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庞大国有资产的代言人,并以出资人角色对国有资产行使监管权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日前有了大手笔。对管辖的中央企业以EVA(经济增加值)的方式进行考核,取代之前采用的ROE(净资产收益率)。EVA相比ROE的最大优点是EVA充分考虑了出资者资本的成本,为企业的利润额度划了一道红线。依据机会成本理论,对某企业来说并不是赚了钱就可以交待的,而是收益率要超过出资人所能容忍的最低标准。显然,如果某企业占用资产的收益率比银行利率还低,这个企业的运作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不仅出资人无法接受,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也是不道德的。
研究相关问题的专家分析,国资委正式引入EVA这种方式是经过详细调研的,旨在对一些国有企业靠“铺摊子”和盲目扩大规模的增长方式进行约束,以解决饱受诟病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保留目前“激励机制”的同时增加一种“约束机制”,这种约束机制有助于促进央企决策者理性思考遏制盲目多元化的冲动,加大对研发的投入苦练内功从而做大主业。应该说综合考虑国资委引入EVA考核的制度尽管有行业差异造成企业资本的成本率难以合理确定这个棘手问题,但它至少在引导方向上让企业意识到该如何去做,所以,它具有正面的现实意义。但是这种方式在很多方面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再去完善。以下几个方面是EVA在具体实施和未来完善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EVA指标本身的问题
从EVA的公式来看,营业利润,资产占用和资本成本率是决定这三个指标的关键。营业利润涉及企业的主业经营,这里不讨论,我们从资产占用和资本成本率这两个指标^手进行分析。资本成本率可谓是EVA指标的核心,但由于各个行业的情况不同,每个企业的情况又非常复杂制定出既能反映出资人意图又能充分激励企业的收益率指标难度极大。资产占用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了,比如同种行业的两两个企业,一个是新建企业一个是老企业,二者产能相差无几,但老企业由于已计提大量折旧造成净资产占用少,所以在EVA指标计算上占便宜,这是否会阻碍企业建设新产能和拓展主业的积极性?
央企做大做强的目标或受到干扰
首先,为了提高央企的竞争力,国资委一直在鼓励央企通过合并的方式做大做强,事实上央企也在加快合并步伐,数量在逐渐下降。引 EVA的考核方式可能会影响央企购并整合的努力,资本收益率高的企业可能不愿去合并资本收益率低的企业,因为收益率低的企业会给EVA指标拉后腿,其次,一些希望IPO融资的企业可能也会犹豫,募来大量资金如果没有好的项目而放在银行会让EVA这个指标失色。实际上,资产占用和资产使用二者之间存在时间差,往往在项目来的时候再去融资会来不及。另外,现在为了防止大股东通过关联方交易掏空上市公司,都在提倡企业“整体上市”从EVA考核指标的角度说,很多本来希望整体上市的企业可能会望而却步,因为“主辅分离”更加有利于减少无效资源的占甩在计算EVA这个指标时,能减少“资产占用”的基数。
EVA这个表现形式有点简单化
EVA是表示经济增加值,是企业的营业利润减去资产占用成本的差额,这个差额越大说明经济增加值越多,差额越小则说明经济增加值越少;如果是负数则说明不但没有增值反而“缩水”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企业的EVA是正值,它不仅应表现出央企已经完成任务,而且应表现出增加值的这个数值到底有多么好;同样,如果EVA是负值,它不仅应表现出央企的资产没有达到要求的资本成本率,而且应标明资产的“缩水”程度。遗憾的是,这两点通过EVA这个指标似乎都无法体现,EVA只能一刀切地去表现出央企是否跨过那道红线,那道红线就是出资者和管理者双方博弈形成的资本成本率,这不能不说是EVA指标本身的一个缺隐。相比较而言,净资产收益率虽然不能表现出企业是否达到出资人所要求的资本成本率,但确实可以比较精确地反映出企业盈利或亏损的程度。
研究相关问题的专家分析,国资委正式引入EVA这种方式是经过详细调研的,旨在对一些国有企业靠“铺摊子”和盲目扩大规模的增长方式进行约束,以解决饱受诟病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保留目前“激励机制”的同时增加一种“约束机制”,这种约束机制有助于促进央企决策者理性思考遏制盲目多元化的冲动,加大对研发的投入苦练内功从而做大主业。应该说综合考虑国资委引入EVA考核的制度尽管有行业差异造成企业资本的成本率难以合理确定这个棘手问题,但它至少在引导方向上让企业意识到该如何去做,所以,它具有正面的现实意义。但是这种方式在很多方面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再去完善。以下几个方面是EVA在具体实施和未来完善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EVA指标本身的问题
从EVA的公式来看,营业利润,资产占用和资本成本率是决定这三个指标的关键。营业利润涉及企业的主业经营,这里不讨论,我们从资产占用和资本成本率这两个指标^手进行分析。资本成本率可谓是EVA指标的核心,但由于各个行业的情况不同,每个企业的情况又非常复杂制定出既能反映出资人意图又能充分激励企业的收益率指标难度极大。资产占用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了,比如同种行业的两两个企业,一个是新建企业一个是老企业,二者产能相差无几,但老企业由于已计提大量折旧造成净资产占用少,所以在EVA指标计算上占便宜,这是否会阻碍企业建设新产能和拓展主业的积极性?
央企做大做强的目标或受到干扰
首先,为了提高央企的竞争力,国资委一直在鼓励央企通过合并的方式做大做强,事实上央企也在加快合并步伐,数量在逐渐下降。引 EVA的考核方式可能会影响央企购并整合的努力,资本收益率高的企业可能不愿去合并资本收益率低的企业,因为收益率低的企业会给EVA指标拉后腿,其次,一些希望IPO融资的企业可能也会犹豫,募来大量资金如果没有好的项目而放在银行会让EVA这个指标失色。实际上,资产占用和资产使用二者之间存在时间差,往往在项目来的时候再去融资会来不及。另外,现在为了防止大股东通过关联方交易掏空上市公司,都在提倡企业“整体上市”从EVA考核指标的角度说,很多本来希望整体上市的企业可能会望而却步,因为“主辅分离”更加有利于减少无效资源的占甩在计算EVA这个指标时,能减少“资产占用”的基数。
EVA这个表现形式有点简单化
EVA是表示经济增加值,是企业的营业利润减去资产占用成本的差额,这个差额越大说明经济增加值越多,差额越小则说明经济增加值越少;如果是负数则说明不但没有增值反而“缩水”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企业的EVA是正值,它不仅应表现出央企已经完成任务,而且应表现出增加值的这个数值到底有多么好;同样,如果EVA是负值,它不仅应表现出央企的资产没有达到要求的资本成本率,而且应标明资产的“缩水”程度。遗憾的是,这两点通过EVA这个指标似乎都无法体现,EVA只能一刀切地去表现出央企是否跨过那道红线,那道红线就是出资者和管理者双方博弈形成的资本成本率,这不能不说是EVA指标本身的一个缺隐。相比较而言,净资产收益率虽然不能表现出企业是否达到出资人所要求的资本成本率,但确实可以比较精确地反映出企业盈利或亏损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