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入2006年,手机带号转移(MNP, Mobile Number Portability)越来越被全球移动通信业所瞩目。早在2004年5月28日,日本总务省就公布了“关于引进手机带号转网制度的指引”,并于今年4月3日再次发布消息称,MNP服务即将在2006年11月1日启动,详细的手续正在与各移动运营商协调中。此外,有关方面还设置了专线咨询电话和电子信箱。
日本的手机普及率目前已达到80%以上,手机消费早已步入低潮,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政府和运营商不得不启动MNP服务来刺激市场,试图掀起第二次手机消费热潮。这是日本运营商的下一个竞争热点。而在我国,去年末的全国平均手机普及率才刚刚达30%,MNP看上去似乎离我们还很远。但不可否认的是,MNP服务是手机市场竞争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日本MNP方面的有关动向对我国日后的MNP服务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零日元手机还要抢MNP
手機本体或者本体内的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上装有手机末端识别ID,在拨通一个手机电话的时候,该手机的运营商从他的数据库里找出与被呼叫的电话号码相应的ID呼叫手机, 实现MNP服务以后,电话号码就要纳入到其他运营商的管理中。在此前提下,日本各移动运营商需要构筑一个“变更信息数据库”,一旦已经变更的电话号码被呼叫时,可以通过这个“变更信息数据库”连接到变更后的运营商通信网。
实现了MNP服务以后,连接方式根据发信方是移动或者固定运营商分为两种。当发信者是移动运营商时,在其使用的运营商交换机内加入变更后的运营商的转移信息;而当发信者是固定运营商时,变更以前的运营商直接把连接任务交给变更后的运营商。这就要求移动运营商要有自己的“变更信息数据库”。
从MNP手续办理的时间来说,日本算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平均在9天以内,而爱尔兰却只用了两个小时。这里面包含很多具体的原因,例如2005年10月,KDDI(au)将TU-KA的移动电话用户收入名下,当时采用的方式是手机电子邮箱更改而电话号码不变。这一举动博得了业界的广泛欢迎,使得KDDI(au)业务窗口不得不限制每天的办理名额,实行逐批受理的方式。
影响MNP利用率的另一个因素是费用问题。香港启动MNP时,起初手续费是免费的,但因为近10家运营商的过激竞争,使得MNP利用率超过了80%,为了减少过多用户的使用,最后不得不采取收费制度。日本的移动运营商曾推出零日元手机震惊世界,MNP是他们的竞争焦点,不难想象他们很可能会以代替消费者负担手续费来争夺更多的用户群。
中国不能急也不能不急
MNP服务指的是不改变原有号码跨运营商转网,这一服务的实现不仅需要运营商之间的协议,还需要运营商内部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在同一运营商内实现带号转网。从中国手机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选择启动MNP服务的时机和条件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过早引进会影响目前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格局,过晚则可能会错过用户需求的大好时机,丢失掉中国手机市场前进的增长点。
我国手机的预付费用户占绝大多数,所以一直以来购买手机时无需提供身份证明。而发展到现在,用户有了更丰富的需求,运营商需要更加合理化地进行管理,为了保障市场的健全发展,MNP服务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MNP服务的最大优势就是降低了用户的换号成本,其中包括资源成本和经费成本。在中国,很多专家认为低端用户的换号成本不用考虑,但每一个人的收入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一个无月租费的神州行长途卡用户增值业务量增大后,就需要“动感地带”这一业务;如果这个用户开始到各地出差就要考虑全球通了。
一个国度是一个手机消费文化的集散地,日本的经验不可能完全适合我国手机市场的实情和发展,但我们可以充分借鉴他们的经验。我们可以先考虑在同一运营商内进行带号转网,待市场需求和服务体制成熟后,逐步启动运营商之间的MNP服务。
日本的手机普及率目前已达到80%以上,手机消费早已步入低潮,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政府和运营商不得不启动MNP服务来刺激市场,试图掀起第二次手机消费热潮。这是日本运营商的下一个竞争热点。而在我国,去年末的全国平均手机普及率才刚刚达30%,MNP看上去似乎离我们还很远。但不可否认的是,MNP服务是手机市场竞争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日本MNP方面的有关动向对我国日后的MNP服务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零日元手机还要抢MNP
手機本体或者本体内的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上装有手机末端识别ID,在拨通一个手机电话的时候,该手机的运营商从他的数据库里找出与被呼叫的电话号码相应的ID呼叫手机, 实现MNP服务以后,电话号码就要纳入到其他运营商的管理中。在此前提下,日本各移动运营商需要构筑一个“变更信息数据库”,一旦已经变更的电话号码被呼叫时,可以通过这个“变更信息数据库”连接到变更后的运营商通信网。
实现了MNP服务以后,连接方式根据发信方是移动或者固定运营商分为两种。当发信者是移动运营商时,在其使用的运营商交换机内加入变更后的运营商的转移信息;而当发信者是固定运营商时,变更以前的运营商直接把连接任务交给变更后的运营商。这就要求移动运营商要有自己的“变更信息数据库”。
从MNP手续办理的时间来说,日本算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平均在9天以内,而爱尔兰却只用了两个小时。这里面包含很多具体的原因,例如2005年10月,KDDI(au)将TU-KA的移动电话用户收入名下,当时采用的方式是手机电子邮箱更改而电话号码不变。这一举动博得了业界的广泛欢迎,使得KDDI(au)业务窗口不得不限制每天的办理名额,实行逐批受理的方式。
影响MNP利用率的另一个因素是费用问题。香港启动MNP时,起初手续费是免费的,但因为近10家运营商的过激竞争,使得MNP利用率超过了80%,为了减少过多用户的使用,最后不得不采取收费制度。日本的移动运营商曾推出零日元手机震惊世界,MNP是他们的竞争焦点,不难想象他们很可能会以代替消费者负担手续费来争夺更多的用户群。
中国不能急也不能不急
MNP服务指的是不改变原有号码跨运营商转网,这一服务的实现不仅需要运营商之间的协议,还需要运营商内部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在同一运营商内实现带号转网。从中国手机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选择启动MNP服务的时机和条件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过早引进会影响目前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格局,过晚则可能会错过用户需求的大好时机,丢失掉中国手机市场前进的增长点。
我国手机的预付费用户占绝大多数,所以一直以来购买手机时无需提供身份证明。而发展到现在,用户有了更丰富的需求,运营商需要更加合理化地进行管理,为了保障市场的健全发展,MNP服务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MNP服务的最大优势就是降低了用户的换号成本,其中包括资源成本和经费成本。在中国,很多专家认为低端用户的换号成本不用考虑,但每一个人的收入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一个无月租费的神州行长途卡用户增值业务量增大后,就需要“动感地带”这一业务;如果这个用户开始到各地出差就要考虑全球通了。
一个国度是一个手机消费文化的集散地,日本的经验不可能完全适合我国手机市场的实情和发展,但我们可以充分借鉴他们的经验。我们可以先考虑在同一运营商内进行带号转网,待市场需求和服务体制成熟后,逐步启动运营商之间的MNP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