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z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收治的24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经优质护理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人员业务不成熟、认识不到位以及环境管理不到位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护理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服务水平,有效降低了患者家属投诉及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在儿科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优质护理 儿科 护理质量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迫切希望能够得到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尤其在儿科护理过程中。由于小儿的年龄较小,发育尚不完全,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差,因此需要加强对患儿的关注,提高护理质量[1]。临床实践表明,在儿科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促进患儿的恢复,临床疗效较好[2]。为进一步探究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的应用价值,现根据我院收治的240例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的情况,就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儿科进行入院治疗的2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120例,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在6个月至12岁之间,平均年龄7.3±2.9岁,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12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龄在5个月至11岁之间,平均年齡6.4±2.6岁,采用优质护理干预。两组患儿在一般数据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加强对患儿病情的监控,密切观察患儿的基本生命指标的变化,确保患儿的安全。加强饮食护理,保证患儿的营养均衡。关注患儿的疼痛问题,加强用药指导,确保用药及时有效。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即针对患儿脆弱的心理,加强对其的呵护,多进行沟通交流,在患儿疼痛时,也可对其进行按摩,或讲一些简单的故事,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缓解患儿的痛苦,使其与护理人员建立起信任的通道,对于性格孤僻或哭闹不止,不配合临床治疗的患儿,护理人员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说话时保持微笑,鼓励患儿勇敢的接受治疗,可对表现突出的患儿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其他患儿起到带头作用,提醒家长多抽出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并鼓励患儿。提高家长和患儿对疾病的认识,加强知识宣讲,使其充分了解到疾病发生和治疗的机制,并在治疗或护理过程中,及时解决患儿和家长的困惑。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认知水平和专业水平,使其充分认识到儿科护理的重要性,并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促进相互学习提高。加强病房管理,确保病房的干净整洁,并定期查房,为患儿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尽量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根据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的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经优质护理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根据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的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经优质护理培训后,护士护理过程中业务不成熟、认识不到位、环境管理不到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更好,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由于小儿自身对外界疾病侵袭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水平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往往病情复杂,经久难愈,给患儿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不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而目前大多数患儿多属于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极为溺爱,在护理过程中,稍有疏忽,极易引发家长对护士工作的不满,引发护患纠纷,而由于患儿年龄还小,在受到疾病的影响时,多表现的极为不适,发生哭闹,不配合医生治疗的情况,增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3]。为此,优质护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对患儿的心理呵护,极大的缓解了患儿的心理创伤,有利于改善其紧张焦虑的心理,同时,通过加强知识宣讲,也有效的缓解了家长的不满和紧张情绪,使其能够对医务人员产生更多的信任[4]。而通过对护士的培训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善,因而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护理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服务水平,有效降低了患者家属投诉及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在儿科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阮晓玲,邱瑜,黄建平. 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12,15:122-124.
  [2]唐菁华,孙秀勤,李星慧,李峥,吴恩珍.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04:185-186.
  [3]吴丽芬,张焕梅. 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 护理管理杂志,2011,06:411-413.
  [4]缪大宏,张小鸥,全和和. 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011-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68例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及时治疗,均恢复到病前状况。结论: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出现低血糖现象。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低血糖 原因 护理  老年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老年人
【摘要】目的:探究亲情式护理在前列腺手术患者康复中的积极作用。方法:将72例行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亲情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91.7%,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目的:探究抚触护理用于眼科手术患儿生理应激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7~2017.9之间我院眼科收治的90例手术患儿,入院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8  【摘要】本文对儿科护理纠纷的细节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结合本人多年工作经验对儿科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总结,旨在促进我院儿科护理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护理 儿科 患儿 细节 家属  儿科的临床护理中所接触的病患多为新生儿、儿童等特殊对象。传统的护理理念及意识已经不能适应于现代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
【摘 要】 所谓临床护理风险就是指护士在医院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的不安全事件,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这种风险是不能提前预估和避免的,而且护理工作是治疗病人的重要内容,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防范突发的护理风险事件还是很有必要的。护理风险发生比较集中在内科、儿科等几个科室,而且频发在护龄较短的护士,因此医院在防范事故发生的同时应该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 临床护理 风险事件 对
目的:探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自2016年3月到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择80例进行临床研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
目的:探讨手市室护理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42例,对
【摘 要】 由于以往的护理模式主要偏向于临床,医护人员往往注重执行医生嘱咐的内容而忽视了患者的住院需求,因而导致患者对医院的护理不满意,容易产生医患纠纷等问题,给医院正常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实现医护人员的自我价值,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神经内科 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主要从患者的病情、社会关系及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实施优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心理护理,对比
【摘 要】 目的:剖析冠心病者应用优质护理对其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照数字抽签法原理,将我院近期接收的冠心病者74例随机等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比较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服药依从率为100%、生活习惯依从率为97.3%、复查依从性为91.9%,对照组依次为67.57%、78.38%、72.9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