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05年农业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作为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一项最直接有力的措施,农业和农村建设既存在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两个普遍趋向”的重要论断,表明我国总体上开始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全党全社会更加关注“三农”,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支持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另一方面,目前政府支农投资的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农业投资规模和力度受到一定影响,难以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长远需要。根据刚刚闭幕的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国家决定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亿元,同时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100亿元。国债投资总规模继续减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今年在政府支农投资领域要着重把握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继续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农业,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支持力度
  
  近两年,在国债资金总规模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农业,国债投资重点加强了对农业和农村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2004年,在国债总规模减少300亿元的情况下,全年共安排农林水利气象和扶贫国债投资约380亿元,总量比上年增加,占当年新增国债的比重有所提高。加上正常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全年中央政府支农投资规模达540亿元,对促进全年粮食大幅度增产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照中发〔2005〕1号文件精神,今年要在稳定现有各项支农投资的基础上,新增国债投资和经常性预算内投资切实向“三农”倾斜。目前有关部门已对今年新增国债投资和预算内投资作了初步安排,总的情况是,全年用于农口的国债投资绝对量比上年有所减少,但所占比重继续提高,充分体现了“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做到了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真正体现了对“三农”倾斜的指导思想。
  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投资需求强劲与政府支农投资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水利建设仍将处于大规模建设期,投资缺口较大。因此,在抓好当前工作的同时,要深刻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普遍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自觉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的新阶段的要求,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要抓紧开辟农林水利建设投资的新来源和新渠道,促进政府投资来源方式多样化。加快研究在国债逐年减发乃至停发后,努力增加正常预算内投资规模,逐步建立政府支农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加快立法步伐,逐步使国家的重大支农政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调整和优化农业投资结构,切实做到“三个倾斜”
  
  目前农林水利在建项目投资需求量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也非常重,2005年政府农业投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为此,必须按照保在建、保重点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投资结构,继续搞好南水北调、治淮骨干工程、江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防护林体系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动物防疫体系、渔政渔港等重大农业工程和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继续围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农业投资要重点向以下三个方面倾斜:
  (一)坚持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项目倾斜
  针对前几年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减少、粮食产量持续下降、粮食供求关系可能出现逆转的新形势,2003年底以来,国家政策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2004年安排与粮食生产直接相关的中央投资超过30亿元,比上年增长20%,超过3/4的中央投资投向了13个粮食主产省区,为促进当年粮食大幅度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中发〔2005〕1号文件精神,今年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个主要任务,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确保用于与粮食生产有关的投入不降低。一是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推进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二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品质质量。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针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亟待加强的状况,2005年要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政府支农投资的重点。除中央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外,其它涉及田间工程的农业项目要加大农田水利投资比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切实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在坚决按时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的前提下,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基础设施投工投劳,国家财政予以适当补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和新办法。
  (二)坚持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农村“六小工程”项目倾斜
  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沼气、农村水电、乡村道路和草场围栏等农村“六小工程”,具有单位投资规模较小、建设周期短、见效快、覆盖千家万户、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等特点。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今年国家继续加强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努力增加投资规模,扩大建设范围,提高工程质量。在投资规模上,目前已初步安排“六小工程”国债投资160多亿元,在国债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确保了“六小工程”投资规模不降低。全口径统计,全年用于“六小工程”的中央投资280亿元,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在建设重点上,一是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今年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着力解决好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血吸虫病等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在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的同时,鼓励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继续开展“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试点,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后续建设和经营管理。三是大幅度增加退牧还草工程投资,加大西部地区草场围栏力度。四是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和养护等问题。在工程管理上,今年要把加快“六小工程”等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作为重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明晰产权为核心,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改革项目运作方式,落实建后管护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三)坚持向西部地区倾斜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00年以来,农林水利国债投资中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逐年提高,2004年已超过50%,重点支持了一批关系西部地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农林水利建设项目。2005年,要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农林水利国债投资中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不降低。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继续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问题,探索新形势下退耕农民的长远发展问题。加快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启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二是继续支持西部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包括内蒙古尼尔基、广西百色等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和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三是继续扶持新疆棉花生产基地等西部特色农业发展。四是继续搞好以工代赈,开展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改善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除此之外,今年国家还安排部分专项资金,继续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广播电视、农业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项目,促进农村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
  
  三、加强和改善农业投资管理,稳步推进政府支农投资整合工作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建设领域既存在着投融资体制不顺、力度偏弱等突出问题,也存在着投资机制不健全、管理亟待加强等薄弱环节,加强农业投资管理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2005年是国务院确定的“改革年”。要进一步加大包括农业投资管理在内的农村各项改革力度,完善政府支农投资管理体制,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完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改革政府农业投资方式,采取贴息、补助等,发挥政府支农投资的导向作用,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充分考虑各地财力状况,继续逐步降低中西部地区涉农固定资产投资比例,防止通过加重农民负担的方式进行配套。二是切实加强农业投资项目管理。改进和完善政府农业投资项目管理程序和办法,加强对重大农林水利项目执行“五制”的监管,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研究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实行“以奖代投”的有效办法。三是继续开展政府支农投资整合工作。整合政府支农投资工作涉及面广,既有历史成因,又与现行部门职责分工有关,是一项非常复杂和敏感的工作,需慎重决策。现阶段,要从有利于调动部门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出发,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明确分工、责权一致,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强部门配合和协调,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进,为完善政府支农投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造条件。县级是我国经济政治生活的最基本单元,在资金整合方面大有可为。据了解,去年以来,一些省份已经开始了以县为单位的政府支农投资整合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要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继续加大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整合力度,鼓励以县为单位,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明确职责、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精神,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把开展县级投资整合作为重点工作。通过加强对县级投资整合的指导,通过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逐步建立起“按规划确定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的新机制,推进政府支农投资工作稳步开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企业将面对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机遇与挑战共存。在知识经济和创新加快的当今时代,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造“世界级质量”,创新全球化市场,不断提升科技与质量水平。实践证明,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产品靠质量,全面涵义上的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研究中外优秀企业可以发现,全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和创新实践是其制胜法宝。    一、质量经营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
期刊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2004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62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4805亿元,增长16.7%;累计实现利润11342亿元,增加3129亿元,增长38.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5312亿元,增加1585亿元,增长42.5%)。  轻重工业生产增速差距缩小。全年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7762亿元和37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和
期刊
在货物贸易领域,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是衡量一个国家贸易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从加入前的15.3%逐步降低到2004年的10.4%。这其中,工业品平均关税在加入前是14.8%,2004年到9.5%,2005年将进一步降低到9.3%;农产品平均在加入前是23.2%,2004年到15.6%,2005年将继续降到15.5%。在非关税措施方面,加入前中国对377个税号(按
期刊
去年以来,由于受国际市场化肥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国内用肥需求增加和化肥生产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影响,化肥等农资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化肥等农资的生产供应,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为了提前安排好今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监管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门于去年11月17日就联合发出了《关于做好化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阐述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阐述了以改革统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要求全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建立惩防并举的反腐败体系,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必须坚持
期刊
东盟:  展望2005年,东盟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一些国家通过经济改革和调整,企业盈利能力提高,消费者信心提升,企业投资复苏,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率下降。这些因素将从内部支持东盟经济的增长。此外,东盟在经济合作和次区域贸易谈判方面的一些成果也将逐步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利益。  但是,东盟经济面临的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东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可能不如2004年:2005年美国的经济增长速
期刊
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取得了新进展,为加快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初步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也为2005年全面实现“十五”目标、完成“十五”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影响2005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世界经济将趋于平稳增长  2004年,世界经济出现强劲增
期刊
一、“街头政治”的实质和特点    “街头政治”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在中外近现代史上屡见不鲜。它是政治斗争的一种形式,有正向和反向之分,关键看为谁所用,欲达到什么目的。  “街头政治”,通常指某些政治势力为达到一定政治目的,发动群众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冲击政府部门的活动。具体表现有: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游行集会,举办街头讨论会或组织辩论演讲,发起街头签名运动,搞群众性串联,罢工罢课,静坐绝食,占领广场
期刊
本刊讯为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规范清洁生产审核行为,加强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国家《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6号),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的《河北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开始实施。  该办法所称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
期刊
2005年,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规划发展的重要一年。    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从2005年起,将按照“解放思想,公平待遇,优化环境,改进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加强引导,提高素质”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