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字塔之谜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snla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及是一片深陷于古代历史的土地,也被一些人认为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大多数古埃及丰碑都位于尼罗河西面,这里是死者的领地。尼罗河东面的丰碑则保留给生者。一代又一代古埃及法老建造起规模宏大的石头建筑,献给自己也献给众神。不过,就其建造时代而言,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等的确令人难以置信,就连科学家至今也未能弄清楚它们究竟是怎样建造起来的。玄论者则借题发挥:在法老时代之前上千年,埃及可能存在另一个文明:金字塔和大狮身人面像可能是亚特兰蒂斯文明的遗产;只有外星人也许才能拨开围绕大金字塔的重重疑云……
   的确,以大金字塔的宏伟性和复杂性,它给玄论者提供了太多可供炒作的话题。那么,大金字塔真的与所谓“超文明”或“外星文明”有关吗?
  
   吉萨金字塔群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的吉萨省的吉萨高原上,矗立着世界上最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
   吉萨金字塔群包括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三座金字塔以及其他建筑。胡夫金字塔(也被称作“大金字塔”和“基奥普斯金字塔”),是吉萨金字塔群中最大和最古老的,考古学家相信它是古埃及人为第四王朝法老胡夫(希腊语中称“基奥普斯”)建造的陵墓,其建造时间可能长达20年,胡夫的重臣赫蒙被认为是主持修建大金字塔的人。
   据考古学家估计,大金字塔落成时的高度为280埃及腕尺(古计量单位,1腕尺等于0.524米),折合146.5米。大金字塔保持全球最高人造建筑纪录超过3800年时间,直到公元1300年此纪录才被打破。随着风化以及塔尖的消失等,现存大金字塔的高度为138.8米。大金字塔的基座为正方形,每条边长440腕尺,折合230.4米。大金字塔的体积约为250万立方米,建造它使用了约230万块石块,石块的平均重量为2.5吨,有一辆小汽车那样大,其中最大的一块花岗岩石块发现于大金字塔内的国王墓室中,重达80吨,是从800千米之外的阿斯旺运来的。这些石块的总重量达到约590万吨。基于这些估值,要想在20年内建成大金字塔,每天须安放近800吨重的石块,或者说每小时须安放超过12块巨大石块。
   大金字塔被其周围的小金字塔及其他一些建筑所包围。在大金字塔东面,矗立着金字塔庙,从北到南长52.2米,自东向西宽40米,但它如今几乎已完全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只留下用黑色玄武岩石块铺就的道路。这些玄武岩石块看上去都经过锯子处理。据考古学家推测,这是一种重量超过130千克的“超级锯子”,锯齿是铜的,锯刃长度接近5米,安装在木头支架上,与植物油、金刚砂等一起使用,需要至少12名工人联手操作,能够以每分钟40毫米的速度进行切割。
   在大金字塔的南面,是俗称“王后金字塔”的四座附属金字塔,其中三座直到今天几乎仍保持原来的高度,只是第四座因毁损严重如今差不多已荡然无存。在大金字塔周围铺道的下面是赫特弗里斯王后的陵墓,这位王后是斯尼夫鲁法老的妻子和胡夫法老的母亲。这座陵墓是在一次探险过程中偶然被发现的,墓葬完整,但仔细密封的棺材中却空空如也。
   金字塔的建造一直持续到埃及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前1785年)的末期,只是那些在大金字塔群之后修建的金字塔的规模都比较小。到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公元前1085年),所有金字塔都遭到了盗贼的洗劫。之后,埃及王室开始在沙漠峡谷中建造陵墓,现在这个峡谷被称为“帝王谷”。考古学家推测,大金字塔早在中王国时期就已被打开并洗劫一空,后来又有人进入过吉萨金字塔群,这些就是至今未能找到胡夫木乃伊及随葬物品的原因。
   大金字塔的主人是胡夫,他是古埃及旧王国时期的一名法老,也是第四王朝的第二名法老。胡夫是斯尼夫鲁国王和赫特弗里斯一世王后所生,也提渤特弗里斯公主的哥哥。和他的父亲不同,胡夫在晚期的民间传说中以残暴冷酷而恶名昭著。胡夫有9个儿子,其中的杰德夫拉成为他的继位者。胡夫还有15个女儿,其中一个后来成为赫特弗里斯二世王后。古埃及文献中提及胡夫的多个儿子,但对他的其他子女只在吉萨的墓葬中有所记载。
   胡夫从20多岁起开始执政,在位时间约为23年(也有说法是50年或63年)。在位期间,胡夫曾率军与西奈、努比亚(非洲东北部古王国)以及利比亚人作战。胡夫的暴戾恶名是在他死后很久才传出的,据古希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胡夫为建造自己的大金字塔,不仅暴虐人民而且冷对家人。
   对胡夫的大多数肖像写真都已迷失在历史的尘烟中,只有一座小雕像被认为是胡夫的。胡夫虽然是吉萨大金字塔的建造者,但具有諷刺意义的是,这座唯一的胡夫雕像却不是在吉萨发现的,而是1903年由英国的埃及学家弗林德斯·佩特里在阿比多斯古城发掘到的。这座雕像刚发现时没有头部,但上面刻有胡夫的名字。意识到这一发现的重要性,皮特里当即下令停止发掘,全力筛查发现雕像地区的泥土,结果三星期后找到了雕像的头部。如今,这座雕像展出于埃及开罗博物馆。近年来又发现了两个疑似胡夫的写真。
   在胡夫之前,只有法老才有资格拥有金字塔作为陵墓。而在胡夫时代,他的家族成员也有了各自的小金字塔,从而构成了一个家族墓场。大金字塔东面的三座小金字塔被认为分别属于他的两个妻子和母亲赫特弗里斯一世。在这些小金字塔附近有一系列的石室墓(一种埋葬古埃及达官贵人的墓葬形式,有矩形的平顶,外壁倾斜,由泥砖或石头建造),距离大金字塔最近的石室墓分别属于卡瓦布王子和胡夫哈夫一世及他们的妻子,然后是敏哈夫王子和赫特弗里斯二世王后以及胡夫的孙女梅丽桑哈二世及三世的坟墓。当这些石室墓中最大的一座(编号G7510)于1927年被挖掘时,墓中出土了一座安哈夫王子(与胡夫有一半血缘关系的弟弟)的胸像,目前这座雕像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胡夫船:世界上最古老的船
   说到大金字塔就不能不说一说在它旁边发现的胡夫船,这是世界上已知最大、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古船之一。    1954年5月的一天,埃及考古学家卡马尔·玛拉卡赫在大金字塔南边的一堵石墙下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一排共40块石灰岩石板,它们看上去就像是装在罐头里的沙丁鱼。这些石板覆盖着一个长方形的石坑。玛拉卡赫在其中一块石砖上凿出一个探洞,透过这个探洞往下探视,结果发现了一个船形石坑。这是在大金字塔旁边发现的第四个船形坑,之前发现的三个船形坑里面都没有船,可能早被移走或解体。而这个长而窄的坑上盖着重达15吨的石板,坑里装着一只船,这就是胡夫船,它长43.6米、宽5.9米。
   胡夫船的发现彻底颠覆了现代人对古埃及造船术的认识。自从被密封进这个在吉萨高原的基岩中凿出的石坑后,这艘船从未被人扰动过,但在被玛拉卡赫发现时,已被岁月化为1224个木块。最长的木块有23米,最短的只有10厘米。这些木块的排列完全符合船的组装顺序,看上去就像这只船刚刚才解体一样。这些木块在重见天日之时仍散发着黎巴嫩香柏的芬芳。从这些木块分析,胡夫船大部分是由加工自黎巴嫩香柏的板材制作,船底由多块板材构成,但整艘船没有龙骨,而是用草绳将木板和框架紧紧拴在一起。根据坑中发现的1224个木块,埃及文物专家和造船专家花了长达14年的时间,最终重建了胡夫船。
   考古学家至今仍不清楚胡夫船的历史及功用。从外形看,胡夫船具有明显的“太阳船”特征。所谓太阳船,是古埃及的一类仪式船,其意义是:太阳船载着太阳神“拉”和复活的法老穿行在天宇。胡夫船也的确显示出在水中行驶过的迹象。考古学家推测有两种可能性:其一,胡夫船是一艘“葬仪船”,当初它载着胡夫的木乃伊从孟斐斯(古埃及城市,废墟在今开罗之南)来到吉萨安葬;其二,胡夫本人曾把这艘船作为“朝圣船”,乘船造访各处圣地,胡夫死后这艘船随葬,以备胡夫在“阴间”所用。
   古埃及造船师在建造胡夫船时未使用一根钉子,他们通过榫头和榫眼接合的方式连接相邻的船板,然后再用结实的草繩把船板捆扎在一起,但不是让绳子缠绕或穿过船板,而是在船板内侧精心凿刻出成千上万条V形凹槽,草绳则在凹槽中穿行。简言之,就相当于用草绳“缝制”了一艘船。
   建造胡夫船的木料主要是黎巴嫩香柏。在古埃及,除尼罗河刺槐和怪柳之外,没有多少其他大树,因此古埃及人早在胡夫时代以前就不得不从地中海东部地区进口香柏。工人们用扁斧加工圆木。这种加工方法至今仍被埃及造船师沿用。这幅胡夫船甲板室照片展示了古埃及造船师运用铜器和燧石工具所达到的高超技艺。
   胡夫船的甲板上有一个长约10米的覆顶无窗的甲板室,室内还有一个长约2米的小间。当初胡夫的木乃伊是否就躺在这个小间里。经过尼罗河被运到大金字塔安葬?或者,胡夫是否打算在“阴间”继续使用这艘船?考古学家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
   根据其两端的形状,胡夫船又被称为纸莎(音suo)草船。纸莎草是一种高高的莎草,古埃及人用这种草造船以及制作绳子、凉鞋、垫子及其他物品。在古埃及王国时期的绘画和雕刻中常能见到纸莎草船,画中的法老坐着这种船去造访圣地,神灵也乘坐纸莎草船。
   古埃及造船师看来刻意地将甲板室设计成能够随意拆卸:甲板室由22块预先做好的、各带架构的香柏镶板构成。一些考古学家据此认为,胡夫船从未打算在现实世界中航行,而是随葬胡夫法老,供他在“阴间”使用。
   胡夫船的桁架(图中弯曲的木料)内几乎都装了甲板,船桨可能就捆扎在桁架上。甲板本身由用榫头和榫眼接合的镶板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木头构件从甲板室伸出,其上原来可能有一张垫子或一个亚麻天篷。装垫子或天蓬的目的可能是通过蒸发作用来降温——打湿垫子或天蓬,为甲板室内部空间隔热降温。
   自发现50多年来,关于这艘“谜船”的用途至今没有确切说法。有人说它是一艘太阳船,胡夫标榜自己是太阳神的化身,每日坐着太阳船巡游天空。也有人说它是一艘葬礼船,运载胡夫的遗体通过尼罗河前往吉萨大金字塔安葬,或者进行最后一次朝圣之旅。
   胡夫船上有12把船桨,其中有10把捆绑在甲板室前面的船腹。余下两把系在船尾作为掌舵桨。一直到新王国时期(胡夫死后1000多年),在很多法老墓葬中的石雕、绘画及船只模型上都有这类船桨。不过。对于前10把船桨确切的放置位置及作用,考古学家至今争论不休。
   胡夫船被誉为古埃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自1982年以来,胡夫船一直在吉萨金字塔建筑群中的胡夫船博物馆里展出。这是一个带空调的博物馆,第一层以录像、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游客介绍这艘三桅帆船的发掘和复原过程。放胡夫船的石坑被融入博物馆底层的设计中,因此如果要观看复原的胡夫船,游客需要爬楼梯上到第二层。窗户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博物馆的天顶,提供了良好的视线。游客可以环绕胡夫船的木质走道全方位地欣赏这艘古老的船的风采。
   在吉萨金字塔建筑群中还发现了第五个船形坑,但此坑至今未打开,意在等待未来的发掘技术能获取更多信息。上述船形坑都被视为大金字塔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金字塔建造之谜
   美国“真相调查者”、玄论者奥尔森说,大金字塔建造得实在是太完美了。从解剖结构上看,大金字塔正好位于世界的陆地中心——大金字塔底面四边分别面向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位;大金字塔的纬度正好是北纬30度,即从赤道到极地距离的1/3;从大金字塔底座出发的北一南和西一东子午线所覆盖的陆地区域,比其他任何经线和纬线都大。如此精准的设计与建造,难道不可能有其他超文明参与?
   奥尔森还说,40层楼高的大金字塔可能并不是或者并不仅仅是法老的陵墓,从中世纪阿拉伯作家的记述和其他相关史料来看,大金字塔极可能与古代的天谴性超级洪水有关,古埃及人建造大金字塔是作为他们的知识与智慧的仓库,以应对巨大灾难的降临。
   奥尔森称,目前已有多个“独立调查小组”运用石油声纳勘测技术,在大金字塔和大狮身人面像的底下发现了多个相互连接的暗室,这些暗室位于不同的地层,其中最下面一个暗室中应该有一个大型的金属碟状物(暗指外星飞碟)。更重要的是,那些暗室里可能保藏有记录亚特兰蒂斯文明的古代文献,这些文献的最终曝光将无情地改变历史进程。按照奥尔森的说法,埃及当局多次阻止“独立调查小组”成员使用扫描仪和机器人对大金字塔内的迷宫和竖井进行调查,这岂不是更印证了大金字塔内部可能暗藏玄机的说法?    当然,对诸如此类的披着科学外衣的玄论,主流科学界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
   公元前5世纪,探访吉萨高地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写下一些有关他对大金字塔的观感。在他所著《历史》一书中这样说:“胡夫国王听从祭司们的建议,而使得国民陷于水深火热中。他为了自己,强制全埃及的人民工作,更常以10万人每隔3个月交替一次的方式服劳役。仅仅建设那些拖拉石头的道路,就使^民的劳役持续了10年。建造一座金字塔须花费20年。”书中还记载了有关大金字塔的建造方法:“其建筑方法是阶梯式的建筑方法。先造好阶梯,再用木制的起重机举起剩余的石头。或许使用了与阶梯数量一样多的起重机,或许只使用了一台易于移动的起重机,——地往上移动。”不过,希罗多德是在金字塔建造完成后两千多年才出生的,他的描述未必准确。
   1880—1882年,现代建筑学之父、英国的埃及学家弗林德斯·佩特里爵士首次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精确测量,测量结果公布在其所著《吉萨金字塔和庙宇》一书中。佩特里认为,大金字塔最惊人之处在于其方位上——底座四边极为准确地面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另外,大金字塔建造工艺的精准性也十分惊人。例如,它的底座四边长度平均误差只有58毫米,底座平整得与水平线几乎完全一致,底座四边的方位与基于真北(非地磁北)的罗盘的四个方位非常接近,误差都在5分以内(1分是1度的1/60),底座正方形的平均角误差只有12弧秒。
   有人根据佩特里的调查以及后续的一些研究结果指出,大金字塔最初的高度是280腕尺,底座四边每边的长度是440腕尺,底座周长与大金字塔的高度之比是1760/280,与2π(π是圆周率,约等于3.14或22/7)相差不到0.05%。这就是所谓的“π之谜”。
   事实上,关于“π之谜”,尽管各种文字的表达方式不同,但追根溯源都出自于瑞士人冯·丹尼肯的著作《众神之车》。书中这样写到:“这座金字塔的底面积除以两倍的塔高,刚好是著名的圆周率π=3.14159,这难道是巧合吗?”对此,有考古学家经考证后指出,古埃及人在测量土地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圆周率(但当时并不表示为小数值,而是一个分数,约等于3.16),因此所谓“π之谜”并不成立。
   大金字塔建造工艺之精确不得不令人叹服。佩特里曾惊叹:建造大金字:塔的石料的放置精确度“与今天的光学仪器制造技师所能完成的不相上下”。
   据史料记载,大金字塔刚建成时表面覆盖有一层白色的包石——平顶、斜面、磨得发亮的白色石灰石,大约有11.5万块,都是经过仔细切割而成的,以5掌尺(古计量单位,以手掌宽度3~4英寸或长度7~9英寸为1掌尺)准确限定斜面坡度。在这层包石下面,就是今天所见的大金字塔的阶梯状核心结构。
   公元1300年,一场大地震震松了大金字塔的许多外层包石。到1356年,当时的埃及统治者下令将这些包石运走,用于在开罗附近建造寺庙和堡垒。直到今天,在大金字塔底座附近仍然能见到一些包石,它们所反映出的切割工艺和精确度与佩特里等人所描述的完全一致。
   大金字塔使用的石材来自哪里呢?对此存在多种常常相互矛盾的理论。一些学者认为,建造大金字塔所使用的石灰岩石块是在大金字塔建造现场,运用一种“石灰岩混凝土”打磨而成的。这一理论遭到了大多数埃及学家的反驳,他们认为这些石块主要来自于大金字塔建造现场附近的采石场,外层包石则是通过河道远道运来的。至于这些石块究竟是被拖到位、举到位,抑或滚到位的,学者们各说不一。
   是什么人建造了大金字塔呢?关于这个问题,古希腊人相信,大金字塔的建造使用了奴隶;而现代埃及学家则认为,大金字塔是由至少10万名男性技术工人建造的。
  
   大金字塔内部结构之谜
   今天的旅游者并非通过原来的入口进入大金字塔内部,而是通过一个于公元820年前后打通的通道,它平直地插入大金字塔塔體近27米。而大金字塔原本的人口位于地面上垂直方向17米、金字塔中轴线以西7.29米。从入口进去,往下便是高0.96米、宽1.04米的下降通道,它以26°31′623″的角度下降109.23米后,变成水平通道,再向前延伸8.84米,到达地下墓室。不知为什么,地下墓室并未完工。由于在地下墓室的地面发现了一个坑,一些埃及学家推测,在最初的设计中,地下墓室才是真正的墓室,但胡夫法老后来改变了主意——他想把自己葬在大金字塔中高一点的位置。
   在下降通道的顶部,有一个方形孔洞,洞口被一块石板遮挡,这里就是上升通道开始的地方。上升通道长39.3米,高度和宽度与下降通道一样,上升的角度也与下降通道下降的角度几乎一样。
   上升通道直达大走廊。在大走廊底端的墙上有一个洞,是一个竖井的人口,这个竖井沿着不规则的路径最终与下降通道相连。在大走廊底端的墙上还有一条水平通道,直接通往王后墓室。
   王后墓室位于大金字塔北面和南面的正中间,从北到南长5.75米,从西到东宽5.23米,墓室顶为尖顶,顶部最高处离地6.23米。在王后墓室的东端,有一个高4.67米的壁龛,其最初深度为1.04米,但后来被拓深,据推测可能是盗墓者所为。
   在王后墓室的北墙和南墙上都有竖井,但这些竖井既不与王后墓室连接,也不与大金字塔的外壁连接,关于它们的用途至今没有答案。1992年,德国工程师鲁道夫·冈特布伦克运用他自己设计的爬行机器人对王后墓室的一个竖井进行探测,结果发现竖井被一扇石门所阻挡。几年之后,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设计了一个类似的机器人,它在王后墓室的南门上钻了一个小孔,结果发现后面还有一扇更大的门。
   在大走廊的顶端放置了一些石板,石板的角度略微倾斜,每块都嵌入一个狭槽中,就像棘轮的轮齿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块石头都由大走廊壁支撑,而不是直接压在下面的石块上,这样就避免了大走廊底端的总压力超过临界值。古埃及人能想到这一点,真是匠心独具。    在靠近大走廊顶端的地方有一个洞,是一个短通道的开口,从这里可以到达下面的一间被称为“分散重力室”的结构。1837年和1838年,霍华德,维斯上尉和J·S·佩宁分别使用炸药炸开通道,发现了很多这样的分散重力室。大走廊地面的中间是坡道,两侧是台阶,台阶上各有27个狭槽,分别与大走廊壁上的垂直或水平的狭槽相对应。目前仍不清楚这些狭槽是用来干什么的。有考古学家推测,大走廊中至少设置了3扇石门,用于封堵上升通道,狭槽是用来放置木头横梁的,以阻止石门滚落。
   国王墓室从东向西长10.47米,从北到南宽5.234米。墓室顶为平顶,离地5.974米。在国王墓室的北墙和南墙上各有一个狭窄的竖井,这些竖井的用途目前仍不清楚,它们看上去好像是对应于南部和北部星空的排列。不过,其中有一个竖井在大金字塔内部折线前行,据此看来,大金字塔的建造者无意让人们通过这些竖井仰望星空。埃及学家们此前一直认为大金字塔内的这些竖井是“通风井”,但现在他们越来越相信这些竖井具有宗教目的,旨在让国王的魂灵升到天堂。而一些玄论者则据此宣称,大金字塔具有高深的星相学意义,他们无限夸大古埃及人的天文智慧,甚至把大金字塔同所谓的“超级文明”亚特兰蒂斯和外星人联系起来,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耸人听闻。
   国王墓室的表面覆盖着花岗岩石板,墓室的平顶由9块石板组成,总重量约为400吨。在墓室顶的上方一共重叠有5间分散重力室,除最上面的一间是尖顶外,其余的都是平顶。这些分散重力室现在分别被称为“戴维森室”、“惠灵顿室”、“阿巴斯诺特夫人室”和“坎贝尔室”等。建造这些分散重力室的目的是什么呢?维斯上尉当初用一根芦苇穿过了一间分散重力室的顶部裂缝,他因此怀疑上面还有墓室存在。但现在的埃及学者认为,建造这些分散重力室的目的可能是为了防止国王墓室因上层石头重压而坍塌。正因为这些墓室不准备让人看见,所以它们都没有完工,在一些石头上甚至还保留着工匠的记号。“坎贝尔室”中的一块石头上有一个记号,提及大金字塔和胡夫法老的关系,因而成为大金字塔内发现的唯一此类物证。
   令人不解的是,国王墓室中唯一的物品是一具长方形的花岗岩石棺,而且制作粗糙,多处地方打磨痕迹清晰可见,与在同一时期建造的其他金字塔中发现的精美石棺相去甚远。佩特里推测,胡夫法老原本有一具质量上乘的石棺,但在从阿斯旺北上的运输途中失落在尼罗河里,于是只好匆匆赶制了一个替代品。
   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大金字塔的确充满众多的未解谜题。目前科学家正打算使用新型机器人进入大金字塔内部,以期破解更多的谜题。当然,玄论者们也会继续在大金字塔上大做文章。
  
  
   大金字塔是远古发电站?
   古埃及人使用超声波工具?
   19世纪后半叶,英国的埃及学学者弗林德斯·佩特里爵士在对考古挖掘出的大金字塔外层包石(表面装饰石)进行测量后指出,古埃及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当代的美国精密工程专家克里斯多夫·邓恩说,现代石材加工业的公差(标准值与实际数值之间被允许的误差)是0.6毫米,而大金字塔石材的公差则小于0.3毫米。但是,仅仅依靠紫铜或青铜工具是不可能加工出如此精密的直线或平面。邓恩因此推测,大金字塔的建造者一定拥有与现代水平几乎相当的机械和动力。
   大金字塔内至今留存21个近乎完整的石棺,每具石棺都是由一整块花岗岩或玄武岩制成,重量在百吨以上。邓恩说,如果这些石棺的用途仅仅是安放遗体,那完全没有必要将整块石料凿空制成石棺,用六块石板组装石棺岂不更方便?
   这些石棺的外表面被加工得几乎完全平直,内平面之间相接的边角部分呈圆弧状。邓恩认为,除非使用高性能的钻头,否则古埃及人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精度的。另外,加工如花岗岩、石英岩、闪长岩这样的高硬度石材,古埃及人使用的钻头(如果有的话)应该达到每旋转一圈能进刀約0.25毫米,而现代每分钟900钻的钢制钻头,对花岗岩的进刀速度是每圈0.005毫米。如此看来,古埃及人使用的钻头的性能至少比现代强500倍。
   那么,古埃及人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高性能钻头呢?因石材表面没留下受过高热的痕迹,邓恩便提出了“超声波工具”假说。现代超声波切割工具的刀尖速度达到每秒1.9万~2.5万转。邓恩认为,大金字塔石材上留下的沟痕正是使用超声波工具的最好证据。
   那么,石棺的用途究竟是什么?古埃及人使用的高性能钻头的动力何来?还有,在建造过程中或建成之后,大金字塔内部一片漆黑,古埃及人使用什么照明?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邓恩提出了大金字塔是“远古发电站”的构想。
   大金字塔是“远古发电站”?
   邓恩是在对大金字塔内部复杂的几何学构造进行调查后提出这一构想的。他说,整座大金字塔就是一个巨大的发电机装置。古埃及人倾全力建造大金字塔,其真正目的就是建造一座电力供给巨大的“中央发电站”。
   那么,古埃及人从哪里获得产生巨大电力的能量呢?邓恩说,有人把旋转的地球比喻为一部利用在地心流动的电流产生磁场的巨型发电机,据此我们可以把地球看作一个可以发出一切频率的声波发生源,它每24小时旋转一圈的自转运动产生了各种频率的声波,其中超低频的次声波和超高频的超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邓恩推测,大金字塔的形状使它成为能够有效放大来自地球内部振动波的谐振装置。大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和结构尺寸与地球密切相关,它被建成与地球的尺寸成“调和整数”比例的结构,目的是将地球发出的声波变为电能。
   佩特里曾发现大金字塔各侧面中间略微凹进去,如果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就能确认大金字塔基座底边的长度按神圣时单位(1神圣时单位≈25英寸)测量三遍,分别表示地球的回归年、恒星年、近点年的天文常数。邓恩说,按谐振与谐波(整数倍波)的能量吸收原理,大金字塔或许对应着地球发出的基本振动频率,形成吸收地球能量的一种耦合振子。    1996年,美国宇航局的音响技师托姆·达利在大金字塔内进行音响实验,在国王墓室内外检测到四种人耳听不到的升F调音,而升F调音在古埃及被视为“大地母亲般的声音”。邓恩还推测,除了平时吸收每年在地球各处发生的100万次地震波的破坏能量用于发电以外,大金字塔还衰减蓄积在地下的压力,对防止地震灾害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王墓室是“空腔谐振器”?
   怎样把振动能量变为电能呢?邓恩的答案是:利用“压电效应”。所谓压电效应,是指地震等振动迫使地下岩石成分(特别是石英)放电。石英晶体通过压电效应能将声波等机械振动变成电气,反过来也能将电气变为机械振动,麦克风等现代电子仪器就是应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大金字塔里的国王墓室、石棺和分散重力室是由花岗岩建造的,而花岗岩成分中55%以上是石英晶体,邓恩因此断言,大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将地球发生的各种振动频率同步、谐振、吸收其能量变换为电气的“地质力学发电站”。
   运用如此大胆的想法,或许就能解释大金塔内令人费解的结构细节。例如国王墓室的上面是没有入口的五层小屋,被称为“分散重力室”。按照正统的埃及学界的解释,它具有分散国王墓室上方惊人重量的作用。但是,从建筑工程的观点来看,仅有最上面的石灰岩人字形屋顶就足够了,下面的花岗岩五层小屋是不必要的。
   根据五层小屋的天花板兼地板所用43块花岗岩横梁石的特殊形状,邓恩推断,五层小屋的真正功能是像扩音机的谐振板那样形成“自激振动室”。每一层横梁石的底面,以及上面的两端,都被加工成平面,而横梁石的上面的中间部分,则被加工成凹凸不平的,这就是为了对输入的声波和横梁石进行固定振动频率调音。而达利所进行的音响检测表明,国王墓室的花岗岩的四个侧面与周围的石灰岩砌石之间留有空隙,并且地板下面的支撑石表面被加工成波状起伏状,不与地面的花岗岩石块紧贴,这意味着减少能量损耗,能够有效振动,使整个国王墓室构成理想的“空腔谐振器”。
   大走廊是“赫姆霍兹谐振器”?
   连接国王墓室的大走廊的结构非常独特,邓恩认为过去在那里曾设置过类似现代的“赫姆霍兹谐振器”一样的重要装置。赫姆霍兹谐振器是指将振动源转移来的能量放大到极限的装置,通常被做成中空金属球体上开圆孔的形状,球体大小不同,谐振频率也不一样。
   大走廊的顶部呈棘齿状,左右两侧墙为下宽上窄的托架结构,在紧挨两侧斜墙的地面等间距地开了27对槽,在每个槽中竖起的托架上,按大小顺序自下而上地放置若干个赫姆霍兹谐振器,俨然构成一个谐振器群。借助这个巧妙装置,地球特定的振动通过这个巨大的结构体变换为声波进入国王墓室。
   然而,如果通过谐振吸收的能量超过一定的限度,物体就会因不能承受过强的振动而损坏。为了防止谐振引起的运动能量累积到产生破坏的水平,古埃及人对大金字塔内部的谐振现象设置了安全阀,也就是用三层石栓(石门)堵住上升通道分岔到下降通道的入口。正统埃及学界认为这是防止盗墓的装置,但缺乏说服力。事实上,这些石栓都是用特别显眼的红色花岗岩制成的,历史上一些盗墓贼就是因为注意到这个石材方面的差别,才顺利找到了通往国王墓室和王后墓室的通道。竖井是“波导管”?
   通过压电效应,机械能被转换为电能,但电能并不能立即作為动力使用,还必须将电能通过某种载体传输出去。邓恩假设这种载体就是充满大金字塔各室内部的氢气。他同时假设,大金字塔建造者运用了“氢原子脉泽”机制,以微波的形式取出电能。
   “脉泽”的全称是“受激辐射式微波放大”,与激光的原理相同。在宇宙空间,各种原子或分子释放具有自然脉泽作用的电磁波,特别是最初宇宙大爆炸产生的氢在整个宇宙释放微波,现在称为“微波背景辐射”,至今还不间断地辐射到地球。
   在邓恩的“远古发电站”假说中,宇宙微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氢原子谐振吸收电能,电子将从稳定的基态跃迁到不稳定的高能态,而这时如果输入相同频率的信号波,电子就会在输出受激微波的同时回到基态。输入的信号波载着电子释放的能量继续勇往直前,这个信号波就是宇宙微波,能将能量引入“波导管”——国王墓室的北竖井。正统埃及学界将这个竖井看作“通风管道”,但从大金字塔的结构来看,建竖井作为“通风管道”令人费解,因为建造水平通道远比建造倾斜或竖直通道轻松合理得多。
   邓恩称,国王墓室的南竖井入口被加工成与微波用的喇叭天线一样的扇面形状。1837年,有人在国王墓室的南竖井内部发现了贴在石材表面的镀金铁片。事实上,微波很容易穿透岩石,如果南、北两个竖井内面都贴上镀金铁片,就成为能反射微波的出色的波导管。遗憾的是,国王墓室的竖井入口已被破坏,可能是盗墓贼剥走了贴金。
   再者,石棺的位置原来并不在墓室里面,而是在南、北竖井中间。有人作过精密测量,石棺的北侧与南侧的表面呈现略微的凹面。这两个凹面可能对微波起到透镜作用,使通过的微波进一步放大。另外,在石棺空腔内也有可能曾放入帮助放大微波的部件。
   王后墓室是“氢气制造车间”?
   如此大规模的“氢原子脉泽机制”需要大量氢气,可氢气从哪儿来呢?王后墓室的南、北墙上都有竖井,并在离墙面11厘米的地方被堵住,仅有细微的缝隙穿过,在金字塔外壁上也未发现出口。正统埃及学界对此的解释是“通风管道”,但邓恩认为他的推理更为合理:如果要混合产生氢气的某两种化学溶液,竖井就应该是从两侧细缝定量地供给溶液的“注液管”。
   王后墓室具有大金字塔内其他部分所没有的奇怪特征。进入王后墓室的人一会儿就会捏着鼻子逃出,称空气中充斥着像臭鸡蛋般强烈的异臭。另外,王后墓室竖井内部的石材渗出白色灰浆,经检测是石膏(硫酸钙),墓室墙面上覆盖着很厚的盐层,有的地方厚达4厘米。1998年,地质矿物学家对盐层进行分析得出,盐分是碳酸钙(石灰岩的成分)、氯化钠(岩盐)和硫酸钙(石膏)的混合物,它们都是热氢气与房间内的石灰岩反应生成的无相化合物。
   在一名化学工程师协助下,邓恩在27±6℃的环境中寻找能产生氢气的化学溶液组合,结果发现,氯化锌水溶液与稀盐酸组合,导致硫酸钙和氯化钠等化合物从石灰岩中渗出的可能性最大。两人还推测,王后墓室西墙的特殊结构——“五格托架式壁龛”可能是冷却塔或浓缩塔,而地下室则起到了承接废液的作用。
   遗憾的是,大金字塔没留下任何能直接证明它是“远古发电站”的确凿证据。邓恩推测:在发电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严重故障(他在大走廊内壁发现被高热暴烤过的痕迹),尽管大金字塔的基体安然无恙,但谐振装置等重要部件被损坏,作为发电站的大金字塔因此被永久关闭。
其他文献
2010年9月25日下午及9月26日全天,主题为“雕塑与传播”的第十六届中国雕塑论坛在北京华膳园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主办,《雕塑》杂志社及北京国粹苑国际文化创意基地承办。60余位提交论文的国内外理论家、文化学者、雕塑家、企业家等出席会议,从传播学、媒介及技术拓展对雕塑本体发展的影响、公共艺术与传播等角度展开激烈讨论,并分别举办了“雕塑加工制造行业的良性建构与发展座谈会
一湾浅浅的海峡,居然将两岸隔开了半个多世纪。随着台湾政党轮替,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岸关系揭开了崭新一页:由对话代替对峙、合作取代隔膜,由封闭走向开放,被争议和搁置了多年的实质性议题——开放三通、两岸直航、台湾对大陆开放旅游业,也已列上了日程表。如果没有意外,今年7月开始,大陆游客将第一次登临宝岛,踏上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  由于长期的对立和敌意,两岸人民之间,特别是大陆民众对于台湾,几
千百年来,围绕皇家藏品的政治纠葛总是难解难分。  2000年民进党陈水扁上台后,一直强调把台湾本土文化和艺术融入台北故宫的收藏,试图通过强调台湾本土历史割裂与大陆的联系。  2006年1月,扁系人马林曼丽接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当被问及如何看待与北京故宫合作时,用词不无傲慢:“对大陆北京故宫,与其说合作不如先竞争,我相信台湾故宫的优势要胜过北京。至于(台北故宫)‘国际合作’的前提,我认为‘故宫在台
1993年开始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分期进行,直至2010年9月,共计搬迁移民139.76万人。当三峡大坝地标似的横亘在中国当代社会改革开放的历史版图中,海拔175米的长江水位已经跃过高岗山峦,吞下城池田地,淹没了长江上游20个县市区行政地,构成了中国式新地形景观:高峡平湖。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自2003年6月开始蓄水,接下来发电、通航等综合效益逐步发挥,三峡库区进入“后三峡时代
从崇明岛回来,徐根宝叮嘱我要给他邮寄几本以前的杂志。看过杂志,他通过工作人员小何问:  杂志是每周都要出吗?  有那么多内容可写吗?  你那么辛苦,是所有版块的文章都要写吗?  我回复说:谢谢徐指导关心,我们有很多同事呐!  微信那端这才换回小何的立场:“徐导什么都关心!”    徐根宝是个优缺点很分明的人。他精明又固执,豪爽又细致,强悍又识时务。这些特质让他在中国足球这个复杂的江湖中,葆有超长的
《领导文萃》: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党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请您谈一谈,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海南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王晓红:2018年4月11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如懿传》开播之初,就被拖进了一个泥潭,不断与某同断代史当红爽剧比较,不由分说就被公判为输了。不过就是因为女主角老气的妆容、美貌和灵气不再,以及可怕的严重偏色的大红大绿审美。一大群只看脸的、沉浸在上一部打怪情节不肯自拔的年轻观众确实被吓跑了。豆瓣评分在一星黑水与五星维护团队之间的疯狂拉锯之下,以6分惨淡开局了。  导演汪俊最近开始批量接受采访,但不管他还是观众,甚至包括原著书粉和女主角周迅的铁粉,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然而,大学生创业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部分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缺少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虽然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颁布得比较多,但一些地方政府或政策执行部门并未制定配套的政策实施办法,甚至以种种理由推诿。或是某些优惠政策门槛较高,涉及多个部门合作时,手续要求的条件不同,也给申请优惠条件带来障碍。政府在制定了大学生创业政策后,其执行政策的能力、落
高中教育的目标,应该以高考优先,还是以培养完整独立的人格为首?  高考和全人教育,是否真的互不兼容?  保送上北大附中后,雀跃不多时,石钰鑫和他的爸妈收到了一份长达几十页的学校章程,看得他们既兴奋又晕乎。  章程里是学院、书院、走班、选课、学分、学段之类的字眼,整个体系陌生又复杂,读完还必须向学校提3个问题——他们通过问题来判断是否读过。他知道有人反反复复提交了十几遍才通过——学校会把不合格的问题
语文课究竟该干点啥?可能会有许多答案,也会有无数的教法。但无论如何变化,语文课程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不能忘,那就是“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只有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个任务实施教学,才能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否则,语文教学轻则事倍功半,重则误人子弟。  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实施“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主要任务呢?简单来讲,就是要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