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筼:晚婚亦浓情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69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陈寅恪这位国学大师,大概能与浪漫沾点边的也就是关于“娶老婆”的一些言论了:“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娶妻不如人,又何耻之有?”、“娶妻仅生涯中之一事,小之又小者耳。轻描淡写,得便了之可也。”但陈寅恪的妻子,唐筼,却并非在陈寅恪的人生中扮演着“轻描淡写”的角色,而是与之相濡以沫、荣辱与共,并最终白头偕老,演绎了一段传统文人的婚姻佳话。
  知道她的人很少
  唐筼,字晓莹,生于戊戌变法那年(1898年),祖父唐景崧是同治四年的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吏部主事等职,后出任台湾巡抚,在中法战争中屡建功勋,获清廷“四品衔”、“二品秩”和“加赏花翎”的赏赐,是位爱国将士。由于母亲因难产而去世,唐筼自幼便随着养母——亲伯母潘氏离开广西的大家族。先去了苏州,后得以入学天津的北洋女师,成为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之一。
  到1915年底,未满18岁的唐筼已从该校毕业。据说读书期间学习认真努力,成绩优秀,还喜爱音乐、美术等课程。暑假中喜欢弹琴唱歌,在旧报纸上练习书法,日后成就曾得到散原老人等多位大家的赏识。
  当时女子体育教育已开始流行,唐筼争取到公费学习的名额,在1917年初前往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设立的体育师范学校就读,后又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体育专业本科就读。毕业后受聘到北京女高师教体育课,曾是许广平的老师。
  此时的唐筼已是漂在北京的大龄“剩女”。正是在这期间,她遇到了一生的爱人。
  唐筼与陈寅恪与的结合颇有几分传奇色彩。自13岁与兄长陈衡恪东渡日本求学,后又游学欧美,陈寅恪二十余年潜心钻研学问。1926年从德回国来清华任教时,已36岁“大龄”。作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导师之一却仍未婚娶,也没有任何恋爱经历。其父陈三立从好言催促到厉声警告,他只好请求父亲宽限时日。
  陈寅恪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与赵元任是同事,后者住清华南院一、二号两屋,于是将二号让一半给陈寅恪住,他吃饭也在赵家搭伙。妻子杨步伟是有名的热心人,快人快语,见陈寅恪快40岁了,便说:“这样下去总不是事。”陈寅恪答:“现在也很快活嘛,有家就多出一些麻烦来。”赵元任幽默地说:“不能让我太太管两个家啊!”
  于是夫妇与清华学校的体育教师郝更生合谋为媒,将郝的女友的义姐唐筼介绍给陈寅恪。一次同事闲谈中,提到曾在一位女教师家中看到墙壁上悬挂的诗幅末尾署名“南注生”,不知是何人。陈寅恪感吃惊地说:“此人必灌阳唐公景嵩之孙女也”,南注生是唐景嵩的别号。
  唐景嵩就是在中法战争时请缨抗法的封疆大吏。他写的《请缨日记》,陈寅恪早已读过,便有了登门拜访女教师的冒昧之举。种种机缘巧合,陈寅恪和唐筼命中注定会相识,后来在唐筼家果然观赏到唐景嵩手书条幅:
  “苍昊沈沈忽霁颜,春光依旧媚湖山。补天万禾忙如许,莲荡楼台镇日闲。”
  “盈箱缣素偶然开,任手涂鸦负麝煤。一管书生无用笔,旧曾投去又收回。”
  最是迟到的美好爱情
  那时的中山公园还叫中央公园。1914年改为公园后,一时成为新青年男女约会的风雅场所。第一次见面,陈寅恪与唐筼就相约在这。两人一见钟情,都很珍惜这命中注定的姻缘,于1928年在上海结婚,时年陈寅恪已三十有八,唐筼亦三十。
  婚后的唐筼,主持家务,相夫教子,兼帮丈夫处理文稿等琐碎事务,家中生活全靠陈寅恪工薪维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们一直坚持赡养老父散原先生和寅恪长兄陈衡恪的遗孀。后三个女儿的到来为家庭平添了生活情趣,惟苦于唐筼在生长女流求时,引发心脏病差点死去,此后一生终为其折磨。
  1937年日寇大举入侵,全家与难民们仓皇逃亡,由北平、天津、长沙、梧州,最后漂泊到香港。在济南上车时,一家人从车窗口爬进去,狼狈之状惨不堪言。在香港的岁月,陈寅恪坚持在云南西南联大教书。但因经济窘迫居无定所,4年内迁家6次。在人生重大抉择关头,唐筼依然倾力支持陈寅恪,逐渐成为一株“霞光炫耀脆林中”的木棉。
  战争环境中的颠沛流离使陈寅恪旧有的眼疾日益恶化。到1945年时,终因视网膜脱落导致双目失明。后赴英治疗也无希望,他深感痛苦,此时唐筼倾尽全部体贴丈夫,照顾饮食起居,打理家务,查阅资料,诵读报纸信件,承揽所有来往书信回复,她的能诗善文及上佳书法得到充分展示。而在1949年陈寅恪受聘广州岭南大学后,助手不辞而别,唐筼临时充任教学科研助手走上讲坛一年有余。
  1947年清华大学36周年校庆,女学生们以妇女如何为社会贡献力量等为主题进行采访。唐筼坦承:“妇女为家庭作贡献也很重要……”立刻有嘴利的女生当场批驳:作为新时代的新女性,岂可将人生的价值完全安放在家庭这个狭小的天地,依然沿袭旧时代旧女性依附男性的人生模式?这样贤妻良母式的人生,在新女性的价值世界中完全经不起推敲和模仿。
  陈寅恪在生命最后20年所写的《声明》、《抗议书》、检讨交代材料都出自唐筼之手,她甘为丈夫遮风避雨。“文革”期间所遭的人格侮辱令唐筼十分愤怒,学校配给陈寅恪三个护士的护理工和清洁工的许诺全部被取消,工资停发,少量存款也被冻结,甚至家中物件也被抬去抵债。特别是那一纸为活命而写的《申请书》,“因心脏病需吃流质,恳求允许每日能得牛奶四支,以维持生命,不胜感激之至”,让人不忍卒读。
  四等爱情
  1919年还在哈佛大学时,陈寅恪曾对友人吴宓阐述自己的“五等爱情论”:第一,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第二,与其人交识有素,而未尝共衾枕者次之,如宝、黛是也;第三,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纪念不忘,如司棋与潘又安;第四,又次之,则为夫妇终身而无外遇者;第五,最下者,随处接合,惟欲是图,而无所谓情矣。
  为陈寅恪而活着的唐筼,最终亦为陈寅恪而死。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因多种疾病,离开人世。唐筼平静地料理完陈寅恪的后事,又安排好自己的后事,就像她对人说的:“待料理完寅恪的事,我也该去了。”仅仅相隔45天,同年11月21日,唐筼也走了。有人说她死于心脏病;有人说她大半生靠药物维系生命,停药十余日,生命就可以轻松结束。总之,唐筼是追随陈寅恪去了。若依陈寅恪的等级分类,他与唐筼的爱情不过区区四等。但,爱到这种程度,爱到这种境界,怎么也该算是一等了。
其他文献
在失去了和农场公司的合同后,美国马里兰州的鸡农Carole morison重建起了自己的交际圈和畜棚,当然,还有她的生活。  几年前,一个名叫《食物》的栏目组想拍一个关于鸡农的纪录片,而在他们走进一家名叫帕尔都的大型农场公司并询问了数十个农场主后,只有一个名叫Carole morison的农场主允许他们拍摄自己的鸡舍。纪录片里,Carole说:“我知道鸡农们不愿多说的原因。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因为只
期刊
几十年前,英国一个戏剧大师发现到剧场看话剧的人多是一些自命不凡的,或所谓很有文化的人,他由此觉得戏剧其实并没有真正进入老百姓的生活。而那时拳击比赛正流行,去看拳击的人基本属于下层群体。于是这位大师突发其想希望吸引这帮看拳击比赛的人去看戏剧。接下来,他用即兴戏剧做了一个竞赛,场地设计参照拳击比赛场计,每天晚上两个队参赛,以现场观众举牌的方式确定胜方。每次比赛前让现场观众出题,观众说我要看“伦敦的周二
期刊
时尚圈一直以来流行的都是特立独行、单打独斗,谁会想要这边正装着名媛淑女时尚潮人,旁边也杵着一个同样时髦的姑娘来抢自己的戏份?可是来自俄罗斯的这四位姑娘却抱团来赶时髦,同样的家境富裕,同样拥有一流的品位,不管她们这种抱团举动是出自真心相爱还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博眼球,但是起码她们给我们带来了时装的正能量。  灰姑娘——  贵妇名媛 Elena Perminova  Elena Perminova可不是
期刊
他叫蔡康永,和他说话是一件艰巨而充满细枝末节的事情,所有答案总是充满趣味又彬彬有礼,既能满足那些漂浮在空中的求知欲,也能恰到好处地把控分寸与体面,这一切都印证他所深谙的说话艺术,以及一直坚持的礼仪——“在社交场合,我会小心不让场面冷掉,但也不会愿意敞开心扉地投入。”  这感觉就像是:他兴致勃勃地打扮自己,兴奋地赶赴每一场舞会,但又在每一场舞会最热闹浮华的深处保持最矜持的平静。我在他对面,眼见他聊天
期刊
她气场宏大地坐在那里,白眼一翻,“这世界哪里有真正的平等?我胖,她瘦,这已经是不平等!”  她毫不客气地批评一个记者:“你比我老,因为你的心已经老了”,记者抢白“我只是想和你探讨一下”,她马上嬉笑“我知道。”  她喜欢素色上衣搭配图案水灵的印花长裤,用大红色唇膏搭配她的黑色波波头,指甲用大红色和金色间隔描绘,包和鞋分别是爱马仕和香奈儿,当然也是大红色。  简单地说:  她是京剧大师周信芳最小的女儿
期刊
“稻菊”是一家历史已近150年的老字号,早在1866年,它就已经在日本东京的浅草区开业。这是一家以天妇罗料理而闻名的名店,在日本家喻户晓。天妇罗大家都很熟,与刺身、寿司一起,并称为日本料理的三大支柱。虽然同为油炸食物,天妇罗却并不油腻,它简单、清淡,依旧追求食材的原味。同时,天妇罗的选材极为广泛,肉鱼虾蟹、菇菜瓜果,荤荤素素,几乎没有不能用作天妇罗的原料。日本人把裹在天妇罗之外的那一层面浆称作“天
期刊
说起男女这档事儿,我们满脑子都是激情和惬意。可就像神仙姐姐也会吃喝拉撒,生活中就难免有些人间烟火和不如意。因此,在那激情四溢的爱爱中,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委屈。所谓难言之隐,大概就是指这恼人的性委屈。伦敦奥运期间,我们通过网络发起了调查——“你遇上过怎样的性委屈?”一些寡妇和鳏夫都来大力吐槽……  上篇:女人怨  A、主动脱光,男人却没兴趣  亲述:《西厢记》里的莺莺因为让红娘抱着枕头去找张生,因此
期刊
银幕上,他的表情带着危险,一如你内心因惧怕而唯恐关不住的影子,却被他展露得义无反顾,你如被魔魅蛊惑般沉浸其中,你明白,就算是虐心,这沉沦也让人执迷不悔。这是伊万·麦克格雷格,他能精准地捕获你,抓住你的手却似液体一样不易觉察。  “追名逐利让你感觉空虚”,所以伊万要做一个绝缘体,永不被他人左右,只由自己定规则。他在《猜火车》中惊世骇俗地疯狂与叛逆,然后在《红磨坊》中痴情缠绵地挥洒才华与风流,而他最畅
期刊
在印度洋上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可谓被大海环绕的一粒明珠,一年四季碧云蓝天,原始的热带丛林,各色人种共处的多元文化,保存完好的传统文明,都是如今这个飞速前进的世界里面,不可多得的珍宝。在地球上很多地方,人们早起去大海边是期待看日出,而在巴厘岛,人们最热衷的却是海边观日落。巴厘岛的日暮霞光,像一块五色的彩玉,娇艳迷人,伴着清凉的海风凭栏休憩,那似乎才是一天的真正开始。  印度洋中的大村庄 
期刊
秘密演讲 温情的善变  大不列颠是一个善于腹黑的民族,他们似乎对于每一个领域都有着天然的不信任,并且拥有无数揶揄嘲笑的智慧和手段。坏处是,他们很难感受到蒙昧的幸福;好处是,他们较少被骗。  汤姆·罗伯·史密斯是英国人。他继承了先辈对于极权主义警惕而蔑视的态度,将才华发挥在侦探小说上。从《44号孩子》开始,他创作了苏联暗黑三部曲,《秘密演讲》是其中一本,还有一本是《六号特工》。  处女作中,极权之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