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微笑》读后感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in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雷锋同志无私奉献和爱党敬业的先进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较为深刻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学习雷锋同志的思想,能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细品《雷锋的微笑》,能感受到雷锋精神的伟大,雷锋笑对他人,笑对生活,是雷锋智慧的集中展现。本文就综合分析了细品《雷锋的微笑》的理解和感悟,并从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时代传承入手进行系统的探究,力求能为新时代背景下发扬雷锋精神提供支持,为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雷锋的微笑》;雷锋精神;时代价值;传承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向雷锋同志学习!”是长时间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的文化传统,雷锋精神对我国社会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新时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更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方向进行了明确,极大促进了学雷锋活动实现常态化发展的目标。在細品《雷锋的微笑》后,笔者也对雷锋精神形成了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因此结合在《雷锋的微笑》获得的领会和感想,提出在现代社会仍然十分有必要传承雷锋精神,将其作为精神思想引领学生群体和社会大众的成长,为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一、《雷锋的微笑》与雷锋精神
  《雷锋的微笑》主要内容是在雷锋同志牺牲后,将在雷锋生前为雷锋拍照的张季作为线索,用一张张照片对雷锋生前的感人事迹进行再现,让人能对雷锋的智慧、精神等形成深入的了解。在《雷锋的微笑》中,雷锋同志永远是笑眯眯的,他笑着面对生活,笑着与他人相处,即使面对困难他也笑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仅让我们感受到雷锋的智慧,体会雷锋的美,还能对雷锋精神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雷锋的微笑》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雷锋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坚持付出,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雷锋同志正是为了爱而不断的付出,才会得到当时人民甚至当今社会大众的尊敬和信任。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要学习雷锋同志的革命精神,传承他大公无私的精神品质,践行他的好思想、好作风,通过学习雷锋精神,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雷锋精神是我们国家和每一个社会成员需要积极学习的巨大精神财富,在雷锋精神的影响和熏陶下,我们能逐渐地改变自己,进而使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在社会文明演进过程中促进正能量的传播,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同时,雷锋精神也是高尚的,是不含有任何金钱利益思想的精神思想,其对当代社会大众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灵净化作用,在新时期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能为处于市场经济不良效应影响下的社会大众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引,促进先进思想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进而逐渐实现文化自信的目标,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学习雷锋精神的过程中,要对其时代价值进行品读,感受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重要教育意义,进而对雷锋精神思想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为雷锋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弘扬创造条件。
  (一)雷锋精神能为中国梦的践行提供精神原动力
  中国梦是新时期中华人民所共同期盼并努力践行的美好愿景,寄托了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切情怀,体现了中华几代人的共同利益,能唤起中华儿女建设国家的深切情感。雷锋精神最初就产生于为国家富强而学习,其“钉子精神”思想正是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中国精神的支持,正是在生生不息、永不止步中国精神的作用下,雷锋同志才能投入忘我的学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力量。可见雷锋精神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思想实质上是同一种力量,学习和传承雷锋精神,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不竭动力支持,使其获得精神层面的原动力,进而争取在未来能取得更为显著的精神成果。
  (二)雷锋精神能彰显党先进文化的独特优势
  雷锋同志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雷锋同志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坚持党的思想,坚守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为中国社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雷锋同志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将领导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国家实现民族富强作为重要的责任,因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认同,党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雷锋精神将党的独特品质集中展现出来,能让群众更加深刻认识到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而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能彰显出党先进文化的独特优势,促进党建工作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进而更好地发挥党领导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三)雷锋精神能在现代社会发挥道德行为导向作用
  雷锋精神在社会文化建设和社会大众教育和引导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雷锋精神的影响,能在当前我国社会道德文化建设方面形成精神层面的权威,进而鼓励群众不断的效仿雷锋同志的行为,学习雷锋同志的先进思想,使雷锋精神能逐渐转变为我国社会上多数人的道德行为,借此实现对社会大众个体信念的影响,使无私奉献和帮助他人等先进思想成为我国社会主流思想,真正突显雷锋精神的道德导向作用,提高社会道德文化建设效果。与此同时,雷锋精神也具有社会行为导向作用,在雷锋精神的影响下,每个社会个体都能产生对社会建设的责任,进而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内心的善良思想引领和指导社会大众的行为,确保在雷锋精神行为导向的作用,能提高社会大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改善他们的行为习惯,为我国社会精神文明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文化指导。
  三、雷锋精神的现代传承   在现时代背景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要加强对雷锋精神的学习和传承,有效挖掘时代元素,促进雷锋精神在现代社会的落实,使雷锋精神在现代社会仍然能够保持较强的生命力,为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一)把握精神内涵,促进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发展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并重新阐释了学习雷锋精神的重要性,所以新时期为了能进一步践行雷锋精神思想,促进先进思想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就要对学习雷锋活动和雷锋精神宣传渠道等进行改革创新,逐步促进学习雷锋精神呈现出常态化发展态势。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雷锋精神宣传活动,同时将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中,把握雷鋒精神的思想内涵,使其能向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确保在推动学习雷锋实现常态化发展的基础上,使雷锋精神时代价值能得到进一步彰显。
  (二)创新宣传模式,增强学习雷锋精神标准化程度
  在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工作中,为了增强雷锋精神传承和弘扬与时代发展的契合度,就要创新宣传方式,提高雷锋精神宣传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力,进而构建标准化的宣传模式,增强学习雷锋精神的科学性和有序性,切实提高精神宣传工作的整体效果。在具体对宣传方式进行创新的实践活动中,要挖掘雷锋精神与社会大众生产生活的联系,进而促进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平台的整合,多管齐下推进精神宣传工作的优化开展,确保雷锋精神的弘扬和传播真正彰显出时代生命力,在现代社会为社会大众做出正确的思想引领,使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取得全新的成果。
  (三)完善认同机制,推动雷锋精神普世化发展
  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传播离不开社会大众对雷锋精神的认同和肯定,只有明确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普世价值意义,以此为切入点促进雷锋精神的传承和传播,才能真正凸显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使其在当代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具体推进雷锋精神普世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对雷锋精神中的先进文化元素进行挖掘,明确对雷锋精神进行理性传承的必要性,同时把握雷锋精神与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将传承雷锋精神融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活动中,使其成为社会大众的习惯思想。在此基础上,还要明确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在提高社会大众个人幸福感方面的作用,进而提高社会大众主动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积极性,真正使雷锋精神得到公众的认同,受到公众舆论的维护,突出雷锋精神传承和弘扬整体效果。如此,在促进雷锋精神普世化发展的基础上,其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就能得到进一步彰显,在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雷锋的微笑》中对雷锋精神进行了重现,通过品读《雷锋的微笑》,能感受雷锋精神中蕴含的先进思想,明确雷锋精神的现代价值,进而提出有效传承雷锋精神的合理化建议,确保雷锋精神能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现代社会的优化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少兵.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实践价值探析[J].山东青年,2018(11).
  [2]陈曦.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新思考[J].决策探索,2018(20).
  [3]张亚纲.金融企业推动雷锋精神时代化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调查研究[J].商情,2018(46).
  [4]孙昌增.雷锋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精神的价值核心[J].青少年学刊,2018(5).
  [5]丛燕鑫.新时代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6]谭必翰.课程化: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新途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8).
  [7]杨家琳.论新时代“雷锋精神”也需“供给侧”改革[J].速读(下旬),2018(9).
  [8]葛骁欧.新时代高校弘扬雷锋精神创新模式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在以往的诗歌教学中,教师教学大多注意对文本的解读,忽视了音韵的赏析,这种“长短脚”的诗歌解读现象不利于整体把握诗歌。所以,本文从音韵、吟诵、写作三个方面整体阐述诗歌的教学,以期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代诗歌;教学;长短脚;音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诗歌,正是可以用来歌唱的诗,所谓诗,古语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者也
【摘要】中国是拥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那么在文化的渗透上,我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多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为主导,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掌握课程体系,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了解祖国的文化,同时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罗素曾经说过,“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
本文主要通过对肖培东老师的《美丽的颜色》一课进行案例概述和案例分析,发现肖培东老师的自读课教学艺术特点为以下四点:以学生为主,设置有效的课堂“主问题”;真诚具体及时
【摘要】数字科技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种可能性,作为语言教学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形式之一,语言教学中的写作教学至关重要。高中生是微时代背景下最具活力的团体之一,利用各样微媒介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完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全新方式,让写作教学伴随着微媒介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时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数字
为说明语言表达对公文结构和语言逻辑的影响,本文特分析一则通告。[原文]关于野外火源安全管理的通告为有效预防森林火灾,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
【摘要】传统的小学作前指导,粗略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零指导”或“简指导”,另一种 是“精指导”。不难看出,两种做法都有可取之处,但都存在着欠推敲的地方。择其善而从之。近几年,我通过实践尝试,从这两种方法的中间摸索出一条作前指导有效方法,我称之为作前指导“三步曲”。  【关键词】乐一乐;说一说;试一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小学作
【摘要】语文素养作为一种综合表现,“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本文聚焦快速高效阅读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离不开一定的阅读量,而阅读量的积累离不开快速高效阅读,笔者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重点研讨快速高效阅读对提高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性作
【摘要】传统的古诗词教学都会将诗词的诗句和字眼进行着重的讲解和诠释,不能真正地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和感染力,审美意蕴被拆解,使学生无法切实感受到诗词的深层含义和中国文化的博大魅力。本文就如何提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总结得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中职古诗词;审美愉悦;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职
【摘要】苏轼并没有继续描绘净美的夜晚和内心的陶醉,而是写陶醉中的活动,而这活动也只是一个引子而已。“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歌曲吟唱了月下对美人的思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和借鉴。  【关键词】苏轼;文学;赤壁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清代的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中赞叹苏轼的前
【摘要】小说《朗读者》中,作者采用回忆性叙述模式,通过运用两种不同的人物视角——全知视角和限制性视角的不断转换,成功地表现了德国战后第二代人反思历史问题时徘徊于理智与情感之间的矛盾,本文旨在分析作品中这种独特的叙事视角及其原因。  【关键词】回忆型叙述模式;叙述视角转换;叙述效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朗读者》是1995年本哈德·施林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