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区间隧道施工中的基础托换技术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wangnan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城市道路拥挤状况日趋严重,地铁建设的必要性是我国地铁建设高潮的主要因素。地铁建设下穿既有建筑物时有发生,桩基托换作为对原建筑物实施有效保护的常用方法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笔者结合此次地铁建设工程中的经验总结后,在文中简要介绍了基础托换技术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铁建设;托换施工技术;信息化施工体系
  1工程概况
  某地铁建设施工阶段,区间隧道要穿越一座五层办公楼建筑。建筑物采用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区间采用双洞双线矿山法施工,平曲线半径400m,线间距15.8m。该建筑需要托换的柱下独立承台共18个,每个承台下为6-9根预应力管桩,需托换的桩数量较多。下图1为需托换的承台平面布置情况。大楼经过十余年的使用,工后沉降已基本完成。由于仅对大楼部分范围实施桩基托换,托换部分的二次变形必须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该建筑整体性能不受影响。根据主动托换主动控制变形的优势,对本区间下穿建筑物采取预应力主次梁的主动托换方式。
  图1 需托换承台平面布置图 图2托换体系横剖面图
  2地质情况
  区间托换范围内上覆第四系人工堆积层、坡积层、残积层,下伏基岩包括侏罗系中统角岩、砂岩,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等。主要地层概述如下:1)素填土,杂色,成分以碎石为主,棱角状,直径3-15cm不等,体积分数为60%左右,稍湿,稍密,层厚约1.5m。2)素填土,褐黄、褐红色,可塑,成分以含砾粉质黏土为主,层厚约1m。3)淤泥质粉质黏土,褐、灰褐色,可塑,含少量有机质及砂粒,砂粒的体积分数约5%-10%,层厚约1.5m。4)粉土,浅黄、褐黄色,饱和,中密,土质均匀,层厚约2m。5)碎石土,褐黄色,主要成分为中、微风化的砂岩,呈棱角状,2-7cm不等,体积分数约30%,层厚约1m。6)粉质黏土,青灰、褐灰、少量呈褐黄色,可塑,原岩结构可辨析,由下伏角岩风化残积而成,层厚约7m。7)中风化角岩,灰、灰黑色,晶体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长英质为主,黑云母、方解石次之,岩体破碎,岩芯呈碎块状,裂面有浸染,层厚约8m。8)微风化角岩,灰、灰黑色,晶体结构,块状构造,岩质较破碎,以短柱状及块状为主,顶面埋深约21m。
  3托换方案
  3.1设计主要原则及要求
  根据国内主要城市桩基托换施工经验并考虑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本桩基托换工程需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及要求:1)基础托换后,托换结构体系使用年限不少于被托换建筑物剩余使用年限,新托换结构体系的承载力必须具备足够的保证和储备。2)桩基托换完成后,必须保证建筑物原有功能,不得改变首层的结构和平面布置,维持原室内净空。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的规定,托换体系引起的相邻柱基沉降差必须严格控制在允许附加变形范围以内。4)托换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可靠地将荷载由被托换桩转换到托换桩上。5)桩基托换完成后,应保证区间隧道的施工安全;桩基本身应考虑由于矿山法区间施工降水对新桩产生的负摩阻力等不利影响。
  3.2托换桩设计
  由于桩基施工必须在厂房内进行,而室内净空无法满足钻孔灌注桩及静压桩等的施工要求,故根据场地地质情况,本托换工程采用直径1500mm的人工挖孔桩作为托换新桩。为减小托换桩后续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托换桩按端承樁设计,桩端进入中风化层不少于2m,且其深度需超过隧道底4.0m以下。托换体系如上图2所示。使用PKPM结构计算软件,由厂房基本组合荷载工况得出柱底反力。使用SAP84结构通用计算软件建立计算模型,以柱底反力作为托换梁荷载输入,以托换桩为支座,计算支座反力,作为各人工挖孔桩的承载力设计值。基桩承载力设计值满足下列两式:γoN≦R(1);R=Quk/γsp(2)式中:R代表基桩承载力设计值;N代表基本组合下计算所得支座反力;Quk代表基桩竖向极限承载力;γsp代表综合抗力分项系数。根据建筑物原设计文件中给出的单根预应力管桩承载力设计值,确定本托换工程共设托换桩23根,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6000-8000kN。
  3.3建筑物变形的有效控制
  托换结构体系中,柱底内力视为作用荷载,托换桩基视为支承;托换梁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下部托换桩基,在力学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既有结构物经历了十余年的使用过程,变形与受力已达到一种弹塑性平衡状态,基础托换过程势必引起上部结构的内力重分布。一方面,托换梁变形取决于被托换柱的内力;另一方面,被托换柱的内力又与托换梁的变形有关。两者互相牵制,协同工作。控制建筑物变形是桩基托换工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首先,结构物对托换引起的变形非常敏感,且托换结构体系大部分变形是在上部结构与下部桩基逐步分离过程中完成的,故托换工程对控制不均匀变形的要求比新建工程更高。此外,由于存在一栋楼房部分桩基被托换、其余部分未被托换的情况,应避免托换区与非托换区的结构产生过大的相对沉降变形。这对托换区结构体系的后续沉降提出了较高要求。
  3.4梁柱节点的设计
  托换梁与柱节点的处理是保证荷载有效传递的关键。将原有承台用切割机锯槽。槽宽150mm,槽深100mm,以增大界面面积。在被托换结构柱位上,短方向采用3排精扎螺纹钢收紧。
  4信息化施工体系
  桩基托换是风险性、技术性很高的工作,其施工监测是决定工程成败的重要一环。施工中,应通过全过程监测及时反馈,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托换程序。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沉降、倾斜及裂缝观测,地面沉降及裂缝观测,地下水位观测,托换梁变位及裂缝观测,托换桩、被托换柱、既有柱高程监测,分步液压参数监测等。监测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对建筑物初始状态进行观测,基础托换施工前应对被托换建筑物的先期变形、结构裂缝情况进行周密调查及现场录像,以确定被托换建筑物的控制标准,确保上部结构的正常使用。其次,桩基托换、地层加固施工和区间施工期间,必须对房屋沉降、结构变形和裂缝开展等进行监测,并制定专门的监测措施。第三,桩基托换施工期间,监测梁挠度和柱竖向位移的测点布置在梁两端及梁与柱交点处。第四,托换桩预顶加载采用分级加载原则,共分10级加载;每级荷载增量为千斤顶加载上限的10%,不可一次加载到最大值;每级加载需保持10min,等结构稳定后方可加次级荷载。被托换桩的上抬量不能大于1 mm,被托换柱的下沉量不能大于3mm。
  5结语
  地铁大多修建在繁华市区和人员流量较大的地方,在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时,地铁线路经常不可避免地从既有建筑物附近甚至是正下方的地层中穿过,桩基托换作为地铁建设及地下空间开发中保护既有建筑物的主要手段日益被采用。然而,托换技术是一项具有较大风险性的特殊技术,必须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并对全过程实施监测,才能保证托换工程的成功。桩基托换的关键在于荷载的转换与变形的控制,必须做到:1)新旧混凝土连接应有可靠措施,保证托换梁与被托换柱间荷载的有效传递。2)应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结合建筑物的自身特点,确定合理的建筑物变形允许值,保证托换后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3)千斤顶顶升过程中,通过实施监测,保证托换变形控制在柱端下沉3mm、上顶1mm范围内,经过国内同类工程验证,证明此要求是合理的。
其他文献
摘要:  在阐述施工新技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防水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钢筋连接、屋面施工、金刚砂耐磨地坪等几个常见施工方面着手,分别分析了新施工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新技;  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建筑行业中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前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开拓市场站稳脚跟,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增强企业实力,保
期刊
[摘要]房屋建筑需要多专业、多工种、多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创造的,只有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本文拟从加强合同管理,优化设计,建立现场快速处置机制和运用科学的PDCA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阐述施工中多专业交叉配合的协调管理。  [关键词] 交叉施工管理 PDCA管理体系  建筑产品的复杂性、多样性、各异性的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需要多工种、多专业、多单位各尽职责、
期刊
摘 要: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以下简稱“绿建”)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以下简称“公建节能”),其对太阳能热水系统设置的要求量有所不同,而太阳能热水系统在住宅和公共建筑上面的设置形式也有所不同,现加以分析讨论。  关键词:太阳能设置量及设置形式;建筑节能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水供应量  在我们给排水专业内,热水是通过燃油、燃煤或
期刊
前言  机电工程是一个大概念,其涉及面很广,学科跨度也很大。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机电工程的这一特点也对项目实
期刊
摘要:结合实际论述了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及现状,较全面地归纳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包括逆向施工技术、预制模板技术、钢结构及泵送混凝土技术,从而增强了高层建筑施工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特征;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为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而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的性
期刊
【摘要】基坑排水问题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难点问题,做好基坑排水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分析了确定基坑排水方案时要考虑的因素,探讨了基坑排水的两种方法:明沟排水方法和人工截渗排水方法,还就基坑排水时的注意事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方法  1. 引言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基坑排水就是水利工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的难点问题。基坑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环境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生活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区热力管网的建设问题也开始逐渐被人们所关注。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小区热力管网无补偿直埋敷设以及一次性补偿直埋敷设这两种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再简单介绍了敷设热力管网时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热力管网;直埋敷设;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深入,城市生活小区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情况都要求要完善各小区的基
期刊
摘要: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基本建设领域也随之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基本建设领域特别是地下工程取得迅猛发展,地下连续墙用来进行竖向围护在诸如房屋建设、城市地下隧道类的大型深基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某城市快速路隧道施工经验,对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施工 地下连续墙 关键技术 分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技术取得较大进步,,特别是在地下连续墙的应用方面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给机电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机电设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机电设备在安装过程中远不能满足相关规定和要求,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常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以供广大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对策  1. 前言  隨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
期刊
作者简介:李东昱(1978-)女,汉,天津人,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  李伟昌(1987-)男,汉,天津人,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太阳能建筑技术发展应用现状,指出我国太阳能建筑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太阳能建筑技术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太阳能建筑技术 发展现状 问题 建议  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不断扩大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