彩的表现力有机结合起来。
  3 功能性原则
  不同的色彩可能发挥出不同的室内调节的辅助功能,设计师要在考虑色彩搭配时要从室内设计功能出发。首先,要发挥出色彩在调节房间大小方面的功能,在色彩搭配时充分的考虑空间环境及光线照明情况等,从而运用色彩来达到调节空间的效果。其次,在色彩应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运用近暖远冷的方法,注重在不改变空间结构的前提下通过色彩来调节空间的远近感,例如,在空间的采光较差时可以通过色彩来进行弥补调节,从而达到低彩度与高明度的效果,进而营造良好空间氛围。
  三、室内设计中色彩搭配的作用
  色彩可以给人的视觉带来直观感受,不同的色彩想要表达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色彩搭配的艺术美学所在。一般而言,我们对一件设计作品进行色彩配置时,必然是将几种颜色进行搭配。现代的色彩配置法则己经不再以单纯的美丑等主观因素为标准。究其原因是关于美丑,每个人的评价标准各有不同,无法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因而无法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模板。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合理的色彩搭配除了依靠设计师个人的审美素养以外,的确还需要有一套标准化的配色模板作为着色参考。因此,通过对色彩的理性认识所总结出的色彩搭配技巧应运而生。其中,意向的配色方法对于室内设计来说就是非常有用的一种配色法则。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技巧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情绪,从而提高居住者对室内环境的满意度,同时对我国室内装修装饰水平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综合不同的色彩搭配类型及色彩搭配技巧,提升整個室内空间宜居性和舒适性,来达到想要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家炜.室内环境设计的色彩搭配方法探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05):116-117.
  [2]陈诗雅.色彩在现代家居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9):38-39.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于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来说,除了能掌握优美纯正的发音、熟练精湛的技巧外,还必须对音乐艺术有高度的敏感和刻意的追求,以及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精神,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好的乐感,而好的乐感离不开纯熟的演奏技巧、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胸有激雷而面若平湖的心理素质,这正是小提琴演奏艺术的灵魂。  关键词: 小提琴;演奏;乐感  一、什么是乐感  乐感,七大智能中的一种。具体内容包括:音高感,节奏感,
期刊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满足居住方面的条件,同时还要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现阶段,很多室内设计工作者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结合了传统文化元素,使室内设计的格调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室内设计;表现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在发展的过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故宫文创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将以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为例,浅析其走红的原因,浅析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探究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故宫博物馆文创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文创;故宫;IP  近年来,故宫一度掀起一波“故宫文化热”,如今的故宫已不是那个大家想象中的高冷地无法靠近的宫殿,相反它懂潮流又有趣,从故宫的文创产品就可以看到,这个将近600年历史的故宫,融合了当今时尚潮流元素,
期刊
摘 要: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而进行的一种精神生产活动被称之为艺术创作,这是一种人类独有的、独立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的过程是非常个复杂的,一般情况下包括生活积累、创作构思、艺术表达这三个过程。本文通过对张冬峰的油画创作的深入研究,以此为例,讨论艺术创作的一般过程。  关键词:张冬峰;艺术创作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他的生活经验、情感思想、艺术素养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任何一名艺术家在
期刊
摘 要: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在素质教育改革下,初中音乐地位逐渐提升,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艺术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在音乐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戏曲传统文化的融入,在教师引导下加深对传统戏曲文化认知和喜爱,以便于积极主动学习和传承,提升初中戏曲教学成效。本文就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戏曲教学展开探究,提出合理的应对途径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初中音乐;素质教育;中国戏曲  我国是个历史文化传承悠久的国家,尤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年来功夫片的热潮,以及政府的推广,学武成为了一个潮流。但遗憾的是,很多人来到武馆学武都只抱着学习一拳一脚的想法,亦即所谓“学招式”,以至于很多人半途而废。本文我主要运用自身的经历来说明,其实,学武术不是为了学习一拳一脚,更重要的学习拳脚招式当中蕴含的拳理,再者,是用武术来改善我们的生活,最后达到的境界,是用武术影响我们的思想。  关键词:武术;功夫;咏春  一代武术家李小龙先生说过:
期刊
就在我们父辈的年代,人们通信的主要方式还只是停留在文字方面,虽说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诞生了不少如唐诗、宋词、元曲等极具特色的语言表现形式,但这也不能满足日新月异人物的表达需求。更加适应的时代变迭的产物横空出世--表情包。  它是年轻人的聊天首选,能够成为视觉文化的弄潮儿自然有它的原因。以图片为基地的表情包有着极大的扩展空间,图源可以是来自于现实生活,可以诞生于你的信手涂鸦,这在某些方面上确
期刊
摘 要:“构图”是造型艺术的术语,属于一个外来词。在我国绘画中构图也称之为章法、布局。具记载东晋时期的顾恺之最先提出“置陈布势”这一构图概念。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提出了六法论的绘画理论,其中经营位置就位于六法之中。著名画家韩玮老师说:“我国绘画的形式规范和审美,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现。中国画创作的这种‘布置意向为第一’的独特性,不仅需要画家基于传统文化人格素养,而且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探究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可以转化为视觉符号,这就是音乐的视觉可视化。可视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存在需要去解决,因为其在对于音乐的视觉化中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音乐借助图形,有利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内涵的二次理解和认识,并拓展了视觉体验,延伸了听觉的新感受。在读图时代,视觉化的大趋势造就了音乐向图形化转变的到来。  关键词:音乐视觉化;信息可视化  1 音乐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不仅仅起到了信息传达的作用,更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了一种交互式、情感化的关联。网络、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具有流动性,与之相应,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复杂。平面设计师不但要以新的环境为背景对广告设计领域进行重新配置,更要冷静的预测未来。未来的广告产业将在新媒体的扶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