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同苏联、东欧的经济关系

来源 :国际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w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随着国际局势的趋于缓和、经济竟赛和政治斗争行将突出,作为东西方经济关系主体的西欧同苏联、东欧的经济关系十分引人注目。出于经济和政治上的考虑,双方均有意将经济关系推向前进,但因利害不一,在发展关系过程中不断发生矛盾。一东西方经济关系中,西欧同苏联、东欧的关系堪称最为密切、稳定。贸易上,在苏联、东欧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总贸易额中,西欧始终占有80q0以上的份额,其中共同体占601o。在提供资金、生产专业化协议
其他文献
选举中共和党受挫,没有出现它预期的“政治上的重新组合”;民主党力量有所恢复,但其一些根本性弱点继续存在。今后两年两党将基本上是既对抗又合作的局面。面对完全由民主党控制的新国会,里根政府将不得不在一些问题上作些妥协、调整,但基本政策方针不致改变。
戈尔巴乔夫上任后即积极改善对日美系,说明日本在戈尔巴乔夫的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三年来苏日关系发展并不顾利,出现波折。苏对日政策处在调整过程中。今后苏对日仍将继续来取改善关系的方针,但北方领土和苏在西太平洋加强军事实力等问题,会影响两国的接近。苏日双方都将做出努力,避免使两国关系的发展陷入僵局。
理论思维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自觉的、有目的的理论创新和总结过程,是把理论自觉用于实践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领导者的理论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对各种理论
<正> 美国和尼加拉瓜的关系长期紧张,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因为它是当前中美洲问题的焦点。而美、尼关系中,美国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对尼加拉瓜的干涉、仇视,进而颠覆尼加拉瓜政府的政策使中美洲成为多年来紧张局势难以缓和的热点地区。从1979年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领导的尼加拉瓜人民革命推翻美国支持的索摩查家族45年的统治,至今已经历了八个春秋。其间,美、尼关系几经变化,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印度独立后,锡克族力争成立以他们为主的自治邦。锡克族地主和农场主在绿色革命中得到好处,随著经济力量的增长,不满中央的控制,要求取得地方政权和自治权。宗教因素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动乱有深刻的经济和政治背景。1985年中央和阿卡利党达成协议使矛盾暂时有所缓解,但协议迟迟未执行而双方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使局势难以稳定下来。
<正> 1993年3月,法国右翼联盟在立法选举中轻取社会党,保卫共和联盟的巴拉迪尔入主马蒂翁大厦。巴拉迪尔政府从社会党手中继承的是这样一种严重局面:法国国内经济严重衰退、社会不满情绪增加,法国国际地位下降。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新政府锐意改革、对症下药,在内外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政府声望大增。民意调查表明,从1993年3月至1994年3月支持巴拉迪尔政府的公众一直维持在61%至53%之间,这样持久和较高的支持率在法国政坛和欧洲政坛中并不多见。
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简称“惠电”,下同)成立至今,在传承粤电企业文化中提炼出了“和合卓行”的企业子文化,在此文化引领下,惠电在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上都取得了双丰收
人文情怀应该是尊重“人”,承认“人”,以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容忍为基础的情怀。本文从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的“眼”着手分析了语文教材中朱自清散文中的人文情怀。
<正> 近十几年来,苏联为解决农业问题采取了不少措施,总的说来,收效不大,农业形势没有根本好转。这主要表现在农业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收率继续下降的趋势没有扭转。自1979年以来,粮食连年欠收,畜牧业停滞不前,直接影响居民的食品供应。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苏共中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