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路52号的故事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cang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福路52号是上影文学部所在地,鸟语花香,人杰地灵,创作百花齐放,艺术百家争鸣,其开放姿态及活跃氛围在文化圈内尽人皆知,几乎成了文学沙龙剧本淘金的代名词。导演要上佳的电影剧本去52号;记者要采访走红的作家去52号;年轻人有奇思妙想的创作灵感去52号;剧组要拍老上海古堡洋楼的外景去52号;粉丝要交电影文学的良师益友去52号;影迷想看国际新潮的参考片去52号……
  一、洋房的变迁
  52号是一幢花园洋房,据传旧社会此洋房主人是位洋老板,解放后归上影,先作幼儿园,钢窗蜡地大客厅,花坛草坪香樟树,的确是孩子玩耍的好地方,尤其是那处宽敞洁白的游泳池,在当年上海滩的名宅建筑中屈指可数。那些大导演的宝贝儿子、大明星的千金小姐,小时候都像一个个快乐的小鸭子在池水中嬉戏,就连赵丹、石挥这样的影帝腕儿都曾跳入池中一试身手,一会儿蛙泳蝶泳,一会儿狗爬式扑腾,逗得孩子们直乐。后来孩子们长大,幼儿园变成演员剧团,几任团长金焰、铁牛在这儿办公,四大花旦白杨、张瑞芳、秦怡、王丹凤在这儿练功,三大“坏蛋”程之、陈述、于飞在这儿拍戏,各路小生孙道临、刘琼、冯喆、中叔皇常常在门口被女学生影迷拦堵、签名合影,留下了一段段影坛趣闻佳话。
  文革浩劫开始,这儿一度成了造反派天下,南下的红卫兵、造反派组织把洋房当成驻扎地,客厅、资料室贴满大字报。大明星、大导演都被打入“牛棚”,草坪上挤满来自全国各地串联的人群,洋溢“彻底砸烂三十年代文艺黑线”的激情,香樟树高挂扩音喇叭,天天发出“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刺耳声,北京的造反派一有风吹草动,这儿就闻风而动。这儿一感冒,上影厂内就打喷嚏。今天这个革命行动,明天那个斗争大会,这下可苦了关在“牛棚”里的“三名三高”,炮制大毒草的导演、明星被轮番批斗,有的被戴高帽游街,有的勒令敲破锣唱“牛鬼蛇神”歌,有的被挂大牌坐喷气式挨斗,“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更有讽刺意味的是那只与世无争的游泳池也遭了殃,因为它是“封资修”的奢侈品,一直无人问津,却被邻近的小菜场看中,打着“备战备荒”的名义,借作腌咸菜的好地方,于是泳池变菜缸,直至最终被当作“四旧”埋掉,游泳池即使寿终正寝也搞不明白自己怎么会与“备战备荒”搭上界。
  随着游泳池咸菜缸的消失,文革也终于结束,但52号的故事还将延续,它转而成为上影文学部的办公处。万废待兴之时,洋房旧时主人的后代寻踪而来,历经沧桑后的52号一切归于平静,房子依旧,客厅书房被修缮一新,而那棵高高的香樟也依然根深叶茂。他们一听说一批知书达理的作家、编辑在这儿埋头笔耕,一部部代表中国电影最高水准的剧本在这儿诞生,不仅怀旧情绪得到寄托,而且心灵上也得到莫大的慰藉。据传,他们还透露,昔日主人曾在花坛下埋藏过金银财宝,经过挖掘不见踪影,究竟是莫名失踪还是其妙误传,只不过一段世事难料的小插曲而已。
  的确,文学部为52号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新鲜书香气。改革开放伊始,这儿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电影开始吃香,上影佳片不断,重新坐上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而作为一剧之本的剧本也身价百倍,52号一时闻名上海滩,作家云集,作品迭出,创作楼建起来了,放映厅建起来了。最闹猛处当属放映厅,电影解禁,外国参考片陆续进来,但只限“内部”,而52号是这个“内部”的重要一站,最吃香的是《魂断蓝桥》《简爱》《冷酷的心》,而《罗马大战》中有一个女主角的裸镜,一时成为珍稀画面,人们争相竞看,一票难求,放映厅外层层把关,如临大敌。寂寞多年的52号又成各路作家的向往之地。
  二、剧本的摇篮
  摇篮何意?即培育、扶植了众多电影剧本的业余作者。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全国“振兴文学”、“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的相继出现,文学部成立东、南、西、北和上海等各片编辑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面向各省的作家及业余作者,进行撒网式组稿,从中筛选优秀剧本。就拿上海地区来说,有的编辑联络市工人文化宫创作组,与新崛起的工人作者保持密切联系,发掘好的题材和有潜力的创作苗子;有的编辑把办公室搬到沪东工人文化宫,及时了解业余作者的新构思,与之同甘共苦扶植剧本;有的编辑扎根基层,感受工厂、农村改革开放的新气象,同时与当地作者携手合作反映新时代的新作品。除了“走出去”,还“请进来”全国各地活跃在第一线的业余作者,有工人、农民、战士,有来自教育、科学、体育等各界的。办了各种形式的创作学习班,气氛活跃,思想解放,就像摇篮一样,各个婴儿可以尽情啼哭和欢笑,发出各种自由呼吸的声音,可以舞动小手,跳蹦小脚丫,发挥天真烂漫的想象。经过多年的哺育与培养,犹如孩子成长一年一个样,茁壮成长,硕果累累。以后闻名于影视圈的贺国甫(《血,总是热的》《娃娃餐厅》)、梁星明(《快乐的单身汉》《二十年后再相会》)、张士敏(《江水滔滔》)以及至今仍活跃在创作一线的宗福先(《于无声处》《血,总是热的》)、李云良(《儿女情长》)、马中骏都与52号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在52号这片创作热土,不仅业余作者得到孕育与滋长,而且专业编剧也焕发了青春,性格风趣爱热闹的李天济,那只超长的倔强的下巴和那张口吐莲花的嘴在文革中被摁瘪禁锢了十年后,一到52号报到,立马就又精神了起来,积编剧《小城之春》《今天我休息》之经验,总结出“剧本练功十八法”、“电影喜剧十六套路”,时时向年轻编辑言传身教。这位28岁就写喜剧的著名编剧,常常一大早就到永福路一家烧饼店买两只油酥饼,边啃边上班,一杯浓茶侃喜剧,手舞足蹈,又说又笑。他说,笑声可以赞美高尚的心灵,歌颂新生事物,增强事业的信念,我们要笑着向昨天告别,也笑着向明天前进。他把52号戏称为“铁匠铺”,一到剧本的攻坚阶段,就夜以继日编戏磨情节,大伙在铁匠铺里忙“打铁”,通宵达旦后,又到永福路另一家小吃店请客肉丝汤面,吃得人人开心。他的喜剧剧本《爱情啊,你姓什么?》《姑娘今年二十八》就是这样百炼成钢,在油酥饼与菜汤面中炮制出来的。
  艾明之被52号誉为“首席编辑”,文革前就以《黄浦江的故事》《幸福》《护士日记》一举成名,文革后更是厚积薄发,活跃在52号创作楼,埋头创作,一出手就以音乐片《海上生明月》引人注目,此剧本以关牧村的音乐人生为背景而写,作曲家施光南为她量身定做了十三首歌曲,其中《大海,你好》《小贝壳》风靡全国。为了剧本润色,关牧村那年成了52号常客,为剧情出点子,为歌曲练声,那醇厚抒情的嗓音成了一道亮丽风景。此片导演刘琼与艾明之是老搭档,共同打造这部影片堪称天作之合,为了提升剧本与影片质量,他们牵线为关牧村向周小燕拜师学艺,赶到音乐学院接受辅导,又特地到周小燕家登门求教,尤其是那有高难度的花腔女声《爱的浪花》,经过老师指点,关牧村唱得花腔十足,韵味深长,艾明之听后很满意,哪料一进录音棚,关牧村全心投入,激情开唱,唱到一半,导演刘琼喊停,他亲切地说:“小关,很抱歉,请你唱得再差一些。”唱得“差一些”?这对一位享有盛誉的歌唱家来说,岂非怪事?导演谆谆开导:现在的你不是歌唱家的身份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而是作为渔家姑娘的角色在海边练声,人物的规定情景要求唱得差一些……关牧村心领神会,生平头一回把歌唱得“差一些”。
其他文献
·认识艾青之前,高瑛爱艾青的诗;认识艾青之后,她更爱艾青这个人。艾青为人真诚,从不装腔作势,更不会说假话,高瑛说:“他比我还要真实。”  ·认识高瑛后,艾青也为高瑛的率真、美丽所打动。高瑛是一个要强的人,天真、单纯,不隐瞒任何事情。她独特的典雅气质,使艾青深深地爱上了她,并开始追求她。  醋坛子  南横林子,我们去的时候只有一口很深很深的水井,沉重的辘轳,一个女人是摇不动的。农场派来一个年轻人,每
长篇小说《楚武王》的创作主旨,据作者刘保昌自述,在于为楚人和楚王’正名~①.作者以扎实的历史研究功底、严谨细致的考证和生动形象的文笔,展现了楚武王波折起伏的一生,再现
中国影像首先应该提倡“真实”而不是美化rn主持人:在一个人人皆可摄影的年代,各位认为中国现代的摄影存在的最大问题在哪里?那些乍看漂亮养眼却无内涵的“糖水片”,是否依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莫言夺得诺贝尔文学奖所引发的议论方兴未艾.不管对莫言作品的评价存在多少分歧,但在中国文学终于赢得世界的青睐这一点上,人们似乎毫不费力地就达成共识.长期积压的中国文学
7月,“楼宇自动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以全新的形式与大家见面了。“楼宇自动化”栏目从2005年1月设立,经过了6个月的发展与沉淀,这个栏目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
通过编列财政预算对文艺创作者、文艺项目进行奖励和补助,是文化管理部门落实文化政策精神、推动文艺繁荣与人才培育的重要形式.文艺奖助是政府在推动文艺发展中比较传统而又
传统的文学理论总是把文本分为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对立面,在这两个对立面中,思想内容处于中心地带,艺术形式被边缘化,因而分析文本注重前者,后者被认为无关紧要.这种貌似
一精神领域的生产与大学的关系最是密切.但有趣的是,在文学创作领域,与大学题材相关的严肃书写并不多见.在以营利、娱乐为主要动机的网络文学里,围绕大学生活展开叙述的作品
社会和谐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和谐劳动关系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公共部门“临时工”的劳动权益对于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