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来源 :软件·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3287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而语文教学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做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调整环境教育的结构,要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教育手段把未来与现在的公民培养成为21世纪创造人类更好生存环境的积极参与者。
  【关键词】 环境教育的素材 渗透环境教育 拓宽环境教育空间 对话
  一、挖掘本学科环境教育的素材
  由于语文科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环境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显性和隐性的,显性的比较容易找,隐性的则需要教师认真的分析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素材。
  九年义务教材语文第十一册共有二十七篇课文、八单元,其中第一、二、五单元中编入了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课文,共九篇课文,占全册课文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以上,这些课文中环境教育显性教材的有《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鹿和狼的故事》《宇宙生命之谜》其它五篇均为隐性的。在教学《桂林山水》、《林海》、《鸟的天堂》、《第一场雪》、《索溪峪的‘野’》这几篇描写美丽景色的课文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知识结合点,着重培养学生热爱优美的环境,是他们在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懂得这么美好的环境要靠人们的爱护和创造。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渗透环境教育
  语文学科的教材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我们要根据各课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境教育,有许多环境的公害能够铲除,失去的美有些可以寻回,但如果毫无节制的破坏地球资源,到了无法挽回的时候,我们人类将无家可归,因为除了地球我们找不到任何可以居住的地方。
  可见,人类的家园是靠我们去精心的呵护与创造的。如果我们违背了自然规律,那么留给子孙的将是“石头林”,为了给子孙留下碧水蓝天,一方净土,让我们都来保护环境吧!此时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心灵深处埋藏下热爱环境保护地球的种子。
  三、注重横向联系,拓宽环境教育空间
  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就是要给他们创造与周围环境相接触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感官认识自然界中的事物,从而尽早唤醒他们的环境意识。因此,要把课内的教育向课外延伸。作文指导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要特别重视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例如,在指导写一处景物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我们的校园”使学生在习作时学习到考察某地地理环境的方法。要求:在图上准确填上途经的各种建筑物名、甬路名,找出水源的位置与走向,讨论建筑物的风格、年代、建筑材料,然后再让学生有条理的有重点地写下来,突出某一景物的特点,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学习环境,懂得校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
  写观察日记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写作训练的好办法,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好途径。
  小学的环境教育应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因人施教。應从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逐步渗透。一个有觉悟的、成熟的公民是逐步形成的,决不可企望十几岁的孩子一下成为环境专家。几年来,由于我校十分重视环境教育工作,构建了立体化的教育模式,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提高了对环境教育的认识,懂得了环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而,他们都热爱自己的环境。夏季,校园里百花盛开,却看不到一枝花被折,在操场上看不到杂物、纸屑。
  应信息社会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才会受用终身。小学中高年级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先自学教材,因为这是一次让学生与先者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从教材所叙述的内容中初步领会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及因果关系,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作者们的聪明智慧,虽然学生的领会深浅不一,但都能注入个人成熟或不成熟的见解,包括困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活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包括:⑴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⑵受到情感熏陶;⑶获得思想启迪;⑷享受审美情趣;⑸体验作者的生活。
  四、沟通合作,实现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现代教学理论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学生与学生心灵的交会。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对话教学的组织形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之间缺泛沟通合作,学生表现在对话上仅仅是个体的片言碎语,一种形势上的热热闹闹,学生对话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没有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
  五、知识碰撞,实现学生与知识信息对话
  众所周知,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两人互换后,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而同是两个人,若每个人有一个知识,两人互换并碰撞后,则每个人至少有两个或更多个知识。“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碰撞”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引导相互间用知识交换并碰撞,是实现学生与知识信息对话的关键。
  总之,课堂里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知识信息等全方位的对话,使探究性的语文课堂成了一个多元的立体交叉的对话空间。在不断生成的对话中,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互动。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其他文献
踏着红色的枫叶铺成的地毯,披着被秋菊映得金灿灿的秋霜,秋天的脚步近了……
星期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来到滨江大道放风筝。一下车,我便迫不及待地拿出我的孙悟空风筝。“俺老孙来了,看你们往哪儿逃!”我一边喊着,一边把风筝递给爸爸。爸爸
长沙市教育局和长沙市教科院对本市中小学生进行学业负担问卷调查,统计显示:85.6%的受访小学生每天早上起床的时间集中在6点到7点之间,94%的受访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10小时
<正>青政办[2016]20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6]20号)精神,经省
期刊
很多小学生下午早早就放学了,可家长大都要到五六点才能卞班,两个小时左右的“监管真空”,孩子们去哪儿成了许多家长的心病。
我叫甘博文,是一个腼腆的男孩。我喜欢阅读课外书、练书法、下同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钻研数学题。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表现出对数字记忆、数学计算超乎寻常的天赋。我的爸爸
一只可爱的小兔来到一个山坡上玩.它一边蹦蹦跳跳地向前走,一边欣赏着周围美丽的景色.阳光温暖地洒在大地上,绿油油的草地像一张毛茸茸的地毯.鸟儿在树上欢快地唱着歌,清清的
小明今天特别高兴,因为邮递员叔叔送来了一大沓信!信封上全都写着:“李小明同学(收)”。真的,小明长这么大,还从没收到过这么多信呢。他好奇地拆开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