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通道亚型Kv1.1在卵巢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yn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通道是细胞膜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离子通道.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胞膜K+通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在细胞癌变、侵袭和转移相关的信号传导、基因表达等方面起重要作用[1].目前,对K+通道与人体肿瘤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结肠癌、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2]。

其他文献
述评(commentary)是对某个重要问题,或新问题、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的评述,当然也可以是经典或传统问题的争论、深化或革新观念,以及新视角的论证.它包括临床与基础研究、疾病发生机制、诊断、处理及预防,以及相关学科与相关技术等.近年出现的诸多新名词、新定义、新分类、新规范等的评价与解说也是述评的内容.述评是对问题的宏观的、深层次的、全方位的认识,具有权威性、导向性,可以认为是署名的类
期刊
患者14岁,出生时发现先天性无肛门,自幼小便和大便从会阴同一孔道排出,无尿失禁及大便失禁.近1年发生2次急性下腹痛,为持续性胀痛,每次持续约3 d,均自行缓解,均不伴阴道出血,无发热.2009年8月来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妇科检查:女性外阴,会阴部仅见一开口,未见处女膜,探针进入约2 cm可及一开口,似尿道口,指诊可及双子宫,未及明确宫颈,未见肛门开口,疑阴道直肠瘘,瘘口位置可能较高。
期刊
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和台湾长庚医院共同承办的泛亚妇科泌尿协会(Pan-Asian Urogynecoloic Association,PAUGA)第三届泛亚妇科泌尿与盆底重建外科进展和诊治规范化研讨会于2010年5月21日至25日在福州召开.国内外二十余位著名的妇科泌尿学专家及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成员齐聚福州,就当前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手术中的热点、难点、疑点进行演讲和讨论,探讨诊断
期刊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模式的转变、尤其是价值医学理念的引入,人们对妇科肿瘤的诊治在观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预防为主、个体化治疗、关注患者的预后成为妇科肿瘤诊治的发展方向.将妇科肿瘤治疗这个重心前移,正确认识及合理治疗妇科癌前病变和交界性肿瘤,体现了预防为主、防范为先的策略,代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要想真正做好正确认识及合理治疗妇科的癌前病变和交界性肿瘤,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期刊
女性泌尿系统与生殖器官在解剖关系及生理功能上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殖器官肿瘤的病变与治疗常累及并影响泌尿系统.膀胱阴道瘘是妇科肿瘤临床治疗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1],特别是放疗后,处理困难,效果也往往不太理想.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5月-2008年5月接诊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加放疗后出现的膀胱阴道残端瘘4例患者,应用带蒂大网膜对该4例膀胱阴道残端瘘患者行修复手术,临床效果肯定,现报道如下。
期刊
由《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会主办、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协办的“第四届全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慢性盆腔痛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6月18—19日在山东青岛召开,与会代表约600人。本次会议是继2001年、2005年、2009年《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会分别在贵阳、博鳌和深圳召开的第一、二、三届全国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学术研讨会后,
患者55岁,绝经2年,B超提示子宫底部中高回声性质待定来院就诊.患者既往孕2产1,孕2个月难免流产刮宫1次,足月剖宫产分娩1次.因子宫肌瘤定期B超检查,2009年12月,B超检查发现,宫内膜显示不清,厚约6 cm,近宫底部见中高回声13 mm×10 mm×7 mm,边界不清晰,回声不均匀,内见点状血流信号。
期刊
患者45岁,因月经不规律11个月,体检发现盆腔肿物5个月,于2010年1月4日入院治疗.患者因出现2次不规则阴道流血后闭经就诊于外院,超声检查提示右附件区肿物3.0 cm×2.5 cm,未予处理;10 d前来本院复查超声检查提示:肿物增大至5.0 cm,呈实性.考虑到患者处于围绝经期,肿物为实性,加之患者本人担心会继续发展,故决定采取手术治疗.妇科检查:右侧附件可触及5.0 cm×3.0 cm实性
期刊
米非司酮为强效孕激素及糖皮质激素拮抗剂,广泛用于终止早中期妊娠、扩张宫颈和紧急避孕等.随着对其深入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在脑脊膜瘤、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癌等的治疗中起着积极作用[1].本研究探讨了米非司酮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及其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期刊
综合征(syndrome)来源于希腊语syn("一起"、"共同"之意)和drómos(事件),并起意为"同时发生或同时发生的事件"(concurrence).其实,这也是医学词汇里最古老的名词之一,可以追溯到希腊的波克拉底和盖伦时代,就已被用于描述同时发生的一组症状[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