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CR和重力模型下的厦门市生态空间网络构建

来源 :西北林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伴随高密集土地开发,城市内部生态栖息地被严重侵蚀,致使区域生态走廊分散度、隔离度增剧,削弱生态斑块间的有效连接,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研究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最小阻力模型(MCR)和重力模型,对厦门市重要生态源地进行提取,并模拟构建其生态走廊。[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1)根据MSPA分析结果,厦门市核心区在所有景观类型中占比最高,为89.29%,且景观类型多为林地,占核心区总面积49.69%;2)结合重要生态源地景观连通指数,共选取17块生态源地,其中,1号生态源地的dPC值最高(81.369),面积最大(59726.385 hm2);3)基于MCR和重力模型构建142条生态廊道,廊道分别占林地景观、水体景观和草地景观面积的21.57%,41.56%,17.42%。根据研究结果,在湖里区北部及集美区、海沧区南部等生态栖息地空白区适当建造小型或中型“踏脚石(stepping stone)”是十分必要的,以维持生态服务功能和区域内生态系统平衡。[研究目的及意义]该研究结果可为厦门市构建更为完整结构的区域生态模式,并为类似高密度沿海建设区域生态空间网络营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伴随着人的成长,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从根本抓起,首先从学生开始。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各类学校的思政教育尤显重要,高职院校也是职无旁贷,本文试图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提升作些探索。
快速城镇化导致区域生境斑块日益破碎化和孤岛化,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生态网络对恢复、维持城市群生态系统连通性以及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SPA-InVEST模型和连通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进而在构建生态阻力面基础上,运用MCR和重力模型提取潜在生态廊道,并利用产业集聚特征构建规划廊道,提出兼具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生态网络构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生态源地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通过识别浙江省宁波市重要生态源地及潜在生态廊道,构建生态安全网络,为合理引导城市发展及建立生态保护重点区提供参考。[方法]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聚类和异常值分析法提取宁波市生态源斑块,以最小累积成本距离法计算多源生态阻力面,结合重力模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重要性,建立宁波市生态片区,形成生态安全网络。[结果](1)2020年宁波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介于0~14929.95元/m2之间,高值聚类区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