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女排五连冠唯一全勤队员梁艳:享受人生的不同角色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h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第一次与梁艳近距离接触,还是在201 4年秋的一个早晨,那天,微凉的空气中,泛着怀旧的气息。将满53岁的她,依然爱笑,一如30年前,她在赛场上,笑着打球的模样。作为中国女排“五连冠”唯一全部参赛的队员,梁艳与那段辉煌的历史,至今为许多老球迷怀念。
  “当运动员时,站上冠军领奖台就是最大的幸福。但是人不能一直沉浸在回忆中,我喜欢翻过那一页,去尝试和享受人生的不同角色。”梁艳的直爽不减当年。


  打排球,“很幸运,赶上了最好的时候”
  当时,梁艳刚从铁岭回到北京不久,她去铁岭是作為全国女排宿将队的一名队员,到那里打了一场气排球的比赛,曹慧英、陈亚琼、侯玉珠等部分老女排队员也都去了。见到这些老姐妹,梁艳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她们在一起并肩战斗的岁月。“大家见面还是特别亲,总会聊起过去打球时的趣事。”
  在老女排队员中,梁艳当年给人的印象总是扎着一条马尾、笑意盈盈。
  “我1961年出生的,家里没有人搞体育,我在13岁之前,连排球都没摸过。”恐怕梁艳自己也没想到,在她阴差阳错走上排球之路后,竟然是一帆风顺。从1 975年进入成都业余体校队算起,她仅用4年时间,就入选了国家女排集训队。1981年世界杯中国女排第一次登顶时,20岁的梁艳是队里最年轻的队员。“我特别幸运,当替补的时候,第一次拿了世界冠军,五连冠后就退役了,可以说,我是赶上了最好的时候。”
  梁艳的运动天赋并不出众,对于副攻这个位置而言,她1 .77米的身高明显有些不足,而且她的臂展,还不及1 .72米的郑美珠长。因为这些“先天不足”,曾一度让她顾虑重重,她甚至主动向教练邓若曾要求过“换人”。
  “邓指导说,你要走也行,但你必须能找个比你更合适的副攻来。”此后,梁艳就再没有打过退堂鼓,并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心理素质,屡屡成为中国女排的“奇兵”。“我是临场发挥型选手,在场上打球从不紧张、爱笑,这种乐观的心态一直保持到今天。”她说。
  十几年的运动员生涯,被梁艳视为最珍贵的人生标记。“老女排的经历,使我的意志力、忍耐力和抗压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锤炼。以后面对什么困难,或是适应不同的生活,跟我当运动员的时候一比,真不算什么。”
  当编辑,“翻过这一篇,人总要向前看”
  五连冠的荣耀,让中国女排成为了全民偶像。鲜花、掌声、英雄般的待遇。然而,随着她们这一批队员的退役,中国女排也步入了一个低谷期。退役后,有人难以接受落差,梁艳却满心期待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更自主的选择”。
  当时,一些老女排队员退役后,都进入了体育系统,走了“行政路线”,这条路虽然很安稳,却不是梁艳喜欢的生活。“我是个粗线条的人,不想那么四平八稳,有时甚至有点感情用事,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1 986年,梁艳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读书,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老女排退下来念书的没几个,我学的是新闻摄影,进校时年龄比同学都大,一度有点不适应。不过我的性格是随遇而安,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本科毕业后,梁艳来到《新体育》杂志社工作,在总编室当编辑,一干就是四五年。
  与队友不同,梁艳在退役后,非常干脆地就“翻了篇”,不再刻意追忆或提起昔日的辉煌。“她们退役后,有一段时间看见排球就会手痒,我不会,过去了就过去了。以前当运动员为国争光,那是应该的。‘五连冠’对于我,是很美好的回忆,但人总要向前看。”
  做老板,“喜欢改变,换种自由的活法”
  以前打球时,邓若曾曾经评价梁艳:“这丫头鬼得很。”或许正是这种性格,让梁艳再次选择了一条“不安分”的路。1 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梁艳下海办起了一家体育文化传媒公司,从此升级为“老板”。
  “我喜欢改变,不太适合朝九晚五的工作,以前当运动员太累了,一直想有一种自由的活法。”梁艳的公司从事与体育相关的业务,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她一度国内、国外满天飞。不过,后来她突然就感到厌倦了,就逐渐减少了工作量,把重心转移到了家庭,“我想多花一些时间陪陪家人,当时,我母亲身体不好,我就觉得我应该停下来了,全心照顾老人,多尽尽孝心。”
  “孩子呢?现在应该挺大的了吧?”我问
  “嗯,我女儿今年26岁,正在清华大学读博士,我很为她骄傲。”
  在梁艳看来,自己的人生足够平顺,在“知天命”的年纪,珍惜当下、享受生活是她最大的追求。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太满意的,就是打球时留下了的一身伤病,让她无法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其实,老女排练得最苦的时候,我都没赶上。我的很多队友那时候真是为了排球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梁艳又补充说。
  竞技体育离不开新陈代谢,但老女排似乎是一个异数,任光阴流逝,依然经常被人提及和怀念。梁艳笑言,那段过往经历,已说过太多遍,但不可否认,在她人生的不同阶段,“老女排”的标记,还是帮到了她很多。
  如今,梁艳已经58岁了,公司的事大都已交给了别人管理。平时,她喜欢爬爬山、钓钓鱼,一家人生活得十分幸福。
  据人民网
其他文献
我叫杨杰,年前我离开武汉回到安徽老家,后來没忍住,又跑回了武汉。现在在做志愿者,专职运送医疗物资,兼职安装ECMO、呼吸机和紫光杀菌机器人,闲时给火神山、雷神山等医院杀鱼。没错,我就是这么能干!  走!我来把物资运到武汉  大年三十晚上8点多钟,我刷朋友圈看到一条求助信息说,南京有一批医疗器械物资需要运到武汉的“小汤山医院”,也就是后来的“火神山医院”,因为没有运输车辆,一直属于滞留状态。看到这条
期刊
常常见证到文学现场一线作家的勤奋和活力。比如王蒙。这位从195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的作家,在85岁这一年,愿望是“还希望以耄耋加饕餮之力,再当好数年文学生产一线的劳动力”。2019年9月,王蒙获得国家授予的“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是获奖者中惟一一位作家。  写作特别提精神  眼见他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登上不同的讲台谈笑风生,也见他在《朗读者》的舞台深情朗诵《明年我将衰老》:
期刊
“松阳人就是有地地道道的恋土情结,看不到独山就要掉眼泪。”这句话被印在《松阳传家》的封底,这部有70多万字、1800多张图片的大书不久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的松阳,位处浙江西南部,因为历史机缘,保存了丰富的村落建筑以及乡土传统文化、生活习俗,这在江南甚至全国也可以说是少有的。  正是从松阳的文化价值判断出发,在松阳县政府的支持与委托下,汉声团队历时
期刊
期刊
我们浙江第一批紧急医疗队,一共有130多个医护人员,年初二凌晨到达武汉。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大家带着急迫而又担心的复杂心情,进入了武汉四院的隔离病房中。武汉四院共10个病区,一开始,我们接管2个,随着病人的增加,现在共接管了3个……  生离死别时的大爱  在武汉四院工作了将近两周,我印象最深的患者,是一个47岁的男性。他在病房里20多天了,呼吸急促,氧饱和度才80多一点,正常人85以下就要死了。但
期刊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语出《诗经》,全诗如下: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遇到“鼠辈”,怎么办?听这首诗的,问他“不死何为?”“不死何俟?”“胡不遄死?”这“鼠辈”得是做了多招人恨的事啊?  这段时间,看了一部电视剧———《新世界》,里面有一个叫“铁林”的人,大概就属于这样一种人吧。  一开始,铁
期刊
王二龙忽然想起了大学毕业那年春节带女友第一次回家的往事。  王二龙和女友小秦是省城某重点大学的同班同学,小秦的家在省城,是大城市,二龙的家在该省南部山区的一个小县城附近,跟城市人不沾边儿。  也许全班男同学中只有二龙觉得小秦好看,于是二龙决定春节带小秦回家,让父母和兄长王大龙看看,毕竟再丑的“媳妇”也要见公婆呀。  其实,二龙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确实很喜欢小秦,可又隐约感觉小秦有些地方不对劲,
期刊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期刊
清早病房阳台上落了几只鸽子咕咕直叫,把满婶从睡梦里叫醒。外面大亮了,她伸出的一只脚惨白浮肿。她浑身发抖,就像被自己的眼泪泡透了。窗外的资江和天连接之处,有船只在“呜呜”地拉笛。她清楚地记得,那天得知满爷走了后,她没哭没闹,却疯掉了,把丈夫满爷的书付之一炬……当她点燃起第一根火柴时,她嘶吼道,“何必读那么多的书啊,是书害了你!”瞬间,她被浓烟包裹了。邻居们把她抢救出来时,已是奄奄一息。  腹有诗书气
期刊
我在北师大附中上学时,教过我父亲的老一辈先生都还在教学。这些老先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礼貌在先。每当与他们迎面相逢,总是猝不及防地先被老先生讲了礼貌,真是让我诚惶诚恐。论辈分,我是应该叫他们爷爷的。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以身作则的老师非常幸运,老师如此礼貌,学生自然上行下效。想要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教授礼仪是门重要的课程。学习礼仪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最后习惯成自然。老规矩也是礼仪,体现的是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