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术后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E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麻术后患儿发生并发症的机率较高,躁动是较为常见且后果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着术后的整个恢复过程,通过对212例手术息儿的护理,分析了引起躁动的各种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去除诱因,对症处理并重在预防,有预见性的采取措施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无1例发生并发症,既保证了患儿的安全,也大大提高了患儿父母的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抗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制作SD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金雀异黄素小剂量组、金雀异黄
目的 探讨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手术成功率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7月15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进行回顾分析.术前采取有效的呼吸道管理、保暖、合理体位、严格禁食、静脉营养提高手术耐受性;手术后监护重点是呼吸循环监护、保暖、营养支持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 15例手术治疗的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本组术后发生肺炎5例,吻合口瘘1例,食管气管狭窄1例.2002年后连续5例无死亡.结论
Akt被生长因子介导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激活后可激活一系列底物分子,包括Forkhead转录因子等,对细胞生存和死亡进行调控。随着脑缺血后Akt磷酸化水平(Ser473)的改变,其上游、下游蛋白磷酸化水平也发生变化。预处理可能通过改变Akt蛋白磷酸化水平而产生缺血耐受。Akt/PKB信号转导通路功能障碍可能介导了脑缺血后神经元死亡。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可以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对多发性硬化自主神经病变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参考国外文献介绍多发性硬化自主神经病变的常见临
报告了7例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患儿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患儿及家长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消除紧张情绪,帮助患儿练习卧位和清洁皮肤;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和颅内压变化,定时测量头围;做好安全护理,加强体位及康复训练,及早发现脑脊液漏、切口感染、脑积水等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认真做好家长出院指导,定期复查.本组7例术后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信使。迄今为止,已分离纯化至少11种PKC亚型。PKCη亚型基因PRKCH的非同义单核苷酸突变(1425G/A)可导致PKCη活性增高,被认为是腔隙性脑梗死的一个新型危险因素。近年来,有关PRKCH在细胞分化和凋亡中的作用以及与一些信号转导通路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特别是PKCη参与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诱导型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主要涉及炎症、脂质浸润、氧化应激.不稳定斑块破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目前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揭示其与缺血性卒中亚型尤其
目的 研究高压氧治疗及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高压氧组,对照组采用"九五"攻关项目HIE治疗协作组的治疗方案,高压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注重治疗过程中的基础护理及对症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效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新生儿期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加用高压氧治疗可提高其治疗效果
意识障碍量表(DOCS)是近年来发展出的一个在整体水平上评定脑损伤患者神经行为学的量表,主要内容由味觉和吞咽、嗅觉、本体觉与前庭感觉、触觉、听觉、视觉、定向、物品的功
进行性肌阵挛癫痫( PME)是一组少见的癫痫综合征,临床上以癫痫、肌阵挛和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为特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PMEs主要包括Lafora病、翁隆病(ULD)、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