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辉岩的泊松比及其对造山带下地壳拆沉作用的指示

来源 :中国科学D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P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的实验测定以及前人的实验结果表明, 水化作用将明显增加榴辉岩的泊松比, 新鲜未退变榴辉岩(H2O+ < 1.0%)的平均泊松比为0.24~0.25, 该值与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 而明显低于前人给出的榴辉岩平均泊松比(0.27±0.02). 未退变榴辉岩的泊松比显著低于下地壳镁铁质麻粒岩, 也低于上地幔橄榄岩. 大别超高压带、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脉现今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泊松比均大于0.26, 加之它们均具有正常的上地幔Vp值, 表明由于拆沉作用榴辉岩在这些俯冲-碰撞造山带下地壳和上地幔已不存在或不是重要组成. 榴辉岩从形成至拆沉是在<15 Ma的十分短暂时间内完成的.
其他文献
行播作物是介于离散植被和连续植被的一种典型植被类型, Kimes等人从纯几何光学角度研究了行结构的热辐射方向性, 但视行结构为“箱型”实体, 不考虑作物组分间的孔隙因素与
从综合地层学的观点出发讨论并提出了确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的步骤和方法,是对现行确定GSSP方法的补充和完善.用这种方法确定GSSP,不仅使地层界线更好地反映包括生物发展阶段性在内的“地球历史演化重大自然变化”,而且使地层界线的识别和对比更具有可操作性,还使地层界线标准的选择更具有客观性.
台湾海峡及其两岸的山势走向都是北东或北北东向,但根据对该地区地貌、地表构造、深部地震结果和重力场等分析,都发现有彼此相应的横向构造,而且从台湾西部山麓平原地震带8次
格罗夫山主要出露高角闪-麻粒岩相深变质岩,包括长英质麻粒岩和花岗质片麻岩、镁铁质麻粒岩透镜体、紫苏花岗岩、后造山期的片麻状花岗岩、及造山期后细晶岩脉.岩石化学特征
大别山南麓暨江汉盆地北部中生代充填序列显示5个演化阶段:①早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为陆缘海相碳酸盐岩(T1)海陆交互相细碎屑岩沉积(T2-T31);②晚三叠世中晚期:抬升剥蚀,反映挤压构造背景;③晚三叠世晚期到早-中诛罗世:为准平原化陆相含铁质结核细碎屑岩沉积(T33)、辫状河流相碎屑岩及含煤沉积(J1-2);④晚诛罗世至早白垩世:酸性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的旋回充填,区域构造背景转换为陆内伸展;⑤晚
在合理构建华南印支期地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FLAC软件,模拟了该区印支期过铝质富钾花岗岩形成与基性岩浆底侵,及陆壳变形叠置加厚两种动力学背景的可能联系.模拟结果表
中、下寒武统界线研究是至今尚未圆满解决的全球性难题.这是早寒武世到中寒武世全球范围存在两个不同的生物地理分区的结果.尽管目前研究从古生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也取
测试了华北克拉通周缘胶东、小秦岭-熊耳山、西秦岭、北祁连山西段和张宣大型矿集区内几个典型矿床及个别与矿床相关花岗岩中钾长石和绢云母的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组成.经过与以往地幔岩、花岗岩、变质岩和矿床的氮含量和氮同位素对比,认为尽管华北克拉通周缘金矿围岩有前寒武纪变质岩、显生宙沉积岩、镁铁质火山岩和花岗岩,但其氮同位素都显示出与花岗质岩石的密切关系,此外地幔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参与了成矿系统.这一结论与以
根据佩枯错-普莫雍错480余公里长地震剖面上纵、横波波场特征识别的来自Moho界面反射及壳内界面反射震相, 通过正演拟合解释藏南地区近东西向剖面地壳纵、横波速度与泊松比结
以卫星观测资料为基础, 应用动力论方程, 采用理论模型和数值分析方法, 研究了不同地磁活动条件下同步高度区O+离子的分布, 提出了O+离子密度和通量密度在同步高度区沿经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