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展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wf03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创新教育为例,阐述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从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就如何开展创新教育,提出开展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创新教育 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32-02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作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之一,以此引领和推动全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特点,选择2014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作为创新教育试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明确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1.创新能力的含义
  何为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1]。
  2.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传统观念认为,创新教育只是针对少数学生的行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设立的特长生工作室,设立的初旨:为参加各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培养选手,让参赛选手能得到专门的训练,并且参赛选手可以不上课,相关课程成绩的认定按比赛获奖等级进行确定,这种特长生培养方式,有人认为就是创新教育,其实是对创新教育的一种误解。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创新教育需要多方协同参与
  创新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培养的主体具有多元特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展创新教育,专业教师大都来自于高校,缺乏创新经验和方法,参与社会服务机会不多,单靠专业教师来实施创新教育是不行的。因此,学生的创新教育,专业不能关起门来培养,要有开放心态,让汽车检测与维修相关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多方协同参与创新教育、共建创新基地,争取企业在资金、设备、技术方面支持,实现专业由传统封闭式教学向产、学、研共同发展及校企互利共赢的转变,通过企业参与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保障[2]。
  二、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
  1.建设创新型教学团队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教师的培养而逐渐形成的,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自己要首先成为创新型教师,只有教师有了新知识、创新思想才能更好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到,才能培养创新精神的学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队伍自身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以及创新的行动和实践。构建合理科学的创新型教师团队,是专业完成创新教育的关键,一是立足以本专业教师为主,通过外派进修深造、参与社会服务、技术开发、发明创造等活动,培养教师的创新素质,二是要通过聘请汽车制造行业(企业)专家,成为兼职创新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创新教育。
  2.日常教学要成为创新教育的常态
  课堂是传授知识和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他们“爱问、善问、会问”的思考习惯和解疑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成为创新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在课堂上做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而且能根据学生情况,在教学方法上有创新,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使学生有“创新”的感觉。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日常教学的常态,从课堂教学做起,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
  3.以科研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历年招收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素质来看,有许多学生具有好学、上进、创新的素质,一些学生在参加省(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活动中,均有优异的表现,一些优秀学生大赛获奖后就被企业预定录用。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一些围绕汽车生产与维修为主题的科研创新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并获得创新成果。通过科研创新活动,能够培养能够提高 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3]。
  三、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1.利用校内资源建设好创新工作室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三年骨干校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大力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添置了一些高端机械加工设备和检测仪器,成立了一些技术中心,进行校企合作开展社会服务,同时为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有利保障。如利用数控加工中心,成立“汽车零配件创新工作室”;利用三D打印实训基地,成立“汽车三D创新工作室”。这些创新工作室可在业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安排指导教师对接指导。
  2.利用校内实训工厂进行创新教育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引进龙岩中顺汽车修理厂,在校内设立汽车修理厂,除承担学生“发动机修理”、“变速箱修理”、“整车保养”等实训项目之外,还利用修理厂的汽车修理技能大师,校企共同成立“中顺汽车修理创新人才基地”,作为培养汽车维修特长生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的集训基地。
  3.利用新龙马汽车学院进行创新教育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新龙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于2014年6月,联合成立“新龙马汽车学院”,共同订单培养汽车制造生产人才。福建新龙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在发动机车间、冲压车间、涂装车间、装配车间、和检测车间设立了“技术长创新工作站”,以此为平台,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创新能力培养建设在车间生产一线,打造校企“生产、科研”一体化创新培养平台。
  参考文献:
  [1]花慧、陈怡、杨路、杨晓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10
  [2]李青.浅析校企合作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3(4):31-32
  [3]张雪梅.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32
其他文献
【摘要】《传染病学》作为卫生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专业课程,既属于对口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也属于其他专业和院校开设的选修课程。国内众多医药类的高职院校,在开设《传染病学》课程方面有着长期的探索。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护理专业关于《传染病护理学》教学的特点,分析了教学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以期为高职《传染病护理学》课程的开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传染病护理学》 课程改革
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核电子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该方法在教学中的取得的显著效果,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核电子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摘要】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既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的弊端,又满足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理应成为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的主导性方法,但就目前实际看,仍面临对“理实一体化”教育理念认识不足,硬件设施缺失,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校企文化难以有效融合等四大困境。只有树立能力至上的教学观,不断优化硬件设施大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培养“理实
目的:  通过KB法检测赣南枫香树叶提取物对细菌的抑菌作用和微量连续稀释法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观察赣南枫香树叶各提取物抗菌活性;通过检测赣南枫香树叶提取物对K562细胞
【摘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适应21世纪护理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护理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并采取行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国家级护理实训基地学校和非国家级护理实训基地学校进行比较,从近四年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学生就业情况、学校就业率、学生升入大专院校比例四个方面比较,得出结论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中职卫生学校建设国家级护理实训基地
本文针对"汽轮机原理"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总结了"汽轮机原理"课程的现状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环节对"汽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高等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数学建模的特征,认为数学建模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能够积极促进作用,指出了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扎扎实实、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通过对数学建模各个步骤和特征的介绍,指出数学建模是进行创新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建模 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
目的:比较分析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和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对HeLa细(人宫颈癌细胞)凋亡及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o Ⅱ)表达的影响.结论:Genistein和VP-16
该实验研究H9c2肌肉细胞对胰岛素和细胞膜去极化刺激葡萄糖转运的特性,证明该细胞系是用于葡萄糖转运机制研究的较理想细胞系并应用该细胞系研究肌肉组织葡萄糖转运的细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