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来源 :邓小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中国基于世界,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和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全球传播的世界意义。该思想产生世界意义有历史必然性,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成功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和中国道路的空前成功、该思想自身的普遍真理品质是三个重要原因。其世界意义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拓寬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为解决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21世纪社会主义复兴注入了动力,终结了西方的历史终结论。该思想充满辩证法精神,其理论逻辑是科学社会主义、“三大规律”和人类文明,实践逻辑是问题导向和科学方法论,制度逻辑是对更好社会制度的追求。在其世界意义的实践向度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宏观理念,“一路一带”倡议是务实方案,提倡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具体策略,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是持续发力的坚实保障。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球治理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9)02—0058—16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用源自世界东方的“中国经验”回应并解答了全球治理格局中的多重时代困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基于当下又引领未来,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因此,对该思想的世界意义的提炼概括、解释阐发和传扬传播,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中国道路和中国精神在世界历史坐标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逻辑。本文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对学界有关这一议题的认知进行系统梳理、分类呈现,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炼出有待进一步破解的若干问题和未来方向,以期将研究不断推向纵深。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世界意义的历史必然性分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但胸怀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赠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它之所以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世界影响,首先是其生成于中国从富起来转向强起来的关键阶段和世界新旧治理格局更新迭代的历史当口。关于这种历史必然性,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成功经验,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世情基础
  其一,该思想顺应了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为回应和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习近平在多个国际场合反复强调共建共治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阐明当今世界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为扭转全球化时代的乱象纷争和革新世界秩序提供了路径清晰的中国方案。有学者认为,面对世界形势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习近平主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反对零和博弈,为改善全球民生福祉分享中国经验和贡献中国智慧。该思想之所以既能推动中国发生深刻变革,又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样板示范,首要原因正在于其立足于世界格局,精准把握住了时代大势。
  其二,该思想在国际经济政治博弈中日益凸显出优化全球治理格局的科学伟力。巨变时代所带来的问题之复杂,亟待新思路的出现。正如有学者认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人类史上空前的变革,殷切期盼中国有所作为。也有学者进一步认为,尽管时代主题未变,但当下却是一个挑战频发的“矛盾”世界,由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生态赤字等耦合而成的全球性治理危机,是摆在世人面前的集体挑战,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能为中国治国安邦提供科学指引,也可为诸多世界问题把脉开方。这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世界意义的世情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和中国道路的空前成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产生提供了基本国情支撑
  邓小平曾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这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制度红利最终要靠发展水平来说话。习近平治国理政科学理论之所以能产生广泛的世界影响,从根本上依托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中国道路的空前成功。
  第一,近年来中国所取得的足以震撼世界的辉煌成就,为该思想广受世界关注提供了物质前提。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在《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一文中指出,如今中国已成为最具实力的国家而美国则落居第二。这是在颇具全球影响力的《时代》周刊封面上首次用中英两种语言来正面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成就。有学者认为,中国GDP总量相继超过德国和日本,已使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中国经验正成为对世界极具冲击力的话语表达。显然,一国的发展模式能否得到世界认可,关键是国家综合实力。“人信其言,从之以行。”(《大戴礼记·解诂》)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空前成功具有耀眼的世界意义,彰显了制度的比较优势,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方案出台,“唱空中国”“中国崩溃论"不攻自破。因此,令全球艳羡的“中国表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产生提供了充满说服力的前提条件。
  第二,相比较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资本主义发展路径,中国道路的成功模式更具包容性和普惠性,为该思想广受世界关注提供了舆论支撑。“我们主张包容,反对大小通吃、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自己发展得好、生活得舒适,也要让别人同样发展得好、生活得舒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中国”,但展望世界,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普惠性,更为契合人类发展的共同价值。有学者认为,中国不仅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发展道路,而且通过吸纳资本主义国家的正面成果而实现了超越。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实行逆全球化举措的背景下,中国却引领世界向着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总之,该思想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奏响乐章,根本原因就在于为人类多样性文明提供一条不同于苏联模式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新路,实现了对世界未来的引领。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身的普遍性真理品质,为其世界意义的产生提供了关键理论源泉
  其一,这种真理品质表现在其“为解决问题而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质。“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但承继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普遍性真理,而且具有清晰的问题导向性,为解答世界大变革中的时代问题提供了应对理路。有学者认为,在全球治理矛盾凸显的当下,后发国家如何规避“塔西佗陷阱”,新兴国家如何跨越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发展中国家如何迈过“中等收入陷阱”,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恰恰为破解全球性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方案。也有学者认为,习近平这一思想是对近代170多年来中国为实现社会现代化而进行历史探索的经验教训的创新发展。因此,该思想镶嵌着宝贵的历史唯物主义特质。
  其二,这种真理品质表现在其秉持“世界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科学原则。习近平明确要求“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方法论贯通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波澜壮阔的实践中。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成长起来的,对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作出了深入观察和科学思考,表现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意识,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神话,并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策略,也即是站在俯瞰全人类的广阔视野上为世界难题问诊开方和治病救人。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契合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原则,这也是其产生“现象级”世界影响的真理基础。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表现形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集中体现在为推动国际秩序变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智慧。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适合世界,“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对此议题,主要观点如下。
  (一)拓宽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与中国历史境遇相似的国家实现现代化、走向富强的路径
  第一,为发展中国家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主权独立之间的平衡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范式。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有着与中国相似的历史境遇,而且都正面临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改善民生福祉和最终实现民族复兴这些共性的治国理政课题。中国道路对他们实现社会现代化具有示范带动意义。有学者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巨大发展,戳破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的神话。一度,西方模式成为不少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圭臬和范本,但实践表明邯郸学步不但没有实现自身发展反而陷入到淪为西方利益工具的泥淖之中,而中国道路恰恰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平衡经济发展和主权独立的新方案。
  第二,走出了一条区别于资本主义模式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之路。一个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胆闯、勇敢试,走出了一条区别于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之路。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破解了现代化唯资本主义模式马首是瞻的历史难题,开辟了一条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
  第三,习近平这一思想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自己的路,进而实现别具一格的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启迪。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极具哲学思维和辩证方法,为新兴市场国家自立图强提供了智慧源泉。该思想尽管是源自中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科学结晶,但并不意味着它只有狭隘的地域性,可以讲,它对他国最大的启发意义就在于借鉴中国“勇敢走并走好自己的路”的基本经验。墨西哥学者罗德里格斯认为:“应该学习中国的发展方式与先进思想。”因为习近平这一思想已为世界现代化树立了非常成功的标杆,提供了诸多广具包容性的鲜活经验。
  (二)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样板,为解决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其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世界眼光、世界意识、世界情怀,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样板。“任何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不仅是时代的产物,而且也必然是对时代重大问题的理论回答。”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正是产生于新的伟大时代,恰恰与包括经济全球化动力转换、网络安全、国际秩序格局重构、气候变化和文明冲突等在内的时代重大问题遥相呼应、精准对接。有学者认为,习近平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担当和责任。也有学者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模式的对比中阐明习近平治国理政学说具有俯瞰全球的世界眼光。
  其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中国道路具有宝贵的实践品格,为解决现代性进程中遭遇的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有学者认为,中国道路严重冲击了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长期占有主导地位的西方模式,为解决人类遭遇的很多共性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参照,也是对正处于危机之中的西方文明支配下的人类存在方式的革命。这与习近平胸怀天下的治国理政方法论有内在关联,他始终将中国问题置于全球背景下来思考。具体方式就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吸纳西方国家的肯定性成果进而超越资本主义模式,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三)为21世纪社会主义复兴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注入了强劲动力,终结了西方世界名噪一时的历史终结论
  其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总体态势与未来愿景作出了深刻剖析和科学回答,为21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注入了强劲动力。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共产主义事业被暂时蒙上一层阴霾,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而2008年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袭击世界,世界欣喜地迎来“复兴社会主义”的呼声。倘若说这次危机反向为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点燃了一把希望之火,那么产生于新时代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则为其注入了中国暖流,用中国的发展现实终结了盛行一时的历史终结论。有学者认为,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对当代世界大局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态势的战略前瞻。社会主义如何走向并引领世界未来,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关注的话题,也是全球瞩目的敏感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又拓展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新空间。   其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真理力量。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新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提炼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里程碑式的璀璨成果。有学者认为,这一思想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有学者进一步认为它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但绝非对马克思主义的割裂。不难理解,这一伟大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互动耦合,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中谱写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总之,中国共产党不仅立志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执政目标,而且致力于变革国际秩序和完善全球治理。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指出:“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这一“从中国到世界”充满辩证法精神的鲜明论断,是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一把关键钥匙。学界观点,择其要旨如下。
  (一)理论逻辑:科学社会主义、“三大规律”和人类文明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是其逻辑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指引我们不断创造历史性辉煌并在世界上引起空前关注,就在于其始终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基于时代跃迁进行创新性运用。有学者认为,习近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开创了其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可以说,他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漫长奋斗积淀的文化养分和历史底蕴进一步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社会主义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因此,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根据,并基于实践发展对其作出进一步的创新。
  第二,深化“三大规律”认识是其逻辑特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和治党治国治军等很多重要领域都实现关键性破局。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且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这无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还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而言,都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也有学者认为,这一思想在及时回应中国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化“三大规律”认识中,越发凸显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世界意义。
  第三,人类文明是其逻辑追求。“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这是习近平对人类文明多样性作出的精辟阐明,表征着对人类文明的自觉崇尚和孜孜追求。正如有学者认为,他以宽广的文明视野和博大的文明胸怀,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厚重的文明底蕴。也有学者认为,要理解这一思想的世界意义,可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人类文明历程四个维度去把握,因为前三者在中国取得的新成就必将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支点。总之,人类文明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世界视野内的逻辑追求。
  (二)实践逻辑:问题导向和科学方法论
  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逻辑。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世界意义的重要实践逻辑,其针对新历史方位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错综复杂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学者认为,这一思想直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新时代中国在“解决问题"中拓展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路径。这种路径针对发展、生态、安全和国际关系等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而非“空谈无物”,为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注入鲜活的中國经验。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中巧妙使用“问题靶向”的现代治理范式,这是其产生世界意义的一个重要逻辑。
  另一方面,遵循方法论逻辑。当今人类“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随着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在推进现代化或现代化升级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具有相似性甚至同源性特征。习近平提供了可以推广的中国方法论,旨在“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三)制度逻辑:对更好社会制度的追求
  其一,为人类对更加美好社会制度的向往贡献中国智慧。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国防外交、军改等,都在有目标、有节奏、有效果地稳步推进,这就是“为人类贡献更好社会制度”的最大底气和信心源泉。有学者认为,习近平前瞻性地思考“人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课题,为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向往贡献中国智慧,尽管我们的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二,中国道路为人类对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探索提供战略支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领航的新时代中国道路是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接续奋斗而找到的一条来之不易的道路,它不但造福中国人民,而且愈发成为一条为世界破解难题的“希望之路”。有学者认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是能够给世界创造新的治理模式的,而中国道路为更加繁荣、更加安全、更加美丽的世界愿景提供了创新性方案。可以说,它破除了近现代以来西方模式一统天下的魔咒,是中国在探索社会制度方面贡献给世界的独特贡献。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应该内嵌着自主性和创新性,完全没必要落人西方模式的窠臼。新时代中国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前景,其制度优势将引领人类事业迈上新台阶,这即是习近平治国安邦学说为世界未来走向作出的制度性贡献。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内在逻辑,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以时代问题为导向的实践逻辑和为人类提供更好制度选择的制度逻辑的有机统一。这三大逻辑为习近平治国理政学说在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全球发展和完善国际秩序等方面发挥着价值启迪和高位引领的作用。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实践向度
  毛泽东曾说:“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释放,尽管是逻辑使然但却不会自动实现,仍需要解决“桥”和“船”的方法论问题。当然,中国向世界阐释和传播这一科学思想,目的并非在于诱导别国直接复制中国道路,“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我们坚持和而不同。因此,这里所说的实践向度,只是为了让世界听清中国声音,让全球听懂中国故事,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提升全球治理水平。学界主要观点如下。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意义释放的宏观理念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具开创价值的国际公共品,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影响人类、释放世界意义的核心理念。
  其一,该理念为世界前途提供了一种全新发展思路。当今“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愈发形成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妄想躲进互联互通网络之外的静谧桃花源,那种对抗而非对话式的片面时代观已不合时宜。有学者认为,习近平这一理念为国际关系建构了新的交往范式。也有学者认为它集中表达了崛起的中国“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主张,超越了“零和博弈"思维,为世界前途提供了一种“合作共赢”的新思路。
  其二,中国为践履该理念作出积极示范。中国不仅是首倡者,而且还是积极践行者。面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习近平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对于这一鲜明的“中国主张”,显然我们不是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大力推动实践。比如,中国正大力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等。也有学者认为面对复杂的全球问题与治理困境,这一主张为解决世界现代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该理念之所以被写入联合国文件,正是对中国作出表率的国际认同。
  (二)“一带一路”倡议:世界意义落地的务实方案
  如果说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释放和彰显世界意义的宏观理念,那么“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其世界意义落地生根的战略部署。该倡议作为最具包容性的国际合作平台,将为世界发展,特别是沿线国家带来中国机遇,而绝不是“谋求势力范围”。正如习近平所言:“‘一带一路’不像国际上有些人所称是中国的一个阴谋,它既不是二战之后的马歇尔计划,也不是什么中国的图谋,要有也是‘阳谋’。”
  第一,该倡议正在绘就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新画卷。在一定程度上,“一带一路”倡议登上世界舞台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转折”整体上同步,这一作为国际合作新型平台的重大倡议,开启了中国与世界共面问题、携手前行、同创繁荣的新阶段。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正面外溢效应将逐步绽放,正在开启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新篇章。也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以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融通为出发点,中国之于世界的坐标更加清晰、不可或缺。
  第二,该倡议正在成为新全球化时代推进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国际平台。而“一带一路”构想则为改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一个生动范式,它不但能帮助各国实现合作共赢,而且有助于完善世界秩序。也有学者从新工业革命发展的角度认为它将在破解世界发展困局中发挥重大作用,成为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的示范平台。
  第三,该倡议正在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影响世界和引领全球发展的“中国品牌”。如果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是习近平为世界“向哪里去”提供的宏观方向,那么“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其为解决当下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经济治理滞后和发展失衡诸如此类的全球问题的务实方案。有学者认为,该倡议体现的是一种中国的国际担当。也有学者认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中国方案正在进入推动新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历程。
  (三)提倡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世界意义运用的具体策略
  其一,反对简单复制、套用中国道路。“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但具体的发展道路和现代化策略却应该由各国自主选择。习近平治国理政学说一定要选择符合本民族特点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正如他指出:“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由此管窥,习近平这一思想具有和而不同的世界胸襟,并没有凭借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功而轻易地去把中国道路“强塞”给别人,而是侧重于为世界贡献总体性的中国智慧。
  其二,充分尊重多样性,提倡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世界上并没有一种完全普世的发展模式,我们不但自身走符合国情的现代化之路,而且也尊重他國自主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范式。正如有论者认为,在当下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并没有出现一种固定的路径范式,中国的斐然成就说明每个民族都可以有自己的成功之路。但作为世界大国,我们同时又有义务和责任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宣传、介绍中国经验,供其借鉴参考,但发展道路最终还要靠各国人民自己去选择。毕竟“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当今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
  (四)新型国际关系:世界意义持续发力的坚实保障
  其一,旧的国际关系已不适合时代形势,当今世界呼唤新型国际关系。当代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这一论断抓住了时代问题的脉搏。正如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新型国际关系构想正是在对“世界仍然充满乱象”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传统的国际体系、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主要是由西方国家主导制定的,在更多意义上是强权国家内政方针的国际化,造成广大发展中国家国际交往话语权阙如、利益诉求表达乏力,亟需新型国际关系登上历史舞台。
  其二,新型国际关系旨在推动世界合作共赢,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这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理念,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国际层面上发声发力,进而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变革的基本思路。有学者认为,这种新型国际关系实质上是用中国方案解决世界秩序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最终以制度化合作为基本路径,不断推进全球治理民主化、科学化和高效化。可以说,这种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总之,从学界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实践向度是践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四者之间并非彼此区隔的独立单元,而是内在逻辑互通的方法论体系,即“有理念、有部署、有策略、有保障”,为世界意义的传播和释放提供了基本向度。
  六、总体评析和研究前瞻
  上文从四个方面梳理和提炼了目前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研究现状与核心观点。需要指出的是,研究任何一种思想学说的世界价值时,都无法回避普遍性和具体性之问的动态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球发展和世界人民贡献的理念思路、治理策略和制度选择正是总体方法,而绝非固化的微观教义,否则就是对其科学伟力的误读。厘清这一点,才能巧妙抓住它真正的世界意义所在和人类视野所向。以下总体评析和研究前瞻正是遵循此原则而渐进展开。
  (一)总体评析
  1.研究取得的成就。经过学界的共同耕耘和接续探索,目前已呈现不少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第一,研究的问题与时俱进,主动对接党和国家战略大局。当下中国的成功首先是中国道路的成功,背后则是新时代中国理论的科学指引。在中国愈发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引领全球治理的历史窗口期,学界自觉担负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学理研究工作,积极对接重大战略,努力实现资政伟大使命。第二,研究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建。目前学界主要围绕这一思想世界意义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形式、内在逻辑和实践向度来展开多维探究,形成了“背景阐释—意义表达—逻辑梳理—实践启示”的一般框架,为后续研究走向纵深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三,研究视野不断开阔。目前学界已把世界意义的研究拓展到三大层面,即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人类制度选择和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厚度在不断提升。第四,研究力量逐步增强。愈来愈多的中青年研究力量,特别是有国际学术背景的青年才俊正涌进这一领域,接力将研究不断深化。
  2.研究存在的问题。在取得令人鼓舞成绩的同时,目前的研究尚存一些问题。其一,研究的结论相对宏观,学理深度有待提升。当下学界对于世界意义的凝练和表达,整体上都是借用习近平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两句话来集中阐释,虽然并无不妥,但问题是“仅止于此”远远不够,“中国方案”和“全新选择”在学理层面上具体指什么,有待进一步说清楚。其二,研究方式单一,实证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仍然不够。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的科学学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其世界价值不但要在理论上说得圆,更要在实践上行得通,但学界整体上仍以惯常的理论推演为主,以具体现实问题为指向的实证研究和结合经济学、政治学、国际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明显不足。其三,对外学术交流略显不够,不利于国际宣传、介绍和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这一议题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国际学术交流意蕴的课题,而目前学界成果主要以国内发声为主,亟待在国际场合主动发声,且与国际学术圈交流争锋。
  (二)研究前瞻
  基于研究进展中业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作出研究前瞻,以期学界同仁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走向纵深。
  第一,深耕基本内容,不断提升学理深度,进一步挖掘和凝练“世界意义”。尽管学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的概括和提炼上作出了不少努力,但目前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基于中央文件“照着说”式的宏观研究过多、立足它“接着说”式的深度研究不够。在今后的研究中,不但要“照着说”,更需要走向开拓性的“接着说”,对世界意义的挖掘、凝练和表达,不宜笼统简单地以宣传语言代替学理话语,而应该向前更进一步,精细研究问题,升华学理深度。
  第二,创新研究范式,努力提炼出既富含中国气质又具有世界传播力的“世界意义”之基本概念和重要范畴。习近平明确要求:“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其世界意义的研究,如果仅仅停留在意识形态表达的宏大、感性宣传层面,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必须基于学理规律去提炼出几个有标识度的、直抵人心的基本概念、重要范畴甚至关键命题。该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第三,拓宽研究视角,拓展研究方法,增强“世界意义”的实证和跨学科研究。目前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关注多是宏观性、整体性的“一揽子”研究,当然这是必要的,但同时有必要拓宽研究视角,加强分门别类的个案研究,如新发展理念的世界价值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意蕴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世界意义研究等,只有把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相融通,才能使研究更加立体化、全面性。同时还应进一步拓展研究方法,增强更具针对性的实证分析和多维视野的跨学科研究,努力使世界意义的表达更加丰富饱满,更具超越民族国家的真理力量。
  第四,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加强“世界意义”的国际传播话语权研究。要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浩瀚广袤的世界意义,客观要求“站在世界地图前”,厘清其对包括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和优化国际秩序等在内的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方面的战略價值和引领效应。学界同仁要通过各种途径在诸如学界、思想理论界、媒体界等国际舆论场上进一步研究透、解释清和传播好这一伟大思想之于全世界的深远价值,以期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在这种意义上,学界应果断抓住中国正引领新全球化和推动全球治理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加强该议题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和话语能力研究。
  (责任编辑 肖雪莲)
其他文献
[摘要]四川省凉山州的“悬崖村”曾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凉山州农村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在助力“悬崖村”实现脱贫致富,在精准帮扶中逐渐形成了由模式开发、产业扶植到精准帮扶的金融服务方式。目前,正在全力实施“惠农兴村-整村推进”工程,从产品创新、金融服务、金融宣传等方面“三管齐下”,助力“悬崖村”脱贫攻坚。凉山州农商银行金融服务终结硕果,如今的“贫困悬崖”正在进行旅游开发,不少创业农户通过开办农家
期刊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城乡发展规律破解二元格局的重要抓手,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思路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原则是生态立本、改革引领、文化传承、创新驱动和
期刊
[摘要]邓小平担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期间,是他一生中接触和亲自处理民族问题最集中最频繁的时期。在主政西南近三年的时间中,他对民族工作尤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西南民族地区的发展,主要包括:努力消除民族隔阂,实现民族团结;积极协助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统一;创造性地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努力消除匪患,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奠定巩固的基础;稳妥而慎重地推进土地改革,解放民族地区的生产力。这些民族工作使得西南
期刊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回顾中国的发展道路,总结中国的建设经验,对于我们立足国情,继往开来,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新的征程具有重要意义。近日翻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张金才博士的专著《中国法治建设40年(1978—2018)》(人民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眼前一亮,很受启发。  一、史学视角关注当代法治实践  法治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
期刊
[摘要]  邓小平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每天工作“两个小时”,反映了他对劳动和休闲关系的深刻思考和践行。马克思认为劳动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耗人的一面,只有消灭“异化劳动”,延长工人的休闲娱乐时间,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和人类解放。这一观点深刻契合邓小平的主张,他认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事业首先要尊重、适应、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娱乐的需要。只有在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持续增加工作之外的自由支配
期刊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始终是萦绕在邓小平胸际的一件大事。他呕心沥血,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早也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思考解决台湾问题,绕不开他的老同学——蒋经国。  一、“想起了老同学”  1978年5月,68岁的蒋经国成为台湾当局最高领导人。此刻,74岁的邓小平正主导中方进行中美建交的艰苦谈判,台湾问题是谈判的最大障碍。邓小平和蒋经国是老同学。1926年,22岁的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
期刊
[摘要] 开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史无前例、举世瞩目,卓有成效的改革需要对改革規律进行整体把握。改革规律与解放思想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解放思想是把握改革规律的前提条件,改革规律是不断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能力的结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全面深化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主体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改革创新的方式方法发生新变化,这就对新时
期刊
[摘要] 社会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系,其目标是优化社会结构,关键在于改善社会民生,基础是夯实基层社区,途径是创新社会治理,内核是改革社会体制。新时代社会建设的价值遵循体现为人民性的主旨、正义性的诉求、适当性的标准、法治性的规范与精准性的锚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上要“清”,深
期刊
[摘要]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在于乡村有效治理,而有序的农民政治参与是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着参与能力较弱、目的功利性较强、非制度化现象较严重和成本较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乡村有效治理,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当前,需要采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降低农民政治参与成本,完善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基层党
期刊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国提供了推动全球治理转型的契机,是中国推动全球治理转型的重大实践。当前,国际权力格局变化,全球治理规则低效度,治理理念滞后,原有治理体系难以适应当前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而进入治理转型期。“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贡献给国际社会的全球治理方案,既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必然逻辑,也是全球治理博弈的必然选择;既是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也是应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需要。“一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