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重大影响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il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使得全球经济大幅减速,深层次分析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全球产业结构失衡和金融结构失衡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对于中国来说,更要调整产业结构,尽快完成经济转型和发展战略转型。
  关键词:全球经济失衡 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 经济结构调整
  
  过去的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其影响已经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全球经济大幅减速,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也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表面上看来,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是由于美国房地产价格下跌波及到金融市场,导致金融机构持有的大量次贷支持证券大幅缩水,但问题的背后是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结构失衡,以及建立在这个失衡基础上的华尔街模式的制度性缺陷。
  全球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是1990年代末以来一些经济体持续大量贸易顺差与另一些经济体持续大量贸易逆差并存的现象。
  全球经济失衡表现为美国与东亚国家和石油出口国的贸易不平衡,因而,失衡的产生必然与其国内的经济情况有关。同时,全球经济失衡又是世界范围内的长期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结果,因此与世界经济发展情况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根本上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多年来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的结果。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导致实体经济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从事实体经济活动,发达国家从事虚拟经济(尤其是金融业)活动的分工和交换格局。而在发达国家内部,金融业的高收益和放松管制诱使金融业过度发展,为负债消费模式奠定了基础。这种模式本身不具有可持续性,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崩溃只是整个发展链条断裂的一个导火线。因此,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调整过程及其影响将会是深远的。
  全球经济失衡是一个老话题,但美国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在失衡崩断之后的调整却是超乎预料的艰难。更重要的是,本次全球经济失衡的机制在贸易分工和金融分工方面的积累之深和涉及之广,调整后的全球金融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资产价格暴跌的情况,并直接引起实体经济的信贷紧缩。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出现下滑并且下行的风险仍然巨大。
  在失衡一端的美国,过度消费和强劲内需终于让位于房地产萧条和消费停滞,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由于内需疲软,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在GDP中占比下滑,正是国际经济再平衡的调整方向;在失衡的另一端,美国贸易伙伴中的主要顺差国都面临着出口需求放缓的压力,使得这些国家在因经济失衡期间产生了大量的流动性所导致的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增加尚未有效化解之时,迅速面临经济下行和通货紧缩的压力。金融行业杠杆率的不断升高,是缘自全球化的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放松以及全球范围长期的低利率,使得金融创新日益发达而引致的金融系统实际资产负债率上升。金融机构高杠杆率只可能通过两种途径来调整:核销坏账与再融资、放慢信贷节奏,前者完成的进度稍快,而后者则在危机后的一段较长时间逐步体现;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不断升高,也是缘自金融监管放松以及全球范围长期的低利率,其结果是全球主要国家的房价处于上升周期以及各国的房屋按揭贷款迅速增加,使得金融机构对居民部门的信贷持续扩张,居民部门的债务偿付占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同时居民债务水平比收入的水平也不断提高。金融部门和居民部门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去杠杆化过程,也就是反映在实体经济中的实质性调整过程。
  从这一视觉出发,如果说高杠杆率是这场危机的源头,那么美国、英国、欧盟、澳大利亚等使用高杠杆率的发达经济体自然受害最深,而中国、俄罗斯、墨西哥等坚持低杠杆率的经济体则受冲击较小。因此,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去杠杆化调整过程中,上述发达经济体应该比新兴经济体走得更远。因此,由本次金融危机触发的这次全球经济调整将对未来几年乃至很长阶段的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而目前可预见的影响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公共部门债务的提升;金融行业再融资、严格监管与谨慎信贷;居民部门降低债务水平。这三大趋势的共同作用,将减少信贷供给、提高信贷成本并减缓经济增长,使经济的恢复将持续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也直接导致了中国经济失衡调整的周期性序幕。
  内外失衡的宏观经济格局,导致了2002年以来中国出现投资过热、产能过剩、顺差和外汇储备过多、货币和信贷增速过快等问题综合共存的宏观经济局面,并在2007年以来在世界通胀的格局下出现输入型的高速通胀,为此宏观调控政策一直强调紧缩。当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导致实体经济衰退后,由外需反映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向迅速显现为前所未有的大幅下滑,从而宏观经济政策在2008年10月后出现罕见的短期之内的方向性改变。
  宏观经济体系最大的特征是供给和需求的循环,以及循环中的乘数效应和加速数效应所推动的周期变化。投资乘数的实质,是既定收入结构下边际消费倾向所决定的单位投资量变动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情况,加速数是一定社会技术构成前提下的单位国民收入变动引起投资量变动的情况。因此,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的相互作用,可以分析投资和国民收入相互作用机制下的社会经济循环动。这一作用机制的两大核心变量,是边际消费倾向和社会技术构成。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的经济增长作用就越明显;社会技术构成越高,单位产出的所需的投资量就越低,从而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宏观经济风险就越低。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决定了宏观经济的投资乘数不高,从而经济增长对投资增长的依赖程度更深;社会的技术构成水平低,决定了单位收入增加所需的单位投资更高,从而投资效率更低,而在宏观周期中波动更大。这两者的联合作用,将使我们的宏观经济在全球经济的上升周期中可以依靠投资获得成功的经济增长,而在全球经济的下行周期中受到更大的冲击。而要减轻这种冲击,最大限度地消化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改变我国目前失衡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明确出口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前提下,更加强调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社会总需求中的分量和贡献,使社会内部需求对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贡献,使得投资和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这不仅能解决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也是保证我国宏观经济以后平稳运行的关键。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最大机遇,也许就在于让我们及时地全面认识为什么金融危机会如此冲击中国经济,以及怎样才能及早进行以最小代价完成的经济转型和发展战略转变。经济转型和发展战略转变的关键,在于从内外失衡的发展格局转向以协调战略引领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未来。在均衡战略的引领下,中国将在以人为本和创新发展模式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蒋冠,马桑.金融危机与经济失衡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9年02期.
  【2】孙中栋.全球经济失衡、金融危机与全球利益分配[J].生产力研究,2009年10期.
  【3】贺力平,林娟.试析国际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关系[J].环球金融.
  【4】管涛,王信,潘宏胜.对当前我国贸易项下异常资金流入的分析-兼评渣打银行王志浩关于贸易顺差的研究报告[J].国际金融研究,2007(6).
  【5】刘桂新.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浅析[J].金融经济,2009年04期.
  【6】王宇.全球经济:是失衡也是动态均衡,会较快增长[J].世界知识,2006年第11期.
  【7】张燕生.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3月第4期.
  作者简介:孙立强(1977-),男,吉林省白城市人,青岛胶州湾产业基地管委会招商部长;林刚(1984-),男,山东潍坊人,山东经济学院09级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文献
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延误诊断及漏诊率明显高于男性,基于传统观点认为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起保护作用,然而,近年国内外研究显示女性冠心病患者趋向年轻化,临床预后明
期刊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最佳实践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患者146例作为对照组,审查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现况,并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获取最佳实践证据。2019年7—12月,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将证据应用到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202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重症监护优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将本院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常规协同重症监护优质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6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肿瘤的诊断、治疗经验以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2013年8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例婴幼儿心脏肿瘤患儿的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